3.1.1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3.1.1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0.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A版(2019)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12:07: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1.1 函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理解函数的概念,能用集合与对应的语言刻画函数, 体会对应关系在刻 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 (2)能正确理解的意义 (3)会判断相等函数; (4)通过实际的问题抽象概括函数概念的活动,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 ”的分析问题的 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类比、归纳、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体会函数是描绘变量之间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式,能用集合与对应 的语言来刻画函数. 教学难点:函数的概念及符号 y = f(x) 的理解.
教学准备 PPT 课件
教学流程设计 一 问题引入 客观世界中有各种各样的运动变化现象。例如,天宫二号在发射过程种,离发射点的距离随时间 的变化而变化;一个装满水的蓄水池在使用过程中,水面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降低......所有这 些都表现为变量间的对应关系,这种关系常常可用函数模型来描述,并且通过研究函数模型就可以把 握相应的运动变化规律. 问题 1:初中数学中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已经学过哪些函数? 师生活动:回顾初中函数的定义. 教师活动:强调函数的概念是刻画变量之间对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初中已经有了函数的定义,为什么 高中还要定义函数的概念呢?
二 创设情境,探究发现 (一)函数的概念 1 情境 1:问题 1 某“复兴号 ”高速列车到 350km/h 后保持匀速运行半小时。这段时间内,列车行 进的路程 S(单位:km)与运行时间 t(单位:h)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S=350t。 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A={t|0≤t≤0.5}, S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B={S|0≤S≤175}。 对于 A 中的任一时刻 t,按照对应关系S=350t,在 B 中都有唯一确定的路程 S 和它对应。 情境 2:如图,是北京市 2016 年 11 月 23 日的空气质量指数变化图。你认为这里的空气质量指数 I 是时刻 t 的函数吗? t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A={t|0≤t≤24}, I 的变化范围是数集 B={I|03 变式思考,解决问题 (1)下图中能表示函数关系的是 ( ) (2)如图可作为函数 y =f(x)的图象的是 ( ) (二)函数的三要素 包括:定义域、对应关系、值域 (三)常见函数的定义域值域 同一函数定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即相同的自变量对应的函数值 也相同,那么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
(四)延伸 例.函数解析式是舍弃问题的实际背景抽象出来的。它所反应的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广泛地刻 画一类事物中的变量关系和规律。例如,正如正比例函数 y=kx(k≠0)可以用来刻画匀速直线运动中 路程和时间的关系,一定密度的物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圆的周长与半径的关系等。 试构建一 个问题情境,使其中的变量关系可以用解析式 y=x(10-x)来描述。 (五)小结及作业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体会到了什么数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