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部分学校联考2025年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精品解析】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部分学校联考2025年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11:50:40

文档简介

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部分学校联考2025年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高州模拟)广东美食口味独特,承载了岭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饮食传统。下列菜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泮塘马蹄糕 B.清蒸石斑鱼 C.川贝雪梨盅 D.白灼菜心
【答案】B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泮塘马蹄糕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B.清蒸石斑鱼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川贝雪梨盅的主要成分是水、糖类、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白灼菜心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米面中富含糖类,肉、鱼、蛋等中富含蛋白质,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分析。
2.(2025·高州模拟)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表达错误的是
A.亚硫酸:H2SO4 B.氢氧化钡:Ba(OH)2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氧化铝:Al2O3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H2SO4 为硫酸的化学式,亚硫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亚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为H2SO3,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其化学式为Ba(OH)2,不符合题意;
C、磷酸二氢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磷酸二氢根的化合价为-1,其化学式为Ca(H2PO4)2,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为Al2O3,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2025·高州模拟)我国科学家的下列贡献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屠呦呦分离提纯了青蒿素,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并广泛应用
B.闵恩泽研制出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提升我国石油炼化水平
C.侯德榜成功地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技术
D.张青莲以同位素质谱法精确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合成双氢青蒿素,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研发石油炼制的催化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联合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4.(2025·高州模拟)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O-2氧离子 B.3H2—3个氢原子
C.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6 D.2N—2个氮分子
【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离子符号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氧离子表示为O2-,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H2表示3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C、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1)×2+x+(-2)×3=0,x=+6,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表示Mn元素的化合价为+6,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可表示一个原子,元素符号的系数表示该原子个数,2N表示2个氮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5.(2025·高州模拟)电解水及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端分别是直流电源的负极、正极
B.收集的气体有可燃性,点燃前须验纯
C.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c、d中收集气体的质量之比约为1:2
【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a端产生气体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产生气体为氢气,b端产生气体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产生气体为氧气,a、b端分别是电源的负极、正极,不符合题意;
B、试管c收集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验纯,以防止不纯燃烧爆炸,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电的弱导体,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D、电试管c、d中分别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氧气,二者的质量之比即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16=1: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氢气密度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收集,产生氢气和氧气质量比即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分析。
6.(2025·高州模拟)某实践小组模拟制作的海洋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生态箱内水体的pH减小,CO2转化成碳酸
C.水中的海草参与碳循环的方式是光合作用
D.绿色出行、低碳生产,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
【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碱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生态箱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生态箱内水体的pH减小, 是由于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不符合题意;
C、 水中的海草参与碳循环的方式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符合题意;
D、 绿色出行、低碳生产,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参与碳循环分析;
D、根据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保护环境分析。
7.(2025·高州模拟)氧气是全球生产量最多的气体之一,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不可或缺,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能源、机械、国防和医疗保健等领域。某同学以KMnO4为原料制取O2并进行其性质实验,并探究MnO2在H2O2分解制取O2中的作用,回答下列小题。
(1)实验室常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下列图标与该实验不相关的是
A.注意明火 B.小心用电
C.小心烫伤 D.实验后洗手
(2)下列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某同学欲探究“MnO2在H2O2分解制取O2中的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右两边试管中带火星木条现象不同
B.该实验能说明左边试管中没有产生氧气
C.中间试管内反应为2H2O22H2O+O2↑
D.实验结论是MnO2可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
【答案】(1)B
(2)D
(3)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需要注意明火,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电,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要注意防止烫伤,不符合题意;
D、实验后洗手,讲究个人卫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A、制气装置装入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试管口要放团棉花,不符合题意;
C、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后,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为防止气体逸出,需把红热的木炭缓慢放入集气瓶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A、左边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右侧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加入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两试管中现象不同,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会分解,但产生氧气很少,左边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试管中没有氧气产生,符合题意;
C、中间试管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不符合题意;
D、由左右边试管中的现象及反应条件对比,可得出MnO2可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条件及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各试管中的物质及现象分析。
(1)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需要注意明火,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电,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要注意防止烫伤,不符合题意;
D、实验后洗手,讲究个人卫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A、制气装置装入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试管口要放团棉花,不符合题意;
C、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后,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为防止气体逸出,需把红热的木炭缓慢放入集气瓶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A、左边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右侧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加入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两试管中现象不同,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会分解,但产生氧气很少,左边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试管中没有氧气产生,符合题意;
C、中间试管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不符合题意;
D、由左右边试管中的现象及反应条件对比,可得出MnO2可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2025·高州模拟)硼是一种新兴高新技术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材料、生物环保和核工业等领域。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B.1个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
C.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D.氧化硼的化学式为BO
【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硼元素名称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硼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硼原子原子核外分两层排布,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即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不符合题意;
D、硼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形成化合物时呈+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因此氧化硼的化学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分析;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分析。
9.(2025·高州模拟)每个人的生活幸福都要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夯实。下列劳动实践与相关化学知识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将用完的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 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
B 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导电性
C 年夜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 防止铁锅生锈
D 无水种植,需要施用KNO3 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A.A B.B C.C D.D
【答案】B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
【解析】【解答】A、矿泉水瓶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应将用完的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B、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符合题意;
C、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容易生锈,年夜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可以隔绝水,以防止铁锅生锈,不符合题意;
D、植物生长需氮、磷、钾元素,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是一种复合肥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塑料垃圾为可回收物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C、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
D、根据植物生长需氮、磷、钾元素,至少含两种的为复合肥料分析。
10.(2025·高州模拟)广藿香油是我国“十大南药”之一,其中所含的广藿香酮(C12H16O4)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关于广藿香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B.含有32个原子
C.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4:3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广藿香酮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4)=1:4,符合题意;
B、广藿香酮是由广藿香酮分子构成,1个广藿香酮分子中含有32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广藿香酮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16=3:4,不符合题意;
D、广藿香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16):(16×4)=9:1:4,因此广藿香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1.(2025·高州模拟)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CH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增多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4:9 D.a、b按分子个数4:1进行该反应
【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及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的质量之比为,符合题意;
D、a、b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氢气,二者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C、根据图示确定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物质分子个数比,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分子个数比分析。
12.(2025·高州模拟)LiOH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的饱和LiOH溶液加热至50℃,仍然是饱和溶液
B.20℃时,6.5gLiOH加入5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C.若不用N2作保护气,LiOH溶液中易产生Li2CO3杂质
D.从LiOH稀溶液中提取LiOH晶体,可选用冷却结晶法
【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20℃时氢氧化锂的饱和溶液加热至50℃,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20℃时氢氧化锂的溶解度为12.8g,即50.0g水中最多溶解6.4g氢氧化锂,将6.5g氢氧化锂加入50g水中,氢氧化锂未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锂为可溶性碱,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若不用N2作保护气,易产生Li2CO3杂质,符合题意;
D、氢氧化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从溶液中提取氢氧化锂,可选用蒸发结晶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溶解度确定所给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形成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C、根据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分析;
D、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适宜蒸发结晶分析。
13.(2025·高州模拟)金属-空气电池已经成为较理想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四类金属-空气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及理论电压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常见类型 Li-空气电池 Al-空气电池 Fe-空气电池 Mg-空气电池
理论能量密度/W h kg-1 13000 8100 1220 6815
理论电压/V 2.91 2.71 1.28 3.1
A.理论上,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压均最高
B.SO2、CO2都是空气污染物,也是重要的资源
C.Al-空气电池放电时,氮气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D.镁空气电池具有资源较丰富、理论电压高等优点
【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由表格信息可知,锂空气电池理论能量密度最高,但是其理论电压比镁空气电池低,不符合题意;
B、SO2属于空气污染物,而CO2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空气电池放电时,氮气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镁在自然界中含量较为丰富,从表格可知镁空气电池理论电压为3.1V,相对较高,所以镁空气电池具有资源较丰富、理论电压高等优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结合空气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及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4.(2025·高州模拟)我国是船舶的发源地。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锤法先成四爪,以次逐节接身。……其末皆带巨铁圈链套,提起,咸力锤合。”战国时期嵌错金铜壶上水陆攻战船纹及明朝铁锚锻造和锚爪的焊接如题图1、2所示。
(1)原始人“见窍木浮而知为舟”,他们制造独木舟的木头属于   (填“金属”、“非金属”、“合成”、“天然”或“复合”)材料。
(2)铜壶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其熔点   (填“高”或“低”)于纯铜。古人选择金(Au)、银(Ag)镶嵌在青铜器皿外表面,主要原因是   。
(3)图2中有八人正按分工的不同,手拿工具在旁边带有拉风的炉台上进行锤锚,其中手拉风箱的主要作用是   ,炭在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桐油、石灰、麻纤维调制的捻料反复填充船舶板材的缝隙,用桐油反复涂抹船的全身特别是铁钉钉入的木板,其主要目的是   。
【答案】(1)天然
(2)低;金、银有美丽的色泽,并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或难被腐蚀
(3)为煤或木炭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C+O2CO2
(4)提高船舶的水密封性,隔绝水和氧气,防止铁质配件生锈(或确保船体保存长久和安全)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1)木头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2)铜壶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金、银有美丽的色泽,并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或难被腐蚀,这就是古人选择金(Au)、银(Ag)镶嵌在青铜器皿外表面的主要原因;
(3)手拉风箱的主要作用是为煤或木炭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放出的热量产生足够高的温度,促使铁质锚身、锚爪红热;炭在炉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桐油反复涂抹船的全身特别是铁钉钉入的木板,主要目的是提高船舶的水密性,防止铁质配件生锈(或确保船体保存长久和安全)。
【分析】(1)根据木材为天然材料分析;
(2)根据合金的熔点低于纯金属,金、银等化学性质稳定,有金属光泽及延展性分析;
(3)根据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炭在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
(1)木头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2)铜壶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
金、银有美丽的色泽,并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或难被腐蚀,这就是古人选择金(Au)、银(Ag)镶嵌在青铜器皿外表面的主要原因;
(3)手拉风箱的主要作用是为煤或木炭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放出的热量产生足够高的温度,促使铁质锚身、锚爪红热;
炭在炉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桐油反复涂抹船的全身特别是铁钉钉入的木板,主要目的是提高船舶的水密性,防止铁质配件生锈(或确保船体保存长久和安全)。
三、【科普阅读】
15.(2025·高州模拟)天然氢是地质作用产生的可再生氢气,又被称为“地质氢”、“金氢”或“白氢”,被认为是除灰氢、蓝氢和绿氢之外的第四类氢能。全球多地陆续发现了多处氢气藏,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天然氢气探索的热潮。截至2020年,全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都发现了大量天然氢气储层的迹象,高浓度(体积分数超过10%)天然氢的发现案例已超过300例。我国科学家发现天然氢的形成机理如图所示,包括地球脱气、蛇纹石化、水辐射分解等几种机制。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氢是太阳系中含量最高的   (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它发现于1776年并在1783年正式命名为hydrogen,做出上述贡献的科学家分别是   (填序号)。
A.徐寿、张青莲 B.卢瑟福、普利斯特利
C.卡文迪许、拉瓦锡 D.波义尔、道尔顿
(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氢气难以在地表或地底存在,主要原因是   。天然氢气极可能成为未来氢能供应的重要来源,理由是   。
(3)水-岩反应(蛇纹石化)的机理是6[(Mg1.5Fe0.5)SiO4](富铁橄榄石)+7H2O3[Mg3Si2O5(OH)4](蛇纹石)+X+H2↑,生成物在通常情况的颜色是   ,蛇纹石[Mg3Si2O5(OH)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4)图中天然氢气的形成系统由多要素组成,包括源岩、   、作为盖层的地层和充当氢气运移路径的断层。
【答案】(1)非金属;C
(2)氢气通常是最轻的一种气体,在不同介质中都非常快扩散;氢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在浅表地质环境中难以存在;人们对于地球中天然氢气的生成、扩散以及储存的机制缺乏认识;天然氢气具有零碳排放、可再生等优势
(3)黑色;+4
(4)水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氢的偏旁为“气”,属于非金属元素;氢元素于1776年被卡文迪许发现,并于1783年由拉瓦锡确定名称,故选:C;
(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氢气难以在地表或地底存在,主要原因是:氢气通常是最轻的一种气体,在不同介质中都非常快扩散;氢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在浅表地质环境中难以存在;人们对于地球中天然氢气的生成、扩散以及储存的机制缺乏认识;
天然氢气极可能成为未来氢能供应的重要来源,理由是天然氢气具有零碳排放、可再生等优势;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9个镁原子、3个铁原子、6个硅原子、31个氧原子和1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9个镁原子、6个硅原子、27个氧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X,则1个X中含有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其颜色为黑色;
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4)图中天然氢气的形成系统由多要素组成,包括源岩、水、作为盖层的地层和充当氢气运移路径的断层。
【分析】(1)根据名称带“气”的为非金属元素,氢元素的发现史分析;
(2)根据氢气的性质及燃烧无污染特点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4)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
(1)氢的偏旁为“气”,属于非金属元素;
氢元素于1776年被卡文迪许发现,并于1783年由拉瓦锡确定名称,故选:C;
(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氢气难以在地表或地底存在,主要原因是:氢气通常是最轻的一种气体,在不同介质中都非常快扩散;氢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在浅表地质环境中难以存在;人们对于地球中天然氢气的生成、扩散以及储存的机制缺乏认识;
天然氢气极可能成为未来氢能供应的重要来源,理由是天然氢气具有零碳排放、可再生等优势;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9个镁原子、3个铁原子、6个硅原子、31个氧原子和1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9个镁原子、6个硅原子、27个氧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X,则1个X中含有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其颜色为黑色;
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4)图中天然氢气的形成系统由多要素组成,包括源岩、水、作为盖层的地层和充当氢气运移路径的断层。
四、【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6.(2025·高州模拟)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酸的性质
i.酸的性质实验
操作 现象 性质
为紫色石蕊试液时,现象为    稀硫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X为   (填化学式)溶液时,现象为    稀硫酸能与部分盐溶液反应生成CO2
X为稀   (填化学式)溶液时,无明显变化 稀硫酸能与碱溶液反应
ii.请在图1中,画出上述操作中酸碱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化示意图   。
(2)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学们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成果展示,并交流讨论、完善探究方案。
i.完善方案中的内容(各补写一条):a.   ;b.   ;c.   。
ii.若土壤pH<6时,固氮菌活性降低;而pH>8时,硝化作用受抑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iii.“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时,主要操作流程依次是取样→   →过滤→测pH。
【答案】(1)溶液变为红色;Na2CO3(合理即可);产生大量气泡;NaOH(合理即可);
(2)6.5-7.5;酸雨;有机肥或绿肥或石灰等;土壤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或土壤酸碱性(pH)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或氮有效性的最适为6~8];溶解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i、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X为紫色石蕊试液时,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依据性质为:稀硫酸能与部分盐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属于盐,且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X为Na2CO3溶液时,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
依据性质为:稀硫酸能与碱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属于碱,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X为稀NaOH溶液时,无明显变化;
ii、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故pH变化示意图为: ;
(2)i、a、由图2中左上角土壤酸碱性主要类型可知,根据酸碱性强弱可以分为:强碱、碱性、中性、酸性、强酸,依据图中数据可知,中性的范围为6.5-7.5;
b、酸性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之一是酸雨的形成;
c、施用有机肥或绿肥或石灰等可以缓解土壤酸化;
ii、若土壤pH<6时,固氮菌活性降低;而pH>8时,硝化作用受抑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土壤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或土壤酸碱性(pH)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或氮有效性的最适pH为6~8];
iii、“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时,主要操作流程依次是取样→溶解→过滤→测pH。
【分析】(1)根据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硫酸的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分析;
(2)根据中性溶液pH等于7,酸雨的危害,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操作步骤分析。
(1)i、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X为紫色石蕊试液时,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依据性质为:稀硫酸能与部分盐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属于盐,且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X为Na2CO3溶液时,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
依据性质为:稀硫酸能与碱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属于碱,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X为稀NaOH溶液时,无明显变化;
ii、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故pH变化示意图为: ;
(2)i、a、由图2中左上角土壤酸碱性主要类型可知,根据酸碱性强弱可以分为:强碱、碱性、中性、酸性、强酸,依据图中数据可知,中性的范围为6.5-7.5;
b、酸性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之一是酸雨的形成;
c、施用有机肥或绿肥或石灰等可以缓解土壤酸化;
ii、若土壤pH<6时,固氮菌活性降低;而pH>8时,硝化作用受抑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土壤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或土壤酸碱性(pH)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或氮有效性的最适pH为6~8];
iii、“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时,主要操作流程依次是取样→溶解→过滤→测pH。
五、【科学探究】
17.(2025·高州模拟)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传承数千年。兴趣小组从化学视角对我国现代造纸业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以下展示现代造纸部分流程如图1。“双碳”目标下,造纸工业需向绿色方向转型。
(1)探现代造纸
i.侯德榜为纯碱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纯碱的用途有   (写一种);少量的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   冲洗,再涂上质量分数为1%的硼酸溶液。
ii.某兴趣小组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探究其成分。
【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黑液呈碱性,成分可能含有物质(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
【提出猜想】
(2)猜想一:NaOH;猜想二:和Na2CO3;猜想三:   ;猜想四:NaOH、Na2CO3和Na2SO4。
【实验方案】
(3)该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图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 评价交流
i.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至过量,现象如图2所示,则含有NaOH、Na2CO3 指导教师指出,该步骤正确可行。
ii.再向上述容器继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生成,则含有Na2SO4 滴加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同学提出,该步骤不严谨,主要原因是   。
【方案优化及结果】将方案i中的稀硫酸换成   ,实施优化后的方案,结果表明猜想四成立。
【废液处理】
(4)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加   (填离子符号)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
(5)探现代造纸工业低碳转型升级
造纸一直是以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因此造成的高碳排放问题一直都受到重点关注。为了降低CO2的排放量,造纸业逐步使用电力代替煤炭。
i.图3为广东省造纸工业CO2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及不同能源CO2排放量占比,从图中你获得主要的重要信息是   。
ii.“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生活理念。请你提出一条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
【答案】用于制造玻璃、造纸、纺织;水;;;方案i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时,引入了硫酸根离子,无法证明原黑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钠;稀盐酸;H+;相同条件下,随着电力逐步替代原煤,二氧化碳总排放量逐渐下降;出行乘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双面使用纸张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造纸、纺织等;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少量的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质量分数为1%的硼酸溶液;
(2)由于黑液呈碱性,成分可能含有物质和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属于碱,其溶液呈碱性;属于盐,其溶液呈碱性;属于盐,其溶液呈中性;则由猜想一、二、四可知,猜想三可能是或、或、;
(3)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至过量,现象如图2所示,即先不产生气体、后逐渐产生气体、最后不产生气体,说明先后发生了反应、,证明黑液中含有NaOH、;再向上述容器继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生成,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因此黑液中含有的结论并不严谨,是因为方案i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时,引入了硫酸根离子,无法证明原黑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钠;
将方案i中的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实施优化后的方案,结果才能表明猜想四成立;
(4)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则加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
(5)由图3可知,相同条件下,随着电力逐步替代原煤,二氧化碳总排放量逐渐下降;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出行乘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碳酸钠的俗称及用途分析;
(2)根据所给各盐的酸碱性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钡离子的溶液与硫酸根离子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分析;
(4)根据酸碱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析;
(5)根据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都是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分析。
18.(2025·高州模拟)《天工开物·彰施·蓝淀》中记载:“凡造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靛蓝的制作工艺如图1所示,使用的原材料为蓝草、水、石灰、微生物,蓝草主要有菘蓝、蓼蓝和马蓝。
(1)原料需经过研碎处理,研碎蓼蓝茎叶的目的是   ,“操作1”的主要目的是从吲羟浊液中得到吲羟溶液,该操作名称是   。
(2)蓝染工艺中,从蓼蓝等植物中提取靛蓝染料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变化,吲哚酮溶液在空气中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16H12O2N2+O2=2C16H10O2N2↓+2Y,则的分子式为   。
(3)“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石灰”指的是熟石灰,通过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基填本反应类型)。
(4)加石灰是调节环境的pH,为靛蓝染料还原反应创造有利的环境。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且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据图2可知,pH应控制在   内(填字母)。
a.6~7 b.7~8 c.8~9 c.9~10
(5)实验后的废液呈碱性,可以加入适量   (填名称)处理后再排放。
【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过滤
(2)H2O
(3);化合反应
(4)b
(5)稀盐酸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原料需经过研碎处理,研碎蓼蓝茎叶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过滤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操作1”的主要目的是从吲羟浊液中得到吲羟溶液,该操作名称是过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32个C、24个H、6个O、4个N,反应后由32个C、20个H、4个O、4个N,则2Y中含有4个H和2个O,Y中含有2个H和1个O,化学式为;
(3)通过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该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4)根据图2可知,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不低于80%),应控制在4~8;要使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不低于),应控制在7~10;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且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应控制在7~8内;故选b;
(5)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实验后的废液呈碱性,可以加入适量稀盐酸处理后再排放。
【分析】(1)根据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及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3)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4)根据图示所给信息确定还原剂有效性最高的pH分析;
(5)根据碱性废液需加酸中和后排放分析。
(1)原料需经过研碎处理,研碎蓼蓝茎叶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过滤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操作1”的主要目的是从吲羟浊液中得到吲羟溶液,该操作名称是过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32个C、24个H、6个O、4个N,反应后由32个C、20个H、4个O、4个N,则2Y中含有4个H和2个O,Y中含有2个H和1个O,化学式为;
(3)通过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该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4)根据图2可知,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不低于80%),应控制在4~8;要使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不低于),应控制在7~10;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且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应控制在7~8内;故选b;
(5)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实验后的废液呈碱性,可以加入适量稀盐酸处理后再排放。
19.(2025·高州模拟)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材分为粉葛和葛根。葛主要含有黄酮类、萜类、甾体类、香豆素、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其中葛根多糖可以提升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从而发挥其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1)科研人员探究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所含多糖含量的影响。利用UV以及ICP—MS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
从葛的不同品种来看,葛根的多糖含量    (填“>”、“=”、“<”)粉葛,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称取400mg某葛根片生品,则该葛根片煨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比其醋制品多了   mg。
(2)为促进葛根、粉葛生长,需要补充氮肥。尿素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氮肥,目前工业上的尿素是由液态的氨和二氧化碳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制备。电催化C-N偶联直接生成尿素已经成为替代传统尿素生产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主要以CO2为碳源,以NO、NO、、N2和NO为氮源,其生产过程原理如图2所示。
若以硝酸盐为氮源,电催化NO和CO2偶联合成尿素[CO(NH2)2],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O2+3H2OCO(NH2)2+4O2+2KHCO3。
i.某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计划种植2亩粉葛,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定,粉葛成长阶段土壤中需补充氮元素21.0kg,则需要购买尿素[CO(NH2)2]的质量   。
ii.应用C-N偶联电合成尿素,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整体的能量效益。合成所需要的尿素,计算理论上需要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
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高纯度的N2和H2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合成NH3,再与CO2反应合成尿素,而电催化尿素合成方法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主要原因是   (写一种)。
【答案】(1)<;9:10;0.088
(2)45.0;解:设理论上需要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答:理论上需要通入99.0kg二氧化碳。;电催化合成方法不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从葛的不同品种来看,粉葛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葛根,则葛根的多糖含量<粉葛。
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图中葛根片煨制品所含多糖的含量为0.032%,而该葛根片醋制品所含多糖的含量为0.010%,该葛根片生品中煨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比其醋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多了。
(2)i.补充21.0kg氮元素,则需要购买尿素[CO(NH2)2]的质量为。
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高纯度的N2和H2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合成NH3,再与CO2反应合成尿素,而电催化尿素合成方法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主要原因是电催化合成方法不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节约能源。
【分析】(1)根据图示所给信息,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由反应生成的尿素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及电催化尿素合成方法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分析。
(1)由图1可知,从葛的不同品种来看,粉葛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葛根,则葛根的多糖含量<粉葛。
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图中葛根片煨制品所含多糖的含量为0.032%,而该葛根片醋制品所含多糖的含量为0.010%,该葛根片生品中煨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比其醋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多了。
(2)i.补充21.0kg氮元素,则需要购买尿素[CO(NH2)2]的质量为。
ii.见答案。
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高纯度的N2和H2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合成NH3,再与CO2反应合成尿素,而电催化尿素合成方法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主要原因是电催化合成方法不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节约能源。
1 / 1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部分学校联考2025年中考模拟预测化学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25·高州模拟)广东美食口味独特,承载了岭南深厚的文化底蕴与饮食传统。下列菜品中富含蛋白质的是
A.泮塘马蹄糕 B.清蒸石斑鱼 C.川贝雪梨盅 D.白灼菜心
2.(2025·高州模拟)下列物质的化学式表达错误的是
A.亚硫酸:H2SO4 B.氢氧化钡:Ba(OH)2
C.磷酸二氢钙:Ca(H2PO4)2 D.氧化铝:Al2O3
3.(2025·高州模拟)我国科学家的下列贡献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屠呦呦分离提纯了青蒿素,合成了双氢青蒿素,并广泛应用
B.闵恩泽研制出小球硅铝裂化催化剂,提升我国石油炼化水平
C.侯德榜成功地发明了连续生产纯碱与氯化铵的联合制碱技术
D.张青莲以同位素质谱法精确测定了铟等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2025·高州模拟)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O-2氧离子 B.3H2—3个氢原子
C.中Mn元素的化合价为+6 D.2N—2个氮分子
5.(2025·高州模拟)电解水及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b端分别是直流电源的负极、正极
B.收集的气体有可燃性,点燃前须验纯
C.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
D.c、d中收集气体的质量之比约为1:2
6.(2025·高州模拟)某实践小组模拟制作的海洋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生态箱内水体的pH减小,CO2转化成碳酸
C.水中的海草参与碳循环的方式是光合作用
D.绿色出行、低碳生产,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
7.(2025·高州模拟)氧气是全球生产量最多的气体之一,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中都不可或缺,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能源、机械、国防和医疗保健等领域。某同学以KMnO4为原料制取O2并进行其性质实验,并探究MnO2在H2O2分解制取O2中的作用,回答下列小题。
(1)实验室常以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下列图标与该实验不相关的是
A.注意明火 B.小心用电
C.小心烫伤 D.实验后洗手
(2)下列装置或操作中正确的是
A. B.
C. D.
(3)某同学欲探究“MnO2在H2O2分解制取O2中的作用”,实验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左、右两边试管中带火星木条现象不同
B.该实验能说明左边试管中没有产生氧气
C.中间试管内反应为2H2O22H2O+O2↑
D.实验结论是MnO2可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
8.(2025·高州模拟)硼是一种新兴高新技术原料,广泛应用于化工、农业、材料、生物环保和核工业等领域。硼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题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硼属于非金属元素 B.1个硼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5
C.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g D.氧化硼的化学式为BO
9.(2025·高州模拟)每个人的生活幸福都要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夯实。下列劳动实践与相关化学知识没有因果关系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将用完的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 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
B 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 活性炭具有导电性
C 年夜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 防止铁锅生锈
D 无水种植,需要施用KNO3 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
A.A B.B C.C D.D
10.(2025·高州模拟)广藿香油是我国“十大南药”之一,其中所含的广藿香酮(C12H16O4)具有抗菌、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关于广藿香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4 B.含有32个原子
C.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4:3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1.(2025·高州模拟)我国科学家利用新型催化技术实现了绿色制取CH4,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氢原子的个数增多 B.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发生改变
C.反应生成c、d的质量比为4:9 D.a、b按分子个数4:1进行该反应
12.(2025·高州模拟)LiOH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的饱和LiOH溶液加热至50℃,仍然是饱和溶液
B.20℃时,6.5gLiOH加入50.0g水中,形成不饱和溶液
C.若不用N2作保护气,LiOH溶液中易产生Li2CO3杂质
D.从LiOH稀溶液中提取LiOH晶体,可选用冷却结晶法
13.(2025·高州模拟)金属-空气电池已经成为较理想的电化学储能装置,四类金属-空气电池的理论能量密度及理论电压如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常见类型 Li-空气电池 Al-空气电池 Fe-空气电池 Mg-空气电池
理论能量密度/W h kg-1 13000 8100 1220 6815
理论电压/V 2.91 2.71 1.28 3.1
A.理论上,锂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和电压均最高
B.SO2、CO2都是空气污染物,也是重要的资源
C.Al-空气电池放电时,氮气能够发生化学变化
D.镁空气电池具有资源较丰富、理论电压高等优点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第16小题7分,第17小题8分,第18~21小题各10分,共55分。
14.(2025·高州模拟)我国是船舶的发源地。明代宋应星《天工开物》中记载:“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锤法先成四爪,以次逐节接身。……其末皆带巨铁圈链套,提起,咸力锤合。”战国时期嵌错金铜壶上水陆攻战船纹及明朝铁锚锻造和锚爪的焊接如题图1、2所示。
(1)原始人“见窍木浮而知为舟”,他们制造独木舟的木头属于   (填“金属”、“非金属”、“合成”、“天然”或“复合”)材料。
(2)铜壶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其熔点   (填“高”或“低”)于纯铜。古人选择金(Au)、银(Ag)镶嵌在青铜器皿外表面,主要原因是   。
(3)图2中有八人正按分工的不同,手拿工具在旁边带有拉风的炉台上进行锤锚,其中手拉风箱的主要作用是   ,炭在炉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用桐油、石灰、麻纤维调制的捻料反复填充船舶板材的缝隙,用桐油反复涂抹船的全身特别是铁钉钉入的木板,其主要目的是   。
三、【科普阅读】
15.(2025·高州模拟)天然氢是地质作用产生的可再生氢气,又被称为“地质氢”、“金氢”或“白氢”,被认为是除灰氢、蓝氢和绿氢之外的第四类氢能。全球多地陆续发现了多处氢气藏,并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了天然氢气探索的热潮。截至2020年,全球在除南极洲以外的每个大陆都发现了大量天然氢气储层的迹象,高浓度(体积分数超过10%)天然氢的发现案例已超过300例。我国科学家发现天然氢的形成机理如图所示,包括地球脱气、蛇纹石化、水辐射分解等几种机制。
依据上文,回答问题。
(1)氢是太阳系中含量最高的   (填“金属”“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它发现于1776年并在1783年正式命名为hydrogen,做出上述贡献的科学家分别是   (填序号)。
A.徐寿、张青莲 B.卢瑟福、普利斯特利
C.卡文迪许、拉瓦锡 D.波义尔、道尔顿
(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氢气难以在地表或地底存在,主要原因是   。天然氢气极可能成为未来氢能供应的重要来源,理由是   。
(3)水-岩反应(蛇纹石化)的机理是6[(Mg1.5Fe0.5)SiO4](富铁橄榄石)+7H2O3[Mg3Si2O5(OH)4](蛇纹石)+X+H2↑,生成物在通常情况的颜色是   ,蛇纹石[Mg3Si2O5(OH)4]中硅元素的化合价是   。
(4)图中天然氢气的形成系统由多要素组成,包括源岩、   、作为盖层的地层和充当氢气运移路径的断层。
四、【基础实验与跨学科实践】
16.(2025·高州模拟)回答下列问题:
(1)常见酸的性质
i.酸的性质实验
操作 现象 性质
为紫色石蕊试液时,现象为    稀硫酸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X为   (填化学式)溶液时,现象为    稀硫酸能与部分盐溶液反应生成CO2
X为稀   (填化学式)溶液时,无明显变化 稀硫酸能与碱溶液反应
ii.请在图1中,画出上述操作中酸碱反应前后溶液的pH变化示意图   。
(2)土壤酸碱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同学们进行了如图2所示的成果展示,并交流讨论、完善探究方案。
i.完善方案中的内容(各补写一条):a.   ;b.   ;c.   。
ii.若土壤pH<6时,固氮菌活性降低;而pH>8时,硝化作用受抑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iii.“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时,主要操作流程依次是取样→   →过滤→测pH。
五、【科学探究】
17.(2025·高州模拟)造纸术对人类文明的进步都做出了巨大贡献,传承数千年。兴趣小组从化学视角对我国现代造纸业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以下展示现代造纸部分流程如图1。“双碳”目标下,造纸工业需向绿色方向转型。
(1)探现代造纸
i.侯德榜为纯碱工业技术的发展做出杰出的贡献,纯碱的用途有   (写一种);少量的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   冲洗,再涂上质量分数为1%的硼酸溶液。
ii.某兴趣小组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探究其成分。
【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
【查阅资料】黑液呈碱性,成分可能含有物质(NaOH、Na2CO3、Na2SO4)中的一种或多种。
【提出猜想】
(2)猜想一:NaOH;猜想二:和Na2CO3;猜想三:   ;猜想四:NaOH、Na2CO3和Na2SO4。
【实验方案】
(3)该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图实验方案并开展实验进行探究。
方案设计 评价交流
i.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至过量,现象如图2所示,则含有NaOH、Na2CO3 指导教师指出,该步骤正确可行。
ii.再向上述容器继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生成,则含有Na2SO4 滴加氯化钡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有同学提出,该步骤不严谨,主要原因是   。
【方案优化及结果】将方案i中的稀硫酸换成   ,实施优化后的方案,结果表明猜想四成立。
【废液处理】
(4)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加   (填离子符号)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
(5)探现代造纸工业低碳转型升级
造纸一直是以煤炭为主要消耗能源,因此造成的高碳排放问题一直都受到重点关注。为了降低CO2的排放量,造纸业逐步使用电力代替煤炭。
i.图3为广东省造纸工业CO2排放量的变化趋势及不同能源CO2排放量占比,从图中你获得主要的重要信息是   。
ii.“低碳”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生活理念。请你提出一条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   。
18.(2025·高州模拟)《天工开物·彰施·蓝淀》中记载:“凡造淀,叶与茎多者入窖,少者入桶与缸,水浸七日,其汁自来。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水性定时,淀沉于底”。靛蓝的制作工艺如图1所示,使用的原材料为蓝草、水、石灰、微生物,蓝草主要有菘蓝、蓼蓝和马蓝。
(1)原料需经过研碎处理,研碎蓼蓝茎叶的目的是   ,“操作1”的主要目的是从吲羟浊液中得到吲羟溶液,该操作名称是   。
(2)蓝染工艺中,从蓼蓝等植物中提取靛蓝染料的过程涉及到复杂的化学变化,吲哚酮溶液在空气中氧化的化学方程式为2C16H12O2N2+O2=2C16H10O2N2↓+2Y,则的分子式为   。
(3)“每水浆一石下石灰五升,搅冲数十下,淀信即结”。“石灰”指的是熟石灰,通过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属于   反应(基填本反应类型)。
(4)加石灰是调节环境的pH,为靛蓝染料还原反应创造有利的环境。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且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据图2可知,pH应控制在   内(填字母)。
a.6~7 b.7~8 c.8~9 c.9~10
(5)实验后的废液呈碱性,可以加入适量   (填名称)处理后再排放。
19.(2025·高州模拟)葛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药材分为粉葛和葛根。葛主要含有黄酮类、萜类、甾体类、香豆素、多糖类等化学成分,其中葛根多糖可以提升肝脏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水平,降低丙二醛水平从而发挥其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
(1)科研人员探究不同的切制规格及炮制方法对葛根、粉葛所含多糖含量的影响。利用UV以及ICP—MS检测方法,对葛的不同品种(葛根、粉葛)、不同规格(片、丁)、不同炮制方法(煨制、醋制)中所含多糖的含量进行测定,实验数据如图1所示:
从葛的不同品种来看,葛根的多糖含量    (填“>”、“=”、“<”)粉葛,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是   。称取400mg某葛根片生品,则该葛根片煨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比其醋制品多了   mg。
(2)为促进葛根、粉葛生长,需要补充氮肥。尿素是现代农业中不可或缺的氮肥,目前工业上的尿素是由液态的氨和二氧化碳在高压和高温的条件下制备。电催化C-N偶联直接生成尿素已经成为替代传统尿素生产的合成方法,该方法主要以CO2为碳源,以NO、NO、、N2和NO为氮源,其生产过程原理如图2所示。
若以硝酸盐为氮源,电催化NO和CO2偶联合成尿素[CO(NH2)2],化学方程式为2KNO3+3CO2+3H2OCO(NH2)2+4O2+2KHCO3。
i.某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计划种植2亩粉葛,经“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测定,粉葛成长阶段土壤中需补充氮元素21.0kg,则需要购买尿素[CO(NH2)2]的质量   。
ii.应用C-N偶联电合成尿素,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整体的能量效益。合成所需要的尿素,计算理论上需要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
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高纯度的N2和H2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合成NH3,再与CO2反应合成尿素,而电催化尿素合成方法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主要原因是   (写一种)。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识点】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解析】【解答】A.泮塘马蹄糕富含糖类,不符合题意;
B.清蒸石斑鱼富含蛋白质,符合题意;
C.川贝雪梨盅的主要成分是水、糖类、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D.白灼菜心富含维生素,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根据米面中富含糖类,肉、鱼、蛋等中富含蛋白质,菜、水果中富含维生素分析。
2.【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 H2SO4 为硫酸的化学式,亚硫酸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亚硫酸根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为H2SO3,符合题意;
B、氢氧化钡中钡元素的化合价为+2,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其化学式为Ba(OH)2,不符合题意;
C、磷酸二氢钙中钙元素的化合价为+2,磷酸二氢根的化合价为-1,其化学式为Ca(H2PO4)2,不符合题意;
D、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其化学式为Al2O3,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一般规律:先读后写,后读先写;金属在前,非金属在后;氧化物中氧在后,原子个数不能漏,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3.【答案】D
【知识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特点及其判别
【解析】【解答】A、合成双氢青蒿素,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B、研发石油炼制的催化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C、联合制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钠等生成,涉及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测定相对原子质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分析。
4.【答案】C
【知识点】元素的符号及其意义;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解答】A、离子符号所带电荷数标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氧离子表示为O2-,不符合题意;
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式可表示一个该分子,多少个分子就在其化学式前加上相应的数字;3H2表示3个氢分子,不符合题意;
C、锰酸钾中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锰元素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1)×2+x+(-2)×3=0,x=+6,化合价的表示方法是在该元素(或原子团)的上方用正负号和数字表示,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故表示Mn元素的化合价为+6,符合题意;
D、元素符号可表示一个原子,元素符号的系数表示该原子个数,2N表示2个氮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分析,元素符号表示元素和一个原子,表示多个原子元素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化学式表示一种物质和一个分子,表示多个分子,化学式前加相应系数;离子符号是在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符号右上角标上所带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号在后,表示多个离子,在符号前加相应数字;元素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正负号在前,数字在后。
5.【答案】D
【知识点】电解水实验;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
【解析】【解答】A、a端产生气体利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产生气体为氢气,b端产生气体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则产生气体为氧气,a、b端分别是电源的负极、正极,不符合题意;
B、试管c收集是氢气,氢气具有可燃性,点燃前需验纯,以防止不纯燃烧爆炸,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电的弱导体,加入少量NaOH,可以增强水的导电性,不符合题意;
D、电试管c、d中分别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氧气,二者的质量之比即为水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为2:16=1:8,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电解水正氧负氢,氧一氢二,氢气密度小,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密度大,用向上排空气收集,产生氢气和氧气质量比即为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质量比分析。
6.【答案】C
【知识点】绿色化学;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碱的化学性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解析】【解答】A、生态箱中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一段时间后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 生态箱内水体的pH减小, 是由于二氧化碳转化为碳酸,不符合题意;
C、 水中的海草参与碳循环的方式是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符合题意;
D、 绿色出行、低碳生产,可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有利于保护海洋生态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分析;
B、根据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分析;
C、根据植物利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可参与碳循环分析;
D、根据减少化石燃料使用可保护环境分析。
7.【答案】(1)B
(2)D
(3)B
【知识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几种常见的与化学有关的图标;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需要注意明火,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电,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要注意防止烫伤,不符合题意;
D、实验后洗手,讲究个人卫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A、制气装置装入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试管口要放团棉花,不符合题意;
C、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后,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为防止气体逸出,需把红热的木炭缓慢放入集气瓶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A、左边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右侧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加入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两试管中现象不同,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会分解,但产生氧气很少,左边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试管中没有氧气产生,符合题意;
C、中间试管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不符合题意;
D、由左右边试管中的现象及反应条件对比,可得出MnO2可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1)根据加热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制取氧气条件及注意事项分析;
(2)根据高锰酸钾制氧气操作步骤分析;
(3)根据各试管中的物质及现象分析。
(1)A、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需要注意明火,不符合题意;
B、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电,符合题意;
C、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要用到酒精灯加热,要注意防止烫伤,不符合题意;
D、实验后洗手,讲究个人卫生,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2)A、制气装置装入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不符合题意;
B、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为防止高锰酸钾颗粒进入导管,试管口要放团棉花,不符合题意;
C、排水法收集气体完毕后,先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炸裂试管,不符合题意;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中,为防止气体逸出,需把红热的木炭缓慢放入集气瓶中,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A、左边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带火星木条不复燃,右侧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过氧化氢在加入的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两试管中现象不同,不符合题意;
B、过氧化氢在常温下也会分解,但产生氧气很少,左边试管内带火星的木条不复燃,不能说明试管中没有氧气产生,符合题意;
C、中间试管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分解生成氧气和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不符合题意;
D、由左右边试管中的现象及反应条件对比,可得出MnO2可使H2O2分解速率加快,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8.【答案】A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解析】【解答】A、硼元素名称带“石”字旁,属于非金属元素,符合题意;
B、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硼原子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硼原子原子核外分两层排布,第一层排2个电子,第二层即最外层电子数为3,不符合题意;
C、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最下方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硼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0.81,单位是“1”,省略不写,不是“g”,不符合题意;
D、硼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3,形成化合物时呈+3,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因此氧化硼的化学式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名称带“石”的为非金属元素分析;
B、根据元素周期表小格信息中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分析;
C、根据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省略不写分析;
D、根据化合物化学式遵循化合价代数和为0原则分析。
9.【答案】B
【知识点】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垃圾的分类与回收利用
【解析】【解答】A、矿泉水瓶的主要成分是塑料,属于可回收的合成材料,应将用完的矿泉水瓶放入可回收垃圾桶,不符合题意;
B、用活性炭制作简易净水器,是利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及异味,符合题意;
C、铁与氧气和水同时接触容易生锈,年夜饭后将洗净的铁锅擦干,可以隔绝水,以防止铁锅生锈,不符合题意;
D、植物生长需氮、磷、钾元素,含有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是一种复合肥料,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析】A、根据塑料垃圾为可回收物分析;
B、根据活性炭的吸附性分析;
C、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分析;
D、根据植物生长需氮、磷、钾元素,至少含两种的为复合肥料分析。
10.【答案】A
【知识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式的相关计算
【解析】【解答】A、广藿香酮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16):(16×4)=1:4,符合题意;
B、广藿香酮是由广藿香酮分子构成,1个广藿香酮分子中含有32个原子,不符合题意;
C、广藿香酮中碳、氢原子的个数比为12:16=3:4,不符合题意;
D、广藿香酮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16):(16×4)=9:1:4,因此广藿香酮中碳元素质量分数最大,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A、根据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B、根据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其分子由原子构成,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一个分子中原子个数分析;
C、根据化学式右下角数字为分子中原子个数比分析;
D、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分析。
11.【答案】C
【知识点】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化学反应的实质
【解析】【解答】A、化学反应前后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原子的种类和数目均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B、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保持不变,不符合题意;
C、由微观示意图及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d的质量之比为,符合题意;
D、a、b分别是二氧化碳和氢气,二者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之比为,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B、根据催化剂一变两不变特点分析;
C、根据图示确定反应方程式,由此确定物质分子个数比,物质质量比为相对分子质量×分子个数之比分析;
D、根据化学方程式确定物质分子个数比分析。
12.【答案】C
【知识点】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解析】【解答】A、氢氧化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增大,20℃时氢氧化锂的饱和溶液加热至50℃,其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B、20℃时氢氧化锂的溶解度为12.8g,即50.0g水中最多溶解6.4g氢氧化锂,将6.5g氢氧化锂加入50g水中,氢氧化锂未全部溶解,形成饱和溶液,不符合题意;
C、氢氧化锂为可溶性碱,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锂和水,若不用N2作保护气,易产生Li2CO3杂质,符合题意;
D、氢氧化锂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从溶液中提取氢氧化锂,可选用蒸发结晶法,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A、根据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饱和溶液升温变成不饱和溶液分析;
B、根据溶解度确定所给物质在一定量溶剂中形成溶液是否饱和分析;
C、根据碱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生成碳酸盐分析;
D、根据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适宜蒸发结晶分析。
13.【答案】D
【知识点】空气的污染与防治;氮气及稀有气体的用途
【解析】【解答】A、由表格信息可知,锂空气电池理论能量密度最高,但是其理论电压比镁空气电池低,不符合题意;
B、SO2属于空气污染物,而CO2是空气的成分之一,不属于空气污染物,不符合题意;
C、氮气的化学性质非常稳定,在-空气电池放电时,氮气不能发生化学变化,不符合题意;
D、镁在自然界中含量较为丰富,从表格可知镁空气电池理论电压为3.1V,相对较高,所以镁空气电池具有资源较丰富、理论电压高等优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根据题中所给信息,结合空气主要成分不是空气污染物及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分析。
14.【答案】(1)天然
(2)低;金、银有美丽的色泽,并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或难被腐蚀
(3)为煤或木炭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C+O2CO2
(4)提高船舶的水密封性,隔绝水和氧气,防止铁质配件生锈(或确保船体保存长久和安全)
【知识点】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解析】【解答】(1)木头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2)铜壶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金、银有美丽的色泽,并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或难被腐蚀,这就是古人选择金(Au)、银(Ag)镶嵌在青铜器皿外表面的主要原因;
(3)手拉风箱的主要作用是为煤或木炭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放出的热量产生足够高的温度,促使铁质锚身、锚爪红热;炭在炉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桐油反复涂抹船的全身特别是铁钉钉入的木板,主要目的是提高船舶的水密性,防止铁质配件生锈(或确保船体保存长久和安全)。
【分析】(1)根据木材为天然材料分析;
(2)根据合金的熔点低于纯金属,金、银等化学性质稳定,有金属光泽及延展性分析;
(3)根据燃烧剧烈程度与氧气浓度有关,炭在氧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分析;
(4)根据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分析。
(1)木头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2)铜壶的主要成分是铜锡合金,合金的熔点一般低于其成分金属;
金、银有美丽的色泽,并有良好的延展性,且化学性质不活泼或难被腐蚀,这就是古人选择金(Au)、银(Ag)镶嵌在青铜器皿外表面的主要原因;
(3)手拉风箱的主要作用是为煤或木炭的燃烧提供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放出的热量产生足够高的温度,促使铁质锚身、锚爪红热;
炭在炉中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生成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4)铁生锈是铁与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用桐油反复涂抹船的全身特别是铁钉钉入的木板,主要目的是提高船舶的水密性,防止铁质配件生锈(或确保船体保存长久和安全)。
15.【答案】(1)非金属;C
(2)氢气通常是最轻的一种气体,在不同介质中都非常快扩散;氢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在浅表地质环境中难以存在;人们对于地球中天然氢气的生成、扩散以及储存的机制缺乏认识;天然氢气具有零碳排放、可再生等优势
(3)黑色;+4
(4)水
【知识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化学相关人物及贡献;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解析】【解答】(1)氢的偏旁为“气”,属于非金属元素;氢元素于1776年被卡文迪许发现,并于1783年由拉瓦锡确定名称,故选:C;
(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氢气难以在地表或地底存在,主要原因是:氢气通常是最轻的一种气体,在不同介质中都非常快扩散;氢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在浅表地质环境中难以存在;人们对于地球中天然氢气的生成、扩散以及储存的机制缺乏认识;
天然氢气极可能成为未来氢能供应的重要来源,理由是天然氢气具有零碳排放、可再生等优势;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9个镁原子、3个铁原子、6个硅原子、31个氧原子和1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9个镁原子、6个硅原子、27个氧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X,则1个X中含有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其颜色为黑色;
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4)图中天然氢气的形成系统由多要素组成,包括源岩、水、作为盖层的地层和充当氢气运移路径的断层。
【分析】(1)根据名称带“气”的为非金属元素,氢元素的发现史分析;
(2)根据氢气的性质及燃烧无污染特点分析;
(3)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分析;
(4)根据图示中所给信息分析。
(1)氢的偏旁为“气”,属于非金属元素;
氢元素于1776年被卡文迪许发现,并于1783年由拉瓦锡确定名称,故选:C;
(2)过去,人们普遍认为天然氢气难以在地表或地底存在,主要原因是:氢气通常是最轻的一种气体,在不同介质中都非常快扩散;氢气具有较强的还原性,极易被氧化,在浅表地质环境中难以存在;人们对于地球中天然氢气的生成、扩散以及储存的机制缺乏认识;
天然氢气极可能成为未来氢能供应的重要来源,理由是天然氢气具有零碳排放、可再生等优势;
(3)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及数目不变,根据化学方程式,反应前有9个镁原子、3个铁原子、6个硅原子、31个氧原子和14个氢原子,反应后有9个镁原子、6个硅原子、27个氧原子、14个氢原子和1个X,则1个X中含有3个铁原子和4个氧原子,故X的化学式为,其颜色为黑色;
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2、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氢氧根的化合价为-1,设硅元素的化合价为x,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则,解得,故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
(4)图中天然氢气的形成系统由多要素组成,包括源岩、水、作为盖层的地层和充当氢气运移路径的断层。
16.【答案】(1)溶液变为红色;Na2CO3(合理即可);产生大量气泡;NaOH(合理即可);
(2)6.5-7.5;酸雨;有机肥或绿肥或石灰等;土壤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或土壤酸碱性(pH)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或氮有效性的最适为6~8];溶解
【知识点】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应用;酸的化学性质;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酸碱性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盐的化学性质
【解析】【解答】(1)i、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X为紫色石蕊试液时,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依据性质为:稀硫酸能与部分盐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属于盐,且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X为Na2CO3溶液时,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
依据性质为:稀硫酸能与碱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属于碱,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X为稀NaOH溶液时,无明显变化;
ii、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故pH变化示意图为: ;
(2)i、a、由图2中左上角土壤酸碱性主要类型可知,根据酸碱性强弱可以分为:强碱、碱性、中性、酸性、强酸,依据图中数据可知,中性的范围为6.5-7.5;
b、酸性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之一是酸雨的形成;
c、施用有机肥或绿肥或石灰等可以缓解土壤酸化;
ii、若土壤pH<6时,固氮菌活性降低;而pH>8时,硝化作用受抑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土壤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或土壤酸碱性(pH)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或氮有效性的最适pH为6~8];
iii、“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时,主要操作流程依次是取样→溶解→过滤→测pH。
【分析】(1)根据石蕊遇酸性溶液变红,碳酸盐与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无明显现象,硫酸的pH小于7,氢氧化钠溶液pH大于7分析;
(2)根据中性溶液pH等于7,酸雨的危害,熟石灰可改良酸性土壤,测定溶液酸碱性的操作步骤分析。
(1)i、稀硫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故X为紫色石蕊试液时,现象是:溶液变为红色;
依据性质为:稀硫酸能与部分盐溶液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钠属于盐,且碳酸钠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二氧化碳和水,故X为Na2CO3溶液时,现象为:产生大量气泡;
依据性质为:稀硫酸能与碱溶液反应,氢氧化钠属于碱,且氢氧化钠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无明显现象,故X为稀NaOH溶液时,无明显变化;
ii、稀硫酸显酸性,pH小于7,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稀硫酸被消耗,酸性减弱,pH逐渐增大,当恰好完全反应时,pH=7,当氢氧化钠过量时,pH大于7,故pH变化示意图为: ;
(2)i、a、由图2中左上角土壤酸碱性主要类型可知,根据酸碱性强弱可以分为:强碱、碱性、中性、酸性、强酸,依据图中数据可知,中性的范围为6.5-7.5;
b、酸性土壤形成的自然因素之一是酸雨的形成;
c、施用有机肥或绿肥或石灰等可以缓解土壤酸化;
ii、若土壤pH<6时,固氮菌活性降低;而pH>8时,硝化作用受抑制。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土壤pH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土壤养分有效性,从而影响植物生长[或土壤酸碱性(pH)是土壤的重要性质,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或氮有效性的最适pH为6~8];
iii、“测定土壤样品酸碱性”实验时,主要操作流程依次是取样→溶解→过滤→测pH。
17.【答案】用于制造玻璃、造纸、纺织;水;;;方案i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时,引入了硫酸根离子,无法证明原黑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钠;稀盐酸;H+;相同条件下,随着电力逐步替代原煤,二氧化碳总排放量逐渐下降;出行乘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双面使用纸张
【知识点】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化学方程式的书写与配平
【解析】【解答】(1)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碳酸钠可用于制造玻璃、造纸、纺织等;
烧碱是氢氧化钠的俗称,少量的烧碱溶液不慎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质量分数为1%的硼酸溶液;
(2)由于黑液呈碱性,成分可能含有物质和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属于碱,其溶液呈碱性;属于盐,其溶液呈碱性;属于盐,其溶液呈中性;则由猜想一、二、四可知,猜想三可能是或、或、;
(3)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稀硫酸溶液至过量,现象如图2所示,即先不产生气体、后逐渐产生气体、最后不产生气体,说明先后发生了反应、,证明黑液中含有NaOH、;再向上述容器继续滴加适量的氯化钡溶液,有沉淀生成,发生的反应是氯化钡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氯化钡与硫酸钠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化学方程式为、,因此黑液中含有的结论并不严谨,是因为方案i中加入过量稀硫酸时,引入了硫酸根离子,无法证明原黑液中是否含有硫酸钠;
将方案i中的稀硫酸换成稀盐酸,实施优化后的方案,结果才能表明猜想四成立;
(4)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酸能与碱发生中和反应,则加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
(5)由图3可知,相同条件下,随着电力逐步替代原煤,二氧化碳总排放量逐渐下降;践行“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出行乘坐公交车、随手关灯、双面使用纸张等。
【分析】(1)根据碳酸钠的俗称及用途分析;
(2)根据所给各盐的酸碱性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无明显现象,碳酸钠与硫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钡离子的溶液与硫酸根离子反应产生硫酸钡沉淀分析;
(4)根据酸碱反应实质是氢离子与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分析;
(5)根据绿色出行、节约用电等都是低碳生活的具体做法分析。
18.【答案】(1)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过滤
(2)H2O
(3);化合反应
(4)b
(5)稀盐酸
【知识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化合反应及其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解析】【解答】(1)原料需经过研碎处理,研碎蓼蓝茎叶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过滤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操作1”的主要目的是从吲羟浊液中得到吲羟溶液,该操作名称是过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32个C、24个H、6个O、4个N,反应后由32个C、20个H、4个O、4个N,则2Y中含有4个H和2个O,Y中含有2个H和1个O,化学式为;
(3)通过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该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4)根据图2可知,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不低于80%),应控制在4~8;要使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不低于),应控制在7~10;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且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应控制在7~8内;故选b;
(5)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实验后的废液呈碱性,可以加入适量稀盐酸处理后再排放。
【分析】(1)根据增大反应物接触面积可加快反应及过滤原理分析;
(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和个数不变分析;
(3)根据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多变一的反应为化合反应分析;
(4)根据图示所给信息确定还原剂有效性最高的pH分析;
(5)根据碱性废液需加酸中和后排放分析。
(1)原料需经过研碎处理,研碎蓼蓝茎叶的目的是增大反应物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反应更快更充分;
过滤可分离难溶性固体和液体,“操作1”的主要目的是从吲羟浊液中得到吲羟溶液,该操作名称是过滤;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不变,反应前有32个C、24个H、6个O、4个N,反应后由32个C、20个H、4个O、4个N,则2Y中含有4个H和2个O,Y中含有2个H和1个O,化学式为;
(3)通过生石灰与水反应制得熟石灰,该反应为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化学方程式为,该反应是两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
(4)根据图2可知,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不低于80%),应控制在4~8;要使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不低于),应控制在7~10;要使还原剂的有效性好且可溶性隐色体的转化率高,应控制在7~8内;故选b;
(5)根据“绿色化学”的理念,实验后的废液呈碱性,可以加入适量稀盐酸处理后再排放。
19.【答案】(1)<;9:10;0.088
(2)45.0;解:设理论上需要通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答:理论上需要通入99.0kg二氧化碳。;电催化合成方法不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节约能源(合理即可)
【知识点】化学式的相关计算;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解答】(1)由图1可知,从葛的不同品种来看,粉葛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葛根,则葛根的多糖含量<粉葛。
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图中葛根片煨制品所含多糖的含量为0.032%,而该葛根片醋制品所含多糖的含量为0.010%,该葛根片生品中煨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比其醋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多了。
(2)i.补充21.0kg氮元素,则需要购买尿素[CO(NH2)2]的质量为。
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高纯度的N2和H2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合成NH3,再与CO2反应合成尿素,而电催化尿素合成方法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主要原因是电催化合成方法不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节约能源。
【分析】(1)根据图示所给信息,元素质量比为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分析;
(2)根据元素质量分数=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相对分子质量,元素质量为物质质量×元素质量分数,由反应生成的尿素的质量及方程式中物质间质量关系,计算反应的二氧化碳质量及电催化尿素合成方法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分析。
(1)由图1可知,从葛的不同品种来看,粉葛的多糖含量明显高于葛根,则葛根的多糖含量<粉葛。
多糖[分子式为[(C6H10O5)n]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之比为。
图中葛根片煨制品所含多糖的含量为0.032%,而该葛根片醋制品所含多糖的含量为0.010%,该葛根片生品中煨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比其醋制品所含多糖的质量多了。
(2)i.补充21.0kg氮元素,则需要购买尿素[CO(NH2)2]的质量为。
ii.见答案。
iii.传统方法通常使用高纯度的N2和H2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合成NH3,再与CO2反应合成尿素,而电催化尿素合成方法更加绿色环保、高效,主要原因是电催化合成方法不需要在高温高压条件下进行,节约能源。
1 / 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