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微专题1实验技能专题(课件+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2019)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三单元微专题1实验技能专题(课件+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8 00:07:59

文档简介

微专题1 实验技能专题
题型一 实验设计的原则与变量分析
【知识·方法】
1.生物实验遵循的常见原则
2.对照的类型分析
3.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1)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关系。
(2)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项目 概念 举例
加法 原理 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减法 原理 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类题·精练】
1.(2024·山东泰安模拟)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没有进行对照
[B]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与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实验,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相同,但实验组数设置有所不同
[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滴加蔗糖和清水,属于自变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体积、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也没有对照
[D]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淀粉酶的浓度是自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因变量
【答案】 B
【解析】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存在不加检测试剂的空白对照;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存在实验前后自身对照;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是实验的自变量,淀粉酶的浓度是无关变量,酶的活性是因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观测的指标。
2.(2024·辽宁葫芦岛模拟)某同学将一块新鲜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之后观察到试管内有很多气泡。为探究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实验 Ⅰ Ⅱ Ⅲ Ⅳ
马铃薯块茎提取液/mL 2 — — —
煮沸冷却后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mL — — — 2
过氧化氢酶溶液/mL — — 2 —
缓冲液/mL — 2 — —
2%的过氧化氢溶液/mL 2 2 2 2
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 出现较 多气泡
[A] 实验Ⅰ为实验组,实验Ⅱ为对照组
[B]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来表示
[C] 实验Ⅲ和实验Ⅳ试管中均会出现较多气泡
[D] 实验Ⅰ出现较多气泡是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实验Ⅳ中煮沸冷却的马铃薯提取液中即使存在过氧化氢酶,也已经变性失活,试管中不会产生较多气泡。
题型二 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和解题技法
【知识·方法】
实验设计程序: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目的
(1)实验目的的确认方法。
①对于题中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或者要验证的内容的,可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
②对于题中有实验的曲线图、柱形图或实验方法列表等的,可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
③对于题中给出了实验的具体步骤的,可根据实验步骤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反推实验目的。
(2)实验目的的书写与表达模式。
①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影响或效果等)。
②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等。
2.实验假设
(1)实验假设的内涵。
实验假设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预先赋予的答案,是一种可能的解释或猜测。提出的假设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必须能解释题目现象或与题干相符。一般情况下,若是实验中要求写出假设,应根据平常积累的知识,写出认为最可能的一种假设即可。
(2)假设的几种描述形式。
①条件式假设:如果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即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在表述假设时一般采用“如果A,那么B”的形式,这里“如果”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那么”是用如何去做,会有何现象来定义预期的结果。
②差异式假设:如果在生物实验中两个变量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可假设A=B,也可假设A≠B,可假设A>B,也可假设A3.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的概念。
即实验的理论依据,包括选择实验材料的依据、作出实验假设的依据、设置实验步骤的依据、分析现象结果的依据和确定观测指标的依据。
(2)一般题型。
①根据实验的科学理论依据写出实验原理:分析所涉及的概念或者反映的内容进行有科学理论依据的分类,并据此结合所学科学规律进行总结。
②依据实验的目的和自变量分析写出实验原理:分析自变量作用的科学依据;控制自变量方法的原理;因变量获得与测定的原理。
③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选材的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
4.实验思路
思路是“想法”,其要求“言简意赅”。比如:用某种方法处理某种材料,观察其对某方面的影响效果。一般须体现“对照思想”,显示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无关变量表述时,应注意体现“相同且适宜”。
5.完善实验步骤
步骤是“做法”,是更为“细节化”的操作流程,其要求“精确细致”。必须体现“自变量”如何设置,“因变量”如何获得,“无关变量”如何保证相同且适宜。实验步骤设计的一般程序:
6.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1)辨析“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预期实验结果”是实验操作无误,应该出现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
实验结果是具体的数据或现象,而实验结论是具体的数据或现象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概括性语言。表述实验结果时一定要具体、形象(如“砖红色沉淀”“由蓝变绿再变黄”“子一代豌豆全部表现为高茎”等)。
(2)倒推法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探究性实验结果的预测对应假设,常需分类讨论。可以先分析可能的结论,再假定某一结论成立,结合实验过程推测出应有的结果,最后正向表述为“若出现某结果,则假定的某结论成立”。
②验证性实验的结果与相应结论只需考虑一种情况。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和一个相应的结论,且结论就在题目中,如“验证……”“证明……”等。因此,只要依据此结论,结合实验过程推测出应有的结果,最后正向表述为“出现某结果,则某结论成立”即可。
【类题·精练】
3.(2024·江西九江模拟)锌是植物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锌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的锌元素缺乏症。现欲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材料准备:足量正常黄瓜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或补充实验材料(注:黄瓜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含有镍,且本实验浓度范围内的镍对植物无毒副作用)。
实验原理:   。
【答案】 锌是植物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锌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的锌元素缺乏症,当补充锌溶液后锌元素缺乏症减轻或消失,但补充镍溶液后锌元素缺乏症不改变
【解析】 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锌元素和镍元素,因变量是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状况,设计实验时,利用完全培养液作为对照,设置缺锌的培养液、缺锌培养后补充锌或镍为实验组,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比较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实验原理可根据题干信息利用对照实验及二次对照实验来说明。
4.(2024·辽宁沈阳模拟)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评价奶粉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赖氨酸是人体内的必需氨基酸,缺乏则会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营养不良。赖氨酸是否也是小白鼠体内的必需氨基酸 请根据给出的实验原理利用以下材料用具进行探究。
材料用具:20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幼年小白鼠,分装在不同试剂瓶中的21种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称量器(如天平)等。
(1)实验原理: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当动物体内缺乏必需氨基酸时,会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等现象。
(2)实验步骤。
①配食:配制食物A,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1种氨基酸;配制食物B,   ;
②分组:  , 分别称其体重;
③饲喂: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喂两组小白鼠,甲组每天饲喂食物A,  ;
④观测:  。
(3)结果预测及结论:
①   ;
②   。
【答案】 (2)①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20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
②将20只小白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③乙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B
④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增加量
(3)①若两组小白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说明赖氨酸不是小白鼠的必需氨基酸
②若乙组小白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等症状,甲组正常,说明赖氨酸是小白鼠的必需氨基酸
【解析】 实验步骤:①配食:配食时,是否含有赖氨酸是自变量,其他20种氨基酸和食物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和比例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所以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1种氨基酸配制成食物A,作为对照组;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20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配制成食物B,作为实验组。②分组:将20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称量其体重,记录并计算平均值。③饲喂:饲喂过程中是否含有赖氨酸的食物是自变量,其他的培养条件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因此甲组每天饲喂适量的食物A,乙组每天饲喂与食物A等量的食物B,两组小白鼠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且适宜。④观测: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增加量。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两组小白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说明赖氨酸不是小白鼠的必需氨基酸;若乙组小白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等症状,甲组正常,说明赖氨酸是小白鼠的必需氨基酸。
题型三 实验方案的评价与修正
【知识·方法】
 实验方案评价与修正的解答思路
【类题·精练】
5.下表是某小组为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的影响”而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 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甲 试管乙
1 加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2 mL 2 mL
2 加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 1 mL —
3 加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 1 mL
4 加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2滴 2滴
5 观察相同时间内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
①  ,
②  。
(2)在完成改进方案后,若实验结果为   , 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3)如果本实验用出现一定气泡数量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     。
(4)如果将本实验的自变量换成温度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的影响”,你认为是否合适     ,原因是   

【答案】 (1)①操作步骤1、4互换 ②增加丙试管,在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的步骤中换为加入1 mL蒸馏水,其他步骤与修正后的步骤相同
(2)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3)低(或弱)
(4)不合适 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解析】 (1)本实验应该有蒸馏水对照、过酸、过碱这三组,并且应该是自变量处理在前。
(2)在完成改进方案后,若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若甲、乙、丙3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的影响。
(3)如果本实验用出现一定气泡数量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低。
(4)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故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9张PPT)
微专题1 
1.生物实验遵循的常见原则
2.对照的类型分析
3.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分析
(1)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的关系。
(2)自变量控制中的“加法原理”和“减法原理”。
项目 概念 举例
加法
原理 与常态相比,人为增加某种影响因素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
减法
原理 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 艾弗里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1.(2024·山东泰安模拟)关于生物实验中“对照”及“变量”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A]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没有进行对照
[B] 探究pH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与探究酶活性的最适pH实验,温度都属于无关变量,两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相同,但实验组数设置有所不同
[C] 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滴加蔗糖和清水,属于自变量,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体积、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也没有对照
[D]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淀粉酶的浓度是自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因变量
B
【解析】 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中,存在不加检测试剂的空白对照;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存在实验前后自身对照;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影响实验中,温度是实验的自变量,淀粉酶的浓度是无关变量,酶的活性是因变量,不同温度条件下淀粉遇碘变蓝程度是观测的指标。
2.(2024·辽宁葫芦岛模拟)某同学将一块新鲜的马铃薯块茎放入过氧化氢溶液中,之后观察到试管内有很多气泡。为探究马铃薯块茎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下表。
实验 Ⅰ Ⅱ Ⅲ Ⅳ
马铃薯块茎提取液/mL 2 — — —
煮沸冷却后的马铃薯块茎提取液/mL — — — 2
过氧化氢酶溶液/mL — — 2 —
缓冲液/mL — 2 — —
2%的过氧化氢溶液/mL 2 2 2 2
观察气泡冒出的情况 出现较多气泡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实验Ⅰ为实验组,实验Ⅱ为对照组
[B]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可用单位时间内产生气泡的多少来表示
[C] 实验Ⅲ和实验Ⅳ试管中均会出现较多气泡
[D] 实验Ⅰ出现较多气泡是由于马铃薯中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C
【解析】 实验Ⅳ中煮沸冷却的马铃薯提取液中即使存在过氧化氢酶,也已经变性失活,试管中不会产生较多气泡。
实验设计程序: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确定实验思路→设计实验步骤→预期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
1.实验目的
(1)实验目的的确认方法。
①对于题中有明确的研究问题或者要验证的内容的,可根据题目信息,直接写出实验目的。
②对于题中有实验的曲线图、柱形图或实验方法列表等的,可根据实验装置或实验现象,推断实验目的。
③对于题中给出了实验的具体步骤的,可根据实验步骤分析自变量和因变量,反推实验目的。
(2)实验目的的书写与表达模式。
①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影响或效果等)。
②实验性质(探究或验证)+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等。
2.实验假设
(1)实验假设的内涵。
实验假设是指用来说明某种现象,但未经证实的论题,是对课题涉及的主要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设想,是研究者对研究结果预先赋予的答案,是一种可能的解释或猜测。提出的假设可能正确,也可能错误,但必须能解释题目现象或与题干相符。一般情况下,若是实验中要求写出假设,应根据平常积累的知识,写出认为最可能的一种假设即可。
(2)假设的几种描述形式。
①条件式假设:如果两个变量有条件关系,即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在表述假设时一般采用“如果A,那么B”的形式,这里“如果”是对实验结果的预测,
“那么”是用如何去做,会有何现象来定义预期的结果。
②差异式假设:如果在生物实验中两个变量之间在程度上存在差异关系,可假设A=B,也可假设A≠B,可假设A>B,也可假设A3.实验原理
(1)实验原理的概念。
即实验的理论依据,包括选择实验材料的依据、作出实验假设的依据、设置实验步骤的依据、分析现象结果的依据和确定观测指标的依据。
(2)一般题型。
①根据实验的科学理论依据写出实验原理:分析所涉及的概念或者反映的内容进行有科学理论依据的分类,并据此结合所学科学规律进行总结。
②依据实验的目的和自变量分析写出实验原理:分析自变量作用的科学依
据;控制自变量方法的原理;因变量获得与测定的原理。
③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选材的注意事项;实验操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实验现象的相关解释。
4.实验思路
思路是“想法”,其要求“言简意赅”。比如:用某种方法处理某种材料,观察其对某方面的影响效果。一般须体现“对照思想”,显示自变量和因变量,对无关变量表述时,应注意体现“相同且适宜”。
5.完善实验步骤
步骤是“做法”,是更为“细节化”的操作流程,其要求“精确细致”。必须体现“自变量”如何设置,“因变量”如何获得,“无关变量”如何保证相同且适宜。实验步骤设计的一般程序:
6.分析实验结果和得出结论
(1)辨析“预期实验结果”、实验结果、实验结论。
“预期实验结果”是实验操作无误,应该出现的结果。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相符,则说明假设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设是错误的。
实验结果是具体的数据或现象,而实验结论是具体的数据或现象所反映出来的规律,是概括性语言。表述实验结果时一定要具体、形象(如“砖红色沉
淀”“由蓝变绿再变黄”“子一代豌豆全部表现为高茎”等)。
(2)倒推法预测实验结果与结论。
①探究性实验结果的预测对应假设,常需分类讨论。可以先分析可能的结
论,再假定某一结论成立,结合实验过程推测出应有的结果,最后正向表述为“若出现某结果,则假定的某结论成立”。
②验证性实验的结果与相应结论只需考虑一种情况。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和一个相应的结论,且结论就在题目中,如“验证……”“证明……”等。因此,只要依据此结论,结合实验过程推测出应有的结果,最后正向表述为“出现某结果,则某结论成立”即可。
3.(2024·江西九江模拟)锌是植物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锌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的锌元素缺乏症。现欲设计实验验证植物体中锌的作用不能被镍所代替。
材料准备:足量正常黄瓜幼苗,完全培养液,缺锌的完全培养液,蒸馏水,含锌溶液和含镍溶液等,可根据需要选择或补充实验材料(注:黄瓜的完全培养液中不含有镍,且本实验浓度范围内的镍对植物无毒副作用)。
实验原理:
 。
锌是植物必需的元素之一,缺锌会导致植物出现相应的锌元素缺乏症,当补充锌溶液后锌元素缺乏症减轻或消失,但补充镍溶液后锌元素缺乏症不改变
【解析】 该实验为验证性实验,实验的自变量是培养液中是否含锌元素和镍元素,因变量是黄瓜幼苗生长发育状况,设计实验时,利用完全培养液作为对照,设置缺锌的培养液、缺锌培养后补充锌或镍为实验组,其他培养条件都相同,比较黄瓜幼苗的生长发育状况。实验原理可根据题干信息利用对照实验及二次对照实验来说明。
4.(2024·辽宁沈阳模拟)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是评价奶粉营养价值高低的主要标准。赖氨酸是人体内的必需氨基酸,缺乏则会影响人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导致营养不良。赖氨酸是否也是小白鼠体内的必需氨基酸 请根据给出的实验原理利用以下材料用具进行探究。
材料用具:20只生长发育状况相同的正常幼年小白鼠,分装在不同试剂瓶中的21种氨基酸,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称量器(如天平)等。
(1)实验原理:必需氨基酸是动物体内不能合成的、只能从食物中获取的氨基酸。当动物体内缺乏必需氨基酸时,会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等现象。
(2)实验步骤。
①配食:配制食物A,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1种氨基酸;配制食物B,
 ;
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
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20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
【解析】 实验步骤:①配食:配食时,是否含有赖氨酸是自变量,其他20种氨基酸和食物中其他成分的含量和比例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所以取一定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含量和比例适宜的21种氨基酸配制成食物A,作为对照组;另取等量的不含蛋白质和氨基酸的食物,加入除赖氨酸以外的20种氨基酸,其含量和比例与食物A中相同,配制成食物B,作为实验组。
②分组:  ,分别称其体重;
将20只小白鼠随机均分成甲、乙两组
【解析】 ②分组:将20只小白鼠平均分成甲、乙两组,分别称量其体重,记录并计算平均值。
③饲喂:在相同且适宜的环境中饲喂两组小白鼠,甲组每天饲喂食物A,
 ;
乙组每天饲喂等量的食物B
【解析】 ③饲喂:饲喂过程中是否含有赖氨酸的食物是自变量,其他的培养条件是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因此甲组每天饲喂适量的食物A,乙组每天饲喂与食物A等量的食物B,两组小白鼠其他饲养条件相同且适宜。
④观测:  。
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增加量
【解析】 ④观测:分别测量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重,并计算体重增加量。实验结果预测及结论:若两组小白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说明赖氨酸不是小白鼠的必需氨基酸;若乙组小白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等症状,甲组正常,说明赖氨酸是小白鼠的必需氨基酸。
(3)结果预测及结论:

  ;

 。
若两组小白鼠营养状况和体重基本相同,说明赖氨酸不是小白鼠的必需
氨基酸
若乙组小白鼠出现营养不良、体重增加缓慢等症状,甲组正常,说明赖氨
酸是小白鼠的必需氨基酸
实验方案评价与修正的解答思路
5.下表是某小组为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pH的影响”而设计的实验操作步骤(猪肝中含有过氧化氢酶),请回答下列问题。
操作步骤 操作方法 试管甲 试管乙
1 加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 2 mL 2 mL
2 加质量分数为5%的盐酸溶液 1 mL —
3 加质量分数为5%的氢氧化钠溶液 — 1 mL
4 加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2滴 2滴
5 观察相同时间内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
(1)上述操作步骤中存在明显的缺陷,请写出改进方案:
①  ,

 。
操作步骤1、4互换
增加丙试管,在加入盐酸或氢氧化钠的步骤中换为加入1 mL蒸馏水,
其他步骤与修正后的步骤相同
【解析】 (1)本实验应该有蒸馏水对照、过酸、过碱这三组,并且应该是自变量处理在前。
(2)在完成改进方案后,若实验结果为
 , 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
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
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
【解析】 (2)在完成改进方案后,若甲、乙两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量少,丙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受pH的影响;若甲、乙、丙3支试管中产生气泡的情况基本一样,则说明过氧化氢酶的活性不受pH的
影响。
(3)如果本实验用出现一定气泡数量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     。
低(或弱)
【解析】 (3)如果本实验用出现一定气泡数量所需要的时间来表示酶的活性,那么所需的时间越长,酶的活性越低。
(4)如果将本实验的自变量换成温度来探究“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是否受温度的影响”,你认为是否合适     ,原因是
   。
不合适
【解析】 (4)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会随温度升高而加快,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故不能用过氧化氢酶来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
过氧化氢分解速度会随温度
升高而加快,从而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