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4张PPT)
统编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陀螺
20
新课导入
资料链接
陀螺是我国民间最早的娱乐玩具之一,上半部分为圆形,下方尖锐。以前多用木头制成,现代多为塑料或铁制。 gá
它还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冰尜儿。
识字学词 积累运用
词语认读
dīng
kuàng
bīng
hèn
shuài
铁钉
况且
金兵
恨不得
帅气
chè
kuì
yù
chǒu
háo
彻底
溃败
荣誉
小丑
自豪
bài
多音字
顶不济的,也要钉上一枚铁钉,否则转不了多少圈,尖部就会开裂。
两只旋转的陀螺奋勇搏斗,旋风般撞向对手。
_____钉木桩
______铁钉
钉
dìnɡ
dīnɡ
竹、木、金属制成的可以打入他物的细条形的东西;
紧跟着不放松;
督促,催问。
dīnɡ
dìnɡ
把钉子或楔子打入他物;
连接在一起。
多音字
_____旋风
_____旋转
旋
xuàn
xuán
旋转,转动;
回,归;
不久。
xuán
xuàn
打转转的;
临时(做);
温酒的器具。
多音字
否
恨
fǒu
hèn
旋
xuán
况
兵
败
仍
尤
kuàng
bīng
bài
réng
yóu
帅
预
溃
品
丑
豪
shuài
yù
kuì
pǐn
chǒu
háo
生字学习
椅
yǐ
重点指导
旋
xuán
笔 画:11
部 首:方
结 构:左右结构
音 序:X
左窄右宽。“方”字稍斜,右部下方的“人”字撇稍收,捺要伸展。
书写指导:
阅读课文 梳理结构
内容梳理
分别用一个字概括。
记叙顺序
陀螺
说
做
得
斗
悟
主要内容
本文以( )为线索,讲了“我”用一只其貌不扬的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童年趣事。从中悟到了( )的深刻道理。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陀螺
精读课文 批注感悟
急切
执着
认真
(1)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
(2)于是四处寻找木头,为削出得心应手的陀螺,就差没把椅子腿拿来“废物利用”了。
(3)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我的“鸭蛋”则不动声色地闪躲。
(4)直到现在我还能兴致勃勃地写下这些文字,便是一种有力的证明吧!
批注感悟
喜爱
傲慢
终生难忘
课外拓展 知识积累
我们周围的世界中,到处可以看到陀螺。小到原子,大到地球,都可以看成回转的螺旋。
陀螺的起源,因年代久远,无较详细可进一步参酌的资料记载。陀螺最早出现在后魏时期的史籍,当时称为独乐。在一般的书籍或网络资料查询当中可得知,在宋朝时就有一种类似陀螺游戏的小玩意儿,名字叫做千千,类似今日的手捻陀螺造型,它是象牙所做成,以一个直径约4寸的圆盘,中央插上一支铁针为轴心,是古代宫女为打发时间所玩的一种贵族游戏,其玩法是将一个长约3公分的针状物体,放在象牙制的圆盘中,用手捻使其旋转,等到快停时再用衣袖拂动它,让它继续旋转,最后,比比看谁的千千转得最久,谁就是获胜者。
拓展阅读
关于陀螺的历史故事
至于“陀螺”这个名词,直至明朝才正式出现,当时刘侗、于奕正合撰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提到一首民谣: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活,抽陀螺;杨柳儿死,踢毽子……由此可见,在明朝时期,陀螺这个名词已正式出现于词语上,陀螺成为汉族民间儿童们大众化的玩具,从文句中也可发现,民俗儿童的玩法是具有季节性的,打陀螺成为春天的一项流行活动。
拓展阅读
师生归纳 课堂小结
我的收获
陀螺的别名,以及它的特点和玩法。
1
知道了作者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童年趣事。
2
我的收获还有_______
4
学会了用批注的方法读文章。
3
布置作业 夯实课堂
2.做一做,玩一玩陀螺。(选做)
1.朗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必做)
板书设计 回顾脉络
说( )
做( )
得( )
斗( )
悟( )
第1-3自然段
第4自然段
第5-7自然段
第8-12自然段
第13自然段
板书设计
20.陀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