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带解析)
一、选择题(共10个小题)
1.“ ( http: / / www.21cnjy.com )……德行/住在难以攀登的高山/由纯洁女神掩护/肉眼凡胎看不见/除非从心底流出血汗/求知,智慧,向善/才能登上这人性之巅。”下列观点与之相近的是( )
A、反对迷信
B、人是万物的尺度
C、强调自由
D、知识即美德
2.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哲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家普罗泰格拉一句名言。它之所以能够成为名言,主要是因为 ( )
A、它认为人类本身的判断是宇宙万物最后的标准
B、其劝告人类与自然分道扬镳
C、它强调了人的决定作用
D、在价值观上,它对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黑格尔曾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一句伟大的话。”下面对黑格尔的话评价正确的是( )
A、有道理,因为它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B、没一点道理,因为它没有看到道德对人的约束作用
C、有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神和宗教的作用
D、没一点道理,因为它否定了绝对权威和传统
4. 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 ( http: / / www.21cnjy.com )曾想过检验一下法律,问一问法律自称的合法权力到底基于什么。”这反映了该学派起到的社会作用是 ( )
A、中断了古希腊的法制建设
B、推动了古希腊个人意识的觉醒
C、阻碍了古希腊的民主制度
D、导致了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5. “欧洲从希腊继承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什么?继承了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这里所说的“关于人和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是指古希腊的 ( )
A、公民大会的辩论机制
B、轮番而治的管理模式
C、人文主义和民主政治
D、人民主权的观念
6. 一学生在图书馆查阅英文历史资料时 ( http: / / www.21cnjy.com ),发现一个古代哲学家提出了"knowledge is virtue"的哲学命题,该哲学家极有可能是 ( )
A、KongQiu
B、Zhuxi
C、Socrat
D、Polato
7. 马克思称苏格拉底是“哲学的创造者”。主要是因为他 ( )
A、强调个人利益,创立诡辩学派
B、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C、使哲学成为真正研究“人”的学问
D、对自然哲学的贡献突出
8. 苏格拉底有句名言“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这句话表明他 ( )
A、主张不断认识自我
B、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C、追求美德,改善人类的灵魂
D、强调生命的伟大意义
9. 孔子说:“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 http: / / www.21cnjy.com )亚里士多德也说:“男子生来上等,女子下等,前者治人,后者治于人”。这反映出 ( )
①夫权社会里女子地位相对较低
②东西方妇女都属于社会底层
③在古代希腊和古代中国妇女都不属于公民
④古代中国妇女有族权与神权束缚,相对于希腊来说社会禁锢更多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0.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 ( http: / / www.21cnjy.com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这一时期文化巨人迭出,其中孔子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共同点是 ( )
A、不满社会现实,要求重建社会道德
B、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
C、关注人与社会,洋溢着理性精神
D、为当时执政阶层推崇
二、非选择题
11. (2015·新课 ( http: / / www.21cnjy.com )标Ⅱ)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高二历史必修三第2单元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解析)
1.【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中“德行”“求知”等信息可知D项符合题意。
【点评】试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等哲学思想,考查学生比较分析能力。
2.【答案】 D
【解析】 “人是万 ( http: / / www.21cnjy.com )物的尺度”这一句话之所以成为名言是因为这句话的影响大,不仅对当时产生了重要影响,不人们关注的重点从自然转向社会;对后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文艺复兴等运动影响巨大。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智者学派的基本主张:(1)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断;(2)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3)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21教育网
3.【答案】 A
【解析】 “人是万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尺度”是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的,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而B、D两项错误,C项对其评价超出了其实际作用;因此本题选A。
【点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评价:①积极意义: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②局限性: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过分强调个人的感觉,忽视了公共道德,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21cnjy.com
4.【答案】 B
【解析】 材料表明智者学派产生后,人们开始关心国家的政治和法制建设,这是古希腊个人意识觉醒的体现。 21·cn·jy·com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智者运动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影响,旨在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智者学派以前,无一人曾想过检验一下法律”入手即可。
5.【答案】 C
【解析】 古希腊和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文明的源头;故选C。A、B、D三项都说出了C项的一个方面,不全面。
【点评】古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世界文明的源头。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民主与法治。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古希腊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特征、意义等是考试的重点。
6.【答案】 C
【解析】 "knowle ( http: / / www.21cnjy.com )dge is virtue"可知是“知识即美德”,A是孔子,B是朱熹,C是苏格拉底,D是柏拉图,符合题意的是C项,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美德来自于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
【点评】西方的人文主义思想起源于古代希腊。
(1)智者学派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的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在社会道德方面强求一律。(认为人及人的价值具有首要意义,表现为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以人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标准,它重视人的自由意志和利益,强调个人的价值和人在自然界的优越性。)
(2)苏格拉底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2)“美德即知识”(美德来自于知识,美德就是关于善的知识)。(3)善是人内在的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它可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的已有的美德。
(3)柏拉图:在代表作《理想国》一书中,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4)亚里士多德: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创建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等。www.21-cn-jy.com
7.【答案】 C
【解析】 ( http: / / www.21cnjy.com )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认识你自己”,其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因此选C。
【点评】通过对新课改地区近三年高考试题来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中是考查的重点。主要涉及比较、分析理解、获取有效信息、评价应用等各方面能力,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兼有多以选择题形式为主;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主要考查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古希腊人文精神的内涵。2·1·c·n·j·y
8.【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审视生活”也就是认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包含着“认识人自己”的含义。苏格拉底主张认识自己,通过对知识的学习逐渐认识自身,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苏格拉底的思想观点 ( http: / / www.21cnjy.com ),旨在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未经审视的生活是毫无价值的”入手即可。
9.【答案】 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 ( http: / / www.21cnjy.com )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中不难发现东西方先哲都认为男尊女卑,女子应该从属于男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④项表述均符合史实和题意要求,故答案选A。
【点评】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答案】 A
【解析】 联系所学可知, ( http: / / www.21cnjy.com )B.有利于人的个性发展,仅是对苏格拉底思想的作用;C.关注人与社会,洋溢着理性精神,仅符合苏格拉底;D.为当时执政阶层推崇,两人都不符合;故此题应选A项。
【点评】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与孔子观点的异同。
相似点:①都生活在世风日下、道德沦丧的时代;②都关注人、人类社会,以人为本,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③都重视道德教化,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重视教育的功能,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不同之处:①孔子主张“爱人”和“克己复礼”,用礼仪规范人,压制个性发展;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人自己,强调知识的作用和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和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②孔子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具有实用性;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主体作用、价值,具有哲理性。
11.【答案】
(1)孟子:治国需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
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21·世纪*教育网
【解析】 本题考查中西方思想文化的对比 ( http: / / www.21cnjy.com ),从材料一中“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可概括孟子的法制观念是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从“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可知孟子的观念是当法律与人伦X换时,维护人伦,孟子的主张体现传统的中国式思想,忠孝很重要,因此在不能当背法律的同时要注意孝行,因此才会有放弃天子地位来救父亲的行为从材料二“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只可概括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是守法是正义行为,苏格拉底的思想主要是源于民主政治的法治理念,是城邦政治的产物,主张大义为先,因此不会违背应有的“大义”只法律至上。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回答社会背景时需要从政治、经济和文化角度来答背景,针对他们的不同要分别分析背景对他们的作用,对于历史价值的评判,主要是针对当时的社会价值和对后世的价值来谈,要充分肯定他们思想的重要意义,给出最中肯的评价。
【点评】本道题最关键的是找不同,说到底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材料是基础,找到不同是突破口,深入思考是关键,联系教材是得分手段,将这几个环节融会贯通就能将答案完整的呈现出来。回答时候根据两者的不同分开回答,最好不同之处对比的回答,这样能比较直接明显的反映出问题,得到满意的答案。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5 页 (共 5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共40张PPT)
第二单元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的思想意识、思维习惯和心理活动中的人文主义倾向。
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
人文精神:
核心内涵
人文主义
Humanity spirit
humanism
人文主义的含义
人文主义的含义 广义指始于欧洲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反对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
关注人与人性,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
①人文主义的产生: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②人文主义的复兴: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
③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运动
成 熟
萌芽稚嫩
A、人文主义发展的历程:
B、人文主义作用:
1)解放了思想
2)成为近代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的思想武器.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程标准: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思考:人文主义在希腊从来就存在吗?
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维纳斯是美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宙斯是众神之神,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智慧女神雅典娜
美神维纳斯
众神之神宙斯
想一想:上面三个时期希腊人关注的对象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变?
公元前5世纪中叶普罗泰格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公元前6世纪泰勒斯提出“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
公元前8、9世纪的希腊神话时代,人们称维纳斯是美神,雅典娜是智慧之神,宙斯是众神之神,人类之王,人们按神谕安排事情
公元前6世纪:
“万物都是由水形成的”。
公元前5世纪:
“人是万物的尺度”。
公元前8-9世纪:世界由神创造
神
自然
人
思考:为什么在公元前5世纪的
希腊会出现人文主义思想?
1.古希腊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繁荣(根本原因)
2.民主政治的发展到顶峰(主要原因)
3.人的地位的提高
一、背景(公元前5世纪)
政
治
经
济
社
会
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泰勒斯: “水是万物之本原”
安纳西梅尼斯:万物之源是“空气”或“气体”
德谟克利特:世界由原子组成
毕达哥拉斯:世界由数组成
赫拉克里特:火是万物的本原
自然哲学家
公元前6世纪部分希腊哲学家从神话的思考模式发展到以经验与理性为基础的思考模式。他们对世上万物从大自然的变化找寻自然的、而非超自然的解释。
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前624—前546年
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科学家、哲学家,希腊最早的哲学学派——米利都学派(也称爱奥尼亚学派)的创始人。 古希腊七贤(泰勒斯、梭伦、奇伦、毕阿斯、庇塔库斯、佩里安德、克莱俄布卢)每人都有一句特别有名的格言,其哲学观点一句话概括—— 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
西方科学和哲学之祖
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智者学派
在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上,人们常常要发表意见,要和自己的对手辩论,雅典法庭规定每个公民须替自己辩护,不许旁人代辩。
由于社会的需要,于是出现了一批向人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这些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形成了智者学派。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才被称为一派。
反对智者学派的人认为他们巧言善辩、假冒智慧,称其为“诡辩学派”。
何谓“智者”、“智者学派”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1、智者学派
“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的存在,也不知道他们的不存在。” —普罗泰格拉
否定神的意志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事物的好坏优劣是什么?要以人的感觉为标准,一阵风吹来,你觉得冷,它就是冷的,我觉得热,它就是热的。风本身无所谓冷热。……”。
人是万物的尺度(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道德标准
普罗泰格拉命题: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进步性
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含义
局限性
小故事——“半费之讼”: 普罗泰戈拉招收了一个叫欧提勒士的学生,教他学习法庭辩论之术。师徒事先签订有合同,规定欧提勒士先付给普罗泰戈拉一半学费,剩下一半,等欧提勒士以后打赢了第一场官司再付,如果第一场官司打输了就可以免去不交。欧提勒士毕业后却迟迟不出庭打官司,也不去交剩下的另一半学费。普罗泰戈拉等得不耐烦了,就向法院提出了诉讼……
你认为到底谁是对的?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智者学派的思想有何局限?
局限: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取向,忽视普遍的真理(法律、道德、制度等),是典型的极端个人主义,不利于建立有利的社会公共秩序。
普罗泰戈拉说:“人是万物的尺度”。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
A.以人的感觉与认识来评判事物客观存在与否的标准
B.提倡个人主义以及怀疑一切的思想
C.呼唤人类关注社会、政治与法律,教人们如何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生的问题
D.惟有人有资格和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
C
“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的思想本质是( )
A.法律是神授的
B.人文主义
C.人人平等
D.人创造了万物
B
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
(前469—前399)
1)苏格拉底生活的社会背景如何?
2)苏格拉底针对社会问题,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
3 )他的思想主张有何影响?
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美德即知识”主张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提出的?其目的是什么?
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目的: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
的城邦制度
公元前5世纪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主张:1)“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美德即知识”
结合以下材料归纳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俄)克雷洛夫《隐士和熊》
熊和隐士成了好朋友。熊看到有苍蝇来打扰隐士睡觉,很生气。它抱起一块大石头砸向落在隐士额角上的苍蝇。苍蝇飞跑了,隐士的脑袋也成了两半。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是出于无知。
没有知识就无法做到道德,美德即知识
读寓言,悟哲理
如果苏格拉底读到这个寓言,他会得出什么结论?
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聆听苏氏名言
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
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
教育是把我们的内心勾引出来的工具和方法。
苏格拉底的这些言论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主张?
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1)背景:
智者学派思想的局限;社会道德沦丧
2)思想主张:
①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②美德即知识(知德合一),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3)影响:
③教育可使人认识自己的美德
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苏格拉底主要观点:
主 观
客 观
知识就是美德
认识你自己
知识来自教育
西方哲学史书上有人把苏格拉底称为古希腊道德哲学的创始人、最大的智者。罗马时代的一位著作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拉回了人间。
1)背景:
2)思想主张:
3)影响:
①对希腊哲学: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强调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②对西方哲学: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
公元前5世纪
探究:从“苏格拉底之死”,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从“苏格拉底之死”,我们可以得到: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尽管当时西方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但它并非是主流思想。
雅典的民主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苏格拉底之死是在民主身上永远留下的一个污点。这是雅典的悲剧性罪行。
苏格拉底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毒酒。在场的人都伤心地哭起来,连狱卒也流下眼泪。毒酒的作用渐渐发挥,苏格拉底感到双腿沉重,就按看守的建议躺了下来,他的神志开始混乱,最后留下的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
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B
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异同:
同:
(1)所属时代:基本上是属于同一时代
(2)研究领域:人和人类社会
(3)思想本质:都肯定了人的价值,否认神的权威,体现人文主义。
异:
(1)智者学派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否定对人的约束,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2)苏格拉底则强调道德哲学,重视道德和教育,认为人生的最高目标是追求正义和真理。
比较
① 出生和生活的时代很接近;
② 他们的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
③ 都重视道德,都关注人和人类社会,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
④ 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教育思想上有许多共同点。
相
同
点
不
同
点
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
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
比较
苏格拉底和孔子的异同: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关注焦点:
(2)主要思想:
柏拉图
人类社会
政治主张——按人的智慧品德明确分工
护国者:治理国家,有智慧之德(“哲学王”)
卫国者:对外御敌,对内保民,有勇敢之德
生产者:从事生产,有节制之德
奴 隶:只是会说话的工具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关注焦点:
(2)主要思想:
(3)评价:
其思想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贡献是创立欧洲历史上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柏拉图学园(前385年左右创办,至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封闭为止,前后延续将近1000年之久。)。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柏拉图
政治主张
哲学思想——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念论)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关注焦点:
(2)主要思想:
二、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与发展
亚里士多德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
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继承人文精神
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接近唯物主义
哲学最大贡献:创立逻辑学——体现人文精神
马克思: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恩格斯:他是“古代最博学的人物”
黑格尔:他是“人类的导师”
罗 素:他是“第一个像教授一样著书立说的人”
从神到自然
人类社会
人的伦理
思维方式
从社会到人
苏格拉底
理性的人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从自然到社会
智者学派
最初体现
升 华
进一步发展
人文主义思想登陆21世纪教育 助您教考全无忧
第5课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教案】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识记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关于人文主义精神的基本内涵。
2、识记理解苏格拉底“知识即美德”这一观点
二、过程与方法:情景分析法、比较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学生追求真、善、美;批判地继承古典文化
【重点难点】
1、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2、难点:哲学观点
【教材分析】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西方人文主义的起 ( http: / / www.21cnjy.com )源: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古代希腊产生的智者学派,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这是西方思想史上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教学过程】
本课的核心主线:人文主义这一概念。广义指始 ( http: / / www.21cnjy.com )于欧洲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反对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21教育网
1、 背景
1、经济:古希腊奴隶制商品经济的繁荣
2、政治:民主政治的发展到顶峰
3、 社会:人的地位的提高
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0、泰勒斯:西方哲学之父
1、智者学派
(1)智者:由于社会的需要,于是出现了一批向人有偿传授辩论、演说、修辞的技巧和参政知识的职业教师。这些职业教师自称为“智者”。
(2)核心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①含义: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认为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②进步性: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
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③局限性:过分强调个人的价值取向,忽视普遍的真理(法律、道德、制度等),是典型的极端个人主义,不利于建立有利的社会公共秩序。
2、苏格拉底:
(1)背景:(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3)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教育可以使人认识到灵魂内已有的美德
(4)影响:
①对希腊哲学: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强调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②对西方哲学: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探究】从“苏格拉底之死”,我们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与发展并非一帆风顺。
2、尽管当时西方出现了人文主义思想,但它并非是主流思想。
3、雅典的民主制度存在着严重的弊端。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①主张:
A、政治主张——按人的智慧品德明确分工
B、哲学思想——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念论)
②影响:其思想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其贡献是创立欧洲历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一所综合性学校——柏拉图学园(前385年左右创办,至公元529年被查士丁尼大帝封闭为止,前后延续将近1000年之久。)。
(2)亚里士多德
①主张:
A、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继承人文精神
B、感觉是认识的起源——接近唯物主义
C、哲学最大贡献:创立逻辑学——体现人文精神
②影响:马克思:他是“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资料·第 2 页 (共 3 页)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