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园地(教案)
教学目标
能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句的位置(开头、中间、结尾)及作用,学会借助关键句理解段落意思,并用于习作。
能理解 “得” 字的用法,补全并仿写含 “得” 字的句子,使表达更具体生动。
能结合 “懒洋洋、慢腾腾” 等 ABB 式词语想象画面,选择词语写句子,并拓展同类词语。(教学重点)
能朗读、背诵古诗《早发白帝城》,理解诗意、写作背景及诗人情感。(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目” 字旁词语卡片、“得” 字句式练习卡、ABB 式词语情境图、《早发白帝城》意境图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总结关键句的位置和作用,能找出段落中的关键句。
掌握 “得” 字的用法,补全并仿写句子。
教学过程
Ⅰ 梳理与交流:认识关键句
回顾导入,感知关键句
师:我们学过的段落中,往往有一句话能概括主要意思。请默读 ppt 中的两段话,找找它们围绕哪句话写的?
(课件出示 ppt 片段:
① 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
② 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
学生交流后明确:两段话均围绕开头句展开。
拓展实例,发现位置
(1)课件出示 ppt 中另外两段话:
① 校园的东墙边…… 乒乓小将们打得多认真啊!……
② 春天在哪里呢?…… 到处都有春天,春满人间。
(2)小组讨论:这两段的关键句在什么位置?(①中间句;②结尾句)
(3)总结:关键句可在段落的开头、中间或结尾,能帮助我们理解段落意思(板书:关键句→理解意思、辅助习作)。
实践运用,巩固方法
(1)学生自主阅读 ppt 中的段落,找出关键句并说明理由。
(2)师:习作时也可以用关键句,让表达更有条理。
Ⅱ 词句段运用:学习 “得” 字的用法
读句比较,发现特点
(1)课件出示 ppt 句子:
① 各种各样的鱼多得数不清。
② 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
③ 王老师急得直跺脚。
④ 他跑得像兔子一样快。
(2)小组讨论: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点?(均含 “得” 字,后接内容使描述更具体)
补全句子,尝试运用
(1)完成 ppt 练习:
① 妈妈累得________________。(直喘粗气)
② 得__________。(小王画得就像真的一样)
(2)拓展例句:ppt 中的 “高兴得手舞足蹈”“黑得伸手不见五指” 等,学生仿写。
Ⅳ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认识了关键句的位置和作用,还掌握了 “得” 字的用法。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词语和古诗。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并运用 ABB 式词语,想象画面并写句子。
围绕关键句说一段话。
学习古诗《早发白帝城》,理解诗意与情感。
教学过程
Ⅰ 词句段运用:ABB 式词语
认读分类,想象画面
(1)课件出示词语:
① 懒洋洋、慢腾腾、颤巍巍、兴冲冲(描写行为动作)
② 静悄悄、空荡荡、乱糟糟、闹哄哄(描写环境)
(2)学生读词后,选择词语说说眼前浮现的画面(如 “懒洋洋”:小猫趴在阳光下打盹)。
写句练习,拓展积累
(1)仿写句子(参考 ppt 示例):
“太阳打了个哈欠,懒洋洋地升起来了。”
(2)拓展词语:ppt 中的 “笑呵呵、黑漆漆、绿油油” 等,学生分类记录。
Ⅱ 词句段运用:围绕关键句说一段话
明确要求,构思内容
课件出示 ppt 开头句:
① 车站的人可真多……
② 我喜欢夏天的夜晚……
(1)引导学生从 “数量、动作、声音” 等方面展开(如车站:排队、行李、广播声)。
练说仿写,评议提升
(1)学生练说后写一段话,参考 ppt 范例:
“车站的人可真多…… 过道也被挤得密不透风。”
(2)小组互评:是否围绕开头句展开,内容是否具体。
Ⅲ 日积月累:古诗《早发白帝城》
读准节奏,了解背景
(1)课件出示古诗,学生齐读(正音:朝 zhāo、还 huán、啼 tí)。
(2)简介写作背景(ppt 内容:李白遇赦返家,心情畅快)。
解诗悟情,想象画面
(1)逐句解析(结合 ppt):
① “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告别云雾中的白帝城。
② “千里江陵一日还”:千里江陵一天到达,显船速之快。
③ “两岸猿声啼不住”:两岸猿声不断,衬行船之疾。
④ “轻舟已过万重山”:小船驶过万重山,表归心似箭。
(2)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青山、猿啼、飞速的小船)
背诵积累,拓展延伸
(1)配乐背诵古诗。
(2)拓展:ppt 中李白的《渡荆门送别》,简要感知风格。
Ⅳ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会了运用 ABB 式词语,围绕关键句写段落,还感受了古诗的魅力。希望大家多观察、多积累,让语言更生动。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第一课时:
关键句:开头、中间、结尾→理解与习作
“得”字:妈妈累得直喘粗气
第二课时:
ABB式:懒洋洋(动作)、静悄悄(环境)
围绕关键句写话:车站人多、夏夜真美
古诗《早发白帝城》→ 轻快愉悦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紧扣 ppt 内容调整教学,关键句教学结合具体段落,“得” 字和 ABB 式词语的练习贴近 ppt 实例,学生参与度高。古诗教学融入背景与画面想象,帮助体会情感。
不足之处:“得” 字用法的拓展练习较少,部分学生对关键句在习作中的运用仍不熟练。
改进方向:增加 “得” 字造句游戏(如 “词语接龙”),设计 “关键句习作小练笔”,结合 ppt 情境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
9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