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一定要争气》教案(共两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26.《一定要争气》教案(共两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17:43:4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一定要争气》教案
一、教学目标
认识 “欧、洲、资、差” 等生字,掌握 “差、均” 等字的写法,理解 “再三恳求、坚持不懈、刻苦钻研” 等词语。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童第周两次 “争气” 的故事(中学逆袭、留学突破)。
结合具体语句,体会童第周的精神品质,理解 “一定要争气” 的含义。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童第周两次 “争气” 的具体过程,把握人物品质。
难点:体会 “争气” 从 “证明自己” 到 “为国争光” 的升华,联系生活理解其现实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童第周生平图片、课文重点语句、科学家事例拓展资料)。
四、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生字词,读通课文,梳理课文结构。
重点学习童第周中学时期的 “第一次争气”,体会其勤奋与坚韧。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5 分钟)
出示童第周照片,简介其身份(“中国克隆之父”),提问:“这位科学家小时候曾因成绩差差点被退学,他是如何逆袭的?”
板书课题《一定要争气》,引导学生猜测:“‘争气’是什么意思?童第周为谁争气?”
(二)初读课文,夯实基础(10 分钟)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如 “欧洲ōu zhōu”“基础差 chà”),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序号。
字词检查:
指名认读 “资助、平均、耐心、实验” 等词语,重点正音 “差(chà)”“均(jūn)”。
指导写字:“差”(半包围结构,注意笔顺)、“努”(上下结构,“力” 部要舒展),学生练写。
再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童第周几件 “争气” 的事?(两件:中学时、留学时)
(三)聚焦 “第一次争气”,感悟品质(20 分钟)
默读第 1-2 自然段,圈画关键信息:
童第周面临的困境:“17 岁进中学,基础差,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
他的做法:“再三恳求跟班试读”“天没亮到路灯下读书”“夜里在路灯下看书”“溜到厕所外的灯下学习”。
结果:“半年后成绩赶上来,几何考满分”。
品析语句,体会情感:
提问:“‘再三恳求’表现了童第周怎样的心情?”(不愿放弃,不服输)
讨论:“他为什么要在路灯下、厕所外学习?这体现了他的什么品质?”(勤奋刻苦、坚持不懈)
小结:第一次 “争气”,童第周用努力证明了 “自己能行”。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5 分钟)
总结:童第周在学业困境中没有退缩,用勤奋实现了逆袭。
作业:
熟读课文第 1-2 自然段。
抄写本课词语,重点写 “努、耐、奋”。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学习童第周留学时期的 “第二次争气”,理解其爱国情怀。
对比两次 “争气”,深化对 “争气” 内涵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衔接新课(5 分钟)
回顾:童第周第一次 “争气” 的原因、做法和结果。
过渡:“中学时的争气让童第周证明了自己,后来他留学欧洲,又遇到了新的挑战,他是如何再次‘争气’的?”
(二)探究 “第二次争气”,体会精神(20 分钟)
默读第 3-6 自然段,小组合作完成表格:
面临的困境 做法 结果
中国贫穷落后,被外国同学瞧不起;实验难度大(青蛙卵外膜剥离,多年无人成功) 暗暗下决心 “为中国人争气”,刻苦钻研,反复实践 成功完成实验,震惊欧洲同行;教授称赞 “童第周真行”
重点品析:
提问:“童第周为什么要‘为中国人争气’?”(国家落后被轻视,他想为国争光)
分析句子:“外国人认为很难办到的事,我们中国人经过努力,照样能办到。”(体会民族自信心)
讨论:“教授为什么说‘童第周真行’?”(他突破了技术难题,展现了中国人的实力)
(三)对比总结,深化理解(10 分钟)
对比两次 “争气”:
相同点:都面临困难,都靠勤奋坚持取得成功。
不同点:第一次为证明自己,第二次为国家荣誉。
结合生活实际:“你认为‘真正的争气’是什么?”(如坚持克服困难、用实力证明自己,而非投机取巧)
拓展延伸:介绍袁隆平、钱学森等科学家的 “争气” 故事,感受爱国精神的传承。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5 分钟)
总结:童第周的 “争气” 是不服输的韧劲,更是为国争光的担当。
作业:
完成 “一周小突破”:选一件 “别人说你不行的事”,连续 7 天打卡(如背单词、练跳绳)。
五、板书设计
一定要争气
童第周
第一次:中学困境 → 路灯苦读 → 成绩逆袭(证明自己)
第二次:留学歧视 → 刻苦实验 → 为国争光(民族尊严)

勤奋 坚韧 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