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背诵《题西林壁》。
2、在明白古诗意思的基础上理解诗中所含的哲理:观察角度不同,观察效果不同;
3、通过学习古诗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三、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引入新课
师:祖国有很多美丽的地方,你们知道哪一些地方很美吗?
生说风景(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热爱祖国的思想)
师:同学们说了不少,今天老师也想向大家介绍一处风景。
介绍庐山
展示庐山风景画(成片的云雾遮挡着连绵起伏而又挺拔陡峭的庐山,庐山时隐时现)
师:看了以后,你觉得庐山怎么样?
生谈感想
风景秀丽
巍峨壮丽
云遮雾涌
师:看来大家都觉得庐山很不错,庐山是我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胜,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九百多年前,北宋的著名诗人苏轼曾花了几天时间游览庐山,感慨颇多,他还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至今都为人所称赞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古诗——《题西林壁》.请大家打开书P22
请一位同学读一读这首诗的题目
《题西林壁》
(板书诗题)和老师一起写
2.讲解诗题
师:同学们,你们理解一下本诗题目的意思。请结合课文的注释理解.
题西林壁:书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
(题:书写;
西林:庐山有两座寺庙——东林寺和西林寺,这里的“西林”指的是西林寺;
墙:墙壁)
(二)初读诗歌
1、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请同学们自读古诗,并把不认识的字勾出来。
2、指名读古诗,纠正读音。
师:我知道班上的同学朗诵的能力非常出色的,能不能为老师朗诵一次。
生读古诗,对出现的问题加以纠正。(重点:卷舌音、平舌音
幻灯片出示)
3、谁愿意再读读这首诗
4、听范读,讲读法。
师:同学们朗诵得不错,如果能注意一下停顿就更好了。可别小看停顿,在古诗中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一句诗中每两个字一停顿,最后三个字连着读。大家听听课文朗读,在停顿处用”/”作标记。
你标对了吗
师:请同学们再来朗诵一遍,注意停顿,读出节奏来。
生齐读古诗(配乐)
5、读古诗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这就要掌握好重读或适当延长声音.
同学们说说该怎么读
师出示幻灯片提示
6学生试着读一读,争取读出自己的味道和感觉来!
(三)解读诗歌.
1、师:(指名读古诗)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思考,这首诗到底写了什么
生读
2、师:四人小组合作交流,你们从这句诗中读懂了什么?
师: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学习1、2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第一句:
横:从正面;
岭:连绵不断的高山;
侧:从侧面;
峰:高而尖的山头
横看成岭侧成峰:横着看,庐山是一条山岭,连绵不断;侧着看却仿佛变成了一座山峰。
1、
a横看是怎么看
正面
b岭
峰都是山旁,显然都与山有关,它们有什么不同吗
c幻灯片讲解岭和峰
d能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这是怎样的峰怎样的岭吗
2、第二句
不仅横看侧看庐山是不一样的,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看到的庐山景色都不相同。(幻灯片出示)
远近高低各(重读)不同
3、你能不能读出不同来 要把握朗读方法
读出气势,有强弱对比,如远近高低都是重音,要读出起伏,“远”强一些,“近”弱一些,“高”强一些,“低”弱一些。
生齐读这一句
4、师:从这两句诗中,你知道为什么庐山在苏轼的眼中,会有怎么多种变化吗?
(苏轼站在不同的地方,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庐山)
5、师:对,我们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景物是不同的。
真是大文豪!寥寥几句,区区14个字既有概括的写也有具体的写,这样就让我们深切地体会到看的角度不同,看到的景物就完全不一样.
看来要全面的了解一个事物我们得多角度的多方面的去观察.
6.多诵读,悟诗情
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要描写庐山?(作者喜爱庐山)作者从多个角度,细致地观察了庐山,简洁而生动地描绘了庐山的奇特景象,可见他对庐山的奇丽景色流连忘返。你们说,你们能不能把作者那赞美之情用优美的嗓子朗读出来?
好,现在让我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这两句古诗。(齐诵、轮诵、唱诵、表演读、叠诵……)
好,现在就请你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读这两句古诗。
齐读
学习3、4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说说你对诗句的理解,小组说说看,不理解的可以问老师
(不识:不认识,看不清。面目:相貌,这里比喻事物所呈现的景象;缘:因为。)
“我”没有认清庐山的真面目(全景)只缘身在此山中:只因为我站在庐山中
2、大家想想,为什么诗人身在此山中反而认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 真面目是指什么
视线太狭窄,只能看到局部不能看到全部.
3.你们有没有碰到过“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情况呢?下棋
小结:这首诗不仅仅让我们感受到了庐山景观的奇丽,还告诉了我们一个人生的哲理。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4.
把作者这这种人生感慨读出来.
5.
不识地球真面目,只缘身在地球中.
在哪里才能看清地球的全面目呢
那要怎么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呢,你给想个办法,同桌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
6综合大家的意见,试试把说的办法写成一句诗
____________________,才识庐山真面目.
7,理解了这首诗咱们的朗读就能更深一步了,带着你的理解读课文,我等会儿给你们提供配乐.
(四)总结
师:别的诗人写庐山都从不同角度来赞美庐山的美景,苏轼却另辟蹊径,
由自己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看到的景象完全不一样得出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人身哲理。这就是作者的巧妙之处,是这首诗之所以成为千古绝唱的妙招。让我们一起来背诵这首诗。
(五)作业
1.背诵、默写《题西林壁》。
2.结合生活事例,说说你是怎么理解“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的意思。
六、板书:
题西林壁
横
岭
侧
峰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远近高低
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