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新课标】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1课时(导学案)-新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新课标】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第1课时(导学案)-新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20:55:1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1课时)(导学案)
1.能准确说出光学显微镜各构造的名称、位置及功能,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2.通过尝试操作显微镜,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3.熟练掌握常用生物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及操作要点;
4.深刻认识实验室安全规则的重要性,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在小组实验合作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
【学习重点】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2.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学习难点】
1.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2.显微镜成像问题的分析。
认识光学显微镜
支持部分
④镜壁 作用:提握镜身;
⑤镜柱 作用:支持镜身;
⑥镜筒 作用:连接目镜和物镜;
⑨压片夹 作用:固定玻片标本;
载物台 上有⑩通光孔 作用:放置玻片标本、使光线通过;
镜座 作用:稳定镜身。
(2)光学部分
①目镜 作用:放大物像,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⑧物镜 作用:放大物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反光镜 作用:反射光线,调节光线的强弱。
(3)调节部分
②粗准焦螺旋 作用:大范围升降镜筒;
③细准焦螺旋 作用:小范围升降镜筒,使物像更清晰;
⑦转换器 作用:安放和转换物镜;
遮光器 作用:调节进入通光孔的光线量。
2.使用光学显微镜
(1)取镜安放
①取镜:一手握住镜臂,一手托住镜座,将显微镜放置在试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
②安放:安放目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如 5×)。
安放物镜: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低的物镜(如 10×),因为这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视野比较大,便于找到观察目标。
对光调光
一转: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
二转:转动遮光器,在较暗的环境中,选择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三转:转动反光镜,同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内,直到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在明亮的环境中,一般用平面镜对准光源;在较暗的环境中,需要将凹面镜对准光源。
(3) 制作、制作装片: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用少量清水蘸湿,使它呈半透明状态。将这个汉字纸片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制成临时装片(报纸上的汉字纸片相当于生物体某种结构的薄切片)。将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压住,移动装片,使汉字纸片位于通光孔的中心。
(4)调焦观察
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侧面注视着物镜,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慢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5)整理收镜(“外八、垂直、降最低”)
①取:上升镜筒,取下玻片;
②擦:用纱布擦拭镜身,用擦镜纸擦拭镜头;
③转:转动转换器,使物镜偏离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择小光圈;转动反光镜,使其竖立;
④镜筒下降至最低;
⑤取下目镜放回盒中,盖上镜盖,放回镜箱;
⑥整理桌面物品。
3.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
(1)观察器具:放大镜等。
(2)解剖器具:解剖盘,剪刀,镊子,刀片等。
(3)计量器具:量筒,托盘天平(含砝码)等。
(4)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陶土网等。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
4.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过程中,必须先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实验,特别要注意安全操作:
①注意安全使用锋利、尖锐的器具;
②用酒精灯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用酒精灯灯罩熄灭火焰;
③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要确保试管口远离自己或他人;
④对加热后的材料和器具要借助手套或木夹等拿取,不要用手直接接触;
⑤所有的药品都应该远离火焰,禁止随意混合或加热实验试剂;
⑥禁止加热密闭的容器或外部尚未完全干燥的玻璃器皿;
⑦应该按要求处理实验生物,并彻底清洗实验器具;
⑧使用过的实验试剂应该倒人专门的废液缸,而不能随意倒人水池;
⑨离开实验室前,要认真洗手,并关闭实验室的水、电设备和门窗。
合作讨论:显微镜成像原理的分析
【讨论】1.显微镜成像时光线穿过的路径是什么?
光线→(反光镜)→( 遮光器 )光圈→( 通光孔 )→玻片标本→( 物镜 )→镜筒→目镜→眼
【讨论】2.通过目镜看到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实际物像有何不同?
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象是放大的倒立的虚像 (物与像左右、上下都相反)
比如:物:b 像:q
【讨论】3.在显微镜下,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移动玻片标本?
当物像偏向哪一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就应向相同方向移动(如:物像偏向下方,玻片标本应向下方移动,就可以将物像移至中央)。
【讨论】4.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视野发生什么变化?
比较 细胞数量 视野范围 视野明暗 物像大小
低倍镜 多 大 明 小
高倍镜 少 小 暗 大
【讨论】5.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在何处?
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目镜上;移动玻片标
本,污点动,则污点在玻片标本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物镜上。
1.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有放大作用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答案】C
【解析】图中①是目镜,②是粗准焦螺旋,③是物镜,④是反光镜,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目镜和物镜的乘积,所以在图中与观察物像的放大倍数有关的结构是①目镜和③物镜。故C选项正确。
2.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可以使得人在视野中看到更多细胞的镜头组合是(  )
④和⑥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⑤和⑥
【答案】B
【解析】显微镜的镜头有目镜和物镜两种,物镜是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物镜有螺纹;目镜是直接放在镜筒里的,因此目镜无螺纹。所以图中的③④⑥是目镜,①②⑤是物镜,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为目镜和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因此①和④组合的放大倍数最小,可以使得人在视野中看到更多细胞。故B选项正确。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会遇到不同情况,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将较暗的视野调亮---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对光
B.将视野右侧边缘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动玻片标本
C.判断视野中污点的位置---转动反光镜、遮光器或目镜
D.镜筒下降时,避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从侧面注视物镜
【答案】C
【解析】A.要将视野亮度调亮:用凹面反光镜和大光圈,故A选项正确;
B.显微镜所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物像移动的方向与标本移动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要把视野中偏右侧的物像移动正中央的话,玻片标本应往右侧移动,B选项正确;
C.判断显微镜视野中污点的位置:先转动目镜如果污点动说明在目镜上,如果污点不动,说明不在目镜上;然后移动玻片标本,污点动说明在玻片标本上,如果不动说明污点在物镜上。转动反光镜和遮光器无法判断污点位置,C选项不正确;
D.调焦时,旋转粗准焦螺旋,为了防止物镜与玻片标本相撞,降低时必须从侧面仔细观察,D选项正确。因此答案选择C。
4.某同学在实验课上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先后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视野。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甲的物像更清晰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将视野甲的物像移到中央
C.使用大光圈或凹面镜可以使视野乙变得明亮
D.视野乙中边缘黑色、中间白亮的气泡会影响对细胞的观察
【答案】B
【解析】A、细准焦螺旋的作用可使物像更清晰,A选项正确;
B、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倒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欲将视野甲的物像移到中央应该往右下方移动,B选项错误;
C、当光线较弱,调节遮光器使用大光圈,转动反光镜使用凹面镜,可以使视野变亮,C选项正确;
D、显微镜观察时,边缘黑色、中间白亮的气泡会遮挡细胞,影响对细胞的观察,D选项正确。故选B。
5.下面是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观察工具,有关工具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测量树叶的周长可用刻度尺
B.测量水温时可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触容器的四壁
C.观察细胞结构需借助显微镜
D.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最好是放入口腔测量体温
【答案】B
【解析】A.树叶的周长可用刻度尺测量,A选项正确;
B.测量水温时应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要竖直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触容器的四壁和底部,B选项错误;
C.细胞结构微小,细胞结构需借助显微镜放大后观察,C选项正确;
D.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最好是放入口腔测量体温,口腔体温更接近人体体温,D选项正确。故选B。
6.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对光时,要转动【 】________,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________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正对通光孔,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并转动【 】________,直到看到一明亮的视野。
(2)观察时,将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后,首先要从侧面面看着物镜镜头,然后转动【 】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3)如果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为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____________。
(4)图中为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若要使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____________。
(5)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_________。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象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答案】 (1). ① ;转换器 ; ③ ; 遮光器;⑦ ; 反光镜
. ⑤ ; 粗准焦螺旋
⑥ ; 细准焦螺旋
右下方; (5). B
【解析】图中显微镜的各部件是:①是转换器;②是物镜;③是遮光器;④是镜筒;⑤是粗准焦螺旋;⑥是细准焦螺旋;⑦是反光镜。
(1)显微镜对光的步骤:①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②再转动③遮光器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正对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内,右眼睁同时转动⑦反光镜,直到看到白亮视野对光完成。
(2)观察物像时,将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后,首先要从侧面看着物镜镜头,然后转动⑤粗准焦螺旋,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此时眼睛一定从侧面看着②物镜,以避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
(3)⑤粗准焦螺旋能使镜筒大幅度的上升和下降,⑥细准焦螺旋能调节物像的清晰度,因此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像,如果要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⑥细准焦螺旋。
(4)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如我们向右移动玻片标本,而在显微镜内看到的物像则是向左移动的。所以在显微镜下观察装片,发现物像处于视野的右下方,为使物像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5)图①②③④中,视野中细胞数目最少的是③,细胞数目最多的是④,因此③视野放大倍数最大,④视野放大倍数最小。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放大倍数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不一定大于④,A错误。
B.物镜安装在转换器上的,因此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B正确。
C.植物细胞的细胞膜紧贴细胞壁,在显微镜下不易观察到,C错误。
1.巧记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2.显微镜使用的四个“先后”:
(1)先低后高:观察时先使用低倍物镜,再使用高倍物镜。
(2)先大后小:对光时,先使用大光圈,再使用小光圈。
(3)先下后上:观察时,先使镜筒缓缓下降,再缓缓上升。
(4)先粗后细:观察时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再使用细准焦螺旋。
3.观察时,先让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要看着物镜,目的是防止物镜镜头压碎玻片,然后眼睛观察目镜,此时镜筒只能上升,不再下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1.1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第1课时)(导学案)
1.能准确说出光学显微镜各构造的名称、位置及功能,理解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2.通过尝试操作显微镜,学会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3.熟练掌握常用生物实验器材的名称、用途及操作要点;
4.深刻认识实验室安全规则的重要性,强化安全责任意识,在小组实验合作中学会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共同营造安全有序的实验环境。
【学习重点】
1.了解光学显微镜的构造;
2.练习使用光学显微镜。
【学习难点】
1.正确、规范地使用显微镜;
2.显微镜成像问题的分析。
认识光学显微镜
支持部分
④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⑥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⑨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2)光学部分
①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⑧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3)调节部分
②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⑦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
2.使用光学显微镜
(1)取镜安放
①取镜:一手握住________,一手托住________,将显微镜放置在试验台距边缘约7厘米处。
②安放:安放目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________的目镜(如 5×)。
安放物镜: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________的物镜(如 10×),因为这时显微镜下能观察到的视野比较________,便于找到观察目标。
对光调光
一转:转动________,使________镜对准通光孔;
二转:转动________,在较暗的环境中,选择________对准通光孔;
三转:转动________,同时一只眼注视目镜内,直到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________的。反光镜一面为平面镜,另一面为凹面镜。在明亮的环境中, 一般用________对准光源;在较暗的环境中,需要将________对准光源。
(3) 制作、制作装片:从报纸上剪下一个汉字,用少量清水蘸湿,使它呈________状态。将这个汉字纸片放到载玻片中央,盖上________,制成临时装片(报纸上的汉字纸片相当于生物体某种结构的薄切片)。将临时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并用________压住,移动装片,使汉字纸片位于通光孔的________。
(4)调焦观察
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先从显微镜的________注视着物镜,使物镜缓慢下降并靠近装片,注意不要压到盖玻片。再通过目镜观察,同时调节粗准焦螺旋,使镜筒________上升,直到看清物像。
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________。
(5)整理收镜(“外八、垂直、降最低”)
①取:上升镜筒,取下________;
②擦:用纱布擦拭镜身,用________擦拭镜头;
③转:转动________,使________偏离通光孔;转动遮光器,选择小光圈;转动反光镜,使其________;
④镜筒下降至________;
⑤取下________放回盒中,盖上镜盖,放回镜箱;
⑥整理桌面物品。
3.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
(1) ________器具:放大镜等。
(2)________器具:解剖盘,剪刀,镊子,刀片等。
(3) ________器具:量筒,托盘天平(含砝码)等。
(4) ________器具:酒精灯,三脚架,陶土网等。
(5)________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
4.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实验过程中,必须先仔细阅读________,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实验,特别要注意安全操作:
①注意安全使用________的器具;
②用酒精灯加热时________加热装置,加热结束用酒精灯________熄灭火焰;
③用试管加热液体时,要确保试管口________自己或他人;
④对加热后的材料和器具要借助________等拿取,不要用手直接接触;
⑤所有的药品都应该________,________混合或加热实验试剂;
⑥________密闭的容器或外部尚未完全干燥的玻璃器皿;
⑦应该按要求处理实验生物,并________实验器具;
⑧使用过的实验试剂应该倒人专门的________,而不能随意倒人水池;
⑨离开实验室前,要认真洗手,并________实验室的水、电设备和门窗。
合作讨论:显微镜成像原理的分析
【讨论】1.显微镜成像时光线穿过的路径是什么?
光线→( )→( )光圈→( )→玻片标本→( )→镜筒→目镜→眼
【讨论】2.通过目镜看到的物像与玻片上的实际物像有何不同?
通过显微镜看到的物象是________ (物与像左右、上下都相反)
比如:物:b 像:________
【讨论】3.在显微镜下,物像不在视野中央,要移到视野中央,应往哪移动玻片标本?
当物像偏向哪一方,要将物像移到视野中央,装片就应向________移动(如:物像偏向下方,玻片标本应向________移动,就可以将物像移至中央)。
【讨论】4.转换高倍物镜后,观察到的视野发生什么变化?
比较 细胞数量 视野范围 视野明暗 物像大小
低倍镜
高倍镜
【讨论】5.若显微镜视野中出现了一个污点,在目镜和物镜都不调换的情况下,你能用什么办法判断这个污点在何处?
视野中污点只能在目镜、物镜和玻片标本上。转动目镜,污点动,则污点在________上;移动玻片标
本,污点动,则污点在________上;若转动目镜和移动玻片标本污点都不懂,则污点在________上。
1.如图是显微镜的部分结构示意图。图中有放大作用的是( )
A.①和② B.③和④
C.①和③ D.②和④
2.利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可以使得人在视野中看到更多细胞的镜头组合是(  )
A.④和⑥ B.①和④ C.②和③ D.⑤和⑥
3.使用显微镜观察时会遇到不同情况,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将较暗的视野调亮---使用凹面反光镜、大光圈对光
B.将视野右侧边缘的物像移至中央---向右移动玻片标本
C.判断视野中污点的位置---转动反光镜、遮光器或目镜
D.镜筒下降时,避免物镜压碎玻片标本---从侧面注视物镜
4.某同学在实验课上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先后看到了如图所示的视野。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转动细准焦螺旋使视野甲的物像更清晰
B.向左上方移动装片可将视野甲的物像移到中央
C.使用大光圈或凹面镜可以使视野乙变得明亮
D.视野乙中边缘黑色、中间白亮的气泡会影响对细胞的观察
5.下面是生物实验室中常用的测量工具和观察工具,有关工具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
A.测量树叶的周长可用刻度尺
B.测量水温时可让温度计的玻璃泡碰触容器的四壁
C.观察细胞结构需借助显微镜
D.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最好是放入口腔测量体温
6.如图是显微镜结构示意图。请根据显微镜的相关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对光时,要转动【 】________,使低倍物镜正对通光孔,再转动【 】________选择一个合适的光圈正对通光孔,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并转动【 】________,直到看到一明亮的视野。
(2)观察时,将玻片用压片夹固定后,首先要从侧面面看着物镜镜头,然后转动【 】________,使镜筒慢慢下降,直至物镜接近玻片为止。
(3)如果在视野中已经找到观察物,为使物像更清晰些,应调节显微镜的【 】____________。
(4)图中为视野中看到的物像,若要使图像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____________。
(5)如图是同一显微镜观察同一植物组织标本4次得到的图像,下列推测正确的是_________。
A.③所用的目镜的放大倍数一定大于④
B.更换物镜一定是转动转换器来实现
C.图象③中能非常清楚的看到细胞膜
1.巧记显微镜的操作步骤
一取二放三安装,四转低倍五对光。
六上玻片七下降,八升细调找物像。
看完低倍找高倍,九退整理镜归箱。
2.显微镜使用的四个“先后”:
(1)先低后高:观察时先使用低倍物镜,再使用高倍物镜。
(2)先大后小:对光时,先使用大光圈,再使用小光圈。
(3)先下后上:观察时,先使镜筒缓缓下降,再缓缓上升。
(4)先粗后细:观察时先使用粗准焦螺旋,再使用细准焦螺旋。
3.观察时,先让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要看着物镜,目的是防止物镜镜头压碎玻片,然后眼睛观察目镜,此时镜筒只能上升,不再下降。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