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0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5-08-07 16:58: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试题历史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共16个题,满分48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共4个题,满分52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考生只需将答题卡交回,试题请自行保留。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下表反映的是古代世界不同地区主题文明在政治方面的成就。据此可知,古代文明起源的特点是()
区域 代表文明 政治与社会制度
两河流域 古巴比伦文明 君主专制制度;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
尼罗河流域 古埃及文明 比较完善的官僚体系;法老至上
印度河和恒河流域 古印度文明 种姓制度,婆罗门教是理论和宗教基础
爱琴海地区 古希腊文明 城邦制度,公民直接参与国家管理;奴隶制度
A.多元性 B.扩张性 C.同一性 D.封闭性
2.下表所示是关于某一古代文明成就的描述。据此可知,该文明是()
以种植玉米为主,城市建筑精美,城内有众多用于祭祀的金字塔,发明了独特的文字,用复杂的历法纪年,采用20进制,知道“零”的概念。
A.埃及文明 B.希腊文明 C.玛雅文明 D.印加文明
3.在中世纪西欧社会中,农业生产是主要的经济活动,人们对食物和物质生活的需求日益增长。庄园制的出现满足了这种需求,通过组织农业生产,庄园提供了稳定的食物供应和物质支持。这说明西欧封建庄园的形成()
A.与社会现实紧密相关 B.维持了社会长治久安
C.解决了农民粮食问题 D.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4.“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最高统治者哈里发掌握着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它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材料描述的帝国是()
A.波斯帝国 B.古罗马帝国 C.阿拉伯帝国 D.印加帝国
5.热衷于寻找黄金和弊病逐渐显现无论如何也不会放弃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土地。他们像发现美洲时那样,或国家派遣,或民间组织,或个人自愿,纷纷踏上赴新大陆的征程。这一举措客观上()
A.传播了工业革命的成果 B.推动了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C.促进了各地区快速发展 D.密切了世界各地区的联系
6.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理论在美国宪法中得到了体现,其中规定了政府的三个分支应当独立行使各自的职能。美国宪法中确立的三权分立原则旨在()
A.增强政府权力 B.促进政治稳定 C.保障民主制度 D.防止权力分散
7.英国议会于1701年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凡非出生在英国者不得担任议员和政府官员;非经议会两院的奏请,国王不得免除终身任职的法官的职务;国家的一切法律与条例非经议会通过,均属无效。这反映出()
A.英国通过立法的形式保障民主 B.法律反映着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
C.英国已建立完善的君主立宪制 D.英国国王已处于统而不治的位置
8.18世纪的法国外交家拉法耶特是《独立宣言》的热烈支持者。他将宣言翻译成法文,并积极传播给法国精英,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由此可见,《独立宣言》()
A.激励了法国大革命 B.推动了欧洲革命的爆发
C.成为法国革命指南 D.确立了法国新制度框架
9.农奴制改革后,一部分农民选择迁徙到城市以寻找新的生计机会。这导致当时的俄国()
A.农业的产量锐减 B.工业技术发生巨变
C.城市化趋势增强 D.城市贫困化加剧
10.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上形成了两大类国家:一类是几个欧美资本主义工业制成品生产国,另一类是以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为主的农矿业生产国。这说明()
A.资本主义开始在世界范围扩张 B.列强加快资本原始积累的步伐
C.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病逐渐显现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11.1884年,英、法、德等国在柏林召开会议。列强经过激烈争议,达成协议,确立了“有效占领”原则,即先到先得;并决定在地图上就可以确定殖民地的划分,即所谓的“地图上作业”。这次会议()
A.确立了国际经济交流中的基本秩序 B.协调了殖民者与非洲国家间的矛盾
C.加速了列强瓜分非洲的进程 D.促进了非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12.1914年爆发的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奥匈帝国以此为借口,向塞尔维亚宣战,随后德、俄、法、英等国相继卷入战争。该事件的发生集中反映了()
A.巴尔干地区民族矛盾的复杂性 B.奥匈帝国与塞尔维亚之间的矛盾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尖锐 D.德国企图称霸欧洲与亚洲的野心
13.福特制是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提出的,其标志就是“流水作业线”,这种流水线无时无刻地运转,使工人像机器般重复一种动作。由此可知,福特制()
①给资本家带来了巨大利益 ②使工人阶级的境遇更加悲惨
③加速了资本主义制度覆灭 ④有利于工人劳动技能的提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1948年,朝鲜半岛分裂为北部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南部的大韩民国;1949年,在美国的支持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立,而在苏联的支持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成立;1962年,苏联向古巴运送导弹并建设导弹基地,在美国的压力下,最终苏联被迫撤走导弹。这些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美苏()
A.意识形态的分歧 B.国家利益的冲突 C.社会制度的不同 D.军事力量的失衡
15.下图为1973-1980年美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曲线图。图示表明,当时的美国()
A.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B.政府对经济干预加强
C.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D.经济出现“滞胀”现象
16.下表所示是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人均GDP的部分数据,这得益于当时新加坡()
年代 GDP增长率 人均GDP/美元
20世纪60年代 8.7% 不到1320
20世纪70年代 9.4% 925
20世纪80年代 7.2% 5000
A.国内生产总值的迅速增长 B.农业经济发展成效显著
C.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 D.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摘自统编高中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二欧洲人通过把黑人变为奴隶运到美洲,把从传统眼光看几乎没有什么市场前景的非洲和美洲变成欧洲市场,从而为自己的产品找到广阔的出路;他们又通过与非洲和美洲的贸易,不断提高自己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完成了从为输入而开辟世界市场到为输出而开辟世界市场的转变,积累起发动产业革命的力量;最后又通过产业革命真正成为世界生产的中心。
——摘自王加丰《三角贸易》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三角贸易的三段航程。(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三角贸易。(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工业化的起源很难精确定位,因为无处不在。有些人说源于那些为农民提供工作的小商人,另一些人说源于人口的新增长,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为城市工业提供了大批劳动力。还有一些人说技术进步和革新才是点燃工业化的星星之火,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另外还有一个说法,即低息信贷刺激了工业化进程。
——摘编自【英】彼得·阿克罗伊德《革命世纪:自由与工业的百年传奇》
材料二到19世纪中期,英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往昔那种田园诗般的风情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一个忙忙碌碌的世界。乡村建起了灰暗的厂房,城镇竖起高耸的烟囱,工厂里回荡着机器的轰鸣,高炉前喷发出铁水的光亮。工业已成为国家的命脉,人们靠工业,而不是农业生存。
——摘编自钱乘旦、许洁明《英国通史》
材料三由于工业革命的开展,大批工人进入工厂工作。很多棉纺织厂不仅没有新鲜的空气,还有大量的飞絮和尘埃,以致工人到40岁就丧失了劳动能力。更为严重的是大量的童工进入工厂,干着成人的活,拿着低廉的工资。到1830年,英格兰的大城市中没有一个完全安全的饮用水供应,最为典型的是泰晤士河,河流被污染后散发出的臭气,导致河边议会大厦的窗户都不敢打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工业革命率先在英国发生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过程中带来的影响。(6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虽然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把维护战后世界和平问题摆在首位,并建立了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但事实上国际联盟就其普遍性、广泛性和有效性来说,远不能与联合国相比,联合国绝非国际联盟的简单继续和翻版,它对国联的经验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雅尔塔会议在决定成立联合国时,就确定:任何实质性问题(程序问题除外),均须五个常任理事国一致同意,即五大国拥有否决权,这就是所谓的大国一致原则。
在分析雅尔塔体系的内容和实质时,还必须看到它是美苏英三大国经过长期讨价还价、相互妥协的产物,几乎每项雅尔塔协议都包含着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他们既合作又争夺,使雅尔塔体系深深打上强国政治的烙印。就这一点而论,雅尔塔体系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又有共同之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联合国与国际联盟之间的联系与区别。(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相同之处。(6分)
20.(12分)【世界大变局】
材料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大变化,大变局的发生,则有赖于能引起全局变化的大事发生。因此,当我们观察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时,至少可以从五百多年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的长镜头回看中,去寻找导致或促成历史发展不断量变和质变的一些重要历史现象和历史事件。
——摘编自徐蓝《500年世界历史变迁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世界大变化、大变局”,任选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卷答案
  1.A
  2.C
  3.A
  4.C
  5.D
  6.C
  7.A
  8.A
  9.C
  10.D
  11.C
  12.C
  13.A
  14.B
  15.D
  16.C
  17.(1)出程:欧洲殖民者携带枪械、火药、纺织品等商品从欧洲出发,前往非洲;中程:在非洲通过各种手段获取黑人奴隶,将其运往美洲;归程:从美洲携带蔗糖、棉花、烟草、金银等物资返回欧洲。
  (2)三角贸易为欧洲积累了大量原始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带动了美洲殖民地经济开发,种植园经济兴起;使非洲丧失了大量劳动力,社会结构被打破,导致非洲长期落后;同时也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18.(1)原因包括: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积累了雄厚的资本;广阔的海外市场需求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手工工场的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技术的进步和革新,如珍妮纺纱机等的发明;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为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保障;低息信贷等金融因素的刺激。
  (2)积极影响:英国成为工业化国家,工业成为国家命脉;推动了城市化进程。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严重,如空气和河流污染;工人劳动条件恶劣,健康受损;大量使用童工,剥削严重。
  19.(1)联系:联合国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国际联盟的经验,都是为了维护战后世界和平而建立的普遍性国际组织。区别:联合国的普遍性、广泛性和有效性远超国际联盟;联合国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五大国拥有否决权),而国际联盟没有;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的作用更显著。
  (2)相同之处:都体现了强国政治的烙印,是大国相互妥协、争夺势力范围的产物;都以维护战后世界和平为目标;都建立了相应的国际组织来维护体系。
  20. 示例:论题:新航路的开辟推动世界进入大变局时代。论述: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使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商人开始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大量财富流入欧洲,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巨额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封建制度的衰落。同时,殖民扩张也给亚非拉地区带来了深重灾难,客观上也推动了这些地区的社会变革。总之,新航路的开辟在经济、政治、社会等多个方面改变了世界格局,是世界历史上一次重要的大变局。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