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新八年级物理人教版【2024】暑假学习:第20讲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预习练习)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8小题)
1.放映幻灯时,要想使银幕上出现大的“F”字母,幻灯片正确的放法应该是( )
A. B. C. D.
2.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实验”时,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和蜡烛放在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则在光屏上( )
A.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光屏上不会得到像 D.像距大于10cm小于20cm
3.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光斑,这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后变大,该凸透镜焦距( )
A.一定小于L B.一定等于L
C.一定大于L D.可能小于L
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测得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2厘米,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为
A.15厘米 B.8厘米 C.6厘米 D.4厘米
5.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光具座上依次摆放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为20cm
B.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下移动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光屏上将得不到完整的像
D.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凸透镜,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
6.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②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
③该透镜的焦距一定满足
④透镜遮一半,光屏上的像变得不完整
A.只有①和③ B.只有②和④ C.只有②和③ D.只有①和④
7.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某实验小组所描绘的图线如图所示。图线中A、B、C三点分别与蜡烛在光具座上移动过程中的三个位置相对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透镜的焦距为20cm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所成像逐渐增大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所成像由实像变为虚像
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如图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刻线处,通过移动蜡烛和调节光屏的位置来进行探究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倒立放大的实像
B.将蜡烛移到刻线处,光屏上呈现正立放大的虚像
C.将蜡烛移到刻线处,成像特点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同
D.将蜡烛从刻线处移向刻线处的过程中,光屏上呈现的像会变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
9.如图甲所示,在白纸上画两个箭头。当将半杯水放在纸前从左向右移动时,会出现乙图的景象,则装有水的玻璃杯的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 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使下方箭头成缩小的 (填“实”或“虚”)像。
10.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 ,所看到的是卡片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
11.某同学用一个透镜观察洗手液的商标,成像情况如图,此透镜属于 透镜,将它正对着太阳光,在距凸透镜 15cm处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该透镜的焦距为 cm。若将一个物体放在此透镜前40cm处,可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放大,等大,缩小)的实像。
12.如图所示,光会聚于b点,在虚线区域内放甲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区域内换放乙透镜后,光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现在靖靖想进一步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透镜,靖靖选择好透镜后在光具座上进行实验:当物体距离透镜16cm时,在透镜另一侧光屏上成一清晰放大的像:若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4cm,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缩小的像。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当物体距离透镜10cm时,在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13.通过如图所示的探究,我们对太阳光有了更多的了解:
(1)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如图甲所示,被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根据甲图可知 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若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如图乙所示,则 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2)如图所示,当用红光照亮物体E时,在光屏上恰好呈倒立、等大的实像。若改用蓝光照亮物体E时,应将光屏适当向 (左/右)移,才能呈现清晰的 (缩小/等大/放大)的像。
三、实验题(本大题共2小题)
14.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中:
(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调整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烛焰、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______。
(2)将蜡烛和光屏移动到如图甲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烛焰倒立、等大的实像,此凸透镜的焦距为______cm。
(3)改变蜡烛位置,移动光屏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恰好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生活中的______(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样的成像原理工作的。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到10cm处,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把光屏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15.娇娇同学利用才购买的光学学生实验箱进行“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探究。
(1)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娇娇将凸透镜安装在光具座上,用平行光作光源,移动光屏直至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2)然后将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并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 ;
(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生活中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就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来工作的;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娇娇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如图丙所示,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5)娇娇在实验中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u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如图丁所示,则像距v随时间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下图中的 (选填字母)。
A.B.
C. D.
(6)如图戊所示,娇娇将蜡烛放在图示位置,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的像,若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再将剩余的上、下两部分在O点靠拢在一起,则通过凸透镜蜡烛能成 ;如不切除凸透镜中间的阴影部分,只是把阴影部分用黑纸遮挡起来,此时在光屏上成 (以上两空均选填字母);
A.一个部分像 B.一个全像 C.两个部分像 D.两个全像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
16.在台灯上都装有一个灯罩,它能使灯泡射向上方的光线向下照射,以提高照明的效率,这利用了光的 (选填“沿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现象;被台灯照到的桌子下面会留下一段阴影,这是由光 (选填“沿直线传播”“反射”或“折射”)造成的;人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灯下被照亮的白纸是因为发生了 (选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彩色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 、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近年来流行一种“自拍神器”给旅行者自拍带来方便,如图所示,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神器”可以增大 (选填“物距”“焦距”或“像距”)。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
17.爱好摄影的小权同学,探究了“凸透镜成像规律”后,对如图所示的两张同一个场景的两张照片产生了浓厚的探究兴趣.结合你学到的物理知识,请你帮助小权同学提出一个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并说明需要控制的变量.
18.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凸透镜的焦距为10厘米。蜡烛和凸透镜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应在 (选填“50~60”、“60~65”、“65~70”或“>70”)厘米刻度处移动光屏找像,可找到一个清晰的 (选填“放大”或“缩小”)像。找到像后,若仅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 (选填“能”或“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若将蜡烛放在45厘米刻度处, (选填“能”或“不能”)通过移动光屏找到像。
参考答案
1.【答案】A
【详解】幻灯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像的原理制成的,当物体在凸透镜的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时,物体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此时的倒立不仅包括上下颠倒,也包括左右颠倒。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2.【答案】A
【详解】由于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现在蜡烛距透镜为16cm,在透镜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故成的是放大的、倒立的实像,像距大于2倍焦距,即大于20cm,故A是正确的.
3.【答案】C
【详解】
由于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时,即像距为L时,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个光斑可能是焦点之后的,也可能是焦点之前的光斑,所以凸透镜的焦距;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先变小再变大,说明凸透镜的焦点不在光斑之前,故焦点应在光斑之后,因此f一定大于L。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答案】B
【分析】光屏上能得到缩小的像,这个像是倒立的、实像,即此时的物距和焦距的关系是:,此时的像距和焦距的关系是:,解不等式求解即可。
【详解】解:据凸透镜成像实验,发现光屏上有一个清晰缩小的像,此时像处于透镜的1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光屏距离凸透镜,所以,,即;分析四个选项,其中的是最符合题意的。
故选:B。
5.【答案】D
【详解】A.如图所示,此时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清晰等大的像,则此时物距等于2倍焦距,此时物距为40cm-20cm=20cm
所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故A错误;
B.凸透镜成的实像为倒立的,当蜡烛因燃烧逐渐变短,光屏上的像会逐渐向上移动,故B错误;
C.若遮挡凸透镜的一部分,会挡住一部分成像光线,但是经过凸透镜其它部分的光线仍然可以会聚成像,所以像是完整的,由于成像光线变少,像的亮度会变暗,故C错误;
D.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若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放置一个凸透镜,会导致提前会聚成像,使像距变小,为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左移动,故D正确。
6.【答案】C
【分析】(1)(2)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3)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时,,;
(4)物体有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射向凸透镜有无数条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有无数条折射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当遮住凸透镜的一部分,还有另外的部分光线,经凸透镜折射会聚成像,像的大小不变,像变暗。
【详解】解:
①②蜡烛距离凸透镜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处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物距大于像距,成倒立缩小实像,是照相机的原理;故①错误、②正确;
③此时物体在二倍焦距以外,像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即;,解得:,故③正确;
④透镜遮一半,由于凸透镜的其他部分仍能会聚光线而成像,所以光屏上呈现的仍然是烛焰完整的像,只是此时的像比遮住前的像要暗一些;故④错误。
故选:C。
7.【答案】C
【详解】A.由图线知,蜡烛处于B位置时,物距与像距都等于20cm,此时二者均等于二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所以2f = 20cm,解得f = 10cm,故A错误。
B、蜡烛处于BC间某一位置时,物距大于2倍焦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故B错误。
C、将蜡烛从C移动到B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实像,且当物距减小时,像距增大,像变大,故C正确。
D、将蜡烛从B移动到A的过程中,物距大于一倍焦距,凸透镜成实像,故D错误。
8.【答案】D
【分析】(1)若物体处于2倍焦距以外,像成在另一侧的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
(3)物体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
(4)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
【详解】解:已知凸透镜焦距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的刻线处,
、将蜡烛移到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凸透镜焦距为,则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错误;
、将蜡烛移到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则物距小于焦距,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成在光屏上,故错误;
、将蜡烛移到刻线处,此时的物距是:,物体在二倍焦距与一倍焦距之间,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与投影仪成像特点相同,故错误;
、将蜡烛从刻线处移向刻线处的过程中,物距减小,则光屏上呈现的像和像距都变大,故正确。
故选:D。
9.【答案】照相机;实;
【详解】
人眼观察到位于下方箭头发生了变化,那是因为装有水的玻璃杯的下半部分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且物体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
10.【答案】凸透镜;实像;
【详解】
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故填凸透镜。
如图乙所示为倒立的像,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像时,像为实像。
11.【答案】凸;15;缩小;
【分析】
放大镜是凸透镜,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会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详解】
放大镜是凸透镜使用中的一种方式,凸透镜作为放大镜时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确定凸透镜焦距的方法有两种:①将凸透镜对着太阳光,当出现最小最亮的光斑时,光斑到透镜的距离即为焦距;②当光屏上出现倒立、等大的实像时,此时的物距为两倍焦距。
当物距大于两倍焦距时,光屏上会出现倒立、缩小的实像。
12.【答案】乙;8cm<f<10cm;投影仪;
【详解】
由图知,若光沿直线传播会聚到b点,经过甲会聚到c点,说明甲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是凹透镜;经过乙会聚到a点,说明乙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是凸透镜;所以应选择乙透镜。
物体离凸透镜16cm时,在透镜的另一侧得到一个倒立的、放大的实像,则
2f>u>f
所以
2f>16cm>f
即
16cm>f>8cm①
由“保持物体与光屏的位置不变,把凸透镜向光屏方向移动4cm,则在光屏上又成一清晰的缩小的像”,可知
u=20cm>2f
即
f<10cm②
综上所述,由①②可知此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
8cm<f<10cm
当物体距离透镜10cm时,则
f<u<2f
物体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投影仪的成像情况与此类似。
13.【答案】紫;红;左;缩小;
【详解】
(1)由图示知,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红光的折射角最小,紫光的折射角最大,所以紫光的偏折能力强一些。
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因为红光的偏折能力较弱,则红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
(2)太阳光的可见光谱的排列顺序为:红、橙、黄、绿、蓝、靛、紫,据上一题的题意知,蓝光的偏折能力比红光的强,那么分别用红光和蓝光照射时,蓝光照射时凸透镜的焦距更小,所以用红光照射物体时成倒立等大的像,说明此时物距等于二倍焦距,用蓝光照射时,由于焦距变小,则此时物距便大于二倍焦距,即物距变大了,则像距变小,那么光屏应向左移动,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14.【答案】
(1)同一高度;(2)10.0;(3)照相机;左
【详解】
(1)实验中,过光心传播方向不变,三者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可以使实验过程中像在光屏中央。
(2)成倒立、等大的实像时,像距等于物距,都为2倍焦距,所以2f=20cm,f=10cm。
(3)在光屏上成像时物距满足大于2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对应照相机的成像原理;蜡烛向左移时,物距增大,为了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减小像距,所以应把光屏向左移动。
15.【答案】(1)10.0 (2)同一高度 (3)缩小;照相机 (4)远视 (5)C (6)D;B
【详解】(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f=60.0cm-50.0cm=10.0cm
(2)为了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调整烛焰、凸透镜及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其大致在同一高度。
(3)再将点燃的蜡烛移到10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此时物距u=50cm-10cm=40cm>2f,故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就是利用此原理制成的。
(4)在如图乙所示实验的基础上,娇娇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如图丙所示,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适当靠近凸透镜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该眼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会将光线提前会聚成像,则该眼镜是远视眼镜。
(5)当物距大于焦距时凸透镜成的是实像;将蜡烛从略大于一倍焦距处逐渐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像距则变小,且像距大于一倍焦距,故像距v随时间t的大致变化关系为图中的C。
(6)因为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切去中间部分后相当于两个透镜,光心位置改变了,上面的像下移,下面的像上移,错位将成2个像,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物体由无数点组成,物体上任一点有无数条光线射向凸透镜,经凸透镜折射后,无数条光线会聚成该点的像,把阴影部分用黑纸遮挡起来,还有光线经另外的部分透过透镜成像,成一个完整的像,只是像的亮度变暗了,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16.【答案】反射;沿直线传播;漫反射;绿;物距;
【详解】
灯罩把向上传播的光线反射下来,让光线向下传播,这是应用了光的反射现象。
光线再向下传播被不透明的桌子挡住,在下面形成影子,这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的原因。
人们能从不同的角度看到灯下被照亮的白纸,是因为光在白纸表面发生漫反射而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电视画面,可以发现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它们被称为色光的三原色。
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越大,像距越小,像越小;与直接拿手机自拍相比,利用自拍杆可以增大物距,减小像距,减小像的大小,从而增大取景范围,取得更好的拍摄效果。
17.【答案】见解析
【详解】
分析:照相机成像原理: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同一场景的两张照片大小不同,可能是由于拍摄的同学与景物的距离不同造成的,可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进行分析.
解答: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像的大小跟物距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透镜、光具座、光屏、点燃的蜡烛.
控制的变量:透镜的焦距、物的大小.
故答案为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像的大小跟物距是否有关?
实验器材:透镜、光具座、光屏、点燃的蜡烛.
控制的变量:透镜的焦距、物的大小.
18.【答案】 >70 放大 能 不能
【详解】
[1][2]由题意和题中图可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此时蜡烛在35cm处,物距,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根据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并且像距,凸透镜的位置在50cm处,故应该在光具座大于70cm的刻度范围内移动光屏,并使像达到最清晰的程度。
[3]找到像后,若仅将蜡烛与光屏的位置互换,根据光路的可逆性,能在光屏上观察到像。
[4]若将蜡烛放在45厘米刻度处,此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虚像不能在光屏上呈现。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
第 page number 页,共 number of pages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