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学案(3课时,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5.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学案(3课时,含答案)2025-2026学年数学北师大版(2024)七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08 22:09:49

文档简介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2课时 盈不足问题
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盈不足问题
方  法:盈不足问题中一般有两个未知量,它们在两种方案中是不变的,列方程解决时,往往设其中一个为x,分别在两种方案中用x来表示另一个量,然后以另一个量为相等关系列方程。
2.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和差倍分问题
和差问题:小数+差=大数(小数是未知数时);
大数-差=小数(大数是未知数时)。
倍数问题:小数×倍数=大数(小数是未知数时);
大数÷倍数=小数(大数是未知数时)。
类型之一 盈不足问题
 我国古代名著《增删算法统宗》中有一题:林下牧童闹如簇,不知人数不知竹。每人六竿多十四,每人八竿恰齐足。其大意是:牧童们在树下拿着竹竿高兴地玩耍,不知有多少人和竹竿。每人6竿,还多14竿;每人8竿,恰好用完。请用列方程的方法求出这个问题中的牧童人数。
类型之二 总量调配问题
 某车间有94名工人生产甲、乙两种零件,每人每天平均能生产甲种零件12个或乙种零件23个。已知每1个甲种零件和2个乙种零件配成一套,问应分配多少人生产甲种零件,多少人生产乙种零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这两种零件刚好配套;每天能生产多少套?
1.《孙子算经》中有一道题,原文是:今有三人共车,二车空;二人共车,九人步,问人与车各几何?译文为:今有若干人乘车,每3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2辆车;若每2人共乘一车,最终剩余9个人无车可乘,问共有多少人,多少辆车?设共有x人,则x=________。
2.在“垃圾分类”活动中,实践组有23人,宣传组有16人,应从宣传组调______人到实践组,才能使实践组的人数是宣传组的2倍。
3.[2024·重庆秀山期末]某糕点厂春节前要制作一批盒装鲜花饼,每盒中装2块大鲜花饼和4块小鲜花饼,制作一块大鲜花饼要用0.05 kg面粉,一块小鲜花饼要用0.02kg面粉。
(1)现共有面粉4500kg,制作两种鲜花饼应各用多少千克面粉,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鲜花饼?
(2)如果大鲜花饼的成本价为5元/块,小鲜花饼的成本价为3元/块,那么生产这批盒装鲜花饼总成本价为多少元
1.某快递分派站现有若干件包裹需快递员派送。若每个快递员派送100件,则还剩60件;若每个快递员派送120件,则还差60件,那么该快递分派站现有包裹(   )
A.600件 B.660件
C.680件 D.720件
2.甲煤场有煤390 t,乙煤场有煤96 t,为了使甲煤场存煤数是乙煤场的2倍,应从甲煤场运多少吨煤到乙煤场? 若设从甲煤场运x t煤到乙煤场,则下列方程中,正确的是(   )
A.390-x=2(96+x)
B.390+x=2(96-x)
C.390-x=2×96
D.390-2x=96
3.[2023·自贡]某校组织七年级学生到江姐故里研学旅行,租用同型号客车4辆,还剩30人没有座位;租用5辆,还空10个座位。则该客车的载客量为____________。
4.[2024·无锡模拟]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中记载:粟率五十,粝米三十。今有米在十斗桶中,不知其数。满中添粟而舂之,得米七斗。问故米几何?意思为:50斗谷子能出30斗米。今有米在容量为10斗的桶中,但不知道数量是多少,向桶中加满谷子,再舂成米,共得米7斗。原来有米__________斗。
5.中华诗词博大精深,集大量的情景情感于短短数十字之间,或豪放,或婉约,或思民生疾苦,或抒发豪情逸致,文化价值极高。古诗中,五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五个字;七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都是七个字。有一本诗集,其中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13首,总字数却少了20个字。两种诗各多少首?
6.某班级劳动时,将全班同学分成x个小组,若每小组9人,则余下3人;若每小组10人,则有一组少4人。按下列哪个选项重新分组,能使每组人数相同?(   )
A.4组 B.5组
C.6组 D.7组
7.七(1)班共有学生45人,其中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少3人。某节课上,老师组织同学们做圆柱形笔筒,每名学生每节课能做筒身30个或筒底90个。
(1)七(1)班有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2)原计划女生负责做筒身,男生做筒底,要求每个筒身匹配2个筒底,那么每节课做出的筒身和筒底配套吗?如果不配套,男生要支援女生几人,才能使筒身和筒底配套?
8.(应用意识)为了增强身体素质,提高班级凝聚力,某校初一年级师生在11月中旬集体乘车去森林公园参加定向越野活动,学校租大巴若干辆,若按照每辆车载40名学生,则还有22名学生没有座位;若按照每辆车载43名学生,有一辆车只载23名学生,学校租大巴多少辆?
参考答案
【归类探究】
【例1】牧童人数为7。
【例2】分配46人生产甲种零件,48人生产乙种零件,才能使每天生产的甲种零件和乙种零件刚好配套。每天能生产552套。
【当堂测评】
1.39 2.3 3.(1)用2500kg面粉生产大鲜花饼,2000kg面粉生产小鲜花饼才能生产最多的盒装月饼。 (2)生产这批盒装鲜花饼总成本价为550000元。
【分层训练】
1.B 2.A 3.40人 4.2.5 
5.七言绝句有35首,五言绝句有48首。
6.C
7.(1)男生21人,女生24人。(2)男生要支援女生3人,才能配套。
8.学校租大巴14辆。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1课时 等积变形问题
1.体积计算公式
公  式:(1)长方体体积=________________;
(2)正方体体积=______________;
(3)柱体体积=_______________;
(4)圆锥体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变化过程,挖掘等量关系
归纳:(1)形状发生了变化,而体积没变,相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2)形状、面积发生了变化,而周长没变,相等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类型之一 等体积变形问题
 从一个底面半径是10 cm的圆柱形凉水杯中,向一个底面半径是5 cm,高8 cm的圆柱形空玻璃杯中倒水,当玻璃杯倒满水后,凉水杯的水面将下降多少(杯子厚度都忽略不计)
类型之二 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问题
 用一根长60 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方形。
(1)使长方形的宽是长的,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
(2)使长方形的宽比长少4 cm,求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3)比较(1)、(2)所得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吗?
1.有一个底面半径为10 cm,高30 cm的圆柱形大杯中存满了水,把水倒入一个底面直径为10 cm的圆柱形小杯中,刚好倒满12杯,则小杯的高为(杯子厚度都忽略不计)(   )
A.6 cm B.8 cm
C.10 cm D.12 cm
2.将一根长12 cm的铁丝围成一个长与宽之比为2∶1的长方形,则此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1.如图,一个盛有水的圆柱形玻璃容器的内底面半径为20 cm,容器内的水面高度为15 cm,如果把一根半径为10 cm的玻璃棒垂直插入水中,那么容器内的水面升高(水不会溢出)(   )
A.10 cm B.5 cm
C.15 cm D.12 cm
2.一个长方体形状的游泳池,长50 m,宽25 m,池里原来的水深为1.2 m,如果用水泵向外排水,每分钟排水2.5 m3。设需x min排完,可列方程:___________________。
3.如图,大长方形是由5个完全相同的小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拼成,其中小长方形的宽是2 cm,求大长方形的面积。
4.有一玻璃密封器皿如图1所示,测得其底面直径为20 cm,高20 cm,现内装蓝色溶液若干。若按如图2放置时,测得液面高10 cm;若按如图3放置时,测得液面高16 cm,则该玻璃密封器皿的总容量为(结果保留π)(   )
图1    图2    图3
A.1 250π cm3 B.1 300π cm3
C.1 350π cm3 D.1 400π cm3
5.如图,将一个正方形纸片先剪去一个宽为6 cm的长条①后,再从剩下的长方形纸片上剪去一个宽为8 cm的长条②,若长条①和②的面积恰好相等,则这个正方形纸片的面积是__________cm2。
6.(模型观念)“乌鸦喝水”的故事我们都听过,聪明的乌鸦衔来一个个小石子放入瓶中,水位上升后,乌鸦就喝到了水。
根据图中给出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放入1个小球水面升高______cm,放入1个大球水面升高______cm;
(2)如果放入10个球且使水面恰好上升到52 cm,那么应放入大球、小球各多少个?
参考答案
【预习导航】
1.(1)长×宽×高 (2)棱长×棱长×棱长 
(3)底面积×高 (4)×底面积×高 
2.(1)变化前、后的体积相等 (2)变化前、后的周长相等 
【归类探究】
【例1】凉水杯的水面将下降2 cm。
【例2】(1)这个长方形的长为18 cm,宽为12 cm。
(2)长方形的面积为221 cm2。
(3)还能围出面积更大的长方形,因为当宽与长相差越小时,长方形的面积越大。
【当堂测评】
1.C 2.8 cm2 
【分层训练】
1.B 2.50×25×1.2=2.5x
3.大长方形的面积是96 cm2.
4.D 5.576 
6.(1)2 3 (2)应放入大球6个,小球4个。
。第五章 一元一次方程
3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第3课时 行程问题
1.行程问题中常用的数量关系
基本关系:路程=______________。
相遇问题:甲、乙相向而行,则甲走的路程+乙走的路程=__________。
追及问题:甲、乙同向不同地,则后者走的路程=前者走的路程+________________。
2.环形跑道问题
数量关系:(1)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则快的必须多跑________才能追上慢的;
(2)甲、乙两人在环形跑道上同时同地反向出发,则两人首次相遇时所走的路程之和等于环形跑道________的长度。
3.航行问题
数量关系:(1)顺水速度=________+____;
(2)逆水速度=________-____;
(3)顺水速度-________=2×____。
类型之一 行程问题
 已知甲、乙两地相距160 km,A,B两车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A车速度为85 km/h,B车速度为65 km/h。
(1)A,B两车同时同向而行,A车在后,经过几小时A车追上B车?
(2)A,B两车同时相向而行,经过几小时两车相距20 km
类型之二 航行问题
 如图,甲船逆水行驶,乙船顺水行驶,两船的静水速度都为12 km/h,开始时两船相距60 km。已知水流速度为3 km/h,两船同时相向而行。
(1)两船同时航行1 h,求此时两船之间的距离;
(2)在(1)的情况下,两船再继续航行2 h,求此时两船之间的距离;
(3)两船从开始航行到两船相距12 km,需要多长时间?
1.甲列车从A地开往B地,速度是60 km/h,乙列车从B地开往A地,速度是40 km/h,两车同时出发。已知A,B两地相距200 km,______h后两车相遇。
2.一天,小明从家以60 m/min的速度出发上学,6 min后,小明的爸爸发现他忘了带数学书。于是,爸爸立即以180 m/min的速度去追小明,并且在中途追上了他,爸爸追上小明用了______min。
1.我们小时候听过龟兔赛跑的故事,都知道乌龟最后战胜了小白兔。如果在第二次赛跑中,小白兔知耻而后勇,在落后乌龟1 km时,以101 m/min的速度奋起直追,而乌龟仍然以1 m/min的速度爬行,那么小白兔大概需要________min就能追上乌龟。
2.小明骑车自甲地经乙地,先上坡后下坡,到达乙地后立即返回甲地,共用时34 min,已知上坡速度是400 m/min,下坡速度是450 m/min,则甲地到乙地的路程是______________m.
3.运动场的跑道一圈长400 m,小健和小康练习跑步,两人平均每分钟分别跑210 m,190 m。两人从同一处同时反向出发,经过多少时间首次相遇?首次相遇后两人转为同向出发,又经过多少时间再次相遇?
4.甲、乙两站相距480 km,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90 km,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140 km。
(1)若慢车先开出1 h,快车再开出,两车相向而行,快车开出多少小时后两车相遇?
(2)若两车同时开出,反向而行,多少小时后两车相距600 km
(3)若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慢车在快车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 km
(4)若两车同时开出,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的后面,多少小时后快车追上慢车?
(5)若慢车开出1 h后,两车同向而行,快车在慢车后面,快车开出后多少小时追上慢车?
5.(应用意识)已知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为6,B是数轴上在A左侧的一点,且A,B两点间的距离为10。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6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动点Q从点B出发,以每秒4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运动时间为__________s时,点P与点Q之间的距离为8个单位长度。
参考答案
【预习导航】
1.速度×时间 总路程 两地间的距离
2.(1)一圈 (2)一圈 3.(1)静水速度 水速
(2)静水速度 水速 (3)逆水速度 水速 
【归类探究】
【例1】(1)经过8 h A车追上B车。
(2)经过h或h两车相距20 km。
【例2】(1)两船同时航行1 h,此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是36 km。
(2)在(1)的情况下,两船再继续航行2 h,此时两船之间的距离是12 km。
(3)两船从开始航行到两船相距12 km,需要2 h或3 h。
【当堂测评】
1.2 2.3 
【分层训练】
1.10 2.7 200 
3.两人经过1 min后首次相遇;又经过20 min再次相遇。
4.(1)快车开出 h后两车相遇。
(2)反向而行 h后两车相距600 km。
(3)2.4 h后快车与慢车相距600 km。
(4)9.6 h后快车追上慢车。
(5)快车开出后11.4 h追上慢车。
5.1或9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