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科粤版九上
1.4.1 物质的性质
铜受热变黑原因的探究
1.能识别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初步体验科学探究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
观察一瓶酒精,根据你的观察和生活经验,说说你对酒精的了解
颜色 状态 气味 密度 水溶性 挥发性
在化学变化中
表现出来的
没有经过化学
变化就表现出来
无色
液态
特殊气味
0.8g/mL
与水互溶
易挥发
能燃烧
在空气中点燃
一、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定义: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举例:可燃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
定义: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
举例: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熔点、沸点、硬度、挥发性、溶解性
可直接观察或用物理方法去测定。
要通过化学实验去观察和确定。
物质 颜色(常态) 气味 熔点/℃ 沸点/℃
水 无色(液态) 无气味 0 100
醋酸 无色(液态) 刺激性气味 17 118
铁 银白色(固态) 无气味 1 535 2 750
镁 银白色(固态) 无气味 649 1 107
氮气 无色(气态) 无气味 -210 -196
氧气 无色(气态) 无气味 -218 -183
几种常见物质的某些物理性质(标准大气压强下)
图中哪些属于物理变化?哪些属于化学变化?为什么?尝试指出其中伴随化学变化发生的现象。从这些变化中,你能推知相关物质各有哪些性质吗?
化学变化
可燃性
物理变化
能蒸发
物理变化
易升华
化学变化
可燃性
物理变化
挥发性
化学变化
可燃性
物理变化
易凝固
请同学们想一想物质的性质和物质的变化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
性质
物质本身的固有属性,可以
直接用感官感知或借助简单
仪器测出,或通过变化表现
出来,描述物质的性质常用
“能”、“会”、“具有”
、“可以”等字眼
变化
动态过程,正在发生或改变,
常用动词描述
交流讨论
性质
变化
决定
反应
二、性质的探究
科学探究是收集证据和作出解释,进行发现、创造与应用的科学实践活动,也是获取科学知识、理解科学本质、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我们可以通过铜受热变黑的化学实验来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
铜变黑原因的探究
提出问题
将一小段
光亮的铜片在
酒精灯火焰上
加热片刻,铜
片的颜色有什
么变化?为什
么?
探究活动
形成假设——假设1:烟灰附着在铜片上
预测
若是烟灰,则应很容易抹去
如果把铜片放在试管中加热,火焰没有与铜片接触,则金属将不会变黑。
形成假设——假设2:铜片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
预测:若将铜片在真空或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铜片的颜色将不变。
设计并实施实验
验证假设1的实验:
(1)用洁净的白色抹布轻轻擦一擦已冷却的铜片黑色部分。
(2)将一段光亮的铜片装在敞口的试管中,用酒精灯火焰加热试管,观察铜片是否变色。
验证假设2的实验:
用银白色的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裹,压紧,不留空隙,以保证隔绝空气,然后加热铝箔,一定时间后停止加热,待冷却后打开包裹的铝箔,观察铜片是否变色。
设计并实施实
获取证据、分析解释
假设1 假设2
现象
判断
解释 黑色部分不能被擦掉
铜片表面变黑
假设1错误
铜片表面不变色
假设2正确
铜片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后变黑,黑色物质不是烟灰
铜片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后不变色;铜片在敞口的试管中加热后变黑,是因为铜片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形成结论
得出上述结论后,你可能还想问:
(1)生成的黑色物质是什么
(2)铜片和空气中的什么物质发生了反应
铜片在加热条件下,在空气中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黑色物质。
反思评价
生成物的鉴别 将铜片直接在酒精灯上多加热几分钟,冷却,用小刀将铜片表面生成的黑色物质刮落到干净的纸上,反复数次,使得到的黑色物质足够多,再移入试管中,滴加少量稀硫酸。观察现象。
现象
结论
反思评价
表达交流
黑色物质逐渐消失,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
反应生成硫酸铜,原黑色物质为氧化铜
铜在空气或氧气中受热生成的黑色物质是氧化铜,上述“形成结论”正确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
反思评价
提出问题
形成假设
设计并实施实验
获取证据
分析解释
形成结论构建模型
表达交流
以上各环节中,化学实验是中心环节,假设需要用实验去证实,结论来自实验事实。对于初学者,探究步骤不要求上述那么完整。
提出问题:铜片和空气中的什么物质发生了反应?
实验验证:使用氧气传感器定量测定反应过程中氧气含量的变化
得出结论:铜受热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氧气含量不断减少,证明铜与氧气发生了反应。
利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探究铜和氧气的反应
1.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氧化性
B.还原性
C.延展性
D.可燃性
C
2.下列属于氮气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无色无臭
B.难溶于水
C.密度略小于空气
D.不支持燃烧
D
3.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划玻璃
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C.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增雨
D.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D
4.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式。悦悦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为何加热时试管内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A. 提出问题 B. 获取证据
C. 形成假设 D. 形成结论
B
铜的化学性质的探究
物质的性质
化学性质
提出问题、形成假设
物理性质
设计并实施实验、获取证据
物质性质的探究
分析解释 形成结论
反思评价
表达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