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第2课时 《桂花雨》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分层练习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一单元第2课时 《桂花雨》 课件+教学设计+学习任务单+分层练习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16:44:43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桂花雨》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1.我用zhú luó( )把pó po( )送给我的bǐng gān ( )和gāo diǎn( )带回家。
2.家里的水管漏了,家具都jìn pào( )在水里。
二、选词填空。
姿态 姿势
1.兰花的( )非常优雅、迷人。
2.他摆出这个( )是想告诉大家,他不同意这样做。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小时候,我无论对什么花,都不懂得欣赏。(用加点词语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改为肯定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改为反问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课文填空。
这篇文章以__________为载体,通过描写摇桂花、思桂花,来表达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重点句段品析。
(瑶 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我总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佳 桂)花呢?”母亲说:“还早呢,花开的时间太短,摇不下来的。”可是母亲一看天上布满阴云,就知道要来台风了,赶紧叫大家提前摇桂花。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1.划去括号内错误的字。
2.选文讲的是_______________,一个__________字准确地表现出了作者当时高兴的心情。
3.选文哪句话点明了课题?用横线画出来。
六、请写出你熟悉的一首思念家乡的古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竹箩 婆婆 饼干 糕点
2.浸泡
二、1.姿态 2.姿势
三、1.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会放弃学习。
2.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都浸在桂花香里的。
3.这里的桂花再香,怎么能比得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呢?
四、桂花 思念家乡
五、1.瑶 佳 2.摇桂花 乐
3.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六、示例: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学习任务单
3、《桂花雨》第二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3、《桂花雨》第二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品读描写桂花香的语句,借助课后“阅读链接”,体会母亲与作者的思乡之情。
2.初步了解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表达方法。
课前学习任务
阅读琦君散文《母亲》《团圆饼》。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默读课文,画出描写故乡桂花香的句子。
2.选择触动你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任务二】 联系课后“阅读链接”,思考:“我”也认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更香吗?
【学习任务三】
思考:文章一次次写桂花香,为什么题目不是“桂花香”,而是“桂花雨”呢?
推荐的学习资源
拓展阅读:季羡林《月是故乡明》,琦君《水是故乡甜》(共28张PPT)
3.桂 花 雨
第二课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

1.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很多美好回忆,让我们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课前导入
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品读鉴赏
1.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2.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
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3.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作者家乡桂花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从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品读鉴赏
桂花香
联系上下文,说说这些描写中蕴含着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对比
先抑后扬
作者喜欢桂花的原因,说明了桂花在作者心中的重要地位。
双重否定,强调家乡的桂花更香。
化无形为有形。表达了作者对桂花的喜爱和身心沉浸在桂花香里的幸福感受。
一句“好香的雨呀”纯朴自然,生动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之浓,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也溢于言表。
“全年”“整个村子”“浸”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写出了桂花香对人们的影响之大。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束缚,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文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下面阅读链接,讨论这句话的含义。
(课后习题第3题)
阅读链接
“这里的” 是杭州的一处小山,叫满觉陇。
满觉陇因桂花而闻名,1985年,“满陇桂雨”被评为“新西湖十景” 之一。这座小山上,共种植桂花7000多株,树龄达200多年。桂花盛开时,香满空山,落英如雨。
杭州满觉陇的桂花树很多,桂花很香。从“香满空山”“落英如雨”中,可以体会到桂花香味浓郁,比作者家乡的桂花还香。
母亲比的不是香味的浓与淡,而是感情的深与浅,在母亲看来,桂花是家乡的代名词,闻着他乡桂花的香气,思念着的却是故乡和亲人。
文中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杭州的桂花真的就不如家乡的桂花香吗 这是为什么呢
结合下面阅读链接,讨论这句话的含义。
(课后习题第3题)
除了桂花的香气,还有什么是母亲和“我”念念不忘的?
摇花乐
“大事”写出“摇花”是一件令作者最高兴、快乐的事,也是最难忘的事。
“缠”写出了作者盼望着摇桂花的急切心情。“总是缠着”说明是从早到晚,是日日等,天天盼,盼望着摇桂花这件“大事”。
对于摇花,“我”的心情是怎样的?找到句子,仔细体会作者的感受。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写出作者儿时摇桂花的场景,渲染了摇桂花时的热烈气氛,表达了作者摇桂花时的快乐和兴奋之情。“抱”“摇”“喊”等动词写出了作者摇桂花时的状态。
我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哇摇。使人感受到:
那纷纷扬扬的桂花像春天的蒙蒙的细雨,
像花丛中翩然起舞的蝴蝶,
像冬天漫天飞舞的精灵小雪花,
桂花洒到我的头上,
桂花钻到我的脖子里,
桂花飘到我的身上,
桂花落到脚下的席子上
课文结尾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说思念故乡,而说思念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呢?
作者借助桂花这一具体事物抒发自己的思乡怀旧之情,把这样的情感寄托在充满回忆的童年事物中,让读者读起来回味无穷。
本文是一篇寓情于物的散文。作者借助一朵朵迷人的桂花,还有一场场沁人心脾的桂花雨这些具体的事物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主旨提炼
教材习题答案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桂花香味的浓郁,表达了作者对家乡桂花的热爱,其香难忘。
这句话生动刻画了儿时摇桂花的情景,体现了摇桂花给“我”带来的童年欢乐,表达了“我”对“摇花乐”的喜爱。
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哇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小结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课后作业/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桂花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桂花雨》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学习 目标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重点 1.通过阅读和同学交流的方式,把握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2.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难点 通过把握语言描写,体会人们思乡的情怀。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梳理了文章的脉络,知道文章以桂花为线索,写了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很多美好回忆,让我们来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导入这个环节,能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并加以巩固,同时对这节课是一个有效的衔接。】 2.听写生字词。 桂花 木兰花 台风 糕饼 至少 完整 茶叶 箩筐 婆婆 浸入 尤其 缠着 (请小组长看小组同学的听写情况并向老师汇报。) 【设计意图:听写这个环节的设计,能检验同学对上节课所学生字的掌握情况,同时也能检查学生课下学习的情况。】
二、精读课文,深入领悟。(出示课件) 1、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思考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快乐,并画出有关的词句。 2.作者家乡桂花是什么样的呢?请你从文中找出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3、将你找出的句子有感情地读给同桌听。 4、重点品味摇桂花的乐趣。(出示课件) 思考:(1)为什么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2)理解 “总是”。 生答,师总结:“总是”一词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 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生答,师总结:“乐”字体现出“我”对摇桂花的喜爱之情;“使劲”写出了“我”摇桂花的状态。这句话是“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的具体化。 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一边自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 指名读,其他学生闭眼想象。 指名说说想象的情景。 再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老师随机指导) 齐读。 引导学生理解:摇桂花带给“我”的乐趣,以及长大后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设计意图:把重点句子的理解作为重点,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把握作者的思乡情感,并给学生带来深切的体验。综合采用各种阅读方式,有利于学生更深地把握课文内容,加深情感体验。】
三、对比阅读,反复体会 1、反复读读“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同桌讨论一下对这句话的理解。 生答,师总结:这是母亲内心的感受,因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和母亲朝夕相处,母亲对它有着深厚的感情,母亲是用感情体味两地桂花的,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受。 2、浏览全文,找理由说说:你认为家乡桂花香还是杭州桂花香?品读,体会家乡桂花的香。 生答: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师总结:这些句子具体描写了故乡桂花的香。觉得故乡桂花香,是因为“我”的母亲对故乡院子里的桂花有感情,所以觉得它更香一些。 (1)哪个字突出地说明桂花的香气呢? (2)指导朗读,指名读,小组读。 3、 杭州的桂花香,找出相关的句子。 4、 事实上,桂花的香气是一样的,甚至,杭州小山因为桂树多,更显得香气浓郁些。而母亲为什么还要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生答,师总结: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了她全部的生活。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吗?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这里运用对比的写法,体现出母亲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5、母亲的这种情感,这份情怀,无疑也感染了作者。体会“于是,我又想起了我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生答,师总结。 作者通过回忆“摇花乐”,表达对童年生活的回忆,表达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板书: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四、小结 这节课,我们通过把握重点词语和重点句子,体会了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这种思乡之情令我们感动。 五、布置作业。 1.把喜欢的句子、段落背一背,并抄下来。 2.写一写,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记录下难以忘怀的人或事。 【设计意图: “写一写”这个环节是让学生把所学运用到实际的一个有效的办法,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点点桂花雨 片片思乡情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我说了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