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 | 语文学科
3、《桂花雨》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3、《桂花雨》 单元 一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
教材分析 《桂花雨》是琦君写的一篇优美散文。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学习 目标 1.认识“箩、杭”这两个生字,会写“懂、兰”等8个生字,理解“至少、完整”等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课文描述的情景。体会作者留恋童年,思念家乡的思想情感。
教具 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过李白的诗《静夜思》(出示课件),我们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诗人通过“月”这件事物来表达思乡之情。是啊,人们往往把思乡之情寄托于一件事物,今天,我们就看看作者琦君是怎样把思乡之情寄托于“桂花雨”的吧!(板书:桂花雨) 【设计意图:运用诗歌导入,既能复习学过的知识,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简介:琦君(1917-2006),名潘希真,浙江温州市瓯海区人。有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40余本,主要著作有《永是有情人》《水是故乡甜》《万水千山师友情》《细雨灯花落》等。(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设计这个环节,有利于增加学生的文学常识,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二、初读课文(出示课件) 1.学生读课文,学习字音。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工具书理解其含义。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设计意图:设计初读课文这个环节,既能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 三、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事?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部分?(出示课件) 2.小组交流、讨论。 师:请同学们展示交流、讨论的成果。 过渡语: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我们首先要把握这篇文章的结构。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三部分:(出示课件) 第一部分介绍桂花开放的时间,描写桂花树的样子。 第二部分具体回忆了家乡院子里桂花开放的情形,细致地描写了“我”和母亲摇桂花的情景。 第三部分描写了杭州一座小山上的桂花,将它与家乡的院子里的桂花比较,再次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过渡语: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出示课件)课文主要写了“摇桂花”这件事。 (板书:爱桂花——摇桂花——思桂花)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有助于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小组交流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度,提高学生兴趣。】 四、从具体事件入手,详细把握课文内容。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认真阅读课文。 1.作者写爱桂花,喜爱它的什么? 2.作者写摇桂花过程中,主要介绍了什么?里面包含了怎样的感情? 3.作者又是通过哪几件事体现思桂花的? 生答,师总结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初步学习了《桂花雨》,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并会写了本课中的生字,对课文中生词有所了解。再学习字词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五、作业布置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板书设计】 落花生 爱桂花——喜欢它迷人的香气 摇桂花——桂花盛开,香气四溢 摇落桂花,如雨飘下 一年四季,香甜生活 充满欢乐 思桂花——杭州赏桂花,给母亲带桂花 又现故乡桂花情,深埋心中
教学反思
1.《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思乡情感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的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美好回忆。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桂花的乐趣,并从中体会对家乡、对母亲的怀念。在这篇文章的教学中,我抓住“摇桂花”这一重点内容,通过重点句子的阅读和理解,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快乐的心情,并引导学生发挥想象,体会作者的思乡情感,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 2.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从母亲的语言等描写入手,让学生们反复朗读,从而体会句子中蕴含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美中不足的是对于有些地方,我管得过多,引导得过多。在引导过程中,往往我说了一半,学生们就能给出正确答案。这是我的不足,我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要相信他们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美地解决问题。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4张PPT)
3.桂 花 雨
第一课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
上
《静夜思》
唐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课前导入
助学资料
主要作品:《红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等。
琦君(1917-2006)
生平简介:原名潘希真,当代女作
家、散文家,出生于浙江温州。
也称木犀,木犀科。花为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种类有金桂(金黄色)、丹桂(橙黄)、银桂(较白)、四季桂(稍白)。
桂花简介
字词乐园
箩筐 杭州
luó
háng
我会读
箩筐 杭州
懂
兰
箩
婆
糕
饼
浸
缠
茶
捡
我会写
(懂事)
(兰花)
(箩筐)
(婆婆)
(糕饼)
(馅饼)
(浸湿)
(缠绕)
(茶叶)
(捡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懂得 听懂
造句:在学习上我们不懂就要问。
dǒng
部首:忄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董”字第五笔横最长。
点击播放
重点字讲解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老婆 婆媳
造句:海风吹过岸边,绿树随之婆娑起舞。
pó
部首:
女
书写指导:下部“女”字的横略长,托住上边的“波”。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糕饼 冰糕
造句:这款奶油味的蛋糕挺好吃的。
gāo
部首:
米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左部“米”字最后一笔变成点,右部“羔”四个点的方向要写正确哦。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糕饼 油饼
造句:学校里的煎饼很好吃。
bǐng
部首:
饣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 左部“饣”稍靠上。
点击播放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 捡拾 捡柴
造句:他帮我把笔捡起来了。
jiǎn
部首:
扌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第三笔的横在横中线上,下面两点不与末笔的横相交。
点击播放
箩
浸
茶
注意红色部分,不要写错哦
不要写成“艹”
不要写成“宀”
不要写成“木”
篆书的“兰”字上部是小草,下部是围着木栅栏的门,因此“兰”表示挂在栅栏上的香草。古人常将香草挂在居所,用以醒脑放松、驱蚊求吉。
趣识字——兰
小篆
繁体楷书
简体楷书
古时比喻高尚的德行或美好的友情、环境等。
①享受美好的事物,领略其中的趣味。( )
②指花朵绽放。
③姿势。 ( )
④a.泡在液体中;使渗透。b.液体渗出或渗入。c.逐渐。本课指桂花的香气浓郁,向四周弥漫,村子像被泡在桂花的香气里似的。 ( )
解词义
欣赏
盛开
姿态
浸
( )
快速通读课文,给课文划分段落,总结段意。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想: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初读感知
第一部分(1—2自然段)我“独爱”桂花迷人的香气。
第二部分(3—6自然段) “我”盼望摇桂花以及享受摇桂花给“我” 带来的快乐。
第三部分(7—8自然段)在杭州的母亲和“我”思念家乡的桂花。
阅读全文,说说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课后习题第一题)
儿时在故乡与父亲赏花,独爱桂花的香气;在故乡院子里,帮大人摇桂花树;迁居杭州后,给母亲带桂花,忆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本文不仅仅写了“桂花雨”一件事,作者还围绕桂花写了一些自己美好的回忆。那么,作者是怎样将这些美好的回忆一一呈现的呢?请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美好的回忆 段落
故乡
故乡
3—6
杭州
7—8
父亲和“我”赏花,“我”最喜欢桂花迷人的香味。
1—2
1.母亲总担心台风会来,没有台风,能多收一些桂花送给乡亲们。2.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3.“我”盼望着摇桂花,享受摇花乐。4.桂花晒干后可以做茶叶和糕饼。
1.“我”到小山上捡桂花,送给母亲。
2.“我”和母亲常常思念故乡的桂花。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我初步学习了《桂花雨》,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并会写了本课中的生字,对课文中生词有所了解。再学习字词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桂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1.听写本课生字。
2.收集有关“乡愁”的句子。
课后作业学习任务单
3、《桂花雨》第一课时学习任务单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3、《桂花雨》第一课时
教科书 书名:义务教育教科书 版本:统编版
学生信息
姓名 学校 班级 学号
学习目标
1. 认识“箩、杭”2 个生字,会写“懂、兰”等 10 个字,会写“桂花、懂得”等 4 个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给作者带来的回忆。
3. 品读描写摇桂花的语段,借助相关语句和资料,体会作者对童年欢乐生活的怀念之情。
课前学习任务
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1.自由朗读课文,交流初读感受。
2.默读课文,填一填桂花给“我”带来的美好回忆。 地点美好的回忆段落故乡故乡杭州
【学习任务二】 默读课文第 5 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体会其中蕴含的感情。 【学习任务三】
仔细观察本课生字,认真书写。
推荐的学习资源
拓展阅读:贾平凹《风筝》,林海音《冬阳·童年·骆驼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