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7课 第三次科技革命 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22 23:48: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第一、第二次科技革命成果展示17、第三次科技革命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标志:在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国家:起源于美国,最终形成世界范围的科技革命【自主学习】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科技展厅原子能技术生物工程计算机技术航天技术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埃尼阿克)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重30多吨,占地170平方米
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实现了生产的自动化,在科学、商业和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普遍应用,是20世纪最重大的发明之一。
核心
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成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 结论: 的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

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计算机网络技术 互联网将地球缩成一张小小的网,在这张网里,你可以发布信息、阅读新闻报道、寻医问药,甚至在线购物、网上股票交易等等。互联网为人类创造了崭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原子能技术1941年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研制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1945年7月,美国科学家奥本海默领导的实验室工作人员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威力为2万吨TNT的原子弹,并很快用于二战
广东大亚湾核电站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座核电站,这是人类和平利用原子能的开始航天技术“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生物工程:克隆技术 科学家们曾预言:21世纪将是生物世纪,生物技术有可能成为下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技术。克隆技术被誉为20世纪最重大也是最有争议的科技突破之一。
克隆技术的发展?【探究学习一】 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技术成就有何特点?特点1材料: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所需时间表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促进。 特点2材料:
电子计算机的使用、新材料和火箭技术是空间开发的基础,空间开发反过来又促使电子计算机的更新换代。 材料:经济增长(社会生产力)=资本+劳动力+时间+科学技术。下图是科技进步因素在经济增长的各因素中所占比重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特点3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013苏州中考)下边图示反映的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是( )
A.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不断加快
B.科学技术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与结合
C.科技革命推动世界经济格局走向多极化
D.科学技术成为生产力发展最活跃的因素B 【探究学习二】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程度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它给人类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1、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2、引起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3、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推动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坚持科教兴国战略,增强综合国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当今世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我们该如何应对?被炸后的广岛辉煌下的思索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爆炸辉煌下的思索网络游戏腐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环境污染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趋利避害,发展科技造福于人类的同时,注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可持续发展。以上图片你能得到什么启示?三次科技革命对比表18世纪60年代牛顿力学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电磁学
电力和内燃机电气时代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爱因斯坦相对论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
信息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