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通过“抓意象-析意境-品感情”的词作鉴赏方法。
2.学用词作虚实相生的手法。感悟苏轼对亡妻凄婉的爱情与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
从具体描写梦境的语句入手,联系与苏轼、王弗相关的助读资源,发挥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描绘梦中的经典场景。
教学难点
体会上片中最能感动自己的词句,思考它能打动自己的理由,感受词人细腻深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有客无酒,有酒无肴. ……归而谋诸妇。妇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时之需”。(《后赤壁赋》)这是豪放派词人苏东坡的名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词就是与此篇中的“妇人”息息相关的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二、背景介绍
( 一)走进作者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21岁中进士,开始为宦生涯。这首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当时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和,自请外调,在密州做地方官。那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妻子亡故。这一切的一切都令他感伤 ……
(二)作品背景
苏轼的结发之妻叫王弗,四川眉州青神乡贡进士王方之女。“生十有六岁,而归于轼。”十六岁嫁给苏轼以后,她堪称苏轼的得力助手,有“慕后听言”的故事。苏轼为人旷达,待人接物相对疏忽,于是王弗便在屏风后静听,并将自己的建议告知于苏轼。苏轼的《亡妻王氏墓志铭》中记载着这样的故事: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 ”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治平二年五月(1065年),年仅二十七岁的王弗去世,苏轼依父亲苏洵言"于汝母 坟茔旁葬之”,在王弗迁墓与苏母合葬时所写的墓志铭中哀叹说,“君得从先夫人于九原,余不能。呜呼哀哉!余永无所依怙。君虽没,其有与为妇何伤乎 呜呼哀哉!”,并在埋葬王弗的山头亲手种植了三万株松树以寄哀思。十年 后,熙宁八月,苏轼因与当权者政见不和,被转迁至密州任知州。这时他已经40岁了,二十年仕途奔波沉浮,妻子亡故已十年。现实里的境遇,对亡妻依旧的一往情深,这年正月二十日夜,苏轼梦见亡妻王氏,便写下这首“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陈师道语)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
三、任务一:抓住意象,理解诗歌内容
1.播放朗读音频,思考这首词的情感基调。
明确: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从中你读出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意象:孤坟、小轩窗、泪、月、松冈。
意境:阴冷凄凉。
情感:深挚思念、孤寂哀伤。
2.诵读诗歌,体会作者情感。
明确:思量,轻读;难忘,重读;千里,拉长音调;纵使,拉长音调;“尘满面,鬓如霜”,短促,读出悲感;“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与亡妻梦中相见,欢欣同时又夹杂着思念的痛苦的复杂情感;“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语速减慢,读出词人内心痛苦之情;短,缓慢而凝重。
3.尝试翻译全词,进一步理解内容和情感。
四、任务二:梦的解析
1.以梦文线索概括全词内容。
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 ..…-鬓如霜。梦前思念
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 .. …泪千行。梦中相逢
梦醒:料得年年肠断处, .. …短松冈。梦醒悲凉
2.梦前,词人如何表现思念。
“十年生死”:言思念时间之长,言思念因死而产生。
“两茫茫”:为“模糊不清楚”,因死别时间长,两人都感受到了时间所带来的模糊感,不想忘记,仍抵抗着时间的侵袭,痛苦万分;“两”字借助于想象,想象着妻子也因此而痛苦。
“十年生死两茫茫”奠定了全词的情感基调。
“不思量”:不是不去思量,而是不敢去思量,不敢去触碰,十年,仍然无法释怀,表现思念之深,思念之苦。“自难忘”:尽管“不思量”,但思念总是涌上心头,思念之情如春江水,绵绵不绝。
“不思量,自难忘”表面上矛盾,实则统一。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满腔的哀怨和思念无处倾诉,亡妻之恨,相思之痛,孤寂之苦只能遥寄于千里之外的孤坟。
“纵使相逢应不识”:使用假设语气,表达了相逢的愿望,可相逢之后,还能认得出自己吗 思念之苦,更增一倍。
“尘满面,鬓如霜”:言自己变化之大,有表面容颜的变化,更有十年来自己人生政治的变化。这种凄凉,只有妻子能懂,可妻子已逝十年,更何况,其坟在千里之外,连对坟诉说都不可得。
这为下片中梦中想见的情形铺垫。正因有无数的话语要诉说,正因阴阳两隔,正因坟在千里之外,唯有寄梦以想见。梦中相见,情形如何 "无言"罢了。
3.梦中,词人与妻子相逢的情形。
“小轩窗,正梳妆”:词人把相见的情形放在最为普通的生活情形,最生活化的细节来完成;画面感、生活化十足。十年了,词人最忘记不了的就是这样生活的点滴。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为何无言,一则有太多的话要诉说,二则因“凄凉”太多,不知从何说起,三则因见面而激动。“泪”是喜极而泣,是思念之苦,是政治失意之泪。
相见的描写仅有短短四句,且词句简短,唯有无言之泪。即使是梦中相见,也是如此短暂,不能说尽心中事。无言之苦,溢于言表。
4.梦醒,词人如何抒写梦醒之悲的。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对写。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因为思念自己而悲伤。深沉哀婉,感人至深,催人泪下。
(2)以景结情。在明月的夜晚,长着矮松树的山冈上,有作者日夜思念的妻子。用明月、短松冈来传达、暗示思念之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五、延伸比较,拓展阅读。
鹧鸪天
宋·贺铸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贺铸一生辗转各地担任低级官职,抑郁不得志。年近五十闲居苏州三年,其间与他相濡以沫、甘苦与共的妻子亡故。)
试比较本词和《江城子》的异同(可从意象意境、思路、形象、手法、语言等方面思考)
从轼官于凤翔。轼有所为于外,君未尝不问知其详。曰:“子去亲远,不可以不慎。“日以先君之所以戒轼者相语也。轼与客言于外,君立屏间听之,退必反覆其言,曰:“某人也,言辄持两端,惟子意之所向,子何用与是人言。”有来求与轼亲厚甚者,君曰:“恐不能久,其与人锐,其去人必速。”已而果然。将死之岁,其言多可听,类有识者。其死也,盖年二十有七而已。始死,先君命轼曰:“妇从汝于艰难,不可忘也。他日,汝必葬诸其姑之侧。"未期年而先君没,轼谨以遗令葬之。
六、板书设计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梦前:十年生死两茫茫, ..…-鬓如霜。梦前思念
梦中:夜来幽梦忽还乡, .. …泪千行。梦中相逢
梦醒:料得年年肠断处, .. …短松冈。梦醒悲凉
七、作业布置
请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小片段或写一首诗(现代诗古诗不限),必须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