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第三单元第二课时《不能告诉你》课件+教学设计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第三单元第二课时《不能告诉你》课件+教学设计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西师大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5-08-07 17:12:24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三单元 做个“小当家”
第二课时 《不能告诉你》
课题 《不能告诉你》 单元 3 学科 音乐 年级 一年级
教材分析 本课是西南大学版一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做个小当家” 的第二课时,单元主题聚焦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责任感及热爱生活的态度。本课通过演唱《不能告诉你》,延续单元 “责任与担当” 的核心,以 “做好事不留名” 为情感线索,将音乐学习与品德教育结合,引导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体会互助精神,是单元中 “倡导学雷锋做好事” 目标的具体体现。作品分析:《不能告诉你》是一首民族五声 D 宫调式、四二拍的儿童歌曲,结构分为 “念” 和 “唱” 两部分:“念” 的部分:以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组合节奏为主,歌词描述 “擦桌子、摆凳子、洗抹布、倒纸篓” 等好事,语言口语化,贴近学生生活;“唱” 的部分:旋律明快,包含 “2-3-5”“3-5-6” 三音组,通过重复乐句(如 “不能告诉你,不能告诉你”)强化记忆,歌词传递 “学习雷锋做好事” 的自豪情感;整体节奏鲜明,音域适中,适合一年级学生演唱,同时渗透休止符、三音组等音乐知识,兼顾技能与情感目标。
学情分析 学生已掌握基本的演唱姿势和呼吸方式,能拍读四分音符、八分音符节奏,对 “2”“3”“5” 等唱名有初步认知,在前期单元中接触过打击乐器(如双响筒);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好奇好动,喜欢游戏与表演,对 “做好事” 的生活经验熟悉,能通过模仿、接龙等形式参与音乐活动,但对音程跳进(如三音组)和休止符的准确把握需强化;对 “秘密”“分享” 等话题感兴趣,易通过故事、情境代入歌曲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 审美感知目标:通过聆听歌曲感受念、唱的不同表现形式,分辨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感知三音组的音高变化,体会音乐要素对情感表达的作用。艺术表现目标: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做到节奏准确、姿势正确,在 “念” 的部分清晰,在 “唱” 的部分唱准,念唱结合展现对歌曲的理解。创意实践目标: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编创歌词,替换念的部分内容,并用原节奏朗读或演唱,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初步的音乐创造与协作能力。文化理解目标:通过歌曲及雷锋小故事,理解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美德,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音乐可以记录和传递真实的生活情感与道德规范。
重难点 重点:掌握 “念” 与 “唱” 的结合演唱,唱准 “2-3-5”“3-5-6” 三音组;难点:准确把握 “念” 的部分的休止符节奏,演唱时表达出自豪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新课导入 1. 出示 “做好事的图片”,提问:“你们做过不想告诉别人的好事吗?”2. 邀请 3 名学生轻声分享 “秘密好事”,小结:“做好事可以是甜甜的秘密,今天学的歌曲就藏着这样的秘密”。 1. 思考并分享自己做过的 “秘密好事”(如 “帮小鸟搭窝”“捡垃圾”);2. 倾听同学分享,产生情感共鸣。 通过 “神秘盒子” 和分享活动,激发兴趣,自然导入歌曲主题,铺垫 “做好事不留名” 的情感基调。
二、新课教学 1. 认识歌曲 —— 整体听赏播放完整歌曲,提问:“歌曲里的小朋友做了哪些好事?”(擦桌子、摆凳子、洗抹布、倒纸篓)。2. 再听歌曲 —— 感知要素再次播放歌曲,提问:“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怎样?给你什么感觉?”(四二拍、中速、自豪)。 1. 聆听歌曲,找出歌词中提到的好事,用手势比划对应的动作(如擦桌子、摆凳子)。2. 听辨节拍与速度,用语言描述感受(如 “感觉很开心、自豪”)。 初步感知歌曲内容,建立歌词与生活的联系。感知音乐要素(节拍、速度)与情感的关联。
3. 节奏游戏 —— 拍手 “说” 歌词出示 “念” 的部分节奏谱,示范强拍重拍、弱拍轻拍;带领学生先拍空拍,再加入歌词慢速跟读,强调休止符 “停一拍”。4. 发声练习 —— 小音符排排队讲解 “2-3-5”“3-5-6” 三音组像 “小台阶”,示范柯尔文手势;带领学生跟手势模唱三音组,每组唱 3 遍。 3.模仿教师拍手节奏,区分强拍与弱拍;结合歌词读节奏,在休止符处握拳停顿。4.观察并模仿柯尔文手势;跟琴模唱三音组,感受音高变化。 突破节奏难点,通过拍手游戏强化对节奏 和休止符的感知。用 “台阶” 比喻帮助理解音程关系,通过柯尔文手势强化音高记忆。
5. 念一念 —— 有趣的好事带领学生拍准 “念” 的部分节奏,加入拍手、跺脚等声势;分组练习:一组读歌词,一组拍节奏。6. 打击乐伴奏 —— 双响筒出场介绍双响筒(“竹制乐器,声音清脆”),示范演奏方法;分组:一半学生拍手,一半学生用双响筒为 “念” 的部分伴奏。7. 唱一唱 —— 欢快的旋律播放 “唱” 的部分音频,带领学生跟琴哼唱旋律;逐句教唱。8. 歌曲模唱 —— 小组接龙示范小组接龙:一组唱前半句,一组唱后半句;纠正音准与节奏,强调 “自豪” 的情感。演唱姿势 —— 小小歌唱家出示口诀:“站如松,挺起胸,嘴巴打开像打哈欠,微笑唱歌真好听!”;示范正确与错误姿势,让学生互相纠正。 5.边读歌词边做声势(拍手、跺脚);分组合作,交替读歌词与拍节奏。6.观察双响筒演奏方法,模仿练习;分组合作,用乐器为歌词伴奏。7.跟琴哼唱旋律,感受旋律的欢快;逐句学唱歌词。8.小组接龙演唱,互相倾听,调整音准与节奏,尝试用自豪的语气演唱。9.朗读口诀,记忆正确姿势;互相观察,调整姿势(挺胸、微笑)后再唱。 巩固节奏练习,通过多感官参与加深对 “念” 的部分的掌握。引入打击乐,丰富表现形式,培养合作意识。掌握 “唱” 的部分旋律与歌词,初步建立演唱状态。通过接龙强化乐句衔接,培养合作与倾听能力。规范演唱姿势,为完整表演打基础。
10. 歌曲整合 ——“念”+“唱” 连贯表演播放伴奏,提示 “念” 的部分加双响筒,“唱” 的部分加动作;巡视指导,纠正节奏与姿势。11. 旋律接龙 —— 师生合作教师唱前两小节,学生接后两小节;最后一句齐唱,对接龙成功的小组贴 “音符贴纸”。12. 情感处理 —— 让歌声更有感情提问:“做好事时心里是什么感觉?”(自豪、开心);引导 “唱‘学习雷锋做好事呀’时声音更响亮,表情更灿烂”;组织分组比赛。13. 小组 PK——“快乐对唱”分组:A 组唱 “念” 的部分,B 组唱 3-4 句,最后齐唱;按 “音准、节奏、表情” 评价。 完整表演歌曲,“念” 时用乐器伴奏,“唱” 时加动作;保持正确姿势,表达自豪情感。与教师接龙演唱,专注倾听;齐唱最后一句,感受合作的乐趣。分享做好事的感受;调整语气,用更响亮的声音演唱重点句;分组比赛,互评表现。13.分组对唱,专注配合;倾听他人演唱,参与评价。 整合 “念” 与 “唱”,实现完整表现,强化对歌曲的整体把握。巩固演唱熟练度,通过激励增强参与感。深化情感表达,让演唱更具感染力。检验演唱效果,培养评价能力。
四、课堂拓展 1. 编创歌词 —— 我的好事示范编创:“小花儿,我浇的;小垃圾,我捡的”;分组讨论自己做过的好事,编 2-3 句歌词,用 “念” 的节奏朗读。用改编的旋律演唱。2. 雷锋故事 —— 主题升华讲述雷锋帮大嫂补票却不说姓名的故事,提问:“雷锋为什么不告诉别人名字?”(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 模仿示例编创歌词(如 “小书包,我整理的”);小组内朗读编创歌词,调整节奏。倾听故事,思考问题;分享想法,理解 “做好事不留名” 的意义。 结合生活经验进行创意实践,深化 “做好事” 的情感体验。渗透品德教育,将音乐学习与价值观培养结合。
五、课堂评价 1. 学生自评出示评价表(节奏准确、姿势正确、声音自然、编创有创意),让学生画笑脸 / 哭脸。2. 小组互评组织投票:“哪个小组编创最有趣?”,颁发 “创意之星” 电子奖状。 1. 对照评价表,自评表现,反思不足。2. 为喜欢的小组投票,说明理由;为获奖小组鼓掌,学习优点。 培养自我反思能力,明确改进方向。培养欣赏他人的意识,增强团队荣誉感。
六、课堂总结 1. 回顾:“今天学会了什么?”(演唱《不能告诉你》、三音组、做好事不留名);2. 布置回家任务:给爸妈唱歌曲,帮家人做事并编进歌词。 1. 回忆本课知识点与情感体验;2. 记录回家任务,期待实践。 梳理学习内容,将课堂延伸到生活,强化 “小当家” 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 《不能告诉你》 1. 念的部分(节奏):XX X | XX X | (小桌子,我擦的) 2. 唱的部分(三音组):2-3-5 | 3-5-6 3. 打击乐:双响筒(伴奏“念”的部分) 4. 好事:擦桌子、摆凳子、浇花儿、捡垃圾…… (做好事不留名,学习雷锋精神)
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27张PPT)
不能告诉你
第三单元 做个“小当家”
(西南大学版)一年级

01
本课目标
02
新课导入
03
新知讲解
04
课堂拓展
05
课堂评价
06
课堂总结
本课目标
审美感知
艺术表现
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做到节奏准确、姿势正确,在 “念” 的部分清晰,在 “唱” 的部分唱准,念唱结合展现对歌曲的理解。
创意实践
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编创歌词,替换念的部分内容,并用原节奏朗读或演唱,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初步的音乐创造与协作能力。
文化理解
通过歌曲及雷锋小故事,理解做好事不留名的传统美德,感受音乐与生活的联系,音乐可以记录和传递真实的生活情感与道德规范。
通过聆听歌曲感受念、唱的不同表现形式,分辨歌曲中欢快活泼的情绪,感知三音组的音高变化,体会音乐要素对情感表达的作用。
新课导入
你们有没有做过好事却不想告诉别人呀?
神秘的好事
新课导入
猜猜我的小秘密
老师今天带来一个盒子,里面藏着小朋友做的好事,但我不说是什么 —— 这是我们的小秘密!你们有没有做过好事却不想告诉别人呀?
请 3 名学生轻声分享自己的 “小秘密好事”
原来做好事可以成为甜甜的小秘密!今天我们要学的歌曲,就藏着这样的秘密
新知讲解
认识歌曲 —— 整体听赏
歌曲里的小朋友做了哪些好事?
擦桌子、摆凳子、洗抹布、倒纸篓
新知讲解
再听歌曲,找找这些小秘密
歌曲是几拍子?速度是怎样的?
歌曲给人怎样的感觉?
2/4拍、中速
自豪的
新知讲解
节奏小游戏:拍手 “说” 歌词
用拍手强拍重拍、弱拍轻拍打出节奏
加入歌词,慢速跟读
新知讲解
发声练习:小音符排排队
歌曲里有连续的‘2-3-5’‘3-5-6’三音组,像小台阶一样,我们来爬一爬!
让我们跟着柯尔文手势一起来唱一唱吧!
新知讲解
念一念:有趣的好事
1.跟着老师一起拍准节奏
加入拍手、跺脚声势律动
2.加入歌词,一组读歌词、一组拍节奏。
新知讲解
打击乐伴奏 —— 双响筒出场
双响筒是一种竹制或木制的圆筒形打击乐器,演奏时通过敲击两侧空心筒体产生不同音高,形成清脆结实的声音
分组:一半学生拍手,一半学生用双响筒伴奏
新课讲解
唱一唱:欢快的旋律
跟琴哼唱
跟着老师的琴一起哼唱旋律
新课讲解
歌曲模唱
跟着钢琴,轻声模唱旋律,保持音准,节奏准确
小组接龙唱,一组唱前半句,一组唱后半句
新课讲解
学唱歌曲
加入歌词演唱
教师范唱,学生听辨音高
学生跟琴逐字加入手势演唱,巩固音高
新课讲解
演唱姿势 —— 小小歌唱家
正确唱歌姿势我知道
站如松,挺起胸,嘴巴打开像打哈欠,微笑唱歌真好听!
学生互相观察调整姿势,再唱一遍歌曲
新知讲解
歌曲整合 ——“念”+“唱” 连贯表演
“念” 的部分:加入双响筒伴奏
“唱” 的部分:加入动作
完整表演 1 遍,教师巡视指导姿势(挺胸、微笑)
新知讲解
旋律接龙 —— 师生合作
教师范唱后进行师生合作
教师唱前两小节
学生接后两小节
最后一句合唱
接龙成功的小组贴 “音符贴纸”
新知讲解
情感处理 —— 让歌声更有感情
做好事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
自豪、开心
唱‘学习雷锋做好事呀’时,声音可以更响亮,表情更灿烂!
分组比赛:两组演唱,比一比谁的歌声更有感情
新知讲解
小组 PK:“快乐对唱”
分组:A 组唱读念白,B 组唱 3、4句,最后齐唱一遍
评价标准:音准、节奏、表情
课堂拓展
编创自己的 “好事” 歌词
把念白变成歌,我的好事也能唱
小花 儿
我浇 的
小垃 圾
我捡 的
分组讨论自己做过的好事,编 2-3 句歌词
课堂拓展
雷锋叔叔的 “小秘密”
雷锋同志在列车上帮助一名丢失车票的大嫂自掏腰包帮忙补票,大嫂深感感激,询问他的姓名和单位,表示要寄回车票钱。雷锋轻松地笑道:“我叫解放军,家就在中国。
雷锋叔叔为什么不告诉别人名字
做好事不是为了表扬
我们要像雷锋叔叔一样,做个乐于助人的小当家!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 —— 我是小小评价员
项目 笑脸(做到) 哭脸(没做到)
节奏准确
姿势正确
声音自然
编创有创意
课堂评价
课堂评价 —— 小组互评
最佳表演组
请各位同学在各小组在表演结束后进行投票
投票环节:“刚才哪个小组的编创最有趣?请为他们投一票!说出你的理由”
展示投票结果,颁发 “创意之星” 电子奖状
课堂总结
我们学到了什么?
学会演唱《不能告诉你》,知道 “念” 和 “唱” 的区别
掌握 “2-3-5”“3-5-6” 三音组的演唱
懂得做好事不留名的道理
课堂总结
给爸爸妈妈唱《不能告诉你》,
请他们猜你做过的好事
帮家人做一件事,把它编进歌词里。
请家里长辈讲一讲雷锋的故事,
和同学们分享
回家任务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