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小结与复习
【学习目标】
1.学会运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发展推理能力.
2.经历归纳、总结全等三角形的证明过程,深化思维能力,提高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3.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重点】
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
【学习难点】
运用已学过的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结构我能建
-
知识模块一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典例:如图,在△ABC和△DEC中,已知AB=DE,还需添加两个条件才能使△ABC≌△DEC,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C)
A.BC=EC,∠B=∠E B.BC=EC,AC=DC
C.BC=DC,∠A=∠D D.∠B=∠E,∠A=∠D
仿例1:如图,∠E=∠F=90°,∠B=∠C,AE=AF,则下列结论:①∠1=∠2;②BE=CF;③CD=DN;④△ACN≌△ABM.其中,正确的有 (B)
A.4个 B.3个 C.2个 D.1个
变例: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C=90°,BC=CD=8,过点B作EB⊥AB,交CD于点E.若DE=6,则AD的长为 (C)
A.6 B.8 C.10 D.无法确定
仿例2:如图,点B,E,C,F在一条直线上,AB=DE,BE=CF,请添加一个条件:__∠B=∠DEF(答案不唯一)__,使△ABC≌△DEF.
知识模块二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特殊方法
范例1:翻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如图,已知在△ABC中,AC=BC,∠ACB=90°,BD平分∠ABC.
求证:AB=BC+CD.
证明:∵BD平分∠ABC,
∴将△BCD沿BD翻折后,点C落在AB上的点E处(如图),则有BE=BC.
在△BCD和△BED中,∵
∴△BCD≌△BED(SAS),∴∠BED=∠ACB=90°,
∴∠DEA=90°,CD=DE,BC=BE.
∵∠ACB=90°,AC=BC,∴∠A=45°,∴∠ADE=90°-∠A=90°-45°=45°,
∴AE=DE.∴AB=BE+EA=BC+CD.
范例2:倍长中线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如图,已知△ABC中,AB=4,AC=3,AD是△ABC的中线,求AD的取值范围.
解:如图,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BE.
∵AD是△ABC的中线,∴BD=CD.
在△BDE和△CDA中,
∴△BDE≌△CDA(SAS),∴BE=AC=3.
∵AB=4,AB-BE<AE<AB+BE,即4-3<2AD<4+3,∴<AD<.
1.将阅读教材时“生成的问题”和通过“自学互研”得出的“结论”展示在各小组的小黑板上,并将疑难问题也板演到黑板上,再一次通过小组间就上述疑难问题相互释疑.
2.各小组由组长统一分配展示任务,由代表将“问题和结论”展示在黑板上,通过交流“生成新知”.
知识模块一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综合运用
知识模块二 构造全等三角形的特殊方法
见学生用书.
1.收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存在困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