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六) 质量与密度
1.认识质量
(1)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表示质量的字母是 ;质量的基本单位是 ,符号是kg。1t= kg;1g= kg;1mg= g。
(2)性质:质量是物体的一个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物态及空间位置无关。
(3)测量质量:实验室常用 测量物体的质量。
(4)天平的使用方法
①把天平放在 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 处;
②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若指针左偏,则平衡螺母往 调;
③测量时,左盘放 ,右盘放 ,添加砝码的顺序按 的原则,读数时,被测物体的质量等于 加 。
2.密度
(1)定义:质量与体积的比值。
(2)性质: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它只跟物质的种类、物态和温度有关,与物体的质量、体积和形状无关。
(3)公式:ρ= 。
(4)在国际单位制中,密度的基本单位是 ,常用的密度单位还有 ;单位换算:1g/cm3= kg/m3。
(5)意义:水的密度是 ,表示的含义是 。
3.密度的测量
(1)原理: 。
(2)测量工具: 和 。
1.下列是一些关于质量的数据,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A.一大袋面粉的质量约为25kg
B.一个成年人的质量约为60kg
C.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t
D.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600g
2.下列有关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①一铁块锯去一半,它的密度也会减小一半;
②一杯水和一桶水的密度一样大;
③体积相等的不同物质,质量大的密度大;
④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体积大的密度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我国自主研发生产的一种碳纤维材料,其各项性能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密度是钢的四分之一。下列关于碳纤维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碳纤维材料的质量越大,密度越大
B.若用碳纤维材料和钢制成两个体积相同的实心航空器部件,它们的质量比为1∶4
C.用碳纤维材料制成的航空器部件,在地球上的质量要比在月球上的质量大
D.碳纤维材料适合制作打夯的重锤
4.甲、乙两个实心金属球,密度之比ρ甲∶ρ乙=2∶5,质量之比m甲∶m乙=1∶2,那么甲、乙两球的体积之比V甲∶V乙为( )
A.1∶5 B.5∶1
C.4∶5 D.5∶4
5.一个质量为54g的空心铝球,体积是 35cm3,已知铝的密度为2.7g/cm3,则该铝球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
A.15cm3 B.20cm3
C.10cm3 D.5cm3
6.冰的密度为0.9×103kg/m3,某冰块的体积为10×10-3m3,其质量为 kg。若该冰块中有3×10-3m3的冰熔化成水,水的质量为 kg,水的体积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10-3m3。
7.爱探究的小阳称出家中自行车的总质量为35kg,并得知该自行车所用钢材的质量为31.6kg,其中橡胶和钢材各占自行车总体积的一半。(ρ钢=7.9×103kg/m3)
(1)此车所用钢材的体积是多少?
(2)橡胶的密度是多少?
(3)若将该自行车所用钢材换为密度为1.6g/cm3的碳纤维材料,则此自行车的总质量为多少?
8.用同种金属制成的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金属球,其中有一种是实心的,有一种是空心的。在调节好的天平左盘放3个甲球,在天平的右盘放5个乙球,天平恰好平衡,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金属球是空心的
B.甲、乙两种金属球的单个质量之比为5∶3
C.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3
D.空心的金属球中空心部分体积与整个球的体积之比为2∶5
9.某同学学习了密度的测量后,想用天平和量筒测量石块的密度。
(1)该同学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1甲所示。请你指出该同学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 。
c
(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要向 (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
(3)当天平平衡后,该同学将石块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调节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砝码和游码如图1乙所示,则石块的质量为 g;由如图1丙和如图1丁可知石块的体积是 cm3。
(4)本次实验中,若发现20g砝码有些磨损,游码与其他砝码都准确,则所测石块密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该同学利用石块测量未知液体的密度。已知石块密度为2.5g/cm3,石块吸入液体后,体积保持不变。(此时已更换新砝码)
①先用天平称量烧杯和适量液体的质量m1=102g,在液面处标记a,如图2甲所示;
②然后将石块轻轻放入烧杯中,在液面处标记b,调平天平后读数m2=152g,如图2乙所示;
③将石块取出(假设取出石块时,外表面不带出液体),添加该液体至标记b,用天平测得质量为m3=113g,如图2丙所示;
④然后将取出的石块放到天平上称量,其质量为m4= ,如图2丁所示,则该液体的密度为 kg/m3。
若步骤③取出石块时,石块外表面带有少量液体,则所测液体密度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10.如图所示是小红同学测牛奶和食盐水密度的实验。
(1)假如小红按下面顺序的实验步骤测量牛奶的密度:
①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调节横梁平衡;
②用天平测出烧杯的质量m1;
③将适量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烧杯和牛奶的总质量m2;
④将烧杯中的牛奶全部倒入量筒,测出体积V。
按上述步骤进行实验,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会偏 (填“大”或“小”)。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上述实验步骤的顺序应该调整为 (填实验步骤序号)。
(2)小红先用天平测出牛奶和烧杯的总质量为123.2g,然后将烧杯中的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如图甲所示,测出量筒中牛奶的体积为 cm3,再用天平测出烧杯中剩余牛奶和烧杯的质量,如图乙所示,为 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牛奶的密度为 kg/m3。
(4)向量筒中倒入牛奶时,若不慎溅出,则测出牛奶的密度会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实验中不小心打碎了量筒,在此情况下,小红利用两个相同的烧杯、水、食盐水、记号笔和托盘天平测量食盐水的密度,因为没有量筒无法测量食盐水的体积,小红借助水(ρ水=1.0×103kg/m3)和食盐水的体积相等的方法,按图丙所示的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得m1=52.0g,m2=132.0g,m3=141.6g,结合实验步骤图可计算出食盐水的密度为 g/cm3。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1.(1)m 千克 103 10-3 10-3
(3)天平 (4)①水平台面 零刻度线 ②右 ③被测物体 砝码 先大后小 砝码的总质量
游码在标尺上所对的刻度值 2.(3)
(4)kg/m3 g/cm3 103 (5)1×103kg/m3 1m3的水的质量是103kg 3.(1)ρ=
(2)天平 量筒
【分层训练】
1.D 2.D 3.B 4.D 5.A 6.9 2.7
小于 7.(1)4×10-3m3 (2)0.85×103kg/m3
(3)9.8kg 8.C 9.(1)将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 (2)右 (3)27 10 (4)偏大 (5)61g 1.1×103 偏大 10.(1)大
①③④② (2)60 62 (3)1.02×103 (4)偏大 (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