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五) 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期末专项复习(五) 物态变化(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66.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8 09:22: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期末专项复习(五) 物态变化
1.三态六变
(1)水的三态
固态:冰、雹、雪、霜
液态:水、水汽、白气、雾、露、雨
气态:水蒸气
(2)六种物态变化
2.温度
(1)物体的    程度叫作温度。
(2)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的温度为0℃,    的温度为100℃。
(3)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感温液的    的性质。
3.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热量,温度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    ;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    热量,温度    ,非晶体    固定的熔点。
(2)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    热量,温度    ,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作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    。非晶体凝固过程中,要不断    热量,温度    。
4.汽化有两种方式:    和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作    ,液体沸腾时    热量,但温度    。
5.液化的两种方式:    温度,    体积。
6.物态变化中的吸热过程有    、    、    ,放热过程有    、    、    。
1.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的体温约35℃
B.人感到舒适的温度是37℃
C.洗澡时适宜的洗澡水温度约40℃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一定是0℃
2.下列现象与物态变化的对应关系中,正确的是(   )
A.烧水时壶嘴冒着“白气”——汽化
B.用久了的樟脑丸变小——熔化
C.烈日下晒的湿衣服变干——升华
D.加在饮料中的冰块逐渐变小——熔化
3.下列实例中,不能使水分蒸发变快的措施是(   )
A.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B.农业灌溉中用管道输水代替沟渠输水
C.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4.如图所示是某同学做完观察水的沸腾实验后,根据记录作出的水的沸腾图像。下列对图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实验加热3min后停止了加热
B.沸腾温度低于100℃可能是供热不足
C.OA段表明水的沸腾时间是3min
D.AB段虽然温度不变但也在不断吸热
5.我国“祝融”号火星车已成功着陆火星表面。火星车顶部安装了集热窗,里面装有“正十一烷”,其熔点为-26℃。白天,火星表面温度可升高至35℃,这种物质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夜间,火星表面温度会下降到-60℃以下,这种物质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而放出热量。
6.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    (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云。在寒冷的冬天,水蒸气在高空急剧降温从而    (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聚集起来就形成雪花飘落大地。
7.冬天,有的同学在擦眼镜时先向眼镜“哈气”,使眼镜变得潮湿更容易擦干净。这个过程中水蒸气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名称)现象,此现象是一个    热量的过程。雾、露、霜、雪、冰雹,其中与上述现象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8.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液态物质的凝固图像,从图中可看出    物质是晶体,它的凝固点是    ℃,在第8min时,这种晶体处于    状态,凝固过程持续了    min。
9.如图甲所示是探究物质的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
(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    。
(2)试管内的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某时刻温度如图乙所示,读数方法正确的是    (填“A”“B”或“C”);某同学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描绘出该物质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则可知该物质是    (填“晶体”或“非晶体”)。
(3)在该物质熔化过程中,如果将试管从烧杯中拿出来,该物质将停止熔化。将试管放回烧杯后,该物质又继续熔化。说明固体熔化时需要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4)根据描绘的图线,该物质在第5min时处于    态,该物质的熔点为    ℃;仔细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熔化前(AB段)升温比熔化后(CD段)升温    (填“快”或“慢”)。
(5)图像中DE段是    (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
10.在探究水的沸腾的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4℃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水沸腾5min后停止读数,部分数据记录如下表:
时间/min 0 1 2 3 4 5 6 7 8
水的温度/℃ 84 89 93 98 99 99 99 99
(1)要完成这个实验,已准备有烧杯、酒精灯、铁架台、温度计、陶土网,还需要的测量仪器是    。
(2)某次数据没有记录,当时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漏填的数据是    。
(3)小明按照老师要求在烧杯中注入适量的水,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烧开。在此过程中,下列现象先观察到的是图乙中的    (填“A”或“B”)图。
(4)根据表中实验数据,可知水的沸点是    ℃;如果水沸腾后继续用猛火加热,水的沸点会    (填“升高”“不变”或“先不变后升高”)。
(5)实验时,为防止沸水溅出伤人,通常在容器上加盖,这样会使水的沸点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若实验时不小心被    (填“沸水”或“水蒸气”)烫伤,情况更严重,其原因是    。
(6)酒精灯外焰温度约为800℃,纸的着火点约为190℃,实验时将烧杯换成纸杯行不行?    (填“行”或“不行”),原因是    。
(7)实验即将结束,细心的小华发现:移开酒精灯,烧杯内的水并没有立即停止沸腾,而是稍过一会儿才停止沸腾,你对此现象作出的解释是    。
11.某房间里有甲、乙、丙三支温度计,将甲放在空气中,乙的测温泡插入被密封在玻璃瓶内的酒精中,丙的测温泡用浸有酒精的湿棉花包裹着放在空气中。关于它们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甲温度计的示数与室温相同
B.甲的示数为室温,乙、丙的示数相同,且都低于室温
C.甲、乙的示数相同,都等于室温
D.甲、乙、丙的示数都相同,都等于室温
12.如图所示,常温下的两个烧杯分别盛有冰块和热水,杯口分别盖有玻璃片a、b。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玻璃片表面出现小水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水珠都在a、b的上表面
B.小水珠都在a、b的下表面
C.小水珠在a的下表面、b的上表面
D.小水珠在a的上表面、b的下表面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2.(1)冷热 (2)冰水混合物 沸水
(3)热胀冷缩 3.(1)吸收 不变 熔点 吸收
升高 没有 (2)放出 不变 凝固点 相同
放出 降低 4.蒸发 沸腾 沸点 吸收
不变 5.降低 压缩 6.熔化 汽化 升华 凝固 液化 凝华
【分层训练】
1.C 2.D 3.B 4.D 5.吸收 熔化 凝固 6.汽化 放出 凝华 凝华 7.液化 放出 雾、露 8.乙 80 固液共存 5
9.(1)使固体受热均匀 (2)B 晶体 (3)吸收
(4)固液共存 50 慢 (5)汽化 10.(1)秒表
(2)96 (3)A (4)99 不变 (5)升高 水蒸气 水蒸气液化放热 (6)行 水的沸点低于纸的着火点 (7)陶土网上有余热,可以继续给水加热 11.C 12.D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