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专项复习(一) 走进实验室
1.科学探究的环节: , , , , , 。
2.请写出实验室常用的测量仪器。
长度测量: ;
时间测量: ;
质量测量: ;
体积测量: ;
测量工具的准确程度取决于 。
3.误差与错误:任何测量都有误差, 不可避免,只能减小,常用 的方法减小误差;而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4.控制变量法:考查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问题的影响,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方法。
1.到商店购买乒乓球时,小明同学总要将几只乒乓球从选定的位置放手,观察乒乓球反弹的高度,选择反弹较高的乒乓球。小明的行为类似于科学探究中的( )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
C.进行实验 D.得出结论
2.估测是学好物理的一项基本能力,小聪对与自己身边生活相关的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符合实际的是( )
A.八年级物理课本的长度约为26dm
B.早上升旗时放一遍国歌时间约5min
C.初中生跑完100m用时约为7s
D.一个篮球的直径约为25cm
3.下列估测数据合理的是( )
A.身高约为160dm
B.100m短跑成绩约为6s
C.10s内走了10m的路程
D.脉搏正常跳动60次所用时间约为1s
4.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要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B.误差是测量时未遵循操作规则而引起的
C.选用精密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减小误差
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
5.在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下列要求中错误的是( )
A.测量时,刻度尺不能歪斜
B.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C.测量时必须从刻度尺的左端零刻度线开始量起
D.记录时,不但要记录数值,还必须在数字后面注明测量单位
6.下列各图中,关于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7.某同学用分度值是1cm的刻度尺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则下列测量结果中读数正确的是( )
A.0.32m B.1.2mm
C.7.56dm D.0.69cm
8.小绮同学用同一把直尺对某物体的长度进行了多次测量,测量结果分别是26.11cm,26.13cm,26.67cm,26.12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该记为( )
A.26.11cm B.26.12cm
C.26.13cm D.26.26cm
9.某同学测得一物体的长度是1.242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所用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m
B.估计值是2
C.测量结果的准确值是1.24m
D.测量结果精确到1mm
10.如图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量程是 ,木块的长度是 ,即 m。
11.如图所示为小明测一物块长度时的情景,刻度尺甲的读数是 cm,刻度尺乙的读数是 cm。
12.如图所示,图甲中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乙中物体的长度是 cm;图丙中秒表的读数为 s。
13.用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去精确测量玻璃窗的宽度,下列记录的数据正确的是( )
A.0.420m B.420mm
C.0.04201m D.4.202dm
14.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 (填长度单位)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很大。一般分子的直径约为3×10-10m,由此可判断PM2.5颗粒 (填“是”或“不是”)单个分子。
15.[2024秋·扶沟县期中]一条纸带厚薄均匀,若把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所示,纸带在铅笔上环绕了n圈,则纸带厚度是 (用D1、D2和n的表达式表示)。如在实验时纸带没有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会使测量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1.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实验、制订方案 进行实验、收集证据 得出结论、作出解释 交流、评估和反思 2.刻度尺 秒表 天平 量筒 分度值 3.误差 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分层训练】
1.C 2.D 3.C 4.C 5.C 6.A 7.C
8.B 9.C 10.1mm 0~8cm 3.00cm 3×104 11.2.30 2.3 12.1.60 2.00 229
13.D 14.m 不是 15. 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