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章末质量检测(二)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章 章末质量检测(二)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课件 练习)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2 遗传与进化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19:16:26

文档简介

章末质量检测(二)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成年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分子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目和神经细胞的核DNA分子数目相等
B.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初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等
D.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总是与着丝粒数目相同
2.(2024·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据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为次级精母细胞,内含8条染色体
B.此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此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
D.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因型分别为AB、AB、ab、ab
3.(2024·河北承德高一月考)图甲为一个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示意图,图乙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四种配子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若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①②两个精子
B.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③④两种精子
C.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产生①②③④四种精子
D.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生物体产生的精子中,③④类型的个数等于①②类型的个数
4.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段中可发生联会和染色体片段的互换
B.BC段细胞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CD段细胞不含四分体,但都含有染色单体
D.CD段和EF段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同
5.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摩尔根和孟德尔都是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进行相关杂交实验的研究
B.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2中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比例为3∶1,并不能证明红眼、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F1红眼雌、雄果蝇之间杂交得到的F2红眼果蝇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且其雌雄比例为1∶1
D.果蝇眼色的测交实验应当设计为F2中的白眼雄果蝇或F3中的白眼雌果蝇分别与F1中的异性果蝇杂交
6.(2024·湖北恩施高一期末)孟德尔在对豌豆杂交实验进行分析时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实施顺序是:首先观察现象发现问题,其次是作出假设解释现象,然后在假设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作出预期,最后进行新的实验对预期进行验证。这种方法在科学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萨顿采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
B.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过程
C.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假说—演绎法,还用到了统计学的方法
D.“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发现问题过程
7.(2024·天津河西高一期中)下图为一只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不是一对等位基因
B.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v、w不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D.该果蝇产生配子时,基因v和w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8.如图是植物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红花、圆粒为显性性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图中展示了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
B.花色和粒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C.该个体自交后,F1的圆粒植株中杂合子占2/3
D.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9.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10.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研究发现,控制红绿色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由隐性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若一位父亲的X染色体上含有色盲基因,则其女儿必患红绿色盲
B.若一个女性患有红绿色盲,则该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
C.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若儿子患红绿色盲,则这对夫妇中的女方为携带者
D.调查红绿色盲发病情况时,在随机取样的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
11.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患红绿色盲、其母表现正常。下列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  )
①甲母减数分裂Ⅰ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 ②甲母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卵细胞 ③甲父减数分裂Ⅰ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 ④甲父减数分裂Ⅱ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精细胞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2.(2024·河北秦皇岛高一月考)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a)控制的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传病。某家系遗传图谱如图所示。则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是(  )
A.3/40        B.3/48
C.3/32 D.3/20
13.(2024·山东淄博高一月考)雄羽宽大且弯曲,母羽短钝且顺直,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雄羽为公鸡独有,母羽在公鸡和母鸡中均会出现。为了探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实验小组将一只母羽公鸡和一只母羽母鸡杂交,发现子代母鸡全为母羽,公鸡中母羽和雄羽比例接近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控制雄羽、母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控制雄羽、母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C.如果雄羽为隐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D.如果雄羽为显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4.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
A.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2024·山东泰安一中高一月考)黑腹果蝇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缺少某一片段)。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已知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
A.X-与Y结合的子代会死亡
B.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
C.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D.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
16.(2024·山东泰安第二中学高一月考)“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先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并能和母鸡交配。现偶得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与一只芦花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1∶1∶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
B.变性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不变
C.染色体组成为WW的鸡不能成活
D.非芦花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的多
17.荷斯坦牛的耳尖V形与非V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以下是荷斯坦牛耳尖形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V形耳尖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由Ⅲ2的表型可推定Ⅲ1为杂合子
C.Ⅲ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可来自Ⅰ1
D.Ⅲ2与Ⅲ5婚配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2
18.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B.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46
C.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D.图2所示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相应变化可发生在图1中的b点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9.(15分)如图1是某绵羊细胞中染色体数随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化曲线,图2和图3表示该个体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个细胞(仅示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                        。
(2)图2细胞取自该动物的     (填器官名称),处于     (填具体时期),对应于图1中的   (填字母)段,图3所示细胞的名称是    。
(3)若该绵羊的基因型为DdEe,图3细胞中基因的分布情况如图4所示,请在图4右侧方框中画出形成此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的细胞图像(要求标明基因的分布情况):
20.(15分)(2024·江苏常熟高二月考)下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某种高等动物性腺内细胞分裂的图像,图2表示该二倍体动物细胞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曲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是减数分裂过程。细胞C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
(2)由图1中C可知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这种可遗传变异类型,据图推测其最终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
(3)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细胞E含有染色单体     条,细胞F含有     个染色体组。
(4)图2中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AB段曲线代表的细胞分裂过程是     ;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BC变化的原因是               ,CD段对应细胞分裂的               期。
(5)一对基因型为XaXa(色盲女性)与XAY的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男孩。形成该个体的异常配子可能来源于     的异常分裂。
①父方,初级精母细胞 ②母方,初级卵母细胞
③父方,次级精母细胞 ④母方,次级卵母细胞
21.(15分)(2024·安徽阜阳阜南实验中学高一月考)摩尔根及其团队在研究果蝇眼色时,发现F1的雌雄红眼杂交,后代白眼占1/4,且都是雄果蝇(如图)。
针对这个现象,有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1: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Y染色体上。
假设2: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和Y染色体上。
假设3: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X染色体上。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1不成立的理由是                       。
(2)若假设2成立,F1杂交得到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则群体中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有   种。
(3)摩尔根还做了一个回交实验(让亲代白眼雄果蝇和F1红眼雌果蝇交配),该实验的结果不能否定假设2或假设3,原因是                                     
                       。
(4)若要证明假设3正确,可以采取的杂交方案为             ,后代应出现的结果是                       
                       。
(5)研究小组已经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上;另外有一对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群体中与果蝇眼色和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    种。
22.(15分)(2024·山东日照高一月考)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设甲病受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受等位基因(B-b)控制。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病。
(2)Ⅰ-2的基因型是   ,Ⅰ-1能产生   种精子。
(3)从理论上分析,若Ⅰ-1和Ⅰ-2再生一个女孩,可能有    种基因型,    种表型。
(4)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    。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章末质量检测(二)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1.B 2.C
3.C 若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①②两种、四个精子,而不是两个,A错误;若发生染色体互换(不考虑基因突变),则该精原细胞产生①②③④四种精子,B错误,C正确;由于染色体互换发生的频率较低,所以若发生染色体互换,该生物体产生的精子中,③④类型的个数少于①②类型的个数,D错误。
4.D 由图可知,图中AB段包括了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Ⅰ,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形成四分体,有时会出现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片段,A正确;BC段可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B正确;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CD段包括减数分裂Ⅱ前期和中期,细胞中不含四分体,但都含有染色单体,C正确;DE段发生着丝粒分裂,CD段和EF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同,但DNA数目相同,D错误。
5.C 摩尔根将果蝇眼色遗传与X染色体的遗传进行比较,得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该结论的得出所用方法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2中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比例为3∶1,并不能证明红眼、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也符合该比例,B正确;摩尔根的杂交实验中,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全部为红眼,雄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一半红眼,一半白眼,故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C错误;测交实验应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子杂交,故果蝇眼色的测交实验应当设计为F2中的白眼雄果蝇或F3中的白眼雌果蝇分别与F1中的异性果蝇杂交,D正确。
6.C 萨顿不是采用假说—演译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A错误;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B错误;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假说—演绎法,还用到了统计学的方法,最终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C正确;“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提出假说的过程,D错误。
7.B 因为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正确;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分别移向同一级,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时,基因cn、cl、v、w则可能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错误;在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赤道板上,C正确;基因v和w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遗传时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即该果蝇产生配子时,基因v和w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8.B 控制花色和粒形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9.D 分析题意可知,玳瑁猫(XBXb)都为雌性,不能互交,A错误;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B错误;玳瑁猫只有雌性,只保留玳瑁猫不能繁殖,必须和其他体色的猫杂交后才能得到,C错误;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雄猫(XbY)杂交或者黄色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杂交(XBY),子代中雌猫全为玳瑁色,D正确。
10.A 由题可知,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儿含有的2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若父亲的X染色体上含有色盲基因,则色盲基因会随X染色体遗传给女儿,但女儿的另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女儿不一定患色盲,A错误;若女性患红绿色盲,说明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含有色盲基因,其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B正确;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说明该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因此这对夫妇中的女方为携带者,男方正常,C正确;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含有色盲基因就一定患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含有色盲基因时才患病,因此人群中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D正确。
11.B 甲母若是携带者,在减数分裂Ⅰ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形成XBXb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Y结合,可产生XBXbY的甲,①正确;甲母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卵细胞,形成XBXB或XbXb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Y结合,不会产生XBXbY的甲,②错误;甲父减数分裂Ⅰ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形成XbY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B结合,可产生XBXbY的甲,③正确;甲父减数分裂Ⅱ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精细胞,形成XbXb或YY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B或Xb结合,不会产生XBXbY的甲,④错误,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12.D 由图分析可知,Ⅱ2关于白化病的基因型为1/3AA、2/3Aa,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的基因型为AaXBY。关于白化病,Ⅱ2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3的基因型为Aa,其后代AA=1/3×1/2+2/3×1/4=1/3,Aa=1/3×1/2+2/3×1/2=1/2,aa=2/3×1/4=1/6,Ⅲ1是正常女性,其基因型是Aa的概率=Aa÷(AA+Aa)=1/2÷(1/3+1/2)=3/5,关于色盲,Ⅱ2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的基因型为XBY,Ⅲ1是正常女性,其基因型是XBXb的概率是1/2×1/2=1/4,因此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率为3/5×1/4=3/20,D正确。
13.D 根据题意可知,亲代是一只母羽公鸡和一只母羽母鸡,子代公鸡中母羽和雄羽比例接近1∶1,说明这是测交实验,亲代为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因此亲代基因型为ZAZa(母羽公鸡)和ZaW(母羽母鸡)或Aa(母羽公鸡)和aa(母羽母鸡)或aa(母羽公鸡)和Aa(母羽母鸡),如果雄羽为隐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或者常染色体上,如果雄羽为显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正确,A、B、C错误。
14.C 甲、乙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所以甲、乙的两条X染色体不可能彼此相同,A错误;由于父亲只含一条X染色体,所以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母亲的是两条X染色体,假设为X1和X2,女儿的基因型是XX1或XX2;甲来自母亲X1的概率为1/2,来自母亲X2的概率为1/2,乙来自母亲X1的概率为1/2,来自母亲X2的概率为1/2,相同的概率为1/2X1×1/2X1+1/2X2×1/2X2=1/2,B、D错误,C正确。
15.AC 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交得F1,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可知,X-Y个体死亡,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A正确,B错误;F1雌蝇产生的配子XR∶Xr∶X-=1∶2∶1,雄蝇产生的配子为XR∶Y=1∶1,由于X-Y致死,所以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C正确;F1中雌果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由于F1产生的雌配子为XR∶Xr∶X-=1∶2∶1,X-Y致死,故F2中雌蝇都是红眼,雄眼中红眼∶白眼=1∶2,即F2中红眼个体的比例为5/7,D错误。
16.ABC 性反转后的母鸡的基因型仍然为ZW,与正常母鸡(基因型为ZW)杂交,其后代公鸡的基因型为ZZ,其一条Z染色体来自非芦花父方,另一条Z染色体来自芦花母方,说明其为杂合子,而其表型为芦花公鸡,因此可判断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A正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反转只是表型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所以性染色体还是ZW,基因组成也不变,B正确;基因型为WW的鸡不能成活,C正确;假设由B/b表示这对等位基因,则芦花的基因型有ZBW、ZBZB、ZBZb、非芦花的基因型有ZbW、ZbZb,故非芦花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的少,D错误。
17.CD 根据Ⅱ1和Ⅱ2都是V形耳尖,而其后代Ⅲ2为非V形耳尖,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判断V形耳尖为显性性状。根据Ⅰ1是V形耳尖,而Ⅱ3为非V形耳尖,可判断V形耳尖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A错误;由Ⅲ2的表型可推知,Ⅱ1和Ⅱ2为杂合子,但无法判断Ⅲ1是否为杂合子,B错误;Ⅲ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来自Ⅱ3和Ⅱ4,而Ⅱ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则来自Ⅰ1和Ⅰ2,C正确;设相关基因为A、a,Ⅲ2的基因型为aa,Ⅲ5的基因型为Aa,所以Ⅲ2和Ⅲ5婚配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2,D正确。
18.AB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1或2,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A正确;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46,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单体数目没有出现过减半的情况,C错误;图2所示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相应变化发生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可对应图1中的a点,D错误。
19.(1)减数分裂Ⅱ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答案合理即可) (2)卵巢 减数分裂Ⅰ后期 AB 极体 (3)
20.(1)D→C→B→A 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2)AB、Ab、Ab (3)CDEF 8 4 (4)减数分裂Ⅰ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减数分裂Ⅱ后期、末 (5)②④
21.(1)F1出现红眼雄果蝇(或F1没有白眼雄果蝇) (2)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或红眼∶白眼=3∶1) 7 (3)根据假设2和假设3推导出的结果相同,回交实验的结果都是雌雄果蝇中均有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4)让白眼雌果蝇和纯种红眼雄果蝇杂交 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 (5)15
解析:(1)若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Y染色体上,则白眼雄性果蝇的雄性后代应均为白眼,与实验结果相矛盾,因此假设1不成立。(2)若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和Y染色体上,则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Yw,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Yw,F1杂交得到的子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红眼,一半表现为白眼,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或红眼∶白眼=3∶1);群体中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雌性有3种,雄性有4种,共有7种基因型。(3)控制白眼的基因(w)不论位于X和Y染色体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让亲代白眼雄果蝇XwY?和F1红眼雌果蝇XWXw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因此该杂交方案不能区分假设2或假设3。(4)若要证明假设3正确,可以让白眼雌果蝇和纯种红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5)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2=5种;另外有一对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与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种,群体中与果蝇眼色和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3=15种。
22.(1)常 隐 X 隐 (2)AaXBXb 4 (3)6 2 (4)1/8 (5)1/8
解析:(1)分析系谱图可知,Ⅰ-1与Ⅰ-2正常,但他们的女儿Ⅱ-7患甲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与Ⅰ-2正常,但他们的儿子Ⅱ-6患乙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2)Ⅰ-2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_XBX-,又因为Ⅱ-7患甲病(aa),Ⅱ-6患乙病(XbY),所以Ⅰ-2基因型为AaXBXb,Ⅰ-1基因型为AaXBY,故Ⅰ-1能产生:AXB、AY、aXB、aY 4种精子。(3)由(2)可知,Ⅰ-2基因型为AaXBXb,Ⅰ-1基因型为AaXBY,他们再生女孩的基因型种类为2×3=6(种),表型种类为2×1=2(种)。(4)Ⅱ-7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因为Ⅱ-10号患甲病(aa),所以Ⅱ-8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他们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1/4×1/2=1/8。(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基因型为aaXBXb,Ⅱ-8基因型为AaXB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2,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2,不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2×1/2=1/4,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4×1/2=1/8。
6 / 6(共66张PPT)
章末质量检测(二)
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2分,共28分。在每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列有关成年人体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核DNA分子数目
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次级精母细胞中的核DNA分子数目和神经细胞的核DNA分子数目相等
B. 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只有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一半
C. 初级精母细胞中姐妹染色单体的数目正好和细胞中核DNA分子数目相等
D. 哺乳动物的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总是与着丝粒数目相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人体次级精母细胞中含46个核DNA分子,人体神经细胞
核中也含46个DNA分子,A正确;减数分裂Ⅱ后期,染色体的着丝
粒分裂,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此时的次级精母细胞中有46条染色
体,与正常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B错误;初级精母细胞中姐
妹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分子数目相同,C正确;一条染色体上有
一个着丝粒,任何细胞的染色体数目总是与其含有的着丝粒数目相
同,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 (2024·河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一期中)如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
某动物的一个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产生的一个细胞示意图。据
图分析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为次级精母细胞,内含
8条染色体
B. 此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
C. 此精原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
因可能是A、a、b、b
D. 此精原细胞经减数分裂过程形成四个精子,其基
因型分别为AB、AB、ab、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散乱地分
布在细胞中,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前期,为次级精母细胞,着丝粒
没有分裂,细胞内含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A错误;此精原细
胞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已经分开,应不含等位基因,
A、a的存在说明该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了染色体互换,B错
误;该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发生过染色体互换,在减数分裂Ⅰ后
期,移向细胞一极的基因可能是A、a、b、b,C正确;由于发生了
染色体互换,所以该细胞经减数分裂形成的四个精子,基因型分别
为AB、aB、Ab、ab,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 (2024·河北承德高一月考)图甲为一个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
和染色体的关系示意图,图乙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四种配子示意图
(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①②两个精子
B. 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③④两种精子
C. 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产生①②③④四种精子
D. 若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生物体产生的精子中,③④类型的个数
等于①②类型的个数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若未发生染色体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①②两种、
四个精子,而不是两个,A错误;若发生染色体互换(不考虑基因
突变),则该精原细胞产生①②③④四种精子,B错误,C正确;
由于染色体互换发生的频率较低,所以若发生染色体互换,该生物
体产生的精子中,③④类型的个数少于①②类型的个数,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 如图为精细胞形成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曲线。下列相关叙述错
误的是(  )
A. AB段中可发生联会和染色体片段的互换
B. BC段细胞分裂导致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减半
C. CD段细胞不含四分体,但都含有染色单体
D. CD段和EF段细胞中的DNA数目不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由图可知,图中AB段包括了减数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
分裂Ⅰ,在减数分裂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进行联会形成四分体,有时
会出现四分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互换片段,A正确;BC段可
表示初级精母细胞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的过程,细胞中染色体数
目减半,B正确;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CD段包括减数
分裂Ⅱ前期和中期,细胞中不含四分体,但都含有染色单体,C正
确;DE段发生着丝粒分裂,CD段和EF段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不
同,但DNA数目相同,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 摩尔根通过果蝇的杂交实验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下列关于该
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A. 摩尔根和孟德尔都是运用了假说—演绎法进行相关杂交实验的研究
B. 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交,得到的F2中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比例为3∶1,并不能证明红眼、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
C. F1红眼雌、雄果蝇之间杂交得到的F2红眼果蝇中既有雌性又有雄性,且其雌雄比例为1∶1
D. 果蝇眼色的测交实验应当设计为F2中的白眼雄果蝇或F3中的白眼雌果蝇分别与F1中的异性果蝇杂交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摩尔根将果蝇眼色遗传与X染色体的遗传进行比较,得
出了控制白眼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的结论,该结论的得出所用方
法是假说—演绎法,A正确;摩尔根用红眼雌果蝇和白眼雄果蝇杂
交,得到的F2中红眼和白眼之间的比例为3∶1,并不能证明红眼、
白眼基因在X染色体上,因为位于常染色体上也符合该比例,B正
确;摩尔根的杂交实验中,在F2果蝇中,雌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全
部为红眼,雄性个体的性状表现为一半红眼,一半白眼,故红眼果
蝇中雌雄比例为2∶1,C错误;测交实验应用待测个体与隐性纯合
子杂交,故果蝇眼色的测交实验应当设计为F2中的白眼雄果蝇或F3
中的白眼雌果蝇分别与F1中的异性果蝇杂交,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6. (2024·湖北恩施高一期末)孟德尔在对豌豆杂交实验进行分析时
采用了假说—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实施顺序是:首先观察现象发
现问题,其次是作出假设解释现象,然后在假设基础上通过演绎推
理作出预期,最后进行新的实验对预期进行验证。这种方法在科学
研究中被广泛使用,下列与之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萨顿采用假说—演绎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这一结论
B. 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属于假说—演绎法中的演绎推理过程
C. 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假说—演绎法,还用到
了统计学的方法
D. “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有它的等
位基因”属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发现问题过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萨顿不是采用假说—演译法得出了“基因在染色体上”
的假说,A错误;孟德尔所做的“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
进行的检验,B错误;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的过程中不仅用到了假
说—演绎法,还用到了统计学的方法,最终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
C正确;“控制果蝇白眼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而Y染色体上不含
有它的等位基因”属于摩尔根果蝇杂交实验的提出假说的过程,D
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7. (2024·天津河西高一期中)如图为一只果蝇的两条染色体上部分
基因分布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朱红眼基因cn、暗栗色眼基因cl不是一对等位基因
B. 在减数分裂Ⅱ后期,基因cn、cl、v、w不可能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
C. 在有丝分裂中期,X染色体和常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赤道板上
D. 该果蝇产生配子时,基因v和w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因为朱红眼基因cn和暗栗色眼基因cl位于一条常染色体
上,属于非等位基因,A正确;在减数分裂Ⅰ后期,同源染色体分
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则图中的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可能分
别移向同一级,进入不同的细胞中,当该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
时,基因cn、cl、v、w则可能会出现在细胞的同一极,B错误;在
有丝分裂中期,细胞中的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粒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
赤道板上,C正确;基因v和w属于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在
遗传时不遵循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即该果蝇产生配子时,基因v和
w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8. 如图是植物细胞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部分基因,红花、圆粒为显性
性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图中展示了这对同源染色体上的3对等位基因
B. 花色和粒形两对相对性状的遗传遵循自由组合
定律
C. 该个体自交后,F1的圆粒植株中杂合子占2/3
D. 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实验使用了假说—演绎法
解析: 控制花色和粒形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不遵循
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9. 家猫体色由X染色体上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只含基因B的个体
为黑猫,只含基因b的个体为黄猫,其他个体为玳瑁猫。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玳瑁猫互交的后代中有25%的雄性黄猫
B. 玳瑁猫与黄猫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50%
C. 为持续高效地繁育玳瑁猫,应逐代淘汰其他体色的猫
D. 只有用黑猫和黄猫杂交,才能获得最大比例的玳瑁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分析题意可知,玳瑁猫(XBXb)都为雌性,不能互交,
A错误;玳瑁猫(XBXb)与黄猫(XbY)杂交,后代中玳瑁猫占25
%,B错误;玳瑁猫只有雌性,只保留玳瑁猫不能繁殖,必须和其
他体色的猫杂交后才能得到,C错误;用黑色雌猫(XBXB)和黄色
雄猫(XbY)杂交或者黄色雌猫(XbXb)和黑色雄猫杂交
(XBY),子代中雌猫全为玳瑁色,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0. 红绿色盲是一种常见的人类遗传病,研究发现,控制红绿色盲的
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由隐性基因控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
是(  )
A. 若一位父亲的X染色体上含有色盲基因,则其女儿必患红绿色盲
B. 若一个女性患有红绿色盲,则该女性的父亲和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
C. 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若儿子患红绿色盲,则这对夫妇中的女方为携带者
D. 调查红绿色盲发病情况时,在随机取样的人群中,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由题可知,红绿色盲是一种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女
儿含有的2条X染色体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若父亲的X染色体上
含有色盲基因,则色盲基因会随X染色体遗传给女儿,但女儿的
另一条X染色体来自母亲,因此女儿不一定患色盲,A错误;若女
性患红绿色盲,说明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含有色盲基因,其父亲
和儿子一定患红绿色盲,B正确;一对表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
个患红绿色盲的男孩,说明该色盲男孩的色盲基因来自母亲,因
此这对夫妇中的女方为携带者,男方正常,C正确;由于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只要X染色体上含有色盲基因就一定患病,而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只有两条X染色体上同时含有色盲基因时才患病,因此人群中红绿色盲男性患者远多于女性患者,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1. 基因组成为XBXbY的甲,其父患红绿色盲、其母表现正常。下列
分析中可能性较大的是(  )
①甲母减数分裂Ⅰ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
胞 ②甲母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卵细胞 
③甲父减数分裂Ⅰ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
胞 ④甲父减数分裂Ⅱ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精细胞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甲母若是携带者,在减数分裂Ⅰ中,2条X染色体未分开
一起进入了次级卵母细胞,形成XBXb的卵细胞,与正常精子Y结
合,可产生XBXbY的甲,①正确;甲母减数分裂Ⅱ中,2条X染色
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卵细胞,形成XBXB或XbXb的卵细胞,与正常
精子Y结合,不会产生XBXbY的甲,②错误;甲父减数分裂Ⅰ中,2
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次级精母细胞,形成XbY的精子,
与正常卵细胞XB结合,可产生XBXbY的甲,③正确;甲父减数分
裂Ⅱ中,2条性染色体未分开一起进入了精细胞,形成XbXb或YY
的精子,与正常卵细胞XB或Xb结合,不会产生XBXbY的甲,④错
误,①③正确,②④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2. (2024·河北秦皇岛高一月考)白化病是常染色体隐性基因(a)
控制的遗传病,人的红绿色盲是X染色体隐性基因(b)控制的遗
传病。某家系遗传图谱如图所示。则Ⅲ1的基因型是AaXBXb的概
率是(  )
A. 3/40 B. 3/48
C. 3/32 D. 3/2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由图分析可知,Ⅱ2关于白化病的基因型为1/3AA、
2/3Aa,关于色盲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的基因型为
AaXBY。关于白化病,Ⅱ2的基因型为1/3AA、2/3Aa,Ⅱ3的基因型
为Aa,其后代AA=1/3×1/2+2/3×1/4=1/3,Aa=1/3×1/2+
2/3×1/2=1/2,aa=2/3×1/4=1/6,Ⅲ1是正常女性,其基因型是
Aa的概率=Aa÷(AA+Aa)=1/2÷(1/3+1/2)=3/5,关于色
盲,Ⅱ2的基因型为1/2XBXB、1/2XBXb,Ⅱ3的基因型为XBY,Ⅲ1是
正常女性,其基因型是XBXb的概率是1/2×1/2=1/4,因此Ⅲ1的基
因型是AaXBXb的概率为3/5×1/4=3/20,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3. (2024·山东淄博高一月考)雄羽宽大且弯曲,母羽短钝且顺直,
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雄羽为公鸡独有,母羽在公鸡和母鸡中均
会出现。为了探究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Z染色体上,实验
小组将一只母羽公鸡和一只母羽母鸡杂交,发现子代母鸡全为母
羽,公鸡中母羽和雄羽比例接近1∶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控制雄羽、母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B. 控制雄羽、母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C. 如果雄羽为隐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
D. 如果雄羽为显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根据题意可知,亲代是一只母羽公鸡和一只母羽母
鸡,子代公鸡中母羽和雄羽比例接近1∶1,说明这是测交实
验,亲代为隐性纯合子和杂合子,因此亲代基因型为ZAZa(母
羽公鸡)和ZaW(母羽母鸡)或Aa(母羽公鸡)和aa(母羽母
鸡)或aa(母羽公鸡)和Aa(母羽母鸡),如果雄羽为隐性性
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或者常染色体上,如果
雄羽为显性性状,则控制雄羽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D正
确,A、B、C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4. 对一对夫妇所生的两个女儿(非双胞胎)甲和乙的X染色体进行
DNA序列的分析,假定DNA序列不发生任何变异,则结果应当是
(  )
A. 甲的两条彼此相同、乙的两条彼此相同的概率为1
B. 甲来自母亲的一条与乙来自母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C. 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同的概率为1
D. 甲的任何一条与乙的任何一条都不相同的概率为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甲、乙的两条X染色体一条来自父亲,一条来自母亲,
所以甲、乙的两条X染色体不可能彼此相同,A错误;由于父亲只
含一条X染色体,所以甲来自父亲的一条与乙来自父亲的一条相
同的概率为1,母亲的是两条X染色体,假设为X1和X2,女儿的基
因型是XX1或XX2;甲来自母亲X1的概率为1/2,来自母亲X2的概
率为1/2,乙来自母亲X1的概率为1/2,来自母亲X2的概率为1/2,
相同的概率为1/2X1×1/2X1+1/2X2×1/2X2=1/2,B、D错误,C
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在每小题给出
的四个选项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3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选错的得0分)
15. (2024·山东泰安一中高一月考)黑腹果蝇X染色体存在缺刻现象
(缺少某一片段)。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
(XrY)杂交得F1,F1雌雄个体杂交得F2。已知F1中雌雄个体数量
比例为2∶1,雄性全部为红眼,雌性中既有红眼又有白眼。以下
分析合理的是(  )
A. X-与Y结合的子代会死亡
B. 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r
C. 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缺刻红眼雌果蝇(XRX-)与白眼雄果蝇(XrY)杂
交得F1,F1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例为2∶1,可知,X-Y个体死亡,
F1白眼的基因型为XrX-,A正确,B错误;F1雌蝇产生的配子
XR∶Xr∶X-=1∶2∶1,雄蝇产生的配子为XR∶Y=1∶1,由于
X-Y致死,所以F2中雌雄个体数量比为4∶3,C正确;F1中雌果
蝇的基因型为XRXr、XrX-,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RY,F1雌雄个体
杂交得F2,由于F1产生的雌配子为XR∶Xr∶X-=1∶2∶1,X-Y
致死,故F2中雌蝇都是红眼,雄眼中红眼∶白眼=1∶2,即F2中
红眼个体的比例为5/7,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6. (2024·山东泰安第二中学高一月考)“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
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先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
鸡,并能和母鸡交配。现偶得一只非芦花变性公鸡,与一只芦花
母鸡交配,得到的子代中,芦花公鸡∶芦花母鸡∶非芦花母鸡=
1∶1∶1。根据以上实验结果,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
B. 变性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不变
C. 染色体组成为WW的鸡不能成活
D. 非芦花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的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性反转后的母鸡的基因型仍然为ZW,与正常母鸡(基因型为ZW)杂交,其后代公鸡的基因型为ZZ,其一条Z染色体来自非芦花父方,另一条Z染色体来自芦花母方,说明其为杂合子,而其表型为芦花公鸡,因此可判断芦花对非芦花为显性,A正确;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性反转只是表型变化,而不涉及染色体和基因的变化,所以性染色体还是ZW,基因组成也不变,B正确;基因型为WW的鸡不能成活,C正确;假设由B/b表示这对等位基因,则芦花的基因型有ZBW、ZBZB、ZBZb、非芦花的基因型有ZbW、ZbZb,故非芦花的基因型种类比芦花的少,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7. 荷斯坦牛的耳尖V形与非V形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以下是荷斯坦牛耳尖形状的遗传系谱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V形耳尖由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
B. 由Ⅲ2的表型可推定Ⅲ1为杂合子
C. Ⅲ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可来自Ⅰ1
D. Ⅲ2与Ⅲ5婚配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根据Ⅱ1和Ⅱ2都是V形耳尖,而其后代Ⅲ2为非V形耳
尖,出现性状分离,所以可以判断V形耳尖为显性性状。根据Ⅰ1是
V形耳尖,而Ⅱ3为非V形耳尖,可判断V形耳尖由常染色体上的显
性基因控制,A错误;由Ⅲ2的表型可推知,Ⅱ1和Ⅱ2为杂合子,但
无法判断Ⅲ1是否为杂合子,B错误;Ⅲ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
来自Ⅱ3和Ⅱ4,而Ⅱ3中控制非V形耳尖的基因则来自Ⅰ1和Ⅰ2,C正
确;设相关基因为A、a,Ⅲ2的基因型为aa,Ⅲ5的基因型为Aa,
所以Ⅲ2和Ⅲ5婚配生出V形耳尖子代的可能性为1/2,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8. 图1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和结构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2为某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变化的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若图1曲线表示减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
曲线,则n=1
B. 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46
C. 图1曲线可表示有丝分裂部分时期染色单体数目的变化
D. 图2所示为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相应变化可发
生在图1中的b点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 每条染色体上的DNA数目为1或2,若图1曲线表示减
数分裂中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1,
A正确;人体体细胞中含有46条染色体,若图1曲线表示有丝分裂
中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46,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
中,染色单体数目没有出现过减半的情况,C错误;图2所示为同
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互换,相应变化发生在减数分裂Ⅰ
前期,可对应图1中的a点,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三、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60分)
19. (15分)如图1是某绵羊细胞中染色体数随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变
化曲线,图2和图3表示该个体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两个细胞(仅
示部分染色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图1中DE段形成的原因是


解析: 分析题图可知,图1表示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染色体数目变化曲线,其中DE段(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形成的原因是减数分裂Ⅱ后期,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
减数分裂Ⅱ后期,每条染色体的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开,成为两条染色体(答
案合理即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图2细胞取自该动物的 (填器官名称),处于
(填具体时期),对应于图1中的
(填字母)段,图3所示细胞的名称是 。
解析:图2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对应于图1中AB段),根据图2细胞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可知,该绵羊个体为雌性,因此图2细胞应取自该绵羊的卵巢;图3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根据其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为极体。
卵巢

数分裂Ⅰ后期
AB
极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若该绵羊的基因型为DdEe,图3细胞中基因的分布情况如图
4所示,请在图4右侧方框中画出形成此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四
分体时期的细胞图像(要求标明基因的分布情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答案:
解析:若该绵羊的基因型为DdEe,图4细胞中姐妹染
色单体分开后形成的染色体上含有D和d,可知形成此细胞
的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发生了染色体互
换,减数分裂Ⅰ四分体时期的细胞图像如答案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0. (15分)(2024·江苏常熟高二月考)如图1表示基因型为AaBb的
某种高等动物性腺内细胞分裂的图像,图2表示该二倍体动物细胞
中,某物质或结构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特定阶段的数量变化曲
线。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图1中 (用字母和箭头表示)是减数分裂
过程。细胞C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

D→C→B→A
次级卵母细胞和
第一极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图1中,A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B细胞不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减数分裂Ⅱ中期;C细胞中同源染色体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分裂Ⅰ后期;D细胞处于分裂间期;E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没有分裂,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有丝分裂中期;F细胞含同源染色体,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处于有丝分裂后期。故图1中D→C→B→A是减数分裂过程,D→E→F是有丝分裂过程。细胞C中同源染色体正在分离,且细胞质不均等分裂,为初级卵母细胞,其分裂形成的子细胞的名称是次级卵母细胞和第一极体。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由图1中C可知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这种可遗传变异类
型,据图推测其最终产生的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

解析:由图1中C可知,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姐妹染色单体所含有的基因为等位基因,说明该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由于含有等位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了细胞质体积较大的一极,所以这种可遗传变异类型,最终产生的卵细胞基因型为AB,极体的基因型分别为AB、Ab、Ab。
AB、
Ab、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 ,细胞E含有染色
单体 条,细胞F含有 个染色体组。
解析: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Ⅰ过程中分离,所以处于减数分裂Ⅱ的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因此,图1中存在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DEF。细胞E含有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细胞F含有8条染色体、4个染色体组。
CDEF
8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图2中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
两倍,则AB段曲线代表的细胞分裂过程是 ;
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BC变化的原因
是 ,CD段对应细胞分
裂的 期。
减数分裂Ⅰ
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减数分裂Ⅱ后期、末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图2中若纵坐标是染色体数且CD段核DNA数是染色体数的两倍,则AB段曲线代表的细胞分裂过程是减数分裂Ⅰ;若纵坐标是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则BC变化的原因是着丝粒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CD段对应细胞分裂的有丝分裂后期、末期和减数分裂Ⅱ后期、末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一对基因型为XaXa(色盲女性)与XAY的夫妇,生了一个性
染色体组成为XXY的色盲男孩。形成该个体的异常配子可
能来源于 的异常分裂。
①父方,初级精母细胞 ②母方,初级卵母细胞 ③父方,
次级精母细胞 ④母方,次级卵母细胞
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一对基因型为XaXa(色盲女性)与XAY的夫妇,生了一个性染色体组成为XaXaY的色盲男孩,形成该个体的异常配子一定是含XaXa的卵细胞,其可能来源于母方的初级卵母细胞中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也可能来源于母方的次级卵母细胞中着丝粒分裂后形成的子染色体移向了同一极,都进入了卵细胞中。即②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1. (15分)(2024·安徽阜阳阜南实验中学高一月考)摩尔根及其团
队在研究果蝇眼色时,发现F1的雌雄红眼杂交,后代白眼占1/4,
且都是雄果蝇(如图)。
针对这个现象,有以下三种假设。
假设1: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Y染色体上。
假设2: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和Y染色体上。
假设3: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X染色体上。
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假设1不成立的理由是

解析:若控制白眼的基因(w)只位于Y染色体上,则白眼雄性果蝇的雄性后代应均为白眼,与实验结果相矛盾,因此假设1不成立。
F1出现红眼雄果蝇(或F1没有白眼
雄果蝇)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若假设2成立,F1杂交得到的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则群体中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有 种。
红眼雌果
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或红眼∶白眼=
3∶1)
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若控制白眼的基因(w)位于X和Y染色体上,则亲本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Yw,F1雌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WXw、XWYw,F1杂交得到的子代,雌性均为红眼,雄性中一半表现为红眼,一半表现为白眼,表型及比例为红眼雌果蝇∶红眼雄果蝇∶白眼雄果蝇=2∶1∶1(或红眼∶白眼=3∶1);群体中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雌性有3种,雄性有4种,共有7种基因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摩尔根还做了一个回交实验(让亲代白眼雄果蝇和F1红眼雌
果蝇交配),该实验的结果不能否定假设2或假设3,原因


根据假设2和假设3推导出的结果相同,回交实验的结果
都是雌雄果蝇中均有一半红眼一半白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控制白眼的基因(w)不论位于X和Y染色体上,还是只位于X染色体上,让亲代白眼雄果蝇XwY?和F1红眼雌果蝇XWXw交配,子代雌雄果蝇中均有一半红眼一半白眼,因此该杂交方案不能区分假设2或假设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若要证明假设3正确,可以采取的杂交方案为
,后代应出现的结果是

解析:若要证明假设3正确,可以让白眼雌果蝇和纯种红眼雄果蝇杂交,则子代雌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
让白眼雌果
蝇和纯种红眼雄果蝇杂交
子代雌
果蝇均为红眼,雄果蝇均为白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研究小组已经证明,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上;另外有一
对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群体中与果蝇眼色和
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 种。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解析:控制眼色的基因只位于X染色体上,则与眼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2=5种;另外有一对控制体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与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3种,群体中与果蝇眼色和体色有关的基因型共有5×3=15种。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2. (15分)(2024·山东日照高一月考)如图是某家族遗传系谱图,
设甲病受等位基因(A-a)控制;乙病受等位基因(B-b)控制。
据查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1)控制甲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传
病;控制乙病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属于 性遗
传病。
解析:分析系谱图可知,Ⅰ-1与Ⅰ-2正常,但他们的女儿Ⅱ-7患甲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Ⅰ-1与Ⅰ-2正常,但他们的儿子Ⅱ-6患乙病,即“无中生有为隐性”,说明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Ⅰ-1体内不含乙病的致病基因,所以乙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X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Ⅰ-2的基因型是 ,Ⅰ-1能产生 种精子。
解析:Ⅰ-2正常,所以其基因型为A_XBX-,又因为Ⅱ-7患甲病(aa),Ⅱ-6患乙病(XbY),所以Ⅰ-2基因型为AaXBXb,Ⅰ-1基因型为AaXBY,故Ⅰ-1能产生:AXB、AY、aXB、aY 4种精子。
AaXBXb
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3)从理论上分析,若Ⅰ-1和Ⅰ-2再生一个女孩,可能有 种基
因型, 种表型。
解析:由(2)可知,Ⅰ-2基因型为AaXBXb,Ⅰ-1基因型
为AaXBY,他们再生女孩的基因型种类为2×3=6(种),
表型种类为2×1=2(种)。
6
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4)Ⅱ-7和Ⅱ-8婚配,他们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 。
解析:Ⅱ-7基因型为1/2aaXBXB、1/2aaXBXb,因为Ⅱ-10号患甲病(aa),所以Ⅱ-8基因型为1/3AAXBY、2/3AaXBY,他们生一个患乙病孩子的概率是1/4×1/2=1/8。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5)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那么他们再生一
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 。
解析:若Ⅱ-7和Ⅱ-8生了一个同时患两种病的孩子,则Ⅱ-7基因型为aaXBXb,Ⅱ-8基因型为AaXBY,那么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患甲病的概率是1/2,不患甲病的概率是1/2,不患乙病男孩的概率是1/2×1/2=1/4,所以他们再生一个正常男孩的概率是1/4×1/2=1/8。
1/8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