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圆的方程
理解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掌握圆的标准方程与一般方程,能根据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
【例1】 (2022·全国乙卷15题)过四点(0,0),(4,0),(-1,1),(4,2)中的三点的一个圆的方程为 .
反思感悟
求圆的方程的两种方法
【跟踪训练】
1.(2022·全国甲卷14题)设点M在直线2x+y-1=0上,点(3,0)和(0,1)均在☉M上,则☉M的方程为 .
2.大约在2 000年前,我国的墨子给出了圆的概念“一中同长也”,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的定义要早100多年.现有一动点P满足OP=2,其中O为坐标原点,若M(,-),则PM的最小值为 .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能根据给定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能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与圆有关的切线、弦长问题,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2】 已知圆M:(x-1)2+(y-1)2=4,直线l过点P(2,3)且与圆M交于A,B两点,且AB=2,求直线l的方程.
反思感悟
1.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两种求法
2.解决直线与圆相切问题的策略
【跟踪训练】
已知点A(2,a),圆C:(x-1)2+y2=5.
(1)若过点A只能作一条圆C的切线,求实数a的值及切线方程;
(2)设直线l过点A但不过原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若直线l被圆C截得的弦长为2,求实数a的值.
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交、内切、内含).
【例3】 已知圆C1:x2+y2+4x-4y-5=0与圆C2:x2+y2-8x+4y+7=0.
(1)证明圆C1与圆C2相切,并求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
(2)求过点(2,3)且与两圆相切于(1)中切点的圆的方程.
反思感悟
圆与圆位置关系相关问题的求解策略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
(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差消去x2,y2项得到.
【跟踪训练】
已知圆C1:x2+y2-4x+2y=0与圆C2:x2+y2-2y-4=0.
(1)求证:两圆相交;
(2)求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四、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求轨迹方程的步骤:(1)建系设点;(2)列出动点满足的轨迹条件;(3)把轨迹条件坐标化;(4)化简整理;(5)检验.在检验中要排除不符合要求的点,或者补充上漏掉的部分.
【例4】 如图所示,圆O1与圆O2的半径都是1,O1O2=4,过动点P分别作圆O1、圆O2的切线PM,PN(M,N分别为切点),使得PM=PN,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P的轨迹方程.
反思感悟
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四种方法
【跟踪训练】
1.过圆C:(x-3)2+(y+4)2=4外一点P(x,y)引该圆的一条切线,切点为Q,PQ的长度等于点P到原点O的距离,则点P的轨迹方程为( )
A.8x-6y-21=0
B.8x+6y-21=0
C.6x+8y-21=0
D.6x-8y-21=0
2.点A(3,0)为圆x2+y2=1外一点,P为圆上任意一点,若AP的中点为M,当P在圆上运动时,求点M的轨迹.
章末复习与总结
【例1】 (x-2)2+(y-3)2=13或(x-2)2+(y-1)2=5或+=或+(y-1)2=(答案不唯一) 解析:若圆过(0,0),(4,0),(-1,1)三点,设过这三点的圆的一般方程为x2+y2+Dx+Ey+F=0(D2+E2-4F>0),分别将三点的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易得D2+E2-4F>0,所以过这三点的圆的方程为x2+y2-4x-6y=0,即(x-2)2+(y-3)2=13;
若圆过(0,0),(4,0),(4,2)三点,设过这三点的圆的一般方程为x2+y2+Dx+Ey+F=0(D2+E2-4F>0),分别将三点的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易得D2+E2-4F>0,所以过这三点的圆的方程为x2+y2-4x-2y=0,即(x-2)2+(y-1)2=5;
若圆过(0,0),(-1,1),(4,2)三点,设过这三点的圆的一般方程为x2+y2+Dx+Ey+F=0(D2+E2-4F>0),分别将三点的坐标代入,可得
解得易得D2+E2-4F>0,所以过这三点的圆的方程为x2+y2-x-y=0,即+=;
若圆过(4,0),(-1,1),(4,2)三点,设过这三点的圆的一般方程为x2+y2+Dx+Ey+F=0(D2+E2-4F>0),分别将三点的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易得D2+E2-4F>0,所以过这三点的圆的方程为x2+y2-x-2y-=0,即+(y-1)2=.
跟踪训练
1.(x-1)2+(y+1)2=5 解析:法一 设☉M的方程为(x-a)2+(y-b)2=r2,则解得∴☉M的方程为(x-1)2+(y+1)2=5.
法二 设☉M的方程为x2+y2+Dx+Ey+F=0(D2+E2-4F>0),则M,
∴
解得
∴☉M的方程为x2+y2-2x+2y-3=0,即(x-1)2+(y+1)2=5.
法三 设A(3,0),B(0,1),☉M的半径为r,则kAB==-,AB的中点坐标为,∴AB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y-=3,即3x-y-4=0.联立解得M(1,-1),∴r2=MA2=(3-1)2+[0-(-1)]2=5,∴☉M的方程为(x-1)2+(y+1)2=5.
2.1 解析:动点P的轨迹是以O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即x2+y2=4,而OM==1<2,故点M(,-)在圆内,所以当O,M,P三点共线时,PM最小,即PMmin=2-OM=2-1=1.
【例2】 解:(1)当直线l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l的方程为y-3=k(x-2),
即kx-y+3-2k=0.
示意图如图所示,作MC⊥AB于点C.
在Rt△MBC中,BC=AB=,MB=2,故MC==1,
又M(1,1),
故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1,
解得k=.故直线l的方程为3x-4y+6=0.
(2)当直线l的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x=2,
且AB=2,所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直线l的方程为3x-4y+6=0或x=2.
跟踪训练
解:(1)因为过点A只能作一条圆C的切线,所以点A在圆C上,
所以1+a2=5,解得a=±2.
当a=2时,A(2,2),则切线方程为(2-1)(x-1)+2y=5,即x+2y-6=0;
当a=-2时,A(2,-2),则切线方程为(2-1)(x-1)-2y=5,即x-2y-6=0.
(2)设直线l的方程为x+y=b(b≠0),
因为直线过A(2,a),则2+a=b,
所以直线l的方程为x+y-a-2=0,
所以圆C的圆心(1,0)到直线l的距离为d==,
所以2=2=2,
解得a=1或a=-3.
【例3】 解:(1)证明:把圆C1与圆C2都化为标准方程,得(x+2)2+(y-2)2=13,(x-4)2+(y+2)2=13.
圆心与半径长分别为C1(-2,2),r1=;
C2(4,-2),r2=.
因为C1C2==2=r1+r2,
所以圆C1与圆C2相切.
由两式相减得12x-8y-12=0,
即3x-2y-3=0,就是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
(2)法一 过圆心C1,C2的直线方程为=,即2x+3y-2=0,
联立解得则切点坐标为(1,0).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a)2+(y-b)2=r2,
则解得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4)2+(y-)2=,
即x2+y2+8x-y-9=0.
法二 由圆系方程,可设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5+λ(3x-2y-3)=0.
因为点(2,3)在此圆上,将点的坐标代入方程解得λ=.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x2+y2+4x-4y-5+(3x-2y-3)=0,即x2+y2+8x-y-9=0.
跟踪训练
解:(1)证明:圆C1的方程可化为(x-2)2+(y+1)2=5,圆C2的方程可化为x2+(y-1)2=5,
∴C1(2,-1),C2(0,1),两圆的半径均为,
∵C1C2==2<2,∴两圆相交.
(2)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即可得到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x2+y2-4x+2y-(x2+y2-2y-4)=0,即x-y-1=0.
【例4】 解:如图所示,以O1O2所在直线为x轴,线段O1O2的垂直平分线为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O1(-2,0),O2(2,0),
设动点P的坐标为(x,y),连接MO1,NO2,
在Rt△PMO1中,PM2=P-1,
在Rt△PNO2中,PN2=P-1.
因为PM=PN,所以PM2=2PN2,
即P-1=2(P-1),即P+1=2P,
所以(x+2)2+y2+1=2[(x-2)2+y2],
整理得x2+y2-12x+3=0,
即为所求点P的轨迹方程.
跟踪训练
1.D 由题意得,圆心C的坐标为(3,-4),半径r=2,如图.因为|PQ|=|PO|,且PQ⊥CQ,所以|PO|2+r2=|PC|2,所以x2+y2+4=(x-3)2+(y+4)2,即6x-8y-21=0,所以点P的轨迹方程为6x-8y-21=0.
2.解:设点M(x,y),因为M为线段AP的中点,点A(3,0),所以P(2x-3,2y),
因为P为圆x2+y2=1上任意一点,所以(2x-3)2+(2y)2=1,化简得(x-)2+y2=,
所以点M的轨迹方程为(x-)2+y2=.
故动点M的轨迹为圆心坐标为(,0),半径长为的圆.
3 / 3(共35张PPT)
章末复习与总结
一、圆的方程
理解确定圆的几何要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掌握圆的标准方程
与一般方程,能根据圆的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与实际问题.
【例1】 (2022·全国乙卷15题)过四点(0,0),(4,0),(-
1,1),(4,2)中的三点的一个圆的方程为 .
答案:( x -2)2+( y -3)2=13或( x -2)2+( y -1)2=5
或 + = 或 +( y -1)2= (答案
不唯一)
解析:若圆过(0,0),(4,0),(-1,1)三点,设过这三点的
圆的一般方程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0),分别
将三点的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易得 D2
+ E2-4 F >0,所以过这三点的圆的方程为 x2+ y2-4 x -6 y =0,即
( x -2)2+( y -3)2=13;
若圆过(0,0),(4,0),(4,2)三点,设过这三点的圆的一般
方程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0),分别将三点的
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易得 D2+ E2
-4 F >0,所以过这三点的圆的方程为 x2+ y2-4 x -2 y =0,即( x -
2)2+( y -1)2=5;
若圆过(0,0),(-1,1),(4,2)三点,设过这三点的圆的一
般方程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0),分别将三点
的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易得 D2
+ E2-4 F >0,所以过这三点的圆的方程为 x2+ y2- x - y =0,即
+ = ;
若圆过(4,0),(-1,1),(4,2)三点,设过这三点的圆的一
般方程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0),分别将三点
的坐标代入,可得解得易得 D2
+ E2-4 F >0,所以过这三点的圆的方程为 x2+ y2- x -2 y - =
0,即 +( y -1)2= .
反思感悟
求圆的方程的两种方法
【跟踪训练】
1. (2022·全国甲卷14题)设点 M 在直线2 x + y -1=0上,点(3,
0)和(0,1)均在☉ M 上,则☉ M 的方程为
.
解析:法一 设☉ M 的方程为( x - a )2+( y - b )2= r2,则
解得∴☉ M 的方程为( x -1)2
+( y +1)2=5.
( x -1)2+( y +
1)2=5
法二 设☉ M 的方程为 x2+ y2+ Dx + Ey + F =0( D2+ E2-4 F >
0),则 M ,
∴解得
∴☉ M 的方程为 x2+ y2-2 x +2 y -3=0,即( x -1)2+( y +
1)2=5.
法三 设 A (3,0), B (0,1),☉ M 的半径为 r ,则 kAB = =
- , AB 的中点坐标为 ,∴ 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为 y - =3
,即3 x - y -4=0.联立解得 M (1,-
1),∴ r2= MA2=(3-1)2+[0-(-1)]2=5,∴☉ M 的方程为
( x -1)2+( y +1)2=5.
2. 大约在2 000年前,我国的墨子给出了圆的概念“一中同长也”,
意思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这个定义比希
腊数学家欧几里得给圆下的定义要早100多年.现有一动点 P 满足
OP =2,其中 O 为坐标原点,若 M ( ,- ),则 PM 的最小值
为 .
1
解析:动点 P 的轨迹是以 O 为圆心,2为半径的圆,即 x2+ y2=4,
而 OM = =1<2,故点 M ( ,- )在圆
内,所以当 O , M , P 三点共线时, PM 最小,即 PMmin=2- OM
=2-1=1.
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1. 能根据给定直线与圆的方程,判断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2. 能用直线与圆的方程解决与圆有关的切线、弦长问题,并能解决一
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例2】 已知圆 M :( x -1)2+( y -1)2=4,直线 l 过点
P (2,3)且与圆 M 交于 A , B 两点,且 AB =2 ,求直线 l
的方程.
解:当直线 l 的斜率存在时,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3= k ( x -2),
即 kx - y +3-2 k =0.
示意图如图所示,作 MC ⊥ AB 于点 C .
在Rt△ MBC 中, BC = AB = , MB =2,故 MC
= =1,
又 M (1,1),
故由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得 =1,
解得 k = .故直线 l 的方程为3 x -4 y +6=0.
(2)当直线 l 的斜率不存在时,其方程为 x =2,
且 AB =2 ,所以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直线 l 的方程为3 x -4 y +6=0或 x =2.
反思感悟
1. 直线被圆截得的弦长的两种求法
2. 解决直线与圆相切问题的策略
【跟踪训练】
已知点 A (2, a ),圆 C :( x -1)2+ y2=5.
(1)若过点 A 只能作一条圆 C 的切线,求实数 a 的值及切线方程;
解:因为过点 A 只能作一条圆 C 的切线,所以点 A 在圆 C
上,所以1+ a2=5,解得 a =±2.
当 a =2时, A (2,2),则切线方程为(2-1)( x -1)+2 y
=5,即 x +2 y -6=0;
当 a =-2时, A (2,-2),则切线方程为(2-1)( x -1)
-2 y =5,即 x -2 y -6=0.
(2)设直线 l 过点 A 但不过原点,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若直
线 l 被圆 C 截得的弦长为2 ,求实数 a 的值.
解: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x + y = b ( b ≠0),
因为直线过 A (2, a ),则2+ a = b ,
所以直线 l 的方程为 x + y - a -2=0,
所以圆 C 的圆心(1,0)到直线 l 的距离为 d = =
,所以2 =2 =2 ,
解得 a =1或 a =-3.
三、圆与圆的位置关系
能根据给定圆的方程,判断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外离、外切、相
交、内切、内含).
【例3】 已知圆 C1: x2+ y2+4 x -4 y -5=0与圆 C2: x2+ y2-8 x +
4 y +7=0.
(1)证明圆 C1与圆 C2相切,并求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
解:证明:把圆 C1与圆 C2都化为标准方程,得( x +2)2
+( y -2)2=13,( x -4)2+( y +2)2=13.
圆心与半径长分别为 C1(-2,2), r1= ;
C2(4,-2), r2= .
因为 C1 C2= =2 = r1+ r2,
所以圆 C1与圆 C2相切.
由两式相减得12 x -8 y -12=0,
即3 x -2 y -3=0,就是过切点的两圆公切线的方程.
(2)求过点(2,3)且与两圆相切于(1)中切点的圆的方程.
解:法一 过圆心 C1, C2的直线方程为 = ,即2 x
+3 y -2=0,
联立解得则切点坐标为(1,0).
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 - a )2+( y - b )2= r2,
则解得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 x +4)2+( y - )2= ,
即 x2+ y2+8 x - y -9=0.
法二 由圆系方程,可设所求圆的方程为 x2+ y2+4 x -4 y -5+λ(3
x -2 y -3)=0.
因为点(2,3)在此圆上,将点的坐标代入方程解得λ= .
所以所求圆的方程为 x2+ y2+4 x -4 y -5+ (3 x -2 y -3)=0,即
x2+ y2+8 x - y -9=0.
反思感悟
圆与圆位置关系相关问题的求解策略
(1)判断两圆的位置关系时常用几何法,即利用两圆圆心之间的距
离与两圆半径之间的关系;
(2)若两圆相交,则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可由两圆的方程作
差消去 x2, y2项得到.
【跟踪训练】
已知圆 C1: x2+ y2-4 x +2 y =0与圆 C2: x2+ y2-2 y -4=0.
(1)求证:两圆相交;
解:证明:圆 C1的方程可化为( x -2)2+( y +1)2
=5,圆 C2的方程可化为 x2+( y -1)2=5,
∴ C1(2,-1), C2(0,1),两圆的半径均为 ,
∵ C1 C2= =2 <2 ,∴两圆
相交.
(2)求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解:将两圆的方程相减即可得到两圆公共弦所在直线的方程, x2+ y2-4 x +2 y -( x2+ y2-2 y -4)=0,即 x - y -1=0.
四、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
求轨迹方程的步骤:(1)建系设点;(2)列出动点满足的轨迹
条件;(3)把轨迹条件坐标化;(4)化简整理;(5)检验.在检验
中要排除不符合要求的点,或者补充上漏掉的部分.
【例4】 如图所示,圆 O1与圆 O2的半径都是1, O1 O2=4,过动点 P
分别作圆 O1、圆 O2的切线 PM , PN ( M , N 分别为切点),使得 PM
= PN ,试建立适当的坐标系,并求动点 P 的轨迹方程.
解:如图所示,以 O1 O2所在直线为 x 轴,线段 O1
O2的垂直平分线为 y 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O1(-2,0), O2(2,0),
设动点 P 的坐标为( x , y ),连接 MO1, NO2,
在Rt△ PMO1中, PM2= P -1,
在Rt△ PNO2中, PN2= P -1.
因为 PM = PN ,所以 PM2=2 PN2,
即 P -1=2( P -1),即 P +1=2 P ,
所以( x +2)2+ y2+1=2[( x -2)2+ y2],
整理得 x2+ y2-12 x +3=0,
即为所求点 P 的轨迹方程.
反思感悟
求与圆有关的轨迹问题的四种方法
【跟踪训练】
1. 过圆 C :( x -3)2+( y +4)2=4外一点 P ( x , y )引该圆的一
条切线,切点为 Q , PQ 的长度等于点 P 到原点 O 的距离,则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
A. 8 x -6 y -21=0 B. 8 x +6 y -21=0
C. 6 x +8 y -21=0 D. 6 x -8 y -21=0
解析: 由题意得,圆心 C 的坐标为(3,-4),半径 r =2,如图.因为| PQ |=| PO |,且 PQ ⊥ CQ ,所以| PO |2+ r2=| PC |2,所以 x2+ y2+4=( x -3)2+( y +4)2,即6 x -8 y -21=0,所以点 P 的轨迹方程为6 x -8 y -21=0.
2. 点 A (3,0)为圆 x2+ y2=1外一点, P 为圆上任意一点,若 AP 的
中点为 M ,当 P 在圆上运动时,求点 M 的轨迹.
解:设点 M ( x , y ),因为 M 为线段 AP 的中点,点 A (3,0),
所以 P (2 x -3,2 y ),
因为 P 为圆 x2+ y2=1上任意一点,所以(2 x -3)2+(2 y )2=
1,化简得( x - )2+ y2= ,
所以点 M 的轨迹方程为( x - )2+ y2= .故动点 M 的轨迹为圆心
坐标为( ,0),半径长为 的圆.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