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时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综合问题
1.直线y=x-1被双曲线2x2-y2=3所截得的弦的中点坐标是( )
A.(1,2) B.(-2,-1)
C.(-1,-2) D.(2,1)
2.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x,焦点坐标为(-4,0),(4,0),则双曲线方程为( )
A.-=1 B.-=1
C.-=1 D.-=1
3.若双曲线-=1(a>0,b>0)与直线y=2x无交点,则离心率e的取值范围是( )
A.(1,2) B.(1,2]
C.(1,) D.(1,]
4.已知F是双曲线C:x2-=1的右焦点,P是C上一点,且PF与x轴垂直,点A的坐标是(1,3),则△APF的面积为( )
A. B.
C. D.
5.已知等轴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x轴上,与直线y=x交于A,B两点,若AB=2,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A.x2-y2=6 B.x2-y2=9
C.x2-y2=16 D.x2-y2=25
6.(多选)设e1,e2分别为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则( )
A.+= B.+≥4
C.+< D.+>
7.若双曲线x2-=1(b>0)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x+2y-4=0平行,则双曲线的右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8.设F1,F2是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A为左顶点,点P为双曲线C右支上一点,F1F2=10,PF2⊥F1F2,PF2=,O为坐标原点,则·= .
9.已知直线l:x-y+m=0与双曲线x2-=1交于不同的两点A,B,若线段AB的中点在圆x2+y2=5上,则实数m= .
10.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y=±x,且经过点(3,-2).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过双曲线的右焦点F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求AB.
11.(2024·扬州月考)若直线y=kx与双曲线x2-y2=1的两支各有一个交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是( )
A.(-1,0) B.(0,1)
C.(-1,1) D.(1,+∞)
12.(多选)(2024·无锡月考)已知平面上两点M(-5,0)和N(5,0),若直线上存在点P使PM-PN=6,则称该直线为“单曲型直线”.下列直线中是“单曲型直线”的有( )
A.3y=x+1 B.y=2
C.y=x D.y=2x+1
13.如图,双曲线-=1(a>0,b>0)的两顶点为A1,A2,虚轴的两端点为B1,B2,两焦点为F1,F2.若以A1A2为直径的圆内切于菱形F1B1F2B2,切点分别为A,B,C,D.则:
(1)双曲线的离心率e= ;
(2)菱形F1B1F2B2的面积S1与矩形ABCD的面积S2的比值= .
14.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C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0).
(1)求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l:y=kx+与双曲线C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A和B,且·>2(其中O为原点),求实数k的取值范围.
15.(2024·郑州月考)祖暅,祖冲之之子,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家.他提出了体积计算原理(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思是:如果两等高的几何体在同高处截得两几何体的截面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已知双曲线C的焦点在y轴上,离心率为,且过点(,2).
(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2)若直线x=0,x=1在第一象限内与C及其渐近线围成如图阴影部分所示的图形,求阴影图形绕x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的体积.
第2课时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综合问题
1.C 将y=x-1代入2x2-y2=3,得x2+2x-4=0,由此可得弦的中点的横坐标为==-1,纵坐标为-1-1=-2,即中点坐标为(-1,-2).
2.D 双曲线的渐近线为y=±x,焦点在x轴上,设双曲线方程为x2-=λ(λ>0),即-=1,a2=λ,b2=3λ.∵焦点坐标为(-4,0),(4,0),∴c=4,c2=a2+b2=4λ=16 λ=4,∴双曲线方程为-=1.
3.D 由题意可得,≤2,∴e2==≤=5,又e>1,∴1<e≤,故选D.
4.D 由c2=a2+b2=4得c=2,所以F(2,0),将x=2代入x2-=1,得y=±3,所以PF=3.又A的坐标是(1,3),故△APF的面积为×3×(2-1)=.
5.B 设等轴双曲线的方程为x2-y2=a2(a>0),与y=x联立,得x2-a2=0.设A(x1,y1),B(x2,y2),则x1+x2=0,x1·x2=-,∴AB=×a=2,∴a=3,故选B.
6.AB 由题意知,e1,e2分别为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由双曲线-=1(a>0,b>0)与-=1(a>0,b>0)互为共轭双曲线,可得e1=,e2=,由c2=a2+b2,可得1=+,即+=1,可得+=.又+≥2e1e2,则e1e2≥2,当且仅当e1=e2=时等号成立,故+≥4.则A、B正确,C、D错误.
7.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b=-,故可得b=,则c==,则右焦点坐标为(,0),一条渐近线为y=x,右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d==.
8.-15 解析:由题得所以a=3,b=4.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1.所以点P的坐标为(5,)或(5,-).所以·=(-3,0)·(5,±)=-15.
9.±1 解析:由消去y得x2-2mx-m2-2=0.则Δ=4m2+4m2+8=8m2+8>0.设A(x1,y1),B(x2,y2),则x1+x2=2m,y1+y2=x1+x2+2m=4m,所以线段AB的中点坐标为(m,2m).又点(m,2m)在x2+y2=5上,所以m2+(2m)2=5,得m=±1.
10.解:(1)因为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y=±x,
所以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x2-y2=λ(λ≠0).
又因为双曲线经过点(3,-2),代入方程可得λ=6,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1.
(2)设A(x1,y1),B(x2,y2),
过F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方程为y=(x-3),
联立消去y得x2-18x+33=0,因为Δ>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18,x1x2=33,
所以AB=·|x1-x2|=·=2=16,即弦长AB=16.
11.C 直线y=kx过原点,且与双曲线x2-y2=1的两支各有一个交点,可得直线y=kx一定在两渐近线之间,如图.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所以k∈(-1,1).
12.AB 因为PM-PN=6<MN=10,所以点P在以M,N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即点P的轨迹方程为-=1(x≥3).根据题意得“单曲型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存在交点,下面依次联立方程,消去y,判断所得方程有无正根即可.对于A,联立得消y得15x2-2x-145=0,因为Δ=(-2)2-4×15×(-145)>0,且x1x2<0,所以3y=x+1是“单曲型直线”.对于B,联立得消y得x2=,所以y=2是“单曲型直线”.对于C,联立得整理得0=1,显然不成立,所以y=x不是“单曲型直线”.对于D,联立得消y得20x2+36x+153=0,因为Δ=362-4×20×153<0,所以y=2x+1不是“单曲型直线”.综上,是“单曲型直线”的有A、B.
13.(1) (2) 解析:(1)由题意可得a=bc,∴a4-3a2c2+c4=0.∴e4-3e2+1=0.∴e2=.∴e=.
(2)设sin θ=,cos θ=,则====e2-=.
14.解:(1)设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1(a>0,b>0).
由已知得a=,c=2,则b2=c2-a2=1,故双曲线C的标准方程为-y2=1.
(2)将y=kx+与-y2=1联立,得(1-3k2)x2-6kx-9=0.
由直线l与双曲线C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得
即k2≠且k2<1.
设A(xA,yA),B(xB,yB),则xA+xB=,xAxB=.
由·>2,得xAxB+yAyB>2,
即xAxB+yAyB=xAxB+(kxA+)·(kxB+)=(k2+1)xAxB+k(xA+xB)+2=(k2+1)·+k·+2=>2,∴>0,解得<k2<3.
又∵k2<1,∴<k2<1,故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1,-)∪(,1).
15.解:(1)∵双曲线C的离心率e==,∴c=a,
∴c2=a2+b2=a2,∴b2=a2,
∴双曲线的方程为-=1,过点(,2),即-=1,a2=3,b2=1,
∴双曲线方程为-x2=1.
(2)由(1)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y=±x,
取直线x=m(0≤m≤1),代入-x2=1,得y=,
代入y=x,得y=m,
∴直线x=m与阴影部分旋转一周所得圆环的面积S=(3+3m2)π-3m2π=3π.
又高度为1,故根据祖暅原理,该图形绕x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体与底面半径为,高为1的圆柱“幂势相同”,故它绕x轴旋转一圈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3π.
2 / 2第2课时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综合问题
题型一 共轭双曲线
【例1】 (链接教科书第108页习题14题)(多选)关于双曲线C1:4x2-9y2=-36与双曲线C2:4x2-9y2=36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有相同的焦点 B.有相同的焦距
C.有相同的离心率 D.有相同的渐近线
通性通法
共轭双曲线的定义及性质
(1)定义:以已知双曲线的虚轴为实轴,实轴为虚轴的双曲线叫作原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
(2)性质:①两个共轭双曲线有相同的渐近线;②两个共轭双曲线有相同的焦距;③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倒数的平方和等于常数1.
提醒 与双曲线-=1具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λ(λ≠0).
【跟踪训练】
已知双曲线E与双曲线-=1共渐近线,且过点A(2,-3).若双曲线M以双曲线E的实轴为虚轴,虚轴为实轴,求双曲线M的标准方程.
题型二 弦长及中点弦问题
【例2】 (1)已知双曲线C:-=1(a>0,b>0),过点P(3,6)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且AB的中点为N(12,15),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为( )
A.2 B. C. D.
(2)斜率为2的直线l在双曲线-=1上截得的弦长为,则l的方程为 .
通性通法
双曲线中有关弦长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椭圆中类似.解决中点弦问题常用判别式法和点差法,注意所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跟踪训练】
(2024·常州月考)已知双曲线C:x2-y2=2,过右焦点的直线交双曲线于A,B两点,若A,B中点的横坐标为4,则弦AB的长为( )
A.3 B.4 C.6 D.6
题型三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3】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F1,F2在坐标轴上,离心率为,且过点(3,-1),点M(3,m)在双曲线上.
(1)求双曲线的方程;
(2)求·的值;
(3)求△F1MF2的面积.
通性通法
1.解决双曲线的几何性质问题可用代数法,也可用几何法,综合应用几何性质解题可简化运算.
2.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常与平面向量,正、余弦定理,不等式结合.
【跟踪训练】
已知F1,F2分别为双曲线C:-=1(a>0,b>0)的左、右焦点,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点P在双曲线C的右支上,且PF1的中点N在圆O:x2+y2=c2上,其中c为双曲线的半焦距,则sin∠F1PF2= .
1.若直线y=kx与双曲线4x2-y2=16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k的取值范围为( )
A.(-2,2) B.[-2,2)
C.(-2,2] D.[-2,2]
2.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y=x,实轴长为4,则双曲线的方程为( )
A.-=1
B.-=1
C.-=1或-=1
D.-=1或-=1
3.(2024·盐城月考)经过双曲线x2-y2=8的右焦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被双曲线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
A. B.
C. D.7
第2课时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综合问题
【典型例题·精研析】
【例1】 BD 两方程均化成标准方程为-=1和-=1,这里均有c2=4+9=13,所以有相同的焦距,而焦点一个在y轴上,另一个在x轴上,所以A错误,B正确;又两方程的渐近线均为y=±x,故D正确;C1的离心率e1=,C2的离心率e2=,故C错误,故选B、D.
跟踪训练
解:由题意,设双曲线E的方程为-=t(t≠0).
∵点A(2,-3)在双曲线E上,
∴-=t,解得t=-.
∴双曲线E的标准方程为-=1.
又双曲线M与双曲线E互为共轭双曲线,
∴双曲线M的标准方程为-=1.
【例2】 (1)B (2)y=2x±
解析:(1)设A(x1,y1),B(x2,y2),由AB的中点为N(12,15),则x1+x2=24,y1+y2=30,由两式相减得:=,则==,由直线AB的斜率k==1,∴=1,则=,∴双曲线C的离心率e===,故选B.
(2)设直线l的方程为y=2x+m,由得10x2+12mx+3(m2+2)=0(*),设直线l与双曲线交于A(x1,y1),B(x2,y2)两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x1+x2=-,x1x2=.∴AB2=+=5=5[-4x1x2]=5[-4×],由AB=,得5[-4×]=6,解得m=±,由(*)式得Δ=24m2-240,把m=±代入上式,得Δ>0,∴m的值为±,∴所求直线l的方程为y=2x±.
跟踪训练
D 双曲线C:-=1,则c2=4,所以右焦点F(2,0),根据题意易得过F的直线斜率存在,设为y=k(x-2),A(xA,yA),B(xB,yB),联立化简得(1-k2)x2+4k2x-4k2-2=0,所以xA+xB=,xAxB=,因为A,B中点横坐标为4,所以xA+xB==8,解得k2=2,所以xAxB==10,则=-4xAxB=82-4×10=24,则AB===6.故选D.
【例3】 解:(1)因为e=,所以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x2-y2=λ.
因为过点(3,-1),所以9-1=λ,即λ=8,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x2-y2=8,
即-=1.
(2)因为F1(-4,0),F2(4,0),
=(-4-3,-m),=(4-3,-m),
所以·=(-4-3)×(4-3)+m2=2+m2,
因为M点在双曲线上,所以18-m2=8,即m2=10,所以·=12.
(3)△F1MF2的底边F1F2=8,由(2)知m=±.
所以△F1MF2的高h=|m|=,
所以=4.
跟踪训练
解析:如图,由题意可得OF1=ON=c,因为O为F1F2的中点,所以ON=PF2,所以PF2=2c,PF1=2a+2c,因为双曲线C:-=1(a>0,b>0)的离心率为2,所以c=2a,故在△F1PF2中,PF1=6a,PF2=F1F2=4a,sin∠F1PF2===.
随堂检测
1.A 易知k≠±2,将y=kx代入4x2-y2=16得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4-k2)x2-16=0,由Δ>0可得-2<k<2.
2.C 实轴长2a=4 a=2,若双曲线焦点在x轴上,则= b=2 双曲线方程为-=1;若双曲线焦点在y轴上,则= b= 双曲线方程为-=1,故选C.
3.B 双曲线x2-y2=8的右焦点为(4,0),经过双曲线x2-y2=8的右焦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y=2(x-4),代入x2-y2=8并整理得3x2-32x+72=0,设交点A(x1,y1),B(x2,y2),则x1+x2=,x1x2=24,所以直线被双曲线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2 / 2(共59张PPT)
第2课时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综合问题
目录
典型例题·精研析
01
知能演练·扣课标
02
典型例题·精研析
01
课堂互动 关键能力提升
题型一 共轭双曲线
【例1】 (链接教科书第108页习题14题)(多选)关于双曲线 C1:
4 x2-9 y2=-36与双曲线 C2:4 x2-9 y2=36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相同的焦点 B. 有相同的焦距
C. 有相同的离心率 D. 有相同的渐近线
解析: 两方程均化成标准方程为 - =1和 - =1,这里
均有 c2=4+9=13,所以有相同的焦距,而焦点一个在 y 轴上,另一
个在 x 轴上,所以A错误,B正确;又两方程的渐近线均为 y =± x ,
故D正确; C1的离心率 e1= , C2的离心率 e2= ,故C错误,故
选B、D.
通性通法
共轭双曲线的定义及性质
(1)定义:以已知双曲线的虚轴为实轴,实轴为虚轴的双曲线叫作
原双曲线的共轭双曲线;
(2)性质:①两个共轭双曲线有相同的渐近线;②两个共轭双曲
线有相同的焦距;③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倒数的平方和等于
常数1.
提醒 与双曲线 - =1具有相同渐近线的双曲线方程可设为
- =λ(λ≠0).
【跟踪训练】
已知双曲线 E 与双曲线 - =1共渐近线,且过点 A (2 ,-
3).若双曲线 M 以双曲线 E 的实轴为虚轴,虚轴为实轴,求双曲线 M
的标准方程.
解:由题意,设双曲线 E 的方程为 - = t ( t ≠0).
∵点 A (2 ,-3)在双曲线 E 上,
∴ - = t ,解得 t =- .
∴双曲线 E 的标准方程为 - =1.
又双曲线 M 与双曲线 E 互为共轭双曲线,
∴双曲线 M 的标准方程为 - =1.
题型二 弦长及中点弦问题
【例2】 (1)已知双曲线 C : - =1( a >0, b >0),过点 P
(3,6)的直线 l 与 C 相交于 A , B 两点,且 AB 的中点为 N (12,
15),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B )
A. 2
解析: 设 A ( x1, y1), B ( x2, y2),由 AB 的中点为 N
(12,15),则 x1+ x2=24, y1+ y2=30,由 两
式相减得: = ,则 =
= ,由直线 AB 的斜率 k = =1,∴ =1,
则 = ,∴双曲线 C 的离心率 e = = = ,故选B.
(2)斜率为2的直线 l 在双曲线 - =1上截得的弦长为 ,则 l 的
方程为 .
y =2 x ±
解析:设直线 l 的方程为 y =2 x + m ,由得
10 x2+12 mx +3( m2+2)=0(*),设直线 l 与双曲线交于 A
( x1, y1), B ( x2, y2)两点,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1+ x2
=- , x1 x2= .∴ AB2= +
=5 =5[ -4 x1 x2]=5
[ -4× ],由 AB = ,得5[ -4×
]=6,解得 m =± ,由(*)式得Δ=24 m2-
240,把 m =± 代入上式,得Δ>0,∴ m 的值为± ,
∴所求直线 l 的方程为 y =2 x ± .
通性通法
双曲线中有关弦长问题的解决方法与椭圆中类似.解决中点弦问
题常用判别式法和点差法,注意所求参数的取值范围.
【跟踪训练】
(2024·常州月考)已知双曲线 C : x2- y2=2,过右焦点的直线交双
曲线于 A , B 两点,若 A , B 中点的横坐标为4,则弦 AB 的长为
( )
C. 6
解析: 双曲线 C : - =1,则 c2=4,所以右焦点 F (2,
0),根据题意易得过 F 的直线斜率存在,设为 y = k ( x -2), A
( xA , yA ), B ( xB , yB ),联立化简得(1- k2) x2
+4 k2 x -4 k2-2=0,所以 xA + xB = , xAxB = ,因为 A , B
中点横坐标为4,所以 xA + xB = =8,解得 k2=2,所以 xAxB =
=10,则 = -4 xAxB =82-4×10=
24,则 AB = = =6 .故选D.
题型三 双曲线几何性质的综合应用
【例3】 已知双曲线的中心在原点,焦点 F1, F2在坐标轴上,离心
率为 ,且过点(3,-1),点 M (3 , m )在双曲线上.
(1)求双曲线的方程;
解:因为 e = ,所以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 x2- y2=λ.
因为过点(3,-1),所以9-1=λ,即λ=8,
所以双曲线的方程为 x2- y2=8,
即 - =1.
(2)求 · 的值;
解:因为 F1(-4,0), F2(4,0),
=(-4-3 ,- m ), =(4-3 ,- m ),
所以 · =(-4-3 )×(4-3 )+ m2=2+ m2,
因为 M 点在双曲线上,所以18- m2=8,即 m2=10,
所以 · =12.
(3)求△ F1 MF2的面积.
解:△ F1 MF2的底边 F1 F2=8,由(2)知 m =± .
所以△ F1 MF2的高 h =| m |= ,
所以 =4 .
通性通法
1. 解决双曲线的几何性质问题可用代数法,也可用几何法,综合应用
几何性质解题可简化运算.
2. 双曲线的几何性质常与平面向量,正、余弦定理,不等式结合.
【跟踪训练】
已知 F1, F2分别为双曲线 C : - =1( a >0, b >0)的左、右
焦点,双曲线的离心率为2,点 P 在双曲线 C 的右支上,且 PF1的中点
N 在圆 O : x2+ y2= c2上,其中 c 为双曲线的半焦距,则 sin ∠ F1 PF2
= .
解析:如图,由题意可得 OF1= ON = c ,因为 O 为
F1 F2的中点,所以 ON = PF2,所以 PF2=2 c , PF1
=2 a +2 c ,因为双曲线 C : - =1( a >0, b
>0)的离心率为2,所以 c =2 a ,故在△ F1 PF2中,
PF1=6 a , PF2= F1 F2=4 a , sin ∠ F1 PF2= =
= .
1. 若直线 y = kx 与双曲线4 x2- y2=16有两个公共点,则实数 k 的取值
范围为( )
A. (-2,2) B. [-2,2)
C. (-2,2] D. [-2,2]
解析: 易知 k ≠±2,将 y = kx 代入4 x2- y2=16得关于 x 的一元
二次方程(4- k2) x2-16=0,由Δ>0可得-2< k <2.
2. 已知双曲线的一条渐近线方程为 y = x ,实轴长为4,则双曲线
的方程为( )
解析: 实轴长2 a =4 a =2,若双曲线焦点在 x 轴上,则 =
b =2 双曲线方程为 - =1;若双曲线焦点在 y 轴
上,则 = b = 双曲线方程为 - =1,故选C.
3. (2024·盐城月考)经过双曲线 x2- y2=8的右焦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
被双曲线截得的线段的长为( )
解析: 双曲线 x2- y2=8的右焦点为(4,0),经过双曲线 x2-
y2=8的右焦点且斜率为2的直线方程为 y =2( x -4),代入 x2- y2
=8并整理得3 x2-32 x +72=0,设交点 A ( x1, y1), B ( x2,
y2),则 x1+ x2= , x1 x2=24,所以直线被双曲线截得的线段的
长为 × = .
知能演练·扣课标
02
课后巩固 核心素养落地
1. 直线 y = x -1被双曲线2 x2- y2=3所截得的弦的中点坐标是
( )
A. (1,2) B. (-2,-1)
C. (-1,-2) D. (2,1)
解析: 将 y = x -1代入2 x2- y2=3,得 x2+2 x -4=0,由此可
得弦的中点的横坐标为 = =-1,纵坐标为-1-1=-2,
即中点坐标为(-1,-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 已知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y =± x ,焦点坐标为(-4,0),
(4,0),则双曲线方程为(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双曲线的渐近线为 y =± x ,焦点在 x 轴上,设双曲线
方程为 x2- =λ(λ>0),即 - =1, a2=λ, b2=
3λ.∵焦点坐标为(-4,0),(4,0),∴ c =4, c2= a2+ b2=
4λ=16 λ=4,∴双曲线方程为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3. 若双曲线 - =1( a >0, b >0)与直线 y =2 x 无交点,则离心
率 e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 B. (1,2]
解析: 由题意可得, ≤2,∴ e2= = ≤ =5,
又 e >1,∴1< e ≤ ,故选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4. 已知 F 是双曲线 C : x2- =1的右焦点, P 是 C 上一点,且 PF 与 x
轴垂直,点 A 的坐标是(1,3),则△ APF 的面积为( )
解析: 由 c2= a2+ b2=4得 c =2,所以 F (2,0),将 x =2代
入 x2- =1,得 y =±3,所以 PF =3.又 A 的坐标是(1,3),故
△ APF 的面积为 ×3×(2-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5. 已知等轴双曲线的中心在坐标原点,焦点在 x 轴上,与直线 y = x
交于 A , B 两点,若 AB =2 ,则该双曲线的方程为( )
A. x2- y2=6 B. x2- y2=9
C. x2- y2=16 D. x2- y2=2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设等轴双曲线的方程为 x2- y2= a2( a >0),与 y = x
联立,得 x2- a2=0.设 A ( x1, y1), B ( x2, y2),则 x1+ x2=
0, x1· x2=- ,∴ AB = × a =2 ,∴ a =
3,故选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6. (多选)设 e1, e2分别为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的离心率,则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由题意知, e1, e2分别为双曲线和它的共轭双曲线的
离心率,由双曲线 - =1( a >0, b >0)与 - =1( a >
0, b >0)互为共轭双曲线,可得 e1= , e2= ,由 c2= a2+ b2,
可得1= + ,即 + =1,可得 + = .又 +
≥2 e1 e2,则 e1 e2≥2,当且仅当 e1= e2= 时等号成立,故 +
≥4.则A、B正确,C、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7. 若双曲线 x2- =1( b >0)的一条渐近线与直线 x +2 y -4=0平
行,则双曲线的右焦点到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 .
解析:根据题意可得- b =- ,故可得 b = ,则 c = =
,则右焦点坐标为( ,0),一条渐近线为 y = x ,右焦点到
一条渐近线的距离 d =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8. 设 F1, F2是双曲线 C : - =1( a >0, b >0)的左、右焦
点, A 为左顶点,点 P 为双曲线 C 右支上一点, F1 F2=10, PF2⊥
F1 F2, PF2= , O 为坐标原点,则 · = .
解析:由题得所以 a =3, b =4.所以双曲线的方程
为 - =1.所以点 P 的坐标为(5, )或(5,- ).所以
· =(-3,0)·(5,± )=-15.
-1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9. 已知直线 l : x - y + m =0与双曲线 x2- =1交于不同的两点 A ,
B ,若线段 AB 的中点在圆 x2+ y2=5上,则实数 m = .
解析:由消去 y 得 x2-2 mx - m2-2=0.则Δ=4 m2
+4 m2+8=8 m2+8>0.设 A ( x1, y1), B ( x2, y2),则 x1+ x2
=2 m , y1+ y2= x1+ x2+2 m =4 m ,所以线段 AB 的中点坐标为
( m ,2 m ).又点( m ,2 m )在 x2+ y2=5上,所以 m2+(2 m )2
=5,得 m =±1.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0. 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的方程为 y =± x ,且经过点(3,-2
).
(1)求双曲线的方程;
解:因为双曲线的两条渐近线方程为 y =± x ,
所以可设双曲线的方程为2 x2- y2=λ(λ≠0).
又因为双曲线经过点(3,-2 ),代入方程可得λ=6,
所以所求双曲线的方程为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过双曲线的右焦点 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交双曲线于 A ,
B 两点,求 AB .
解:设 A ( x1, y1), B ( x2, y2),
过 F 且倾斜角为60°的直线方程为 y = ( x -3),
联立消去 y 得 x2-18 x +33=0,因为Δ>0,
由根与系数的关系得 x1+ x2=18, x1 x2=33,
所以 AB = ·| x1- x2|=
· =2 =16 ,即
弦长 AB =16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1. (2024·扬州月考)若直线 y = kx 与双曲线 x2- y2=1的两支各有一
个交点,则实数 k 的取值范围是( )
A. (-1,0) B. (0,1)
C. (-1,1) D. (1,+∞)
解析:C 直线 y = kx 过原点,且与双曲线 x2
- y2=1的两支各有一个交点,可得直线 y =
kx 一定在两渐近线之间,如图.因为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 x ,所以 k ∈(-1,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2. (多选)(2024·无锡月考)已知平面上两点 M (-5,0)和 N
(5,0),若直线上存在点 P 使 PM - PN =6,则称该直线为“单
曲型直线”.下列直线中是“单曲型直线”的有( )
A. 3 y = x +1 B. y =2
D. y =2 x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析: 因为 PM - PN =6< MN =10,所以点 P 在以 M , N
为焦点的双曲线的右支上,即点 P 的轨迹方程为 - =1( x
≥3).根据题意得“单曲型直线”与双曲线的右支存在交点,下
面依次联立方程,消去 y ,判断所得方程有无正根即可.对于A,
联立得消 y 得15 x2-2 x -145=0,因为Δ=(-2)2
-4×15×(-145)>0,且 x1 x2<0,所以3 y = x +1是“单曲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直线”.对于B,联立得消 y 得 x2= ,所以 y =2是
“单曲型直线”.对于C,联立得整理得0=1,显然
不成立,所以 y = x 不是“单曲型直线”.对于D,联立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消 y 得20 x2+36 x +153=0,因为Δ=362-
4×20×153<0,所以 y =2 x +1不是“单曲型直线”.综上,是
“单曲型直线”的有A、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3. 如图,双曲线 - =1( a >0, b >0)的两顶点为 A1, A2,虚
轴的两端点为 B1, B2,两焦点为 F1, F2.若以 A1 A2为直径的圆内
切于菱形 F1 B1 F2 B2,切点分别为 A , B , C , D . 则:
解析:由题意可得 a = bc ,
∴ a4-3 a2 c2+ c4=0.∴ e4-3 e2+1=0.
∴ e2= .∴ e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菱形 F1 B1 F2 B2的面积 S1与矩形 ABCD 的面积 S2的比值
= .
解析:设 sin θ= , cos θ
= ,则 = =
= = e2- =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4. 已知中心在原点的双曲线 C 的右焦点为(2,0),右顶点为
( ,0).
(1)求双曲线 C 的标准方程;
解:设双曲线 C 的标准方程为 - =1( a >0, b >0).
由已知得 a = , c =2,则 b2= c2- a2=1,故双曲线 C 的
标准方程为 - y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若直线 l : y = kx + 与双曲线 C 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 A 和
B ,且 · >2(其中 O 为原点),求实数 k 的取值范围.
解:将 y = kx + 与 - y2=1联立,得(1-3 k2) x2
-6 kx -9=0.
由直线 l 与双曲线 C 恒有两个不同的交点,得
即 k2≠ 且 k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设 A ( xA , yA ), B ( xB , yB ),则 xA + xB = , xAxB
= .
由 · >2,得 xAxB + yAyB >2,
即 xAxB + yAyB = xAxB +( kxA + )·( kxB + )=( k2+
1) xAxB + k ( xA + xB )+2=( k2+1)·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k · +2= >2,∴ >0,解得 < k2<3.
又∵ k2<1,∴ < k2<1,故实数 k 的取值范围为(-1,-
)∪( ,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5. (2024·郑州月考)祖暅,祖冲之之子,是我国南宋时期的数学
家.他提出了体积计算原理(祖暅原理):“幂势既同,则积不容
异”.意思是:如果两等高的几何体在同高处截得两几何体的截面
积总相等,那么这两个几何体的体积相等.已知双曲线 C 的焦点在
y 轴上,离心率为 ,且过点( ,2 ).
(1)求双曲线的标准方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双曲线 C 的离心率 e = = ,∴ c = a ,
∴ c2= a2+ b2= a2,∴ b2= a2,
∴双曲线的方程为 - =1,过
点( ,2 ),即 - =1,
a2=3, b2=1,
∴双曲线方程为 - x2=1.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2)若直线 x =0, x =1在第一象限内与 C 及其渐近线围成如图
阴影部分所示的图形,求阴影图形绕 x 轴旋转一周所得几何
体的体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解:由(1)知双曲线的渐近线方程为 y =± x ,
取直线 x = m (0≤ m ≤1),代入 - x2=1,得 y = ,代入 y = x ,得 y = m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直线 x = m 与阴影部分旋转一周所得圆环的面积 S =(3+
3 m2)π-3 m2π=3π.
又高度为1,故根据祖暅原理,该图形绕 x 轴旋转一周所得
几何体与底面半径为 ,高为1的圆柱“幂势相同”,故它
绕 x 轴旋转一圈所得几何体的体积为3π.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谢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