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课堂实录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18 古诗三首 浪淘沙(其一) 课堂实录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22:57: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浪淘沙(其一)》课堂实录
一、设颁奖情境,引读古诗
(一)设置颁奖活动,明确学习任务
师:同学们,学校正在开展“阅览山河致敬诗人”颁奖活动,本期嘉宾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诗作豪迈,被称为“诗豪”,他是谁?
生:刘禹锡。
师:对,我们要为刘禹锡颁发“诗豪奖”,写颁奖词前要做哪些准备?
生1:先了解刘禹锡的诗词和背景。
师:很好,知人论世。还有吗?
生2:要知道他为什么被称为“诗豪”。
师:没错。那大家对刘禹锡有哪些了解?
(学生分享对刘禹锡的认识)
师:刘禹锡年少成名,22岁中进士,32岁被视为后辈宰相,可他因政治风波一生被贬23年,却始终笑对人生。他写过《浪淘沙》组诗九首,今天我们学第一首,探究他为何堪称“诗豪”。
(二)阅读交流平台,明确学法
师:学习古诗方法很重要,结合课本“交流平台”,大家发现了哪些好方法?
生3:可以借助注释理解。
生4:有画面感的诗句能通过想象体会,联系传统文化知识也有帮助。
师:这节课就用这些方法。先齐读诗题。读了诗题,你想到什么画面?
生5:长江或大河里充满沙子。
生6:我想象到黄河波涛滚滚的样子。
师:大家想象力丰富。“浪淘沙”原是六朝歌咏淘金劳动者的民歌,唐朝被收录为曲名,宋朝发展成词牌名,这类作品往往激昂壮阔。
(三)初读古诗,扫清障碍
师:现在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学生读诗)看标注颜色的“曲”字,你发现什么?
生7:它是多音字,另一个音是“qǔ”,如“歌曲” 。
师:在诗里为何读“qū” ?
生7:“九曲”表示黄河弯曲很多。
师:对,“九曲”体现黄河弯延曲折。再看“涯”字,怎么判断的?
生8:因为有水字旁。
师:很棒,“涯”在《说文解字》里解释为“水边也” ,现常说“天涯海角” 。大家观察写法,在学习单上写一写,注意左窄右宽。(学生书写)
师:读好古诗要读准节奏,听老师诵读感受停顿。(师配乐朗诵)谁来读?(生朗读)同学评价一下。
生9:读得有气势,能让人联想到黄河奔腾的景象。
师:请你也读。(生朗读)全班齐读。
二、阅黄河之壮阔,探“诗豪”之风格
(一)小组合作,理解诗意
师:掌握节奏就读出了韵味。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小组合作,用学过的方法理解诗意,结合评价表选“六星讲师” 。(小组交流)
(二)学生小组交流说诗意
师:看看小组合作成果,哪些同学得三颗星了?请分享。
生10: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泥沙,波涛滚滚、狂风掀卷来自天涯,如今可以沿着黄河直上,去寻访牛郎织女。
师:描绘得很完整,交流时用了哪些方法?
生10:结合了插图和注释。
师:采访小组同学,他为何能得六颗星?
生11:他结合注释和插图,把黄河景象描绘得生动形象,发言流畅,声音响亮。
师:还有得六颗星的同学吗?(生分享,师给予肯定)
(三)交流画面入情境,悟写景之壮阔
师:哪些画面让你感受到“诗豪”的豪气?
生12:从“浪淘风簸”体会到,黄河波涛滚滚。(读相关诗句)
师:喜欢这两句的同学一起读。还有不同想法吗?
生13:从“九曲”感受到刘禹锡的豪放,想到波涛汹涌、弯弯曲曲很壮观。
师:你善于联想。有同学从后两句读出了什么?
生14:从后两句“银河”读出景色美丽,作者望到银河,想到牛郎织女的家,想象浪漫。(读相关诗句)
师:全班读出这令人向往的画面。刘禹锡的“豪”有什么特点?
生15:写景壮阔,景色壮观。
师:(板书:写景壮阔)还有吗?
生16:想象神奇,作者除写景还想到牛郎织女。
师:(板书:想象神奇)面对这样的黄河,一起读出充满力量之美的画面。(配乐朗诵)刘禹锡诗作中这样的场景还有很多,如“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
三、阅黄河之曲折,探诗豪之情志
师:诗中只写“九曲” ,不符合“诗豪”偏爱壮阔景色的风格,怎么回事?
生17:“九”不是指具体九处弯曲,是弯曲处很多。
师:中国江河湖海众多,刘禹锡为何选黄河?
生18:黄河汹涌澎湃,激荡了他的内心。
生19:他将黄河的曲折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曲折。
师:这种把情志融入景色的写法叫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刘禹锡为何会由黄河联想到牛郎织女传说?他是灰心被贬、想告老还乡吗?同桌研读两则材料后汇报。
生20:牛郎织女遭王母反对被迫分开,但始终不放弃;刘禹锡一生被贬23年,皇帝下令永不重用,仍努力造福人类,他们都面对困难永不放弃。
生21:牛郎织女在刘禹锡眼中象征永不屈服的精神。
师:若你一生被贬23年,会是什么心情?
生:可能会放弃、失落沉沦。
师:刘禹锡是什么态度?从诗中哪些词语读出?
生22:“如今” ,不用等明天,从今天就行动。
生23:“直上” ,他决心坚定,没有怨念。
师:从这里看出“诗豪”之“豪”还体现在哪里?
生:面对困难百折不挠、坚强不屈。(师板书:百折不挠)
师:一起读出“诗豪”百折不挠的豪气。(配乐朗读)
四、阅贬谪之异同,探诗豪之境界
(一)对比阅读
师:古代文人被贬或怀才不遇时会受打击。柳宗元被贬写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韩愈被贬感叹“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刘禹锡呢?别人伤春悲秋,他相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面对政敌冷嘲热讽,他写下“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 ;好友白居易惋惜他23年大好年华荒废,他释怀写下“暂别紫台自飘摇,何惧秋风促兰苕” 。
(二)感受景物给予诗人的力量
师:对比其他人的忧伤,你对刘禹锡的“豪”有何新理解?他的乐观豁达源于哪里?
生24:他乐观、积极向上,乐观豁达源于美丽的景色。看到秋日、狂沙、千帆万木等,都能激起他内心的乐观豁达。(师板书:乐观豁达)
师:中国传统读书方式有吟诵,跟着音频一起吟诵,表达对刘禹锡乐观豁达的感受。(全体起立吟诵)
五、融会贯通,致敬诗豪之精神
师:从吟诵中,大家对刘禹锡理解更深了。能体会为何给他颁“诗豪奖”吗?
生25:因为他豪放豁达、对生活乐观,给我们很多启示。
师:现在为刘禹锡写颁奖词。(学生书写后,部分学生分享颁奖词)
师:大家写得很好。课后有两项作业:一是阅读刘禹锡《浪淘沙》组诗,绘制创作路线图;二是阅读《刘禹锡传》,品味“诗豪”的豪迈人生。这节课就到这里,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