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七/年/级/上/册/第/4/单/元
诸
葛
亮
教学目标
熟读课文,疏通文意,读出文章音韵美。
1
分析理解层次,把握主旨,读出文章理蕴美。
2
了解写作背景,体会情感,读出家书情韵美。
3
新课导入
他是古往今来智慧的化身,他是众多文人心中忠臣的代表,他借东风,烧赤壁,擒孟获,退司马,临危受命,扶持少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是谁呢?
他是三国时期蜀国的丞相诸葛亮,他既是一个运筹帷幄的政治家,又是一个神机妙算的军事家。除此之外,他还是一个教子有方的父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诸葛亮的一篇文章《诫子书》,体会诸葛亮的教子智慧。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曾隐居隆中,于刘备称帝后任蜀国丞相。刘禅继位,封他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谥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预习交流
1.关于作者
预习交流
建兴十二年春,诸葛亮患有疾病,八月去世。写此信时已重病在身,生命垂危,但对儿子诸葛瞻牵肠挂肚。以诸葛亮才学与智慧,他既然“嫌其早成,恐不为重器耳”,那么,他给八岁儿子写信,一定会思虑周详。
2.写作背景
“诫”,告诫、劝勉。“子”,一般认为是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书”,书信。“诫子书”,即作者诸葛亮写给儿子,旨在告诫、劝勉的信。以此为题,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简洁明了。
预习交流
3.文题解读
课堂活动
(一)疏通文意
诫 子 书
诸葛亮
劝诫、劝勉。
指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
书信,一种文体。
课堂活动
(一)疏通文意
“书”是古代的种文体,就是“书信”的意思。古人写信,多有题目,说明是写给谁的信,信的标题多为“报书”“答书”“与书”“上书”“寄书”等。
例如:《报任安书》(司马迁)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与微之书》(白居易)
《上枢密韩太尉书》(苏辙)等。
课堂活动
(一)疏通文意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堂活动
(一)疏通文意
夫 (fú) 淡泊 (dàn bó)
淫(yín)慢 遂 (suì)
庐 (lú) 笃 (dǔ)
夫 (fú) 淡泊 (dàn bó)
淫(yín)慢 遂 (suì)
庐 (lú) 笃 (dǔ)
重点字词:
致远:达到远大目标。远;形容词作名词,远大目标。
广才:增长才干。广:形容词作动词,增长。
淫慢:放纵懈怠。淫,放纵。慢,古义:懈怠;今义:速度不快。
险躁:轻薄浮躁。与上文“宁静”相对而言。险,古义:轻薄;今义:地势复杂险恶。
宁静:古:安静,集中精神不分散精力;今: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课堂活动
(一)疏通文意
全文翻译:
课堂活动
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集中精力来修养身心的,是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的。不看轻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不能内心平静全神贯注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学习必须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增长才干必须刻苦学习。不努力学习就不能增长才智,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业上获得成就。追求过度享乐和放纵懈怠就不能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陶冶性情。
年华随着光阴流逝,意志随着岁月消磨,最后就像枯枝败叶那样,(成了无所作为的人)对社会没有任何用处,(到那时)守在自家的狭小天地里,悲伤叹息(想回到过去的青少年时代重新学习)还有什么用呢!后悔又怎么来得及呢?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课堂活动
(二)再读,明节奏
1.句读
理解了文意,我们朗读的要求更要上一层楼。读出节奏,除了现有的句读之外,我们还要注意一些地方。
课堂活动
(三)诵读明修身之道
1.细读课文,说说诸葛亮期盼儿子成为什么样的人?
明确:
君子——道德、学问修养极高的人。
2.诸葛亮对儿子有哪些期待?借助带“以”的句子理解归纳。
明确:
“以”,连词,来,引出动作行为的目的。行为与目的包含内容如下:
静——修身 俭——养德 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 学——广才 志——成学
课堂活动
3.说说诸葛亮对儿子除了有正面引导还有什么反面的劝诫。
明确:“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下面这些行为与目的之间为什么会有如此联系呢?请小组讨论回答。
俭——养德 静——修身
明确:
节俭可以养德——俭,约也,约束,不放纵,钱财上不多求,思想行为才会得到约束以培养美好品德。
静能修身——内心宁静,清心寡欲,才不为外物的喧嚣所干扰,才能沉淀自己,提高自己。
课堂活动
5.宁静淡泊,志向远大,勤学成才。三者可以调换位置吗?
不能,只有做到宁静淡泊,才能明确内心真实所想,才会确立并坚定自己的志向,进而通过勤学向目标努力最终成才。而珍惜时间则是父亲最后的叮咛,告诉孩子勤学的方法是珍惜时间。
课堂活动
(四)结合背景,体会用心
你从《诫子书》全文的86个字中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怎样的用心?
明确:
文章字字珠玑,句句哲理,道尽了一位智者一生的智慧结晶,凝聚了一位平凡而伟大的父亲,在临终之际对孩子的殷殷期盼之情,文短情长,意蕴深远。
文言词语
古今异义
1.非宁静无以致远
(古义:安静,精神集中;今义:环境上的安静,不嘈杂)
2.险躁则不能治性
(古义:轻薄;今义:危险,不安全)
3.淫慢则不能励精
(古义:懈怠;今义:指速度低;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长)
文言词语
一词多义
行:
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学: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操守品德)
(走路)
(学习)
(学业)
成:
非志无以成学
遂成枯落
(使动用,使……成功)
(变成、成为)
文言词语
1.非学无以广才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广、使……增长)
2.非志无以成学
(使动用法,使……成功)
3.多不接世
(形容词用作名词,多数人)
4.非宁静无以致远
(形容词用作名词,远大的目标)
词类活用
合作探究
齐读全文,你觉得本文的语言有什么样的特点?
句式整齐,多用对偶,节奏感强。
用语简明,含义深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课堂小结
诫生书
夫学子之行,谦以待人,谨以治学。非谦无以交友,非谨无以成学。夫礼须达也,志须笃也。非礼无以立身,非志无以致远。骄奢则不能弘毅,淫逸则不能敏学。见贤思齐,不耻下问;切问近思,温故知新,则文质彬彬君子也。
诸葛亮给儿子留下了谆谆教诲,老师也对大家有殷切的期望。齐读教师寄语:
布置作业
在《诫子书》中选择一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说说为什么?
板书设计
诫
子
书
观点: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治学: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正)
修身: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反)
惜时: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勤学励志
修身养性
珍惜年华
再 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