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知识点一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适应性特征的个体,不会被天敌发现
B.适应的相对性与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有关
C.个别生物不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D.适应就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2.下列有关适应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实例,对应不正确的是( )
A.普遍性: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遇到迫害时,身体倒立不动,像一株植物
B.普遍性:未下雪的冬季,雷鸟换为白色羽毛
C.普遍性: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D.相对性:浑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束手无策,狐却洒其尿液,把它熏得舒展开“刺球”,进行捕食
知识点二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下列关于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因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4.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5.(2024·辽宁朝阳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B.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材料
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
6.(2024·湖南湘潭高一月考)鼹鼠是一种穴居的哺乳动物,毛黑褐色,嘴尖,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眼部退化藏在毛中。鼹鼠的嗅觉发达,能够辨识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气味。它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鼹鼠种群中不会出现前肢不发达的个体
B.鼹鼠嗅觉发达不利于其穴居生活
C.鼹鼠眼睛退化是黑暗环境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鼹鼠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7.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 )
A.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B.遗传变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C.
D.
8.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a点该群体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体现了变异的不定向性
B.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害虫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9.(2024·山东高密市第一中学高一月考)下图表示某研究所利用某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下列解释不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变异
B.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10.(多选)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种虫在树干的深度分布如图乙。有四位同学围绕“下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如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A.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B.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浅处就很容易捕捉到虫
C.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D.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的喙
11.(多选)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为探究使用杀虫剂T后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苍蝇的抗性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
B.在杀虫剂的诱导下,无抗性苍蝇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C.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
D.PM抑制剂能延缓抗性苍蝇的死亡时间
12.(2024·河北武安高一月考)测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的实验方法为: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被检菌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所示。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 。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 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化,如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 时。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 的,细菌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 (填“前”“中”或“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
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 。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细菌抗药性会增强的原因是 。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1.B 生物的某些适应性特征,如保护色,可以使其不易被天敌发现,A错误;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与适应的相对性有关,B正确;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C错误;适应不仅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错误。
2.B 雷鸟将羽毛换为白色,是为适应下雪的冬季,若冬季未下雪,则换成白色羽毛的雷鸟更易被天敌发现,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B错误。
3.D 拉马克提出的进化学说认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A正确;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不是自古以来就如此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B正确;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C正确;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因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后代的,D错误。
4.D 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类有益或有害;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5.D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A正确;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B正确;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这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富的材料,C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体的表型,通过对表型的选择实现了对基因型的选择,D错误。
6.D 鼹鼠种群中会出现前肢不发达的个体,只是这种个体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被淘汰了,A错误;鼹鼠的嗅觉发达,能够辨识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气味,利于它的穴居生活,B错误;鼹鼠眼睛退化是对黑暗环境适应的结果,黑暗环境只是对基因突变的结果进行了选择,C错误;鼹鼠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导致进化的结果,D正确。
7.D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基本思路是生物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但是生物生存的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因而表现为生存斗争,由于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存在遗传变异,不同个体之间有差异,因而在生存斗争中有一些个体占优势能生存并繁殖后代,即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即自然选择学说的模型可表示为,即D正确。
8.D 变异是不定向的,农药的长期使用只是对其中的抗药性变异个体进行选择,并不能使害虫定向产生抗药性变异,D错误。
9.C 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群体中本身就存在抗药性变异,A正确;曲线波动说明,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被抗生素杀死,因此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病菌的变异有抗药性变异和没有抗药性变异,病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病菌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错误;抗生素的使用使具有抗药变异的个体具有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因而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也能够大量繁殖,D正确。
10.CD 观察题图可知,在树干中深度为6~8 cm的地方虫的数量较多,但喙长在3~4 cm的鸟的数量较多,喙长的鸟才能吃到虫子,所以啄木鸟进化的趋势是喙长的鸟容易得到较多食物而生存下来,但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且仅一代的时间鸟还不能进化出较长的喙。
11.BD 由题干信息“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可知,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A正确;杀虫剂T起选择作用,没有诱导作用,B错误;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杀虫剂杀死不具有抗性的苍蝇,而留下的是具有抗杀虫剂能力的苍蝇,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C正确;PM抑制剂能抑制PM的活性,使抗性苍蝇不能适应具有该种杀虫剂的环境而死亡,D错误。
12.(1)抑菌圈的大小 (2)B (3)①B ②不定向 前 选择 ③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极少数 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解析:(1)抗生素如果抑制细菌生长,在滤纸片周围就会出现抑菌圈,抑菌圈越大就说明抗生素杀菌能力越强,因此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抑菌圈的大小。(2)抑菌圈越大,说明抗生素杀菌能力越强,所以最有效的是B培养皿中的抗生素。(3)①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亡而数量下降,BC段细菌数量开始下降,所以B 点是使用抗生素的起点。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向的,细菌的抗药性个体,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抗生素对细菌种群起到选择的作用,而不是诱导者,选择了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被杀死。③在细菌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是变异个体,只占少数,使用抗生素杀死了大部分无抗药性的个体,故仍然能治疗由细菌引起的感染。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细菌抗药性会增强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3 / 3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导学 聚焦 1.理解生物的适应性。 2.评价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评价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知识点(一)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适应的含义
(1)生物的 适合于完成一定的 。
(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 中生存和繁殖。
2.适应的特性
(1)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2)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 而言的,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
(2)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
(3)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
(4)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
(5)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完全的。( )
探讨 分析适应的相对性,提高理解能力
1.枯叶蝶高超的伪装艺术能否完全避免被天敌捕食?夏季的雷鸟拥有一身深色的羽毛,到了冬季便更换为雪白的羽毛,减少了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是一种适应性,但是如果某一年的冬季来得晚,在下雪前雷鸟已将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更容易被天敌捕食,这说明了什么?
2.一种水生小动物水蚤,在25 ℃环境中能正常生活。若将其置于20 ℃环境中部分个体能正常生活,若将正常生活的个体置于28 ℃环境中,全部死亡。
(1)水蚤在25 ℃环境中能正常生活,若将其置于20 ℃环境中部分个体能正常生活,请从生物的变异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分析原因。
(2)20 ℃环境中部分个体能正常生活,若将正常生活的个体置于28 ℃环境中,全部死亡,请从适应的角度分析原因。
1.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期生存和繁衍
2.(2024·辽宁丹东高一月考)枯叶蝶停息在树枝或草叶上时,两翅收合竖立,隐藏着身躯,全身呈古铜色,色泽和形态均酷似一片枯叶。下列有关枯叶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枯叶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枯叶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出现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
C.生物体都具有类似于枯叶蝶这样适应环境的能力
D.枯叶蝶一定会朝着“酷似枯叶”这一方向进化
知识点(二)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拉马克进化学说
2.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的结果。( )
(2)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多。( )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仅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还揭示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
(4)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存斗争。( )
(5)生存斗争仅仅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争夺。( )
(6)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抗生素诱发细菌产生基因突变,使细菌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
探讨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而在漫长的干旱季节,食物的缺乏是经常发生的。下图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图,据图分析:
(1)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2)请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
(3)请结合变异和环境的关系阐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的进化学说的不同点。
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关系图解
①自然选择(定向选择)的对象: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间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②自然选择的因素:外界环境(环境不是诱变因素而是选择因素),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③自然选择的手段和生物进化的动力: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
④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
⑤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变化的环境。
遗传的作用:使生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⑥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一般外界环境条件变化越剧烈,选择越频繁,生物进化的速度就越快。
1.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③⑤
2.下列关于细菌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细菌产生了定向的抗药性变异
B.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
C.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成为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
D.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
(1)适应是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 ;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 。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 ,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的结果。
1.刺猬遇到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以背部的硬刺保护自己。但狐狸有时会把刺猬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的刹那间,咬住其无刺的腹部将它吃掉。这个例子说明( )
A.适应的普遍性 B.适应的相对性
C.适应的多样性 D.生存在于竞争
2.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下列不属于适应相对性的实例是( )
A.毒蛇往往具有醒目的色彩或斑纹,容易被发现
B.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有时是有利的,有时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C.具有艳丽斑点的雄性孔雀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也易被天敌发现
D.枯叶蝶在停息时很像一片枯叶,但仍会被天敌通过嗅觉发现并捕食
3.下列不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A.洞穴里的鱼因长期生活在黑暗条件下,眼睛失去原有的作用而退化了
B.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C.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很长,是由于其长期觅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D.猎豹的速度之所以很快,是与瞪羚等动物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4.(2024·四川德阳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对维持物种内个体数目的稳定有重要作用
B.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但对其本质,达尔文未能作出科学的解释
C.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是家猪使用腿和吻较少的结果
D.达尔文的研究处于个体水平上,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5.(2024·广东湛江高一月考)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极强,后来使用某种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是 的;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 作用。
(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 。在害虫进化过程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 个体。
(3)如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 (填“前”“中”或“后”)。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核心要点·巧突破】
知识点(一)
自主学习
1.(1)形态结构 功能 (2)环境
2.(2)环境条件
3.(1)√ (2)√
(3)× 提示:自然选择下的各种生物,都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适应能力一般与进化地位的高低无关。
(4)√
(5)× 提示:适应是相对的。
互动探究
1.提示:枯叶蝶难以完全避免被天敌捕食。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如果冬季来得晚,在下雪前雷鸟已将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更易被天敌捕食,由此说明适应是相对的。
2.(1)提示:在25 ℃环境条件下能正常生活的水蚤存在着变异,这种变异的水蚤既适应25 ℃环境也适应20 ℃环境。
(2)提示:适应具有相对性。
学以致用
1.D 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存和繁衍,D错误。
2.D 枯叶蝶出现这一适应性特征,首先需要发生相应的遗传和变异,再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A、B正确;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C正确;环境条件若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就可能会使枯叶蝶朝别的方向进化,D错误。
知识点(二)
自主学习
1. 进化 用进废退 获得性遗传 遗传给后代
2. 动力 结果 共同祖先 性状水平 基因
3.(1)√ (2)√
(3)× 提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4)× 提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
(5)× 提示: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种内及生物种间的斗争。
(6)× 提示:抗生素只起到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变异在前且不定向,选择在后且定向。
互动探究
(1)提示: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需天天伸长脖子去取食高处的树叶,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现在的长颈鹿。
(2)提示:长颈鹿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有的长颈鹿脖子长,有的长颈鹿脖子短,这些性状均可以遗传给后代。在漫长的干旱季节,食物缺乏,那些脖子较长的个体有较多的机会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若干代的繁殖,群体中脖子长的个体越来越多,通过逐渐积累,形成了具有脖子长这一适应性特征的现代长颈鹿品种。
(3)提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在前,环境起到定向的选择作用;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环境导致变异的发生,即环境导致定向的变异。
学以致用
1.B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时,具有适应性变异的生物生存的机会多,③正确,①④错误;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②正确;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变异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⑤正确。
2.C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不一定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网络构建
(1)完成一定的功能 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2)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3)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
(4)所有的生物都有共同祖先 进化
课堂演练
1.B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所谓对环境适应的相对性是指生物只是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环境的适应,所以这个例子体现了刺猬适应的相对性。
2.A 毒蛇往往具有醒目的色彩或斑纹,目的是威慑警告其他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这是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避免自身遭到攻击,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不属于适应的相对性,A符合题意;雷鸟的换羽,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B不符合题意;具有艳丽斑点的雄性孔雀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有利于基因的延续,但也易被天敌发现,不利于生存,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C不符合题意;枯叶蝶在停息时很像一片枯叶,不容易通过视觉发现,但天敌可以通过嗅觉发现并捕食,体现了适应的相对性,D不符合题意。
3.D 洞穴里的鱼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强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某些器官由于不用而退化,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观点;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长颈鹿的颈会越来越长,这是拉马克的“用进废退”的进化观点;生活在草原上的瞪羚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观点,不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4.C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在生存斗争中,一些个体被淘汰,从而对维持一个物种内个体数目的稳定有重要作用,A正确;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但达尔文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之一,B正确;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是家猪使用腿和吻较少的结果,这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的解释是环境对猪的腿和吻的变异进行了选择,C错误;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处于个体水平上,并解释了物种形成的原因,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D正确。
5.(1)差异 不定向 选择 (2)生存斗争 具有抗药性的 (3)前
解析:(1)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种群个体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选择或筛选的作用,能够选择并保存耐药性强的个体。(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进行着生存斗争,杀虫剂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其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是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3)从使用杀虫剂之后甲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可见,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之前,如果在过程中或过程后,甲虫会灭绝。
5 / 5(共71张PPT)
第2节 自然选择与适应的形成
导学 聚焦 1.理解生物的适应性。
2.评价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进步意义和局限性。
3.评价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贡献和局限性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目录
CONTENTS
核心要点·巧突破
01
精准出击 高效学习
知识点(一)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 适应的含义
(1)生物的 适合于完成一定的 。
(2)生物的形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该生物在一定的 中
生存和繁殖。
形态结构
功能
环境
2. 适应的特性
(1)普遍性: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
特征。
(2)相对性:适应是针对一定的 而言的,是一种暂
时的现象。
环境条件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 √ )
(2)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形态结构与
功能相适应。 ( √ )
(3)越高等的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 × )
提示:自然选择下的各种生物,都有对环境的适应能力,适
应能力一般与进化地位的高低无关。
(4)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
之间的矛盾。 ( √ )
(5)现存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完全的。 ( × )
提示:适应是相对的。
√
√
×
√
×
探讨 分析适应的相对性,提高理解能力
1. 枯叶蝶高超的伪装艺术能否完全避免被天敌捕食?夏季的雷鸟
拥有一身深色的羽毛,到了冬季便更换为雪白的羽毛,减少了
被天敌捕食的风险,是一种适应性,但是如果某一年的冬季来
得晚,在下雪前雷鸟已将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更容易被天敌捕
食,这说明了什么?
提示:枯叶蝶难以完全避免被天敌捕食。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
换成白色,有利于在白雪皑皑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如果冬季来得
晚,在下雪前雷鸟已将羽毛换成白色反而更易被天敌捕食,由此说
明适应是相对的。
2. 一种水生小动物水蚤,在25 ℃环境中能正常生活。若将其置于20
℃环境中部分个体能正常生活,若将正常生活的个体置于28 ℃环
境中,全部死亡。
(1)水蚤在25 ℃环境中能正常生活,若将其置于20 ℃环境中部
分个体能正常生活,请从生物的变异与环境相适应的角度分
析原因。
提示:在25 ℃环境条件下能正常生活的水蚤存在着变异,这
种变异的水蚤既适应25 ℃环境也适应20 ℃环境。
(2)20 ℃环境中部分个体能正常生活,若将正常生活的个体置于
28 ℃环境中,全部死亡,请从适应的角度分析原因。
提示:适应具有相对性。
1. 下列关于生物适应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生物的适应性可以理解为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完成一定的功能
B. 仙人掌的叶退化成针形是对干旱环境的适应
C.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但是对环境的适应具有相对性
D. 生物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只要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就能长
期生存和繁衍
解析: 每种生物的适应都不是绝对的、完全的,只是一定程度
上的适应,环境条件的不断变化对生物的适应性有很大的影响,所
以生物具有某种适应性特征,不一定能长期生存和繁衍,D错误。
2. (2024·辽宁丹东高一月考)枯叶蝶停息在树枝或草叶上时,两翅
收合竖立,隐藏着身躯,全身呈古铜色,色泽和形态均酷似一片枯
叶。下列有关枯叶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枯叶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 枯叶蝶这一适应性特征的出现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有关
C. 生物体都具有类似于枯叶蝶这样适应环境的能力
D. 枯叶蝶一定会朝着“酷似枯叶”这一方向进化
解析: 枯叶蝶出现这一适应性特征,首先需要发生相应的遗传
和变异,再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向适应环境的方向进化,A、B
正确;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生物都具有适应环境的能力,C正
确;环境条件若发生改变,自然选择就可能会使枯叶蝶朝别的方向
进化,D错误。
知识点(二)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 拉马克进化学说
c
c
c
c
c
2.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
c
c
c
c
c
3.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拉马克认为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
传的结果。 ( √ )
(2)达尔文认为,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能生存并留下后代的机会
多。 ( √ )
(3)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仅阐明了生物进化的原因,还揭示
了生物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 × )
提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不能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4)生物进化的内因是生存斗争。 ( × )
提示:生物进化的内因是遗传变异,动力是生存斗争。
√
√
×
×
(5)生存斗争仅仅是指同种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对食物和空间的争
夺。 ( × )
提示: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环境、生物种内及生物种间的
斗争。
(6)抗生素的滥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的原因是抗生素诱发细菌
产生基因突变,使细菌中出现抗药性强的个体。 ( × )
提示:抗生素只起到选择作用,而不是诱导作用,变异在前
且不定向,选择在后且定向。
×
×
探讨 分析生物进化的原因,提高问题分析能力
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而在漫长的干旱季节,食物的缺乏是经常
发生的。如图是长颈鹿的进化过程图,据图分析:
(1)请利用拉马克的观点解释长颈鹿脖子长的原因。
提示:长颈鹿主要以树叶为食,要想获得足够的食物就需天天
伸长脖子去取食高处的树叶,由于“用进废退”,从而形成了
现在的长颈鹿。
(2)请用达尔文的进化观点解释长颈鹿颈长的原因。
提示:长颈鹿在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异,有的长颈鹿脖
子长,有的长颈鹿脖子短,这些性状均可以遗传给后代。在漫
长的干旱季节,食物缺乏,那些脖子较长的个体有较多的机会
吃到高处的树叶,能够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经过若干代的繁
殖,群体中脖子长的个体越来越多,通过逐渐积累,形成了具
有脖子长这一适应性特征的现代长颈鹿品种。
(3)请结合变异和环境的关系阐述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与拉马克
的进化学说的不同点。
提示: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不定向的变异在前,环境起
到定向的选择作用;拉马克的进化学说认为环境导致变异的发
生,即环境导致定向的变异。
对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的理解
(1)内容: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和适者生存。
(2)关系图解
①自然选择(定向选择)的对象:直接对象是生物的性状;间
接对象是相关的基因型;根本对象是与性状相对应的基因。
②自然选择的因素:外界环境(环境不是诱变因素而是选择因
素),包括无机环境和生物环境。
③自然选择的手段和生物进化的动力:生存斗争(包括生物与
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的斗争),生存斗争对某些个体的生存
不利,但对物种的生存是有利的。
④自然选择的基础:过度繁殖。
⑤进化的内因:遗传和变异。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其中变异可分为有利变异和不利变
异,变异的有利和有害是相对的,取决于变化的环境。
遗传的作用:使生物微小的有利变异得以积累加强,从而形成
适应特定环境的生物新类型。
⑥选择的结果: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一般外界环境条件
变化越剧烈,选择越频繁,生物进化的速度就越快。
1. 对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正确理解是( )
①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适应性的变异 ②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化
的基础 ③变异是不定向的 ④变异是定向的 ⑤变异经过长期的
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就可能产生出生物的新类型
A. ②④⑤ B. ②③⑤
C. ①②④ D. ①③⑤
解析: 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环境改变时,具有适应性变异
的生物生存的机会多,③正确,①④错误;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进
化的基础,②正确;经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遗传积累,变异可能产
生出生物的新类型,⑤正确。
2. 下列关于细菌抗药性产生原因的叙述,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
是( )
A. 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细菌产生了定向的抗药性变异
B. 自然选择学说阐明了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用
C. 长期使用抗生素使细菌的抗药性成为有利变异并逐代积累
D. 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
解析: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
A错误;自然选择学说没有阐明基因突变在细菌抗药性产生中的作
用,B错误;变异是不定向的,抗药性强的细菌产生的后代不一定
都具有更强的抗药性,D错误。
过程评价·勤检测
02
反馈效果 筑牢基础
(1)适应是生物的形态结构适合于 ;生物的形
态结构及其功能适合于 。
(2)拉马克进化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
(3)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
。
(4)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揭示了生物界的统一性是由于
,而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
的结果。
完成一定的功能
该生物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和繁殖
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过度繁殖、遗传变异、生
存斗争和适者生存
所有的
生物都有共同祖先
进化
1. 刺猬遇到敌害时身体缩成一团,以背部的硬刺保护自己。但狐狸有
时会把刺猬抛向空中,待其落地伸展躯体的刹那间,咬住其无刺的
腹部将它吃掉。这个例子说明( )
A. 适应的普遍性 B. 适应的相对性
C. 适应的多样性 D. 生存在于竞争
解析: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所谓对环境适
应的相对性是指生物只是在一定时间,对一定环境的适应,所以这
个例子体现了刺猬适应的相对性。
2. 适应具有普遍性和相对性,下列不属于适应相对性的实例是( )
A. 毒蛇往往具有醒目的色彩或斑纹,容易被发现
B. 雷鸟在冬季来临前将羽毛换成白色的,有时是有利的,有时会有
一定的局限性
C. 具有艳丽斑点的雄性孔雀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也易被天敌发现
D. 枯叶蝶在停息时很像一片枯叶,但仍会被天敌通过嗅觉发现并捕食
解析: 毒蛇往往具有醒目的色彩或斑纹,目的是威慑警告其他
动物,不要靠近我,属于警戒色,这是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
的,避免自身遭到攻击,这是长期适应环境的表现,不属于适应的
相对性,A符合题意;雷鸟的换羽,说明适应具有相对性,B不符
合题意;具有艳丽斑点的雄性孔雀鱼,有更多机会繁殖后代,有利
于基因的延续,但也易被天敌发现,不利于生存,说明适应具有相
对性,C不符合题意;枯叶蝶在停息时很像一片枯叶,不容易通过
视觉发现,但天敌可以通过嗅觉发现并捕食,体现了适应的相对
性,D不符合题意。
3. 下列不属于拉马克进化观点的是( )
A. 洞穴里的鱼因长期生活在黑暗条件下,眼睛失去原有的作用而退
化了
B. 比目鱼的双眼并列于向光的一面,是长期卧伏于海底的缘故
C. 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很长,是由于其长期觅食高处树叶的结果
D. 猎豹的速度之所以很快,是与瞪羚等动物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
解析: 洞穴里的鱼由于长期生活在地下,眼睛萎缩、退化,强
调环境的变化是物种产生变化的原因,生活在特定环境中的生物某
些器官由于不用而退化,并且传递给下一代,这是拉马克的“用进
废退”观点;长颈鹿经常努力伸长颈和前肢去吃树上的叶子,因此
颈和前肢都变得很长,长颈鹿的颈会越来越长,这是拉马克的“用
进废退”的进化观点;生活在草原上的瞪羚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
体现了不同物种之间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这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的观点,不是拉马克的进化观点。
4. (2024·四川德阳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
述,错误的是( )
A.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对维持物种内个体数目的稳定有重
要作用
B.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但对其本质,达尔文未能作出科学的
解释
C. 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是家猪使用腿和吻较少的结果
D. 达尔文的研究处于个体水平上,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
解析: 生存斗争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在生存斗争中,一些个体
被淘汰,从而对维持一个物种内个体数目的稳定有重要作用,A正
确;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内因,但达尔文未能对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作出科学的解释,这是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局限性之一,B正
确;家猪的腿和吻比野猪的短,是家猪使用腿和吻较少的结果,这
是拉马克进化学说的观点,而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对家猪的腿和
吻比野猪的短的解释是环境对猪的腿和吻的变异进行了选择,C错
误;达尔文对生物进化的研究处于个体水平上,并解释了物种形成
的原因,强调物种形成都是渐变的结果,D正确。
5. (2024·广东湛江高一月考)甲虫幼虫期以农作物叶为食,破坏力
极强,后来使用某种杀虫剂进行防治,开始使用时,对甲虫防治效
果显著,但随着继续使用,甲虫表现出越来越强的抗药性。分析并
回答下列问题:
(1)甲虫种群中个体抗药性的 体现了生物的变异一般
是 的;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 作用。
差异
不定向
选择
解析:由于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甲虫种群个体抗药性存在着差异;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到了选择或筛选的作用,能够选择并保存耐药性强的个体。
(2)甲虫与杀虫剂之间的关系叫 。在害虫进化过程
中,属于有利变异的是 个体。
解析: 甲虫与杀虫剂之间进行着生
存斗争,杀虫剂对甲虫起了选择作用,
其中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是具有有利变异
的个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
来,无抗药性的个体会被淘汰。
生存斗争
具有抗药性的
(3)如图是甲虫在使用杀虫剂之后的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据图
分析,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 (填
“前”“中”或“后”)。
解析: 从使用杀虫剂之后甲虫种群密度的变化曲线可见,害虫具有抗药性应在使用杀虫剂过程之前,如果在过程中或过程后,甲虫会灭绝。
前
课时训练·提素能
03
分级练习 巩固提升
知识点一 适应的普遍性和相对性
1. 下列与适应及其形成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具有适应性特征的个体,不会被天敌发现
B. 适应的相对性与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有关
C. 个别生物不具有适应环境的特征
D. 适应就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生物的某些适应性特征,如保护色,可以使其不易被天
敌发现,A错误;遗传的稳定性和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与适应
的相对性有关,B正确;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所有的生物都具有适
应环境的特征,C错误;适应不仅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
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 下列有关适应的普遍性与相对性的实例,对应不正确的是( )
A. 普遍性:生活在海藻丛中的一种鱼,当遇到迫害时,身体倒立不
动,像一株植物
B. 普遍性:未下雪的冬季,雷鸟换为白色羽毛
C. 普遍性:具有保护色的动物不容易被天敌发现
D. 相对性:浑身长满硬刺的刺猬,一般的敌人在它面前束手无策,
狐却洒其尿液,把它熏得舒展开“刺球”,进行捕食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雷鸟将羽毛换为白色,是为适应下雪的冬季,若冬季未
下雪,则换成白色羽毛的雷鸟更易被天敌发现,体现了适应的相对
性,B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知识点二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 下列关于拉马克生物进化学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古老的生物进化来的
B. 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的形成都是由于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C. 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D. 因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不可以遗传给后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拉马克提出的进化学说认为,当今所有的生物都是由更
古老的生物进化而来的,A正确;各种生物的适应性特征并不是自
古以来就如此的,而是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由于用进废退
和获得性遗传,B正确;器官废而不用,就会造成形态上的退化,
C正确;拉马克进化学说认为因用进废退获得的性状是可以遗传给
后代的,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4. 下列关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自然选择所保留的变异,对人类都是有利的
B. “生存”的“适者”,对人类都是有益的
C. 在自然选择中,人类起着主导作用
D. “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
件
解析: 自然选择保留的变异都是适应自然环境的,谈不上对人
类有益或有害;在自然选择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的是环境条件。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5. (2024·辽宁朝阳高一月考)下列关于自然选择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认为生存斗争的结果是适者生存
B. 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没有能够解释遗传和变异的本质
C. 在生物繁殖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的遗传和变异现象是自然选择的
材料
D. 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个体的基因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在激烈的生存斗争中,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适应环
境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
适者被淘汰,A正确;由于受到当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对于遗
传和变异的本质,达尔文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B正确;在生物
繁殖的过程中,遗传和变异现象普遍存在,这为自然选择提供了丰
富的材料,C正确;自然选择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个体,而且是个
体的表型,通过对表型的选择实现了对基因型的选择,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6. (2024·湖南湘潭高一月考)鼹鼠是一种穴居的哺乳动物,毛黑褐
色,嘴尖,前肢发达,脚掌向外翻,有利爪,适于掘土,眼部退化
藏在毛中。鼹鼠的嗅觉发达,能够辨识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气味。
它白天住在土穴中,夜晚出来捕食。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鼹鼠种群中不会出现前肢不发达的个体
B. 鼹鼠嗅觉发达不利于其穴居生活
C. 鼹鼠眼睛退化是黑暗环境诱导基因突变的结果
D. 鼹鼠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鼹鼠种群中会出现前肢不发达的个体,只是这种个体在
自然选择的过程中被淘汰了,A错误;鼹鼠的嗅觉发达,能够辨识
立体空间方位的不同气味,利于它的穴居生活,B错误;鼹鼠眼睛
退化是对黑暗环境适应的结果,黑暗环境只是对基因突变的结果进
行了选择,C错误;鼹鼠对穴居生活的适应性是自然选择导致进化
的结果,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7. 下列符合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是( )
A. 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变异→适者生存
B. 遗传变异→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适者生存
C.
D.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解释模型的基本思路是生物具有很
强的繁殖能力,但是生物生存的空间、资源都是有限的,因而表现
为生存斗争,由于繁殖后代的过程中存在遗传变异,不同个体之间
有差异,因而在生存斗争中有一些个体占优势能生存并繁殖后代,
即获得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即自然选择学说的模型可表示
为 ,即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8. 如图表示长期使用一种农药后,害虫数量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
述不正确的是( )
A. a点该群体中存在很多种变异类型,这体现了变
异的不定向性
B. a→b的变化是生物与无机环境斗争的结果
C. b→c是抗药性逐代积累的结果
D. 农药的长期使用使害虫定向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解析: 变异是不定向的,农药的长期使用只是对其中的抗药性
变异个体进行选择,并不能使害虫定向产生抗药性变异,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9. (2024·山东高密市第一中学高一月考)如图表示某研究所利用某
种新型抗生素对一种致病菌多次用药实验的效果,下列解释不符合
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是( )
A. 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一直存在抗药性
变异
B. 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菌个体
C. 该病菌产生抗药性变异是为了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
D. 具有抗药性变异的病菌个体能够大量繁殖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图中波动的曲线可知,该病菌群体中本身就存在抗药
性变异,A正确;曲线波动说明,在抗生素的使用过程中,不具有
抗药性的病菌被抗生素杀死,因此抗生素淘汰了不具有抗药性的病
菌个体,B正确;变异是不定向的,病菌的变异有抗药性变异和没
有抗药性变异,病菌抗药性增强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不是病菌为了
适应存在抗生素的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C错误;抗生素的使
用使具有抗药变异的个体具有了更多生存的机会,因而具有抗药性
变异的病菌个体也能够大量繁殖,D正确。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多选)在某小岛上的一种啄木鸟,其喙长分布如图甲,而其唯
一的食物是一种在树干中的虫。这种虫在树干的深度分布如图
乙。有四位同学围绕“下一代鸟喙的可能长度如何”这一问题展
开讨论,四位同学的观点分别阐述如下,其中合理的是(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A. 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长,因为较长的鸟喙是生存所必需的
B. 下一代鸟的喙都比亲本短,因为在树干浅处就很容易捕捉到虫
C. 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因为变异是随机的,不定向的
D. 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长,仅一代的时间还不能进化成较长
的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观察题图可知,在树干中深度为6~8 cm的地方虫的
数量较多,但喙长在3~4 cm的鸟的数量较多,喙长的鸟才能吃到
虫子,所以啄木鸟进化的趋势是喙长的鸟容易得到较多食物而生
存下来,但变异是不定向的,因此下一代鸟的喙不一定比亲本
长,且仅一代的时间鸟还不能进化出较长的喙。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1. (多选)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虫剂T。为探究使
用杀虫剂T后PM活性与该苍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科学家进行了
几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 苍蝇的抗性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
B. 在杀虫剂的诱导下,无抗性苍蝇发生了可遗传变异
C. 长期在有杀虫剂的环境中,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
D. PM抑制剂能延缓抗性苍蝇的死亡时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由题干信息“某种苍蝇体内的酶(PM)能够分解杀
虫剂T”可知,苍蝇抗性的产生与PM的高活性等因素有关,A正
确;杀虫剂T起选择作用,没有诱导作用,B错误;长期在有杀虫
剂的环境中,杀虫剂杀死不具有抗性的苍蝇,而留下的是具有抗
杀虫剂能力的苍蝇,该苍蝇种群会逐渐形成适应,C正确;PM抑
制剂能抑制PM的活性,使抗性苍蝇不能适应具有该种杀虫剂的环
境而死亡,D错误。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2. (2024·河北武安高一月考)测定细菌对各种抗生素的药敏程度的
实验方法为:将含有一定浓度不同抗生素的滤纸片放置在已接种
被检菌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抗生素向周围扩散,如果抑制被检菌
生长,则在滤纸片周围出现抑菌圈(图中里面的圈),结果如图
所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 。
解析: 抗生素如果抑制细菌生长,在滤纸片周围就会
出现抑菌圈,抑菌圈越大就说明抗生素杀菌能力越强,因此
衡量本实验结果的指标是抑菌圈的大小。
(2)上述图中最有效的是 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解析: 抑菌圈越大,说明抗生素杀菌能力越强,所以
最有效的是B培养皿中的抗生素。
抑菌圈的大小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3)用上述最有效的抗生素对细菌进行处理,并测定细菌数量变
化,如图所示:
①向培养基中加抗生素的时刻为 时。
B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 的,细菌
的抗药性产生于环境变化之 (填“前”“中”或
“后”),抗生素对细菌变异的作用不是“诱导”而是
。
③尽管有抗药性基因存在,但使用抗生素仍然能治疗由细菌
引起的感染,原因在于细菌种群中
。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细菌抗药性会增强
的原因是 。
不定向
前
选
择
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占
极少数
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解析: ①抗生素会使细菌中不具抗药性的个体大量死
亡而数量下降,BC段细菌数量开始下降,所以B 点是使用
抗生素的起点。②细菌种群的进化是定向的,而变异是不定
向的,细菌的抗药性个体,在使用抗生素之前就已经存在,
抗生素对细菌种群起到选择的作用,而不是诱导者,选择了
抗药性的个体生存下来,无抗药性的个体被杀死。③在细菌
种群中,含有抗药性基因的个体是变异个体,只占少数,使
用抗生素杀死了大部分无抗药性的个体,故仍然能治疗由细
菌引起的感染。如果长期使用同一种抗生素,细菌抗药性会
增强的原因是抗生素对细菌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感 谢 观 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