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体验化学探究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1.2 体验化学探究课件(共23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化学鲁教版(2024)九年级上册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0.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07 21:5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体验科学探究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途径
知道科学探究可以通过实验、观察等多种手段获取事实和证据
认识提出问题和做出猜想对科学探究的重要性,知道猜想与假设用事实来验证
01
02
03
牛顿在“苹果落地”的启发下,经过专心思考和研究,牛顿后来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为什么苹果掉在地上而不是往天上飞
——牛顿
詹姆斯·瓦特对蒸汽把壶盖冲得噗噗地跳的现象很感兴趣。这种好奇心和寻根问底的精神,后来引导他去努力探索世界的种种奥秘,发明了蒸汽机。
为什么水开了壶盖就跳动,是什么东西推动它吗
——瓦特
你认为牛顿和瓦特为什么能发现和提出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善于观察身边的现象
勤动脑,多思考
时刻保持一颗好奇心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明确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科学始于问题,如果没有问题,科学发展就走到了尽头。化学科学就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向前发展的。
一、从问题开始
蜡烛燃烧的相关探究问题的提出
1.蜡烛燃烧前的颜色、状态、密度、硬度、溶解性
2.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几层?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
3.蜡烛燃烧时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4.蜡烛燃烧时是何种状态的蜡烛(固、液、气)在燃烧?5.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观察思考
1
蜡烛燃烧前的颜色、状态、密度、硬度
操作 取一根蜡烛,观察其颜色、形状、状态、气味、手感等 用小刀切下一小
块石蜡投入水中
现象
一般为白色,圆柱形固
体,略有气味,有滑腻感
硬度小,密度比
水小,不溶于水
观察思考
2
蜡烛燃烧时火焰分为几层?哪一部分的温度最高?
现象
结论
外焰处先变黑,
焰心处变黑程度小
外焰温度最高
內焰温度较低
焰心温度最低
观察思考
3
蜡烛燃烧时生成的物质是什么?
(信息提示:蜡烛主要含碳、氢、氧元素)
操作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 一个冷而干燥的烧杯 再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沾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迅速倒转烧杯,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
现象和结论
烧杯内壁有水珠,
证明蜡烛燃烧生成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
明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观察思考
3
探究升级——装置一体化设计
现象
结论
漏斗内壁出现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产物
为二氧化碳和水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总结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设计并实施
实验方案
形成结论
反思与交流
观察思考
例1
蜡烛燃烧时是何种状态的蜡烛(固、液、气)在燃烧?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蜡烛燃烧时是哪种状态的石蜡被点燃?
蜡烛燃烧时是气态石蜡在燃烧。
(可以猜想为固态或液态吗?)
【形成结论】
【反思与交流】
蜡烛燃烧时固体石蜡需要变成气态石蜡才能燃烧。
从蜡烛火焰什么部位引出的气体更易燃烧?
如何证明石蜡燃烧是化学变化?
【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1.设计实验方案:
①切下一块蜡烛,直接在蒸发皿中点燃固体石蜡;
②加热蒸发皿中的石蜡呈液态,点燃液体石蜡;
③用坩埚钳夹持一根尖嘴玻璃管,将其末端插入燃着的蜡烛
烛芯附近,一段时间后用火柴在玻璃管尖嘴处点燃。
2.进行实验:(注意实验安全)
观察思考
例2
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是什么物质?
【提出问题】
【形成假设】
蜡烛熄灭后冒出的白烟成分是什么?
小光猜测白烟是石蜡燃烧产生的水蒸气;
小亮猜测白烟是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
小明猜测白烟是石蜡蒸气凝结成的石蜡固体颗粒。
【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1)查阅资料:烟是由固体颗粒形成的,雾是由小液滴形成的。
石蜡的熔点和沸点都很低,很容易液化或气化。二氧化碳是无色且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实验探究:①吹灭蜡烛,立即用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白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 。小亮由此得出结论:白烟是二氧化碳。
②吹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罩在白烟上,玻璃片上没有出现水雾,而是出现了一些白色固体物质。小光由此得出结论:白烟不是 。
③吹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靠近白烟,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这为 的猜测提供了证据,同时可以排除 的猜测。
【形成结论】
(1)由以上探究结果可知: 的猜测是正确的。
(2)小亮在实验时确实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但他获得的结论不正确,原因可能是 。
变浑浊
水蒸气
小光和小亮
小明
可能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碳聚集在蜡烛周围使石灰水变浑浊
小明
【反思评价与表达交流】
小光同学的反思是:蜡烛燃烧产生水,由于温度高于100℃而呈气态,不会凝结成雾状。所以不应该猜测白烟是水蒸气。
小亮同学的反思可能是: ,

也许你对该小组的探究活动也有所思考,你思考的问题是: 。
蜡烛燃烧的探究延续了几百年的历史,请提出你还想探究的一个问题:

二氧化碳是气体,而白烟的成分应该是固体颗粒,所以不应该
猜测白烟是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也能燃烧,白烟是否是一氧化碳呢?
如何延长蜡烛燃烧的时间
化学探究实验报告
姓名: 合作者:
班级: 日期:
实验名称:
实验目的:
实验过程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反思:
1、点燃蜡烛时,对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
A.火焰外焰最亮 B.罩在火焰上的烧杯内壁有水珠
C.蜡烛的火焰分三层 D.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
2、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及对燃烧现象的探究,得出正确的结论是( )
①外焰的温度最高 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 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只有① ② ③ B.只有 ② ③ ④
C.只有 ④ D.① ② ③ ④
D
3、小明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
A.猜想与假设 B.获得结论
C.设计并实施实验方案 D.反思与评价
C
4.小茗指着厨房桌面上的一小块白色固体,问妈妈:“这是什么?”妈妈说:“可能是蜡烛,也可能是小石子.”爸爸说:“把它放到水中,若沉下去就是小石子,若漂浮着就是蜡块”妈妈和爸爸的说法分别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
A.猜想和设计实验 B.设计实验和获得结论
C.猜想和反思评价 D.猜想和进行实验
A
5.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曾为少年儿童做过一个有趣的“母子火焰”实验,如下图所示,分析下列问题:
(1)要使该实验成功,导管不宜过长,
原因是 ;
(2)导管的一端要插入母火焰的中心部位,
目的是 。
导气管太长,石蜡蒸气冷凝,不能从导管末端导出
焰心部位气态石蜡较多,易于导出蒸汽
6.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4)将呼出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的顺序是 (填序号)
提出问题
形成结论
猜想与假设
实施实验方案
反思与交流
13425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