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华师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上海市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三历史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鸦片战争》教案(华师大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7-23 14:36: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虎门硝烟,准确说出《南京条约》的内容
了解战前中、英的基本国情;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
归纳、评判鸦片战争的结果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战前中英社会对比,明白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双方胜败的原因,理解“落后挨打”的道理。
通过对《南京条约》内容的研读,理解鸦片战争的性质
从社会性质、社会矛盾、历史任务、历史分期、社会思潮等多方面,综合分析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林则徐等爱国将士的壮举,维护民族尊严,反应中国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值得后人尊敬。
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自强的道理,领会爱国救国的历史责任感,进而确定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使命感和人生观
(二)教学重点: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
一、19世纪40年代以前的中国与世界(B)
1、中国:康乾盛世后,走向衰落
1)政治:封建专制统治
2)经济:自然经济占主题地位,资本主义微弱
3)思想:天朝上国、盲目自大
4)对外:闭关锁国
、、、、
2、世界: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1)政治: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完成,近代民主体制确立
2)经济:工业革命完成,工业资本主义时代
3)对外:殖民掠夺
、、、、
分析归纳: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想要打开中国的市场
2、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必然性。
3、认识:落后挨打、闭关锁国的危害
二、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
1、过程:略
2、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强决心
三、《南京条约》
1、时间:1842年、中——英、
2、主要内容:(B)
1)割地:香港岛——领土主权破坏
2)赔款:2100万元
3)五口通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贸易主权丧失
4)协定关税——关税主权丧失
3、性质: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4、影响:(C)见鸦片战争的影响
四、鸦片战争的影响
1、政治:中国的领土和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概念)
2、经济:使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 http: / / www.21cnjy.com )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辨析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资本主义观点)
3、社会矛盾和革命任务:
4、思想观念: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
1)林则徐: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2)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三、课堂练习
(一)填空
1、1840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为打开
,发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
条约,是中国历史上
( http: / / www.21cnjy.com )
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
社会。鸦片战后,受西方坚船利炮刺激,中国有识之士从天朝上国迷梦中惊醒,睁眼看世界,代表人物是

。魏源著
一书,提出
的主张。
2、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规定
( http: / / www.21cnjy.com )中国割让
给英国;赔款
;开放
、厦门、福州、宁波、
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在华进出口货物的关税,须“秉公议定则例”,即
条款。
3、鸦片战后中国社会的主要
( http: / / www.21cnjy.com )矛盾由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演化为

的矛盾、

的矛盾。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
的矛盾。
(二)、选择题:
1、一部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民族灾难史,也是一部民族抗争史。右图反映的是
冯子材守镇南关
B、李秀成打洋枪队
C、邓世昌黄海大战
D、林则徐虎门销烟
2、以下条约内容最能反映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意图的是
A.割香港岛
B.获得大量的赔款
C、协定关税
D.谋得领事裁判权
3、清朝乾隆皇帝曾说:“夭朝物产富饶,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这段话反映了
A.乾隆皇帝壮志满怀
B、中国经济获得发展
C.自然经济下的心态
D、天朝上国地大物博
4.鸦片战争以后初期,英国商品仍未能在中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的通商口岸少
B.中国居民缺乏购买力
C.英国产品价格过高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5、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最重要原因是清政府
A.武器装备落后
B.政治制度腐朽
C.社会经济落后
D.临战妥协投降
6、《海国图志》的主要作用是
A、传播变革救国的思想
B.宣传坚船利炮的威力
C、动摇清朝的封建统治
D.影响日本的明治维新
7、下列对鸦片战争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封建经济逐步解体
B、锁国大门被迫打开
C、知识分子放眼世界
D、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8、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最主要依据是
A、中国独立自主地位被破坏
B.中国领土完整被破坏
C.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
D.中国闭关状态被打破
9、判断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主要根据是
A.清王朝开始变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B.中国政治经济各项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
C.中国经济开始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D.中国人民在反封建的同时还要反侵略
10.称林则徐是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是因为他
A、认识到鸦片泛滥的危害
B、指出了清政府的财政危机
C、迈出师夷长技的笫—步
D.领导虎门销烟有功于国家
11、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而言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的多次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市场
C、封建自然经济解体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权力
12、鸦片战争中萌发的新思潮的核心和实质是
A.睁眼观察世界,了解国外情况
B、学习西方长技,抵御列强入侵
C、仿制西洋武器,振兴清朝统治
D.启迪国人觉悟,挣脱锁国牢笼
13、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A.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B.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
C.中国处于封建落后状态
D.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
14、在(南京条约)的下列条款中,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的是
A.割占香港岛给英国
B.赔款2100万元
C.开五口通商口岸
D.英商进出口关税双方协定
15、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这里的“转折”不包括
A、社会性质B、社会主要矛盾
C、中国革命性质的改变D、中国国内主要阶级地位的改变
16、“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幅
( http: / / www.21cnjy.com )员辽阔的帝国、、、、、、不顾时事,仍然安于现状,、、、、、终于要在这样一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在这场决斗中,陈腐世界的代表是基于道义原则,而现代的社会的代表却是为了获得贵卖贱买的特权——这的确是一种悲剧。”马克思这段话评论的是
A、鸦片战争
B、抗日战争
C、普法战争
D一战
17.“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该条约损害了中国什么主权?
A.领土主权
B.贸易主权
C.司法主权
D.关税主权
18.矛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
( http: / / www.21cnjy.com )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很相信老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的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了。”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
A.这一现象应发生在工业革命时代,相当于中国康乾盛世时期
B.这是外国进出口货物税率规定为“值百抽五”后,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的结果
C.当时外国商船可以在内河航行,是因为《南京条约》给与了西方国家这项权利
D.从洋货和小火轮船断定,当时世界正处于工业文明扩展时期
(三)简释题
1、天朝的危机
材料一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
( http: / / www.21cnjy.com )天朝帝国与地上世界接触,与外界完全隔绝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通过英国而为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正如小心保存在密闭棺木里的木乃伊一接触新鲜空气便必然解题一样。
——马克思《中国社会和欧洲革命》
1)、清政府采用什么手段使自己处于“与外界完全隔绝”状态?
2)
“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指的是什么?
3)19世纪40至50年代的“解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有人认为:鸦片战争是在
( http: / / www.21cnjy.com )执行一种历史使命,它是用侵略手段来达到使中国向世界开放的目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是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试结合史实分析、评论这种观点。
3、1839年,林则徐写
( http: / / www.21cnjy.com )了一封致大不列颠女王维多利亚的信。虽然这封信没有送出,但是它表明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态度,也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史料。以下为这封信的摘录,阅读后回答问题(8分)
“我天朝君临万国,尽有不测神威,然不忍不教而诛。故特明宣定例。该国夷商欲图长久贸易,必当懔遵宪典,将鸦片永断来源,切勿以身试法。”
——选自《新全球史》(美
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勒著)
问题:(1)通过林则徐的这封信,你能提取怎样的历史信息?(2分)
(2)假如维多利亚女王收到了这封信,女王能满足林则徐的要求吗?为什么?(4分)
(3)当时中英两国的“宪典”是怎样制订的?(2分)
37关于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是,关于这场战争的认识与反思却从未停止。下面是不同人物对清王朝在这场战争中失败原因的认识。
材料1、马克思在《鸦片贸易史》中说:“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个……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材料2、当时的浙江巡抚刘韵珂在定海、镇
( http: / / www.21cnjy.com )海失陷时,向皇帝报告说:“盖其炮火器械,无不猛烈精巧,为中国所必不能及……其众皆以必死为期,……而财力充裕,无一处不勾结汉奸,无一汉奸不得其重贿,……此其所以逞凶肆逆,各省不能取胜之实情也”。
——《筹办夷务始末》道光朝
材料3、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
( http: / / www.21cnjy.com )陈代谢》中是这样阐释战争结局的原因的:“在鸦片战争的整个过程里,中国以中世纪的武器、中世纪的政府、中世纪的社会来对付近代化的敌人。战争以严酷的事实暴露了这种差距……”。
材料4、戴逸在《中国近代史通鉴》中引证了
( http: / / www.21cnjy.com )魏源对这场战争的认识:“中国在鸦片战争中惨败,……主要是……许多清朝的将帅‘非苟且即虚骄’,军队缺乏训练,纪律不整,‘以此无虑无谋之兵,即尽得夷炮夷艘,遽可大洋角逐乎?’”
材料5、郭廷以在《近代中国史纲》中提
( http: / / www.21cnjy.com )到:“清廷并无一贯态度,战和不常,根本所在,为既不知己,又不知彼。开始虽无心启衅,终于步入战争。定海失陷。京畿危殆,转趋于和。因有所不甘,复行进攻。进攻失败,被迫屈服。”
问题:(25分)
(1)请简要叙述19世纪初,中英两国的社会状况。(6分)
(2)扼要概述材料2的言辞含义。(4分)
(3)运用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评述鸦片战争失败的原因。(15分)
答案
一、填空:
1、中国市场,《南京条约》,第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林则徐,魏源,《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2、香港岛,2100万元,广州,上海,协定关税
3、帝国主义,中华民族,封建主义,人民大众,最主要
二、选择题:
1、D
2、C
3、C
4、D
5、B
( http: / / www.21cnjy.com )
6、A
7、D
8、C
9、B
10、C
11、D
12、B
13、D
14、D
15、D
16、A
17、A
18、B
三、简释题
1、1)闭关锁国政策2)英国发
( http: / / www.21cnjy.com )动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五口通商,协定关税,赔款,损害中国主权。3)政治上:一些列主权遭到严重破坏;经济上:封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经济逐步发展;社会性质: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思想上:开始睁眼看世界,学习西方,西学得到传播
2、鸦片战争是一场侵略战争,英国发动战
( http: / / www.21cnjy.com )争的真正目的是打开中国的市场,变中国为其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不是把中国拉向近代化。鸦片战争确实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但这只是战争的客观影响,并非侵略者的本意;而且战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种文明是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为代价的。这种观点没有正确区分战争发动者的本意和战争的客观影响。
3、(1)清政府闭关锁国,虚骄自大;禁止鸦片输入,维护国家利益;中国是文明礼仪之邦等(任一,1分,其它言之有理即可,不超过2分)。
(2)不能(1分);原因:1)英国国力强大
( http: / / www.21cnjy.com ),不会理会(1分);
2)英国正准备寻机向中国开战,开拓市场(1分);
3)当时英国为君主立宪制,女王并无实权。(1分)
(3)英国是通过议会制订(1分);而中国根据皇帝旨意制订。(1分)
37.(25分)(1)中国社
( http: / / www.21cnjy.com )会处在封建社会晚期,社会矛盾日趋激化,危机四伏;思想上沉醉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之中,夜郎自大;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等;英国社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成为世界工厂,为了扩大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英国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殖民扩张。6分)
(2)英方武器精良、作战英勇、财力充裕、金钱收买等。(4分)
(3)本小题采用SOLO评分法。(15分)
答案1:能对材料进行抽象提炼,并结合史实进行论述和现实反思。(13--15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抽象视角,从清王朝自身找原因:关注本质
( http: / / www.21cnjy.com ):社会落后、观念落后,安于现状、夜郎自大,武备费驰;政府对战争态度的前后矛盾;清政府的落后;关注外在:对待战争的态度及武备费驰;从外在原因:英国的原因,西方的社会发展;主要是从时代发展的大背景来深入分析,清王朝以农业文明的落后社会与工业文明的发达强国进行较量,注定了失败的历史必然性。从现实角度对鸦片战争失败的反思。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较充分。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形成结构。
答案2:能在多个线索或材料之间建立起联系,并对此作出解释。(8--12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充分;运用较充分。
视角:从两个以上角度展开分析。观点清晰;观点较清晰。
论述:论述充分;论述不够充分
叙述:叙述形成结构;叙述连贯流畅。
答案3使用多个线索或材料,进行单一维度的解释。(3--7分)
材料与史实:运用较多材料;运用较少材料。
视角:提炼出一个视角。观点清晰;观点不清晰。
叙述:叙述完整流畅;仅能列举。
答案4;找出一个线索或材料即得出结论。(1--2分)
其他答案:没有形成对问题的理解。回答和问题无关或同义反复。(0分)
阅卷注意:
1、注意评分结构,评分时看学生答题的整体结构:()
第五层次:利用材料综合不同角度进行充分
( http: / / www.21cnjy.com )分析评述(13-15分);第四层次:利用材料从两个以上的角度分别进行分析评述(8-12分);第三层次:能利用多个材料,分析归纳进行适当评述(3-7分);第二层次:能利用单一材料,陈述主题的理由(1-2分);第一层次:没有运用材料,直接作出不切当判断(0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