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和重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火烧圆明园
记住《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归纳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对当时中国社会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英、法美“修约”要求与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的了解,学会分析导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侵略借口
通过对《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解读,学会如何以由史引论、论从史出的方法,理解这些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圆明园被焚毁的悲剧见证了资本主义列强血腥掠夺的罪恶面目,也反映出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二)教学重点:
《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的影响
二、教学设计
一、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A
1、英、法、美“修约”
——直接原因
2、亚罗号事件、马神甫事件
——借口
3、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二、火烧圆明园
1、1860年,英法联军。滔天罪行
2、咸丰皇帝
三、《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1、《天津条约》
1)1858年,中——英、法、俄、美
2)内容:
a十口通商;b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c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口岸航行;d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立领事馆;e赔款
2、《北京条约》
1)1860年,中——英、法
2)内容:
a天津条约继续有效;b增开天津为商埠;c割九龙司给英国;d赔款
四、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使中国丧失更多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课堂练习
(一)基础填空
1、1856年,英法美提出
要求,被清政府拒绝,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签定
条约和
条约,进一步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
2、1860年,
联军攻陷北京,火烧圆明园,对中国人民犯下滔天罪行。
(二)选择题
1、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
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
A
英国军队
B
法国军队
C
英法联军
D
八国联军
2.鸦片战争以后初期,英国商品仍未能在中国畅销的主要原因是
A.开放的通商口岸少
D.中国居民缺乏购买力
C.英国产品价格过高
D.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
3、下列不属于《天津条约》内容的是
A.外国舰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B、鸦片贸易合法化
C.增开天津为商埠
D.外国人可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4、下列中国主权在〈〈天津条约〉〉中首先遭到破坏的是
A.关税自主权
B、海关管理权
C.内河航运权D、领海主权
5、鸦片战争后的二十年,中国主要呈现出
A.封建主义特征
B.半殖民地特征
C.半封建特征
D.殖民地特征
6、判断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继续的主要依据是
A.战争发动者都是英国或以英国为主
B.战争的性质都是侵略战争
C.战争都与对华贸易和鸦片有关
D.战争的目的都是要打开中国市场
7、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使鸦片贸易合法化
C.强迫清政府允许英法公使进京
D、进一步扩大市场和侵略权益
8、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业已增加了的需要……新贸易市场尚待进行。”1856年法国外长又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最高无上利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B.英法希望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英法决定用战争来扩大侵华权益
9、历史学家陈旭麓有一句名言:“中国不是自己走出中世纪的,是被轰出中世纪的。”陈旭麓所说的“轰”是指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中法战争
D.甲午战争
10、近代诗人张维屏有诗句说:“十家九户闭柴荆,白昼巡街有鬼兵。八十老人谈异事,广州城里少人行。”此诗句中的“鬼兵”是指
A、英、美军队
B、英、俄军队
C、英、法军队
D、日军
(三)、阅读下列材料
“美国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的那一边,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和果园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
——摘引《美国东亚外交史》
问题:(1)材料中“树上的伙伴”和“果园的主人“分别是指谁?
(2)材料所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美国的态度是什么?
(3)美国1858年有没有得到果子 为什么
(4)1860年美国有没有得到果子,为什么?
2、
(1)上述拍卖品是在哪一次战争中被哪些国家劫掠的?(3分)
(2)依据当时欧洲所遵循的国际法原则分析这场战争的性质。(4分)
(3)你如何看待把战争的劫掠品拿到市场上拍卖这种行为?(2分)
37.—份护照
《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
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12分)
(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3分)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分)
答案
一、填空:
1、修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2、英法
二、选择题:
1、C
2、D
3、C
4、C
5、B
6、7、D
8、C
9、A
10、C
三、
1、1)英、法,中国(清政府)2)第二次鸦片战争;表面上调停,实际上是帮凶
3)有,参与签订《天津条约》4)没有,由于处于南北战争前夕,没有参与签订《北京条约》
33.
(1)答案1: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惫相符的内容。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法国。
答案2
:未能完整地写出与题怠相符的内容。
其他答案。
(2)答案1: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提出国家主权“对内最高,对外独立”的原则,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家主权平等,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等原则,第二次鸦片战争违反了国际法的这些原则,所以是侵略战争。
答案2:未能完整地运用主权理论的原则进行分析。
答案3:仅有正确结论。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侵略战争。
其他答案。
(3)答案1:回答合理而充分。
·在战争中进行掠夺,是对所在主权国家财产权的侵害,把这样的不义之财进行拍卖是不应该的。
答案2:回答不充分。
·拍卖劫掠品是对国家主权的侵害。
其他答案。
37.(1)
答案l:填写了符合史实的3个国家。(3分)
·英、美、俄
答案2:填写了符合史实的2个国家。(2分)
答案3:填写了符合史实的1个国家.(1分)
其他答案:填写了3个以上的国家。(0分)
37.(2)
答案1:能结合护照中的信息分析弊端。(9分)
·护照土所填游历地区很广,也没有确定的有效期,等于让外国人持此一照,周游全国!为其侵略活动提供方便;护照上要求地方官“随对照料”的措辞十分含混。
·给外国人敲诈地方官吏提供了口实;护照上要求地方官对外国人“宾礼相待”,却只字未提外国人进入内地应遵守的法律和义务,如果外图人寻衅滋葶,地方官难以裁办。
答案2:未结合护照中的信息进行分析·(1-3分)
有利于西方人自由传教,为其发动侵华战争作好准备,进一步加深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其他答案:(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