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
1.(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天然气 B.煤炭 C.太阳能
2.(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几种物品的发明不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是 ( )。
A.飞机 B.雷达 C.手表
3.(2025六下·海丰期末)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洋葱鳞片叶表皮处理得( )。
A.厚实不透明 B.薄而透明 C.都可以
4.(2025六下·海丰期末)妍妍在看科普书籍时,一张图片展示了一只非常锐利、带有钩爪的爪子,这可能是( )的爪子。
A.鹰 B.绿头鸭 C.猕猴
5.(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不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的是 ( )。
A.电源接入的正负极 B.电池个数 C.线圈匝数
6.(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因为狼会吃掉牛羊,所以狼对畜牧业来说没有贡献
B.田鼠、野兔等大量繁殖将导致草原环境受到破坏
C.人类如果破坏草原食物链,那么最终也会破坏自己生活的美好家园
7.(2025六下·海丰期末)妍妍在自己房间用音响放歌时,看到喇叭旁的纸巾动了起来,这是因为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具有能量
C.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8.(2025六下·海丰期末)制作鸡蛋包装盒,在选择材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择环保的材料就可以,不用考虑其他因素
B.选择能有效减轻鸡蛋壳碰撞的、成本高的、可防水的材料
C.选择柔软、便宜且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
9.(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有关户外饮水瓶的设计构思,不合理的是 ( )。
A.瓶身中间有凹陷的结构,方便抓握
B.有背带,方便携带
C.瓶身小,减轻重量
10.(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动物会发生迁徙行为的是 ( )。
A.家燕 B.伯劳 C.雷鸟
11.(2025六下·海丰期末)汕尾风车岛上装了许多大风车,它们的作用是 ( )。
A.为了好看,增加游客
B.供电带动风车转动,产生风能
C.将风能转换成电能
12.(2025六下·海丰期末)如图,将水果切成几块,把铜片和锌片电极分别插入水果中,用导线将两个金属电极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水果电池。水果电池是将( )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A.化学能 B.太阳能 C.水能
13.(2025六下·海丰期末)全部生活在湿地的一组动物是 ( )。
A.青蛙、丹顶鹤、鲨鱼、蜥蜴
B.乌龟、斑嘴鸭、水蛇、白鹭
C.珊瑚、丹顶鹤、芦苇、金鱼
14.(2025六下·海丰期末)将鸡蛋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杯里,不断往水中加入食盐,会发现的现象是 ( )。
A.鸡蛋一直沉在水底
B.鸡蛋逐渐浮起来
C.鸡蛋时而浮起时而沉下
15.(2025六下·海丰期末)据媒体报道,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研团队在海水提铀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创的电化学双极提铀技术。这一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传统单极提铀体系效率受限、能耗过高等行业难题,为核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能是清洁能源
C.核能的原材料铀矿容易提炼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共15分)
16.(2025六下·海丰期末)设计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使羊角锤具有多种功能。( )
17.(2025六下·海丰期末)制作生态瓶时,应先放入小鱼。( )
18.(2025六下·海丰期末)长短不同的琴弦振动时产生高低相同的声音。 ( )
19.(2025六下·海丰期末)电磁铁和磁铁的磁极都是不变的。( )
20.(2025六下·海丰期末)如果水中混进了泥沙等物质,就会变得混浊。人们常常通过净水器等装置,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 )
三、综合题。(共55分)
21.(2025六下·海丰期末)连线题。
根据下列现象判断相应的能量转换,并将相配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括号内。
22.(2025六下·海丰期末)作图题。请画出草原里的食物网,照例子用箭头“→”表示食物的去向。
四、探究题。(共38分)
23.(2025六下·海丰期末)如图,科学小组想探究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于是做了以下实验。将黄油切成形状、大小一致的小块,分别放在木片、铜片、玻璃片上,然后将以上不同材料放在三个完全一样的瓶盖上,往水槽中加入热水,将瓶盖轻轻放入水槽,观察各种材料上黄油的变化情况,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实验材料 木片 铜片 玻璃片
放入水槽到黄油开始融化的时间 30秒 14秒 22秒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导热性能最快的材料是 ( )。
A.木片 B.铜片 C.玻璃片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
A.热水的温度 B.黄油的质量 C.实验的材料
(3)下列关于导热和保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一般不一样,保温性能也不一样
B.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其保温性能也好;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其保温性能也差
C.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其保温性能差;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其保温性能好
24.(2025六下·海丰期末)波波和琪琪学习了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动物与环境》的知识后,想探究动物具有保护色是不是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于是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张绿色卡纸和一张黄色卡纸,各剪出20张形状、大小相同的小纸片,模拟绿色和黄色的蝗虫。
②把模拟蝗虫的小纸片分成两份,每份各有10张绿色纸片和10 张黄色纸片,将其混合均匀。
③另取一张绿色卡纸和一张黄色卡纸平铺在桌面上,模拟草地和山地环境。
④将两份模拟蝗虫的小纸片分别撒到两张卡纸上。
⑤分别在两张卡纸上找出黄色的“蝗虫”来。
(1)实验现象:模拟的蝗虫和环境颜色一样时,更 (选填“难”或“易”)被发现。
(2)实验结论:动物具有保护色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动物的生存。
(3)波波和琪琪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到当动物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为了生存,许多动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迁徙”“换羽”“变色”或“洄游”是一些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请将其分别填写在相对应的横线上:雷鸟会 ,大雁会 ,大马哈鱼会 ,蝗虫会 。
25.(2025六下·海丰期末)如图,夏天来了,小明拿着小风扇乘凉,他发现风扇里有马达和一些齿轮装置,风扇工作时,马达带动齿轮装置转动,齿轮再带动风扇扇叶转动。
(1)为了研究小马达内部核心部件电磁铁的奥秘,小明画了甲、乙、丙三个电磁铁示意图,并按照示意图制作对应的三个实验装置,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
实验组别 ① ② ③
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31枚 15枚 7枚
通过拆解小风扇,小明发现小马达核心部件电磁铁是由 ( )组成的。
A.电池和线圈 B.铁芯和线圈 C.电池和铁芯
(2)由表格数据,推断出甲、乙、丙分别对应的实验组别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3)要判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通过观察 来确定。
(4)选择乙、丙两个装置,可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选填“电池个数”或“线圈匝数”)有关。
(5)甲与丙相比, (选填“甲”或“丙”)的磁力更大一些,因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6)此实验是用( )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实验的。
A.类比 B.模拟 C.控制变量
(7)为了研究齿轮的传动特点,小明又设计了一组齿轮组合装置。
①使齿轮B逆时针转动一圈,齿轮A将 (选填“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 圈。
②小明想要实现齿轮B顺时针转动时,另一个齿轮C也是顺时针转动且速度更快,应该如何组装 请说明理由。
③为了使风扇吹出来的风更大一些,你有哪些改进措施 请说出两点。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循环利用的资源。太阳能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只要太阳存在,就会持续提供能量,不会因人类使用而减少,属于典型的可再生资源。
2.【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指从生物的结构、功能中获得灵感,发明新物品的学科。
A.飞机的发明,早期受鸟类飞行和蝙蝠翼膜结构的启发,尤其是机翼的设计借鉴了鸟类翅膀的升力原理。
B.雷达的发明,源于对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研究,通过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实现了对远距离物体的探测。
C.手表是人类为了计量时间,通过机械齿轮、电子元件等技术逐步发展而来,其设计和功能与生物的结构、行为无关,没有利用仿生原理。因此,手表的发明不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3.【答案】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需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材料才能成像。如果材料厚实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就看不清内部结构。洋葱鳞片叶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处理成薄而透明的薄片时,光线能顺利穿过,细胞的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才能在显微镜下清晰显现。如果处理得厚实不透明,光线被遮挡,就无法观察到细胞细节。因此,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表皮必须处理得薄而透明,选 B。
4.【答案】A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动物的爪子形态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A 选项鹰是猛禽,需要捕猎和抓住猎物,其爪子锐利且带钩爪,能牢牢锁住猎物,符合图片描述。
B 选项绿头鸭是游禽,爪子有蹼,适合划水,没有钩爪。
C 选项猕猴是灵长类,爪子较扁平,适合抓握树枝,虽能抓握但不具备锐利钩爪的特征。
因此,带有锐利钩爪的爪子最可能是鹰的,选A。
5.【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由电流强弱、线圈匝数等因素决定。
A.电源接入的正负极,仅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N 极和 S 极互换),不会影响磁力的大小。因此,电源正负极不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选 A。
B.电池个数影响电流强弱:电池越多,电压越大,电流越强,磁力越大。
C.线圈匝数直接影响磁力:匝数越多,磁力通常越强。
6.【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A.狼虽然会捕食牛羊,但它能控制草原上野兔、田鼠等食草动物的数量,避免其过度繁殖破坏植被,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对畜牧业的长远发展有间接贡献,并非毫无用处。A错误;
B.田鼠、野兔大量繁殖会过度啃食草原植被,导致草原退化,破坏生态环境,B正确。
C.人类破坏草原食物链(如过度捕猎狼)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C正确。
因此,错误的说法是A。
7.【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音响放歌时,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喇叭旁的纸巾被带动起来,说明声音对纸巾施加了力的作用,这体现了声音具有能量。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描述的是声音的产生原因,而纸巾移动是声音作用的结果,并非直接体现振动产生声音。
B.纸巾动起来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
C.“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强调的是声音的传播方向,与纸巾被带动无关。
选项B正确。
8.【答案】C
【知识点】鸡蛋包装盒
【解析】【分析】制作鸡蛋包装盒需综合考虑保护效果、成本和实用性。
A.错误,仅考虑环保忽略了保护鸡蛋的核心需求,材料需能缓冲碰撞。
B.错误,“成本高” 不符合实际需求,包装盒无需过度追求高成本,性价比更重要。
C.正确,柔软材料可缓冲碰撞保护鸡蛋,便宜能控制成本,重复使用符合环保和经济原则,兼顾了核心功能与实用性。
因此,合适的选择是 C。
9.【答案】C
【知识点】水瓶
【解析】【分析】户外饮水瓶的设计需兼顾实用性与便利性。
A.“瓶身中间有凹陷”,能增加手部与瓶身的摩擦力,符合人体工学,方便抓握,设计合理。
B.“有背带”,可解放双手,适合户外行走、运动时携带,设计合理。
C.“瓶身小” 虽能减轻重量,但户外活动需充足饮水,瓶身过小会导致储水量不足,无法满足需求,违背了户外饮水瓶的核心功能,设计不合理。
综上,不合理的设计构思是 C。
10.【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A.家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类,秋季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越冬,春季返回北方繁殖,这是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属于迁徙行为。
B.伯劳多数为留鸟,冬季不进行长距离迁徙,仅在繁殖地附近活动,依靠捕食昆虫等生存,无迁徙行为。
C.雷鸟不迁徙,而是通过改变羽毛颜色(冬季白色、夏季褐色)适应环境变化,属于保护色适应,而非迁徙。
综上,会发生迁徙行为的动物是 A。
11.【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风车虽可能形成景观吸引游客,但这是附加效果,并非主要作用,其核心功能是能源利用,故 A 错误。
B.逻辑颠倒,风车是依靠风能转动,而非用电带动,风能是自然能源,无需供电产生,故 B 错误。
C.风车实际是风力发电机,叶片接收风能后转动,通过内部机械和电磁装置,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这是其设计的核心目的,故 C 正确。
综上,风车的主要作用是将风能转换成电能,答案为 C。
12.【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水果电池中,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水果后,水果中的酸性物质会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荷转移,从而形成电流。这一过程是将化学反应中释放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属于化学电池的原理,A 正确。
B.太阳能是来自太阳光的能量,水果电池的能量来源与阳光无关,B 错误。
C.水能是水体运动产生的能量,水果电池中没有利用水的动能或势能,C 错误。
综上,水果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答案为 A。
13.【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湿地动物需适应多水、多沼泽的环境。
A.鲨鱼生活在海洋,蜥蜴多栖息于陆地,二者不生活在湿地,故 A 错误。
B.乌龟、斑嘴鸭、水蛇、白鹭均依赖湿地生存,符合条件,B 正确。
C.珊瑚生活在海洋,芦苇是植物,不是动物,均不符合 “全部生活在湿地的动物” 要求,C 错误。
综上,全部生活在湿地的动物组是 B。
14.【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鸡蛋在清水中下沉,是因为鸡蛋受到水的浮力作用,但是浮力小于重力。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后,水的浮力增大,鸡蛋重力不变,鸡蛋会逐渐上浮起来。选项B正确。
15.【答案】B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A.核能中的核裂变能因铀燃料不可再生,通常不被视为可再生能源,A 错误。
B.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PM2.5 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是清洁低碳的能源形式,B 正确。
C.铀矿资源普遍存在 “贫、散、小” 的特点,资源赋存条件和矿石性质复杂,提炼难度大、成本高,C 错误。
16.【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羊角锤的设计体现了多功能性。其主要功能是敲击钉子(利用锤头平面),而另一端的 “羊角” 结构则专门用于起钉子,通过杠杆原理轻松拔出钉入物体的钉子。这种设计让一个工具同时满足敲钉和拔钉两种核心需求,无需额外携带其他工具,符合多功能设计的特点。题目说法正确。
17.【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制作生态瓶时,需遵循 “先生物环境、后消费者” 的顺序。正确步骤是:先铺入砂石作为基质,注入水并静置去除氯气;接着种植水生植物(生产者),待其存活形成稳定的光合作用系统,为生态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最后放入小鱼等动物(消费者)。题目说法错误。
18.【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长短不同的琴弦在相同拉力下,振动频率不同:短琴弦振动更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长琴弦振动较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因此,长短不同的琴弦振动时,产生的声音高低不同,该说法错误。
19.【答案】错误
【知识点】磁极与方向
【解析】【分析】磁铁(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不变的,自然状态下磁极不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则可以改变,因为它的磁性由电流产生,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其磁极(N 极和 S 极)会随之反向;若断开电流,电磁铁甚至会失去磁性。两者的磁极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 “电磁铁和磁铁的磁极都是不变的” 这一说法错误。
20.【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水中混进泥沙后,泥沙颗粒悬浮在水里,水就会变浑浊。沉淀是让泥沙慢慢沉到水底,过滤是用滤纸或滤网把泥沙拦住,这两种方法都能把水中的泥沙分离开。净水器就是利用这些简单的道理,先让杂质沉淀,再通过过滤把它们去掉,让水变干净。所以题目里的说法是对的。
21.【答案】电风扇转动一 (B)
电视机播放节目一 (A)
煤气炉烧开水 —(D)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灯泡发光 —(E)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风扇转动:电能驱动电机,转化为扇叶的机械能,进而推动空气形成风能,所以对应B。
电视机播放节目:电能使屏幕发光(光能)、喇叭发声(声能),所以对应 A。
煤气炉烧开水:煤气的化学能燃烧释放热量,转化为水的热能,所以对应 D。
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所以对应 C。
灯泡发光:电能使灯丝发热发光,主要转化为光能,所以对应 E。
22.【答案】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草原上,草是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是生产者,其他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兔和鼠直接吃草;狐吃兔和鼠;蛇吃鼠;鹰吃兔、鼠和蛇。箭头从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就像 “谁被谁吃”,这样就形成了相互联系的食物网。
23.【答案】(1)B
(2)C
(3)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实验中,黄油开始融化的时间越短,说明材料导热性能越强 —— 因为热量传递得快,黄油能更快受热融化。数据显示,铜片上的黄油 14 秒就开始融化,比玻璃片(22 秒)和木片(30 秒)都快。因此,三种材料中导热性能最快的是铜片。
(2)在这个实验里,变量是指被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一样。实验中,热水的温度、黄油的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瓶盖和水槽等都是不变的,只有材料不同(木片、铜片、玻璃片)。科学家通过改变材料,观察黄油融化时间的差异,来比较导热性能。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材料。
(3)导热性能是指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保温性能则是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两者是相反的。由此可知,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其保温性能差,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其保温性能好。
24.【答案】(1)难
(2)有利于
(3)换羽;迁徙;洄游;变色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实验中,绿色卡纸模拟草地环境,黄色卡纸模拟山地环境。当绿色 “蝗虫”(绿色纸片)在绿色卡纸上,黄色 “蝗虫”(黄色纸片)在黄色卡纸上时,它们的颜色与环境一致,形成了保护色。由于颜色相近,这些 “蝗虫” 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区分出来,所以更难被发现;而颜色不同的 “蝗虫” 则很显眼,容易被找到。这体现了保护色对动物生存的帮助。
(2)实验中,颜色与环境一致的 “蝗虫” 更难被发现,而颜色不同的则容易被找到。这模拟了自然界中,动物的保护色能帮助它们隐藏自己,减少被天敌发现和捕食的概率,从而提高生存下来的机会。因此,实验结论是:动物具有保护色有利于其生存。
(3)雷鸟生活在寒带,冬季羽毛变白,夏季变为灰褐色,通过换羽改变羽毛颜色以适应季节变化的环境,形成保护色;大雁为躲避寒冷、寻找食物,每年秋季飞往南方,春季返回北方,这是迁徙行为;大马哈鱼在海洋生长,性成熟后洄游到出生的淡水河流繁殖,属于洄游;蝗虫中的某些种类(如竹蝗)会随环境改变体色,例如在绿色植物上呈绿色,环境变枯黄时体色也变浅,这是变色适应。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为生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25.【答案】(1)B
(2)B
(3)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4)线圈匝数
(5)甲;电池个数
(6)C
(7)顺时针;2;将齿轮C装在齿轮A 左侧,齿轮B顺时针转动时齿轮A 会逆时针转动,此时齿轮C将顺时针转动;齿轮C的齿数比齿轮B少,因为齿数越少,转速越快。;增加马达中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增加电池个数;减少带动扇叶转动的齿轮的齿数。(任意写2点即可)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电磁铁的核心组成是铁芯和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铁芯会被磁化,从而产生磁性;若没有铁芯,线圈的磁性会很弱,若没有线圈,仅靠铁芯则无法产生磁性。选项 A 中的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并非电磁铁本身的组成部分;选项 C 缺少线圈,无法形成电磁铁。因此,小马达内部的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选 B。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等因素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流越大,磁力越强)。
实验中吸引回形针数量越多,说明磁力越强。①吸引31枚(最强),对应线圈匝数最多或电流最大的电磁铁;③吸引 7 枚(最弱),对应线圈匝数最少或电流最小的。观察可知,甲和丙线圈匝数相同,甲电池节数多,所以甲磁性最强;乙和丙电池节数相同,线圈匝数丙多,所以丙磁性强于乙。甲对应①,乙对应③,丙对应②。
(3)在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中,磁力的强弱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需要通过可测量的现象来体现。实验中,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越多,说明其磁力越强;吸引数量越少,则磁力越弱。这种用直观、可量化的现象(吸引回形针数量)来反映不易直接观察的物理量(磁力大小)的方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转换法”。因此,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可通过观察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确定。
(4)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乙和丙两个装置电池节数相同,线圈匝数不同,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5)由(2)可知,甲对应①,乙对应③,丙对应②。甲与丙相比,线圈匝数相同,电池节数不同,甲的磁性强于丙,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
(6)实验中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某一因素(如线圈匝数、电池个数)的关系时,需保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仅改变该因素并观察结果。这种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控制其余变量不变的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选项 A 的类比法是通过相似事物类比推理,选项 B 的模拟法是用模型模拟实际场景,均不符合该实验的探究逻辑。因此,此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选 C。
(7)①齿轮传动中,相邻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当齿轮 B 逆时针转动时,与之啮合的齿轮 A 会向相反方向(顺时针)转动。此外,齿轮转动圈数与齿数成反比(齿数越多,转动圈数越少)。B齿轮数是A齿轮数的2倍,所以A转动一圈B转动2圈。
②相邻齿轮转动方向相反,B 顺时针转动时,中间齿轮会逆时针转动,与中间齿轮啮合的 C 则顺时针转动,通过中间齿轮可使 B 和 C 转向相同;齿轮转速与齿数成反比,C 的齿数少于中间齿轮时,C 的转速会比中间齿轮快,从而实现 C 比 B 转动更快且同向。
③风扇出风大小与叶片推动空气的量和速度相关。增大叶片面积:相同转速下,叶片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推动的空气量越多,风力越大。提高电机转速:叶片转速加快,空气获得的动能增加,流速变快,风力增强。这两种措施分别从空气推动量和流速角度提升风力,操作简便且效果直接。
1 / 1广东省汕尾市海丰县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下学期期末科学试题
一、选择题。(下面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30分)
1.(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是 ( )。
A.天然气 B.煤炭 C.太阳能
【答案】C
【知识点】可再生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解析】【分析】可再生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以不断再生、循环利用的资源。太阳能来自太阳的辐射能量,只要太阳存在,就会持续提供能量,不会因人类使用而减少,属于典型的可再生资源。
2.(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几种物品的发明不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是 ( )。
A.飞机 B.雷达 C.手表
【答案】C
【知识点】仿生技术
【解析】【分析】仿生学是指从生物的结构、功能中获得灵感,发明新物品的学科。
A.飞机的发明,早期受鸟类飞行和蝙蝠翼膜结构的启发,尤其是机翼的设计借鉴了鸟类翅膀的升力原理。
B.雷达的发明,源于对蝙蝠利用超声波定位的研究,通过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实现了对远距离物体的探测。
C.手表是人类为了计量时间,通过机械齿轮、电子元件等技术逐步发展而来,其设计和功能与生物的结构、行为无关,没有利用仿生原理。因此,手表的发明不是从生物身上得到启示的。
3.(2025六下·海丰期末)在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洋葱鳞片叶表皮处理得( )。
A.厚实不透明 B.薄而透明 C.都可以
【答案】B
【知识点】制作显微标本
【解析】【分析】光学显微镜观察物体时,需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材料才能成像。如果材料厚实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就看不清内部结构。洋葱鳞片叶表皮只有一层细胞,处理成薄而透明的薄片时,光线能顺利穿过,细胞的细胞核、细胞壁等结构才能在显微镜下清晰显现。如果处理得厚实不透明,光线被遮挡,就无法观察到细胞细节。因此,观察洋葱表皮细胞时,表皮必须处理得薄而透明,选 B。
4.(2025六下·海丰期末)妍妍在看科普书籍时,一张图片展示了一只非常锐利、带有钩爪的爪子,这可能是( )的爪子。
A.鹰 B.绿头鸭 C.猕猴
【答案】A
【知识点】鸟类
【解析】【分析】动物的爪子形态与其生活习性密切相关。
A 选项鹰是猛禽,需要捕猎和抓住猎物,其爪子锐利且带钩爪,能牢牢锁住猎物,符合图片描述。
B 选项绿头鸭是游禽,爪子有蹼,适合划水,没有钩爪。
C 选项猕猴是灵长类,爪子较扁平,适合抓握树枝,虽能抓握但不具备锐利钩爪的特征。
因此,带有锐利钩爪的爪子最可能是鹰的,选A。
5.(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不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的是 ( )。
A.电源接入的正负极 B.电池个数 C.线圈匝数
【答案】A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
【解析】【分析】电磁铁的磁力大小由电流强弱、线圈匝数等因素决定。
A.电源接入的正负极,仅改变电磁铁的磁极方向(N 极和 S 极互换),不会影响磁力的大小。因此,电源正负极不是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选 A。
B.电池个数影响电流强弱:电池越多,电压越大,电流越强,磁力越大。
C.线圈匝数直接影响磁力:匝数越多,磁力通常越强。
6.(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因为狼会吃掉牛羊,所以狼对畜牧业来说没有贡献
B.田鼠、野兔等大量繁殖将导致草原环境受到破坏
C.人类如果破坏草原食物链,那么最终也会破坏自己生活的美好家园
【答案】A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维护生态平衡
【解析】【分析】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A.狼虽然会捕食牛羊,但它能控制草原上野兔、田鼠等食草动物的数量,避免其过度繁殖破坏植被,维持草原生态平衡,对畜牧业的长远发展有间接贡献,并非毫无用处。A错误;
B.田鼠、野兔大量繁殖会过度啃食草原植被,导致草原退化,破坏生态环境,B正确。
C.人类破坏草原食物链(如过度捕猎狼)会引发连锁反应,最终影响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C正确。
因此,错误的说法是A。
7.(2025六下·海丰期末)妍妍在自己房间用音响放歌时,看到喇叭旁的纸巾动了起来,这是因为声音( )。
A.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具有能量
C.可以向四面八方传播
【答案】B
【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
【解析】【分析】音响放歌时,喇叭振动发出声音。喇叭旁的纸巾被带动起来,说明声音对纸巾施加了力的作用,这体现了声音具有能量。
A.“声音由物体振动产生”,描述的是声音的产生原因,而纸巾移动是声音作用的结果,并非直接体现振动产生声音。
B.纸巾动起来是因为声音具有能量。
C.“声音向四面八方传播”,强调的是声音的传播方向,与纸巾被带动无关。
选项B正确。
8.(2025六下·海丰期末)制作鸡蛋包装盒,在选择材料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选择环保的材料就可以,不用考虑其他因素
B.选择能有效减轻鸡蛋壳碰撞的、成本高的、可防水的材料
C.选择柔软、便宜且可以重复使用的材料
【答案】C
【知识点】鸡蛋包装盒
【解析】【分析】制作鸡蛋包装盒需综合考虑保护效果、成本和实用性。
A.错误,仅考虑环保忽略了保护鸡蛋的核心需求,材料需能缓冲碰撞。
B.错误,“成本高” 不符合实际需求,包装盒无需过度追求高成本,性价比更重要。
C.正确,柔软材料可缓冲碰撞保护鸡蛋,便宜能控制成本,重复使用符合环保和经济原则,兼顾了核心功能与实用性。
因此,合适的选择是 C。
9.(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有关户外饮水瓶的设计构思,不合理的是 ( )。
A.瓶身中间有凹陷的结构,方便抓握
B.有背带,方便携带
C.瓶身小,减轻重量
【答案】C
【知识点】水瓶
【解析】【分析】户外饮水瓶的设计需兼顾实用性与便利性。
A.“瓶身中间有凹陷”,能增加手部与瓶身的摩擦力,符合人体工学,方便抓握,设计合理。
B.“有背带”,可解放双手,适合户外行走、运动时携带,设计合理。
C.“瓶身小” 虽能减轻重量,但户外活动需充足饮水,瓶身过小会导致储水量不足,无法满足需求,违背了户外饮水瓶的核心功能,设计不合理。
综上,不合理的设计构思是 C。
10.(2025六下·海丰期末)下列动物会发生迁徙行为的是 ( )。
A.家燕 B.伯劳 C.雷鸟
【答案】A
【知识点】动物的行为
【解析】【分析】A.家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类,秋季会飞往温暖的南方越冬,春季返回北方繁殖,这是为了适应季节变化、寻找更适宜的生存环境和食物资源,属于迁徙行为。
B.伯劳多数为留鸟,冬季不进行长距离迁徙,仅在繁殖地附近活动,依靠捕食昆虫等生存,无迁徙行为。
C.雷鸟不迁徙,而是通过改变羽毛颜色(冬季白色、夏季褐色)适应环境变化,属于保护色适应,而非迁徙。
综上,会发生迁徙行为的动物是 A。
11.(2025六下·海丰期末)汕尾风车岛上装了许多大风车,它们的作用是 ( )。
A.为了好看,增加游客
B.供电带动风车转动,产生风能
C.将风能转换成电能
【答案】C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风车虽可能形成景观吸引游客,但这是附加效果,并非主要作用,其核心功能是能源利用,故 A 错误。
B.逻辑颠倒,风车是依靠风能转动,而非用电带动,风能是自然能源,无需供电产生,故 B 错误。
C.风车实际是风力发电机,叶片接收风能后转动,通过内部机械和电磁装置,将风能转化为电能,这是其设计的核心目的,故 C 正确。
综上,风车的主要作用是将风能转换成电能,答案为 C。
12.(2025六下·海丰期末)如图,将水果切成几块,把铜片和锌片电极分别插入水果中,用导线将两个金属电极连接起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水果电池。水果电池是将( )转换成电能的装置。
A.化学能 B.太阳能 C.水能
【答案】A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A.水果电池中,铜片和锌片作为电极,插入水果后,水果中的酸性物质会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荷转移,从而形成电流。这一过程是将化学反应中释放的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属于化学电池的原理,A 正确。
B.太阳能是来自太阳光的能量,水果电池的能量来源与阳光无关,B 错误。
C.水能是水体运动产生的能量,水果电池中没有利用水的动能或势能,C 错误。
综上,水果电池是将化学能转换成电能的装置,答案为 A。
13.(2025六下·海丰期末)全部生活在湿地的一组动物是 ( )。
A.青蛙、丹顶鹤、鲨鱼、蜥蜴
B.乌龟、斑嘴鸭、水蛇、白鹭
C.珊瑚、丹顶鹤、芦苇、金鱼
【答案】B
【知识点】动物的栖息地
【解析】【分析】湿地动物需适应多水、多沼泽的环境。
A.鲨鱼生活在海洋,蜥蜴多栖息于陆地,二者不生活在湿地,故 A 错误。
B.乌龟、斑嘴鸭、水蛇、白鹭均依赖湿地生存,符合条件,B 正确。
C.珊瑚生活在海洋,芦苇是植物,不是动物,均不符合 “全部生活在湿地的动物” 要求,C 错误。
综上,全部生活在湿地的动物组是 B。
14.(2025六下·海丰期末)将鸡蛋放入装有清水的水杯里,不断往水中加入食盐,会发现的现象是 ( )。
A.鸡蛋一直沉在水底
B.鸡蛋逐渐浮起来
C.鸡蛋时而浮起时而沉下
【答案】B
【知识点】物体的沉浮
【解析】【分析】鸡蛋在清水中下沉,是因为鸡蛋受到水的浮力作用,但是浮力小于重力。不断加入食盐并搅拌后,水的浮力增大,鸡蛋重力不变,鸡蛋会逐渐上浮起来。选项B正确。
15.(2025六下·海丰期末)据媒体报道,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科研团队在海水提铀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成功开发出全球首创的电化学双极提铀技术。这一创新成果有效解决了传统单极提铀体系效率受限、能耗过高等行业难题,为核能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核能是可再生能源
B.核能是清洁能源
C.核能的原材料铀矿容易提炼
【答案】B
【知识点】新能源
【解析】【分析】A.核能中的核裂变能因铀燃料不可再生,通常不被视为可再生能源,A 错误。
B.核能发电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PM2.5 粉尘、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污染物,是清洁低碳的能源形式,B 正确。
C.铀矿资源普遍存在 “贫、散、小” 的特点,资源赋存条件和矿石性质复杂,提炼难度大、成本高,C 错误。
二、判断题。(正确的涂“T”,错误的涂“F”,共15分)
16.(2025六下·海丰期末)设计师通过巧妙的设计,使羊角锤具有多种功能。( )
【答案】正确
【知识点】生活中常见的工具
【解析】【分析】羊角锤的设计体现了多功能性。其主要功能是敲击钉子(利用锤头平面),而另一端的 “羊角” 结构则专门用于起钉子,通过杠杆原理轻松拔出钉入物体的钉子。这种设计让一个工具同时满足敲钉和拔钉两种核心需求,无需额外携带其他工具,符合多功能设计的特点。题目说法正确。
17.(2025六下·海丰期末)制作生态瓶时,应先放入小鱼。(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制作生态瓶
【解析】【分析】制作生态瓶时,需遵循 “先生物环境、后消费者” 的顺序。正确步骤是:先铺入砂石作为基质,注入水并静置去除氯气;接着种植水生植物(生产者),待其存活形成稳定的光合作用系统,为生态瓶提供氧气和有机物;最后放入小鱼等动物(消费者)。题目说法错误。
18.(2025六下·海丰期末)长短不同的琴弦振动时产生高低相同的声音。 (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的影响因素
【解析】【分析】声音的高低由物体振动的频率决定,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长短不同的琴弦在相同拉力下,振动频率不同:短琴弦振动更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长琴弦振动较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音调低。因此,长短不同的琴弦振动时,产生的声音高低不同,该说法错误。
19.(2025六下·海丰期末)电磁铁和磁铁的磁极都是不变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磁极与方向
【解析】【分析】磁铁(永磁体)的磁极是固定不变的,自然状态下磁极不会改变。电磁铁的磁极则可以改变,因为它的磁性由电流产生,通过改变电流的方向,其磁极(N 极和 S 极)会随之反向;若断开电流,电磁铁甚至会失去磁性。两者的磁极特性存在明显差异,因此 “电磁铁和磁铁的磁极都是不变的” 这一说法错误。
20.(2025六下·海丰期末)如果水中混进了泥沙等物质,就会变得混浊。人们常常通过净水器等装置,采用沉淀、过滤等方法,将水中的杂质分离出来。 (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水的净化
【解析】【分析】水中混进泥沙后,泥沙颗粒悬浮在水里,水就会变浑浊。沉淀是让泥沙慢慢沉到水底,过滤是用滤纸或滤网把泥沙拦住,这两种方法都能把水中的泥沙分离开。净水器就是利用这些简单的道理,先让杂质沉淀,再通过过滤把它们去掉,让水变干净。所以题目里的说法是对的。
三、综合题。(共55分)
21.(2025六下·海丰期末)连线题。
根据下列现象判断相应的能量转换,并将相配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卡相应的括号内。
【答案】电风扇转动一 (B)
电视机播放节目一 (A)
煤气炉烧开水 —(D)
植物的光合作用 —(C)
灯泡发光 —(E)
【知识点】能量的转化
【解析】【分析】电风扇转动:电能驱动电机,转化为扇叶的机械能,进而推动空气形成风能,所以对应B。
电视机播放节目:电能使屏幕发光(光能)、喇叭发声(声能),所以对应 A。
煤气炉烧开水:煤气的化学能燃烧释放热量,转化为水的热能,所以对应 D。
植物的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储存化学能,所以对应 C。
灯泡发光:电能使灯丝发热发光,主要转化为光能,所以对应 E。
22.(2025六下·海丰期末)作图题。请画出草原里的食物网,照例子用箭头“→”表示食物的去向。
【答案】
【知识点】食物链、食物网
【解析】【分析】在草原上,草是绿色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是生产者,其他都是动物,属于消费者。兔和鼠直接吃草;狐吃兔和鼠;蛇吃鼠;鹰吃兔、鼠和蛇。箭头从被吃的生物指向吃它的生物,就像 “谁被谁吃”,这样就形成了相互联系的食物网。
四、探究题。(共38分)
23.(2025六下·海丰期末)如图,科学小组想探究不同材料导热性能的差异,于是做了以下实验。将黄油切成形状、大小一致的小块,分别放在木片、铜片、玻璃片上,然后将以上不同材料放在三个完全一样的瓶盖上,往水槽中加入热水,将瓶盖轻轻放入水槽,观察各种材料上黄油的变化情况,得到以下实验数据。
实验材料 木片 铜片 玻璃片
放入水槽到黄油开始融化的时间 30秒 14秒 22秒
(1)根据实验数据可知,导热性能最快的材料是 ( )。
A.木片 B.铜片 C.玻璃片
(2)该实验中的变量是 ( )。
A.热水的温度 B.黄油的质量 C.实验的材料
(3)下列关于导热和保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不同的材料导热性能一般不一样,保温性能也不一样
B.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其保温性能也好;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其保温性能也差
C.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其保温性能差;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其保温性能好
【答案】(1)B
(2)C
(3)B
【知识点】热传递;材料的导热性
【解析】【分析】(1)实验中,黄油开始融化的时间越短,说明材料导热性能越强 —— 因为热量传递得快,黄油能更快受热融化。数据显示,铜片上的黄油 14 秒就开始融化,比玻璃片(22 秒)和木片(30 秒)都快。因此,三种材料中导热性能最快的是铜片。
(2)在这个实验里,变量是指被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都要保持一样。实验中,热水的温度、黄油的形状大小(质量相同)、瓶盖和水槽等都是不变的,只有材料不同(木片、铜片、玻璃片)。科学家通过改变材料,观察黄油融化时间的差异,来比较导热性能。所以,实验的变量是材料。
(3)导热性能是指材料传递热量的能力,保温性能则是阻止热量传递的能力,两者是相反的。由此可知,导热性能好的材料,其保温性能差,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其保温性能好。
24.(2025六下·海丰期末)波波和琪琪学习了科学六年级下册第3单元《动物与环境》的知识后,想探究动物具有保护色是不是更有利于动物的生存,于是设计了相关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①取一张绿色卡纸和一张黄色卡纸,各剪出20张形状、大小相同的小纸片,模拟绿色和黄色的蝗虫。
②把模拟蝗虫的小纸片分成两份,每份各有10张绿色纸片和10 张黄色纸片,将其混合均匀。
③另取一张绿色卡纸和一张黄色卡纸平铺在桌面上,模拟草地和山地环境。
④将两份模拟蝗虫的小纸片分别撒到两张卡纸上。
⑤分别在两张卡纸上找出黄色的“蝗虫”来。
(1)实验现象:模拟的蝗虫和环境颜色一样时,更 (选填“难”或“易”)被发现。
(2)实验结论:动物具有保护色 (选填“有利于”或“不利于”)动物的生存。
(3)波波和琪琪查阅课外资料,了解到当动物的环境发生变化时,为了生存,许多动物的身体特征或行为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迁徙”“换羽”“变色”或“洄游”是一些动物适应环境变化的行为,请将其分别填写在相对应的横线上:雷鸟会 ,大雁会 ,大马哈鱼会 ,蝗虫会 。
【答案】(1)难
(2)有利于
(3)换羽;迁徙;洄游;变色
【知识点】动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分析】(1)实验中,绿色卡纸模拟草地环境,黄色卡纸模拟山地环境。当绿色 “蝗虫”(绿色纸片)在绿色卡纸上,黄色 “蝗虫”(黄色纸片)在黄色卡纸上时,它们的颜色与环境一致,形成了保护色。由于颜色相近,这些 “蝗虫” 与环境融为一体,不容易被区分出来,所以更难被发现;而颜色不同的 “蝗虫” 则很显眼,容易被找到。这体现了保护色对动物生存的帮助。
(2)实验中,颜色与环境一致的 “蝗虫” 更难被发现,而颜色不同的则容易被找到。这模拟了自然界中,动物的保护色能帮助它们隐藏自己,减少被天敌发现和捕食的概率,从而提高生存下来的机会。因此,实验结论是:动物具有保护色有利于其生存。
(3)雷鸟生活在寒带,冬季羽毛变白,夏季变为灰褐色,通过换羽改变羽毛颜色以适应季节变化的环境,形成保护色;大雁为躲避寒冷、寻找食物,每年秋季飞往南方,春季返回北方,这是迁徙行为;大马哈鱼在海洋生长,性成熟后洄游到出生的淡水河流繁殖,属于洄游;蝗虫中的某些种类(如竹蝗)会随环境改变体色,例如在绿色植物上呈绿色,环境变枯黄时体色也变浅,这是变色适应。这些行为都是动物为生存对环境变化的适应。
25.(2025六下·海丰期末)如图,夏天来了,小明拿着小风扇乘凉,他发现风扇里有马达和一些齿轮装置,风扇工作时,马达带动齿轮装置转动,齿轮再带动风扇扇叶转动。
(1)为了研究小马达内部核心部件电磁铁的奥秘,小明画了甲、乙、丙三个电磁铁示意图,并按照示意图制作对应的三个实验装置,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下表是他的实验记录。
实验组别 ① ② ③
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31枚 15枚 7枚
通过拆解小风扇,小明发现小马达核心部件电磁铁是由 ( )组成的。
A.电池和线圈 B.铁芯和线圈 C.电池和铁芯
(2)由表格数据,推断出甲、乙、丙分别对应的实验组别是 ( )。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②①
(3)要判断电磁铁的磁力大小,可通过观察 来确定。
(4)选择乙、丙两个装置,可以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 (选填“电池个数”或“线圈匝数”)有关。
(5)甲与丙相比, (选填“甲”或“丙”)的磁力更大一些,因为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 有关。
(6)此实验是用( )的方法来进行探究实验的。
A.类比 B.模拟 C.控制变量
(7)为了研究齿轮的传动特点,小明又设计了一组齿轮组合装置。
①使齿轮B逆时针转动一圈,齿轮A将 (选填“逆时针”或“顺时针”)转动 圈。
②小明想要实现齿轮B顺时针转动时,另一个齿轮C也是顺时针转动且速度更快,应该如何组装 请说明理由。
③为了使风扇吹出来的风更大一些,你有哪些改进措施 请说出两点。
【答案】(1)B
(2)B
(3)吸引回形针的数量
(4)线圈匝数
(5)甲;电池个数
(6)C
(7)顺时针;2;将齿轮C装在齿轮A 左侧,齿轮B顺时针转动时齿轮A 会逆时针转动,此时齿轮C将顺时针转动;齿轮C的齿数比齿轮B少,因为齿数越少,转速越快。;增加马达中电磁铁的线圈匝数;增加电池个数;减少带动扇叶转动的齿轮的齿数。(任意写2点即可)
【知识点】电磁铁的磁性;对比实验
【解析】【分析】(1)电磁铁的核心组成是铁芯和线圈。当电流通过线圈时,铁芯会被磁化,从而产生磁性;若没有铁芯,线圈的磁性会很弱,若没有线圈,仅靠铁芯则无法产生磁性。选项 A 中的电池是提供电能的装置,并非电磁铁本身的组成部分;选项 C 缺少线圈,无法形成电磁铁。因此,小马达内部的电磁铁由铁芯和线圈组成,选 B。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匝数、电流大小等因素有关(线圈匝数越多、电流越大,磁力越强)。
实验中吸引回形针数量越多,说明磁力越强。①吸引31枚(最强),对应线圈匝数最多或电流最大的电磁铁;③吸引 7 枚(最弱),对应线圈匝数最少或电流最小的。观察可知,甲和丙线圈匝数相同,甲电池节数多,所以甲磁性最强;乙和丙电池节数相同,线圈匝数丙多,所以丙磁性强于乙。甲对应①,乙对应③,丙对应②。
(3)在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实验中,磁力的强弱无法直接用肉眼观察,需要通过可测量的现象来体现。实验中,电磁铁吸引回形针的数量越多,说明其磁力越强;吸引数量越少,则磁力越弱。这种用直观、可量化的现象(吸引回形针数量)来反映不易直接观察的物理量(磁力大小)的方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转换法”。因此,判断电磁铁磁力大小可通过观察吸引回形针的数量来确定。
(4)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时需采用控制变量法,即每次只改变一个因素,其他因素保持不变。乙和丙两个装置电池节数相同,线圈匝数不同,研究的是电磁铁磁性与线圈匝数的关系。
(5)由(2)可知,甲对应①,乙对应③,丙对应②。甲与丙相比,线圈匝数相同,电池节数不同,甲的磁性强于丙,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电磁铁磁性大小与电池节数有关。
(6)实验中探究电磁铁磁力大小与某一因素(如线圈匝数、电池个数)的关系时,需保证其他条件完全相同,仅改变该因素并观察结果。这种每次只改变一个变量,控制其余变量不变的研究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选项 A 的类比法是通过相似事物类比推理,选项 B 的模拟法是用模型模拟实际场景,均不符合该实验的探究逻辑。因此,此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选 C。
(7)①齿轮传动中,相邻齿轮的转动方向相反。当齿轮 B 逆时针转动时,与之啮合的齿轮 A 会向相反方向(顺时针)转动。此外,齿轮转动圈数与齿数成反比(齿数越多,转动圈数越少)。B齿轮数是A齿轮数的2倍,所以A转动一圈B转动2圈。
②相邻齿轮转动方向相反,B 顺时针转动时,中间齿轮会逆时针转动,与中间齿轮啮合的 C 则顺时针转动,通过中间齿轮可使 B 和 C 转向相同;齿轮转速与齿数成反比,C 的齿数少于中间齿轮时,C 的转速会比中间齿轮快,从而实现 C 比 B 转动更快且同向。
③风扇出风大小与叶片推动空气的量和速度相关。增大叶片面积:相同转速下,叶片面积越大,单位时间内推动的空气量越多,风力越大。提高电机转速:叶片转速加快,空气获得的动能增加,流速变快,风力增强。这两种措施分别从空气推动量和流速角度提升风力,操作简便且效果直接。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