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达标自主训练(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达标自主训练(有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7 22:41: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达标自主训练(A)
基础巩固与综合运用
时间:100 分钟 总分:100分
第一部分 积累与运用(39分)
一、读下面的语段,根据拼音写词语。(3.5分)
忆往昔,我们是东方沉睡的雄狮, jiāng tǔ( )惨遭侵略者的践踏。jīn bì huī huáng( )的 diàn táng( )、宏伟的建筑都毁于一旦,这对我们造成了 bù kě gū liang( )的损失。而今,雄狮已然觉醒,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神舟飞天、蛟龙 qián hǎi( )、高铁疾驰、量子调控和超级计算机等各项成果都令世界瞩目。
二、将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相应的练习。(8分)
①( )意忘( ) ②内( )外( ) ③国( )( )安
④安( )乐( ) ⑤( )名远( ) ⑥( )衣足( )
⑦兵( )马( ) ⑧( )通人( ) ⑨( )心( )血
1.上面的词语中,表示社会动乱、人民生活困苦的词语有 (填序号)。这样的词语我还知道 、 等。
2.人民 、 。祖国欣欣向荣,社会和谐发展。(填序号)
3.与词语⑤意思相近,但感彩相反的词语有: 。
4.用词语⑨写一句话。
三、选择万花筒。(15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哼(hēng) 己亥(gāi) 倾泻(xiè) 安澜园(lán) 漫游 众星供月
B. 搅拌(jué) 矛盾(máo) 悠哉(zāi) 惊惶(huáng) 搏物馆 鬼计多端
C. 鱼鳞(lín) 炊具(chuī) 皇陵(líng) 胎生(tāi) 媒炭 处心枳累
D. 剔透(tī) 勺子(sháo) 喉咙(hóu) 海域(yù) 飘浮 诗情画意
2.下列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九州生气恃风雷 但悲不见九州同 B.南望王师又一年 王师北定中原日
C.斜风细雨不须归儿童散学归来早 D.休将白发唱黄鸡 西湖歌舞几时休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圆明园在北京西郊,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B.他兴高采烈地跑向教室把试验成功的这个消息告诉伙伴。
C.王阿姨说:“我处心积虑地把几个孩子拉扯大,只希望他们可以健康、快乐。”
D.诡计多端的司马懿发动政变,控制了魏国政权。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毽子越做越讲究,有黑鸡毛、白鸡毛、芦花鸡毛等,各种颜色的毽子满院子飞。
B.松鼠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身体矫健、四肢轻快。
C.圆明园内有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平湖秋月等景观。
D.原子弹、氢弹的爆炸、人造卫星的发射、回收,标志着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达到了新的水平。
5.为下列句子选择恰当的象征意义。(3分)
(1)红日初升,其道大光。( ) (2)潜龙腾渊,鳞爪飞扬。( )
(3)乳虎啸谷,百兽震惶。( ) (4)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
(5)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 (6)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
A.象征少年中国突然崛起。 B.象征少年中国的巨大声威。
C.象征少年中国的灿烂前程。 D.象征少年中国奋发有为。
E.象征少年中国的美好未来。 F.象征少年中国的冲天气势。
6.查资料有助于我们体会本单元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下列小雨查到的资料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语文要素
A.《己亥杂诗》写出了诗人期待着社会变革、人才涌现,挽救垂危的国家,抒发了诗人的强烈爱国之情。
B.《少年中国说(节选)》的写作目的是在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心理,唤起人们的爱国热情,激起中国少年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C.《圆明园的毁灭》的历史背景是清政府腐败无能,英法联军肆无忌惮地侵略中国。
D.《小岛》一文写了一位将军到我国南海一座小岛视察的故事,表现了驻岛战士们舍己救人的精神和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
7.大胆畅想,二十年后,你回到家乡,看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想与别人交流,下面哪一项不是你要交流的内容 ( )(2分)
A.庄稼地里,机器人在负责浇水、施肥、锄草。 B.同学相聚,每个人的变化都很大。
C.家家都住进了新型的节能房屋,冬暖夏凉。 D.学生上课都用高科技触摸屏课桌。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3分)
1.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缩句)(1分)
2.队长说,他是北方人,从大棚种菜得到启示,就搞了这个油布棚。(改为直述句)(1分)
3.圆明园建筑宏伟。圆明园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用关联词连成一句话)(1分)
五、根据所学内容填空。(6.5分)
1.爱国是诗文中常见的主题。“ , ”是诗人陆游对祖国统一的迫切渴望;“ , ”是诗人林升对当朝统治者贪图享乐、不思收复失地的愤怒质问;“ , ”表达了诗人龚自珍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能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局面。
2.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梁启超先生告诉我们:“少年智则国智, ,
,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 ,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
3.书写古诗时,每一行诗句都要 写,注意上下、左右文字要 。横向书写时,落款在右下角。
六、生活实践题。(3分)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了大规模屠杀等反人类罪行。2014年,我国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祭奠在南京大屠杀中死亡的30多万同胞。2025年的公祭日,小丽怀着沉痛的心情参观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发挥想象,补全下面跨越时空的对话。
当年的小女孩对今天的小朋友说:“现在乱世如麻,愿将来你们
。”
今天的小朋友对当年的小女孩说:“ 。”
第二部分 阅读与探究(31分)
七、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练习。(31分)
(一)圆明园的毁灭(节选)
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园中许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如海宁的安澜园、苏州的狮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还有很多景物是根据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建造的,如蓬岛瑶台、武陵春色。园中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漫步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的名人书画和各种奇珍异宝。所以,它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1.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2分)
饱览:
玲珑剔透:
2.选文从 、 两个方面再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2分)
3.读了选文第1自然段,我们知道圆明园的景观大致包括这几类:一是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二是根据 建造的;三是 。(2分)
4.选文第2自然段采用了 的构段方式。画“ ”的句子是一个 句,起到了 的作用。(3分)
5.雨果曾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有一个世界奇迹。这个奇迹叫圆明园。”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你来到了昔日辉煌的圆明园,你可能会发出怎样的感叹 (2分)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材料一: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侵入北京,闯进圆明园。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为了销毁罪证,10月18日和19日,三千多名侵略者奉命在园内放火。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整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为一片灰烬。
(选自《圆明园的毁灭》)
材料一讲了:
材料二: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选自梁启超《少年中国说(节选)》]
材料三:公元1872年到 1875 年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一百二十名学生赴美留学。这批学生平均年龄只有十二岁。当半数孩子开始了他们的大学学业时,清政府却突然提前终止留学计划,召留美幼童回国。这批饱受西方文化熏陶的学子是中国矿业、铁路业、电报业的先驱。他们中出现了清华大学、天津大学最早的校长,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一批外交官,出现了“中华民国”的第一任总理。他们大都在不同的岗位上为中国的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等)
材料三告诉我们:
材料四:敢于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就是最有自信心和自尊心的表现,这样的民族也一定是能够自强的民族。 ——周恩来
1.请快速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三,概括其主要意思,将其写在文后的横线上。(2分)
2.综合上述材料,下面表述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其实没有必要送这些只有十多岁的孩子赴美留学。
B.当时的中国人丧失了反抗的斗志。
C.当时的中国还是很强大的。
D.清政府软弱,但国家和人民正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3.根据上面的材料,完成下面的对话。(3分)
青青:阅读材料,我知道了梁启超认为中国兴亡在于 ;周恩来认为中国的富强还需要

东东:读完材料,我最希望清政府做到

4.以上材料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三)我的祖国
张海迪
①小时候,祖国的概念在我幼小的心里比较模糊,直到有一天,父亲和母亲带我去看电影《上甘岭》。电影中那优美的旋律深深打动了我: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从此我慢慢懂得了,祖国就是生我养我的地方,祖国就是广阔的田野、宁静的村庄,祖国就是宽阔的马路、高高的楼房,还有那些勤劳善良、热情真诚的人们。
②有一天,母亲带着我坐火车远行,当火车隆隆驶过黄河铁桥,我看见黄河像一条金色的巨龙从天而降,奔向远方……那一刻我发现,大地是那样辽阔,天空是那样高远。
③后来我当了作家,我用自己的笔写我生活中的故事,也写壮丽的雪山、浩瀚的沙漠、缥缈的星空。我渐渐懂得了,祖国不仅是我生长的土地,是我感受温暖与亲情的家园,也是亿万人民的共同体,我是其中之一。
④我在欧洲学习和工作期间,祖国更是我常常魂牵梦萦的地方。每当唱起“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我的泪水就情不自禁地流下来,仿佛黄河汹涌的涛声就在耳畔……
⑤远在他乡更能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长江、黄河从青藏高原逶迤而下,不舍万里,奔向大海;珠穆朗玛峰巍然屹立在世界屋脊,任凭狂风把头顶的雪雾洒向天边;太平洋的波涛轻轻拍击着宝岛的礁岩,仿佛在亲密地和大陆喃喃私语……
⑥祖国的历史悠久绵长,就像黄河、长江,历经风雨,千回百转,一往无前。回望亘古绵延的历史长河,亿万次锤炼的民族精神就像珠穆朗玛峰一样傲然挺立,气冲霄汉。
⑦当孔子面对流水感叹生命的消逝,屈原忧国忧民抚剑悲吟,司马迁忍辱负重奋笔疾书,中华民族的血液里就已经被注入了永恒的力量——信仰、责任、关怀、无私。当李白畅游山水、纵情高歌,杜甫执笔沉思、仰天悲唱,他们给中华民族的子孙留下的,不仅是光焰万丈的诗篇,而且是传承千载的精神——激情、想象、热爱、博大。当李清照悲切吟哦,岳飞怒发冲冠,他们让我们记住的不是仇恨,不是抱怨,不是叹息,不是畏缩,而是坚韧无畏、勇往直前的宝贵品格。
⑧我们有无数的词语赞颂先辈们在民族灵魂中熔铸的崇高、坚定、克己、宽容、和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是我们的祖先在人类文明史上写下的瑰丽词句,是一个民族的宽广胸怀,也是我们今天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信念支撑!
⑨当我写下这些文字时,耳畔仿佛又回荡起了那支歌: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
(有删改)
1.文章主要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祖国的 ( )(2分)
①壮美的山河 ②悠久的历史 ③丰富的物产资源 ④崇高的民族精神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2.请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快速阅读文章,体会“我”对祖国的认识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将下面思维导图补充完整。(3分)
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体会第⑤自然段的内容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2分)
4.本文列举了我国众多历史名人身上闪烁的民族精神,请你选取其中一位历史名人,先结合日常积累,说说他的哪些精神值得我们传承;再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准备如何更好地传承这种精神。(4分)
第三部分 表达与交流(30分)
八、习作。(30分)
想象一下,二十年后的家乡会是什么模样 请以“二十年后的家乡”为题完成一次习作,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写出家乡的变化。不少于400字。
参考答案:
一、疆土 金碧辉煌 殿堂 不可估量 潜海
二、①得形 ②忧患 ③泰民 ④居业 ⑤臭扬 ⑥丰食 ⑦荒 乱 ⑧政和⑨呕沥
1.②⑦ 示例:民不聊生 生灵涂炭
2.④ ⑥
3.示例:举世闻名
4.示例:这份报告凝聚了团队呕心沥血的努力。
三、1. D 2. D 3. C 4. A
5.(1)C (2)A (3)B (4)F (5)E (6)D
6. 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D.《小岛》写将军到南海的一座小岛视察,重点体现驻岛战士热爱海岛、坚守岗位及将军与战士同甘共苦,并未体现“舍己救人”精神,故此选项表述错误。
7. B[解析]本题考查习作选材。B.同学相聚每个人变化大,重点描述的是同学个人相貌等方面的变化,并非家乡的变化,不符合题目中关于家乡变化交流内容的要求。
四、1.瑰宝化为灰烬。
2.队长说:“我是北方人,从大棚种菜得到启示,就搞了这个油布棚。”
3.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最珍贵的历史文物。
五、1.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山外青山楼外楼 西湖歌舞几时休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2.少年富则国富 少年强则国强 少年自由则国自由 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3.居中 对齐
六、示例:能生活在和平的阳光下,不再有战争的阴霾,每天都能开心地上学,自由地欢笑
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这是无数先辈用苦难换来的。我们会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努力让世界永远不再有战争
七、(一)1.尽情地观赏。形容器物精致通明,结构细巧。也比喻人精明灵活。
2.建筑 历史文物
3.古代文人的诗情画意 西洋景观
4.总一分一总 过渡 承上启下
5.示例:这座圆明园真是举世无双,凝聚了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心血啊!
(二)1.圆明园被大火烧毁,造成了巨大的艺术和历史损失 清政府组织学生赴美留学,却在中途中断,这批学生对中国现代化作出贡献
2. D
3.少年 向一切国家的长处学习 示例:继续支持幼童赴美学习
4.都表达了强烈的想要振兴中华的爱国情怀和希望祖国强大起来的思想感情。
(三)1. C
2.①祖国是辽阔的大地、高远的天空 ②祖国是“我”生长的土地、感受温暖与亲情的家园、亿万人民的共同体 ③祖国是心中的牵挂,是有着壮美山河与伟大民族精神的存在
3.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长江、黄河、珠穆朗玛峰、太平洋的波涛等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展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强烈地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4.示例:选取屈原。他忧国忧民、坚持真理、宁死不屈的精神值得传承。在生活中,遇到难题时,我会学习他坚持真理的精神,不盲目跟从,认真思考寻找正确答案;看到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我会像他一样心怀正义,勇敢发声,为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知识拓展 靖康之变后,李清照随夫南渡,目睹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丈夫赵明诚任江宁知府时,城中叛乱,他却临阵脱逃。李清照对此痛心疾首,路过乌江时,借项羽“不肯过江东”的典故,写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豪迈诗篇,以犀利笔触讽刺南宋朝廷的软弱和赵明诚的怯懦,表达对气节与抗争精神的推崇。此后,她带着与丈夫共同收集的金石文物颠沛流离,即便生活困顿,仍坚守文化传承,整理编撰《金石录》,用柔弱身躯守护民族文化瑰宝,以诗词为刃,彰显爱国气节与文人风骨。
八、作文答案不唯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