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1课时)(课件 22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运动与相互作用(第1课时)(课件 22张ppt+视频+课后检测卷+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0.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08 11:28:23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1课时)
第2章 力与空间探索
引入新课
视频:钢尺击打象棋
用钢尺击打一摞象棋中的一个棋子,该棋子飞出,而其余的棋子扔整齐叠放,这是为什么?
新课教学
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那么,物体的运动是否一定需要力来维持?
力是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
对于这些问题,2000多年前就有人进行了研究。
新课教学
2000多年前亚里士多德通过观察生活实际,
如果一个物体要持续运动,就必须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力的作用;
如果这个力被撤去,物体就会停止运动。
例如用力推车车子前进,停止用力车子就停下来。
亚里士多德认为:
他得出结论:
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新课教学
400多年前,伽利略通过实验与推理。
我们来还原伽利略的实验与推理:
他先在倾角较小的斜面上进行实验,
让小球从斜面上某一高度滚下,然后观察小球在另一个对接斜面上的运动情况。
通过不断改变斜面的倾角进行多次实验,发现如果没有摩擦力,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新课教学
伽利略
伽利略通过实验与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的物体之所以会停下来,是因为它受到了阻力。
上述两种观点到底哪一个正确呢?
新课教学
视频:伽利略实验
新课教学
1.在水平木板上分别铺上棉布和丝绸,如图2.2-1中的甲和乙,让小车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观察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的距离,并将结果记录在表2-2中。
每次实验时小车都要从斜面同一位置滑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控制了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速度相同。
从斜面的顶端由静止滑下的目的:
控制小车在同一位置且初速度相同为0。
新课教学
2.水平木板上不铺任何材料,如图丙,重复上述实验。




较大
较大
3.实验表明:水平面越光滑,小车运动时所受的阻力越 ______,运动的距离越 ______,速度减小得越 __________。



新课教学
4.猜想: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时不受阻力的作用,那么它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按原来的速度一直运动下去
实验中需要控制哪些影响因素,目的是什么?
需要控制的变量:
同一小车
同一斜面
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
小车从斜面顶端自由滚下
使小车到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速度
目的:
新课教学
视频: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新课教学
400年前,伽利略曾采用类似的方法得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到力的作用,它的速度将保持不变。
与伽利略同时代的笛卡儿补充和完善了伽利略的观点,明确指出:如果运动物体不受到任何力的作用,它不会向左、右方向偏,将永远沿原来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进一步得出结论: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教学
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
①一切物体:
宇宙中所有物体,不论物体是固体、液体还是气体。
②没有受到外力作用:
是一种理想状态,
包括“不受外力”的理想状态、
某一方向上不受外力或者合力为零
③总:
指“一直”的意思
④或:
指一个物体只能处于一种状态,到底处于哪种状态,由原来的状态决定。
新课教学
由于从牛顿第一定律得出的一切推论都经受住了实践的检
验,因此它已经成为公认的科学基本定律之一。
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
而是在大量实验事实的基础上,
通过进一步的推理而概括出来的。
这种以可靠的实验事实为基础,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新课教学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物体在不受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要改变物体的速度大小和运动方向
必须对物体施加力的作用
关系: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新课教学
1.如图2.2-3甲所示,小球竖直下落的运动中,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大?
小球的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一致,重力加快小球的运动,所以速度越来越大。
新课教学
2. 如图2.2-3乙所示,小球竖直向上抛出的运动中,为什么速度越来越小?
小球的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重力阻碍小球的运动,所以速度越来越小。
3.如图 2.2 - 3 丙所示,小球沿斜上方抛出的运动中,为什么运动方向会发生变化?
小球的运动方向与重力方向不在同一条直线上,重力改变了小球的运动状态,不仅改变了速度大小,也改变了运动方向。所以小球的运动方向不断改变。
当堂检测
1、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C.该定律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出
D.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D
当堂检测
2、下列几种现象中,不需要对物体施加力的是(  )
A.物体从静止变为运动
B.物体从运动变为静止
C.物体做曲线运动
D.物体在光滑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
3、有一架正在匀速直线飞行的客机,假如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飞机将( )
从空中坠落
B. 静止在空中
C. 继续沿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D. 无法确定运动情况
C
当堂检测
4、如图虚线是炮弹的运行轨迹,当其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外力突
然消失,则炮弹将( )
A.处于静止状态 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按原来的轨迹运动
B
5、天宫一号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用小球、细线和固定架演示了单摆(通过细绳将小球接在支架上)实验(如图所示)。松手后,小球呈悬浮状,推小球一下,则关于小球的运动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 D.保持静止状态
A
板书设计
第2节 运动与相互作用(第1课时)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力和运动的关系:
伽利略→迪卡尔→牛顿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力不是维持运动的原因。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布置作业
1、复习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
2、完成作业本中相应练习;
3、预习“二、惯性”相关内容。2.2运动与相互作用(1)课后检测
班级 姓名
1.下列叙述中不符合物理史实的是(  )
A.亚里士多德认为要维持物体的运动,就必须给它施加一定的力,不受力而能够一直运动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B.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通过理想实验发现:运动物体如果不受其他力的作用,将会继续保持同样的速度沿直线“永恒”运动下去
C.牛顿是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和数学家,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光的色散,总结了牛顿运动三定律,奠定了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D.牛顿总结了伽利略等人的研究成果,并通过大量实验证明了牛顿第一定律
2.有一架正在匀速直线飞行的客机,假如其所受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飞机将( )
A.从空中坠落
B. 静止在空中
C. 继续沿原方向匀速直线运动
D. 无法确定运动情况
3.如图是足球运动员踢足球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被脚踢出去,说明只有球才受到力的作用
B.足球在空中飞行过程中,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
C.脚踢球使球飞出去,说明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
D.空中飞行的足球,若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它一定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
4.关于伽利略理想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完全是理想的,没有事实为基础 
B.是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的,经科学抽象 深刻反映自然规律的
C.没有事实为基础,只是理想推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5.天宫一号里神舟十号航天员王亚平用小球、细线和固定架演示了单摆(通过细绳将小球接在支架上)实验(如图所示)。松手后,小球呈悬浮状,推小球一下,则关于小球的运动状态说法正确的是(  )
A.做匀速圆周运动 B.做匀速直线运动
C.继续来回摆动 D.保持静止状态
6.关于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B.不受力的物体,只能保持静止状态
C.该定律由斜面小车实验直接得出
D.如果物体不受力的作用,原来运动的物体将保持原有的速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7.篮球从地面弹起向上运动时,如果它所受的一切外力同时消失,那么它将(  )
A.立刻停在空中 B.立刻向下加速运动
C.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D.先减速上升,后加速下降
8.质量为M的滑块甲和质量为m的滑块乙(M>m),先后从同一光滑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滑下,然后沿同一光滑水平面继续运动。假设水平面足够长,那么两个滑块在光滑水平面上运动的过程中,它们之间的距离将 (  )
A.逐渐变长 B.逐渐变短
C.保持不变 D.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9.如图虚线是炮弹的运行轨迹,当其运动到最高点时,若外力突
然消失,则炮弹将( )
A.处于静止状态 B.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
C.竖直向下做匀速直线运动 D.按原来的轨迹运动
10.在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时候,我们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运动的小车会停下来,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B. 实验表明,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运动的距离越近
C. 每次实验时,小车可以从斜面上的不同位置静止下滑
D. 根据甲、乙、丙的实验现象,可以直接得出牛顿第一定律
11.在研究牛顿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用同一小车从斜面上滑下,接着在三种不同的平面上继续运动,分别停止在如图所示的位置。
(1)在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距离不相等,是因为小车受到________不同,越光滑的表面,受阻力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走得越远,车的速度减小的越慢;
(2)为了探究不同阻力对运动的影响,保持小车受到不同阻力之前的速度是相同的,你认为这个实验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答:________;
(3)这个实验可推出结论:如果物体在运动中不受任何力,它将________。
12.“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经历了伽利略、笛卡尔和牛顿等科学家不断完善的过程。
(1)伽利略经过下图所示的实验和推理得出结论:如果没有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在水平面上运动的物体将会一直运动下去。结合伽利略的结论写出图中各实验和推理的先后顺序:    (用字母表示)。
(2)笛卡尔在伽利略观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牛顿在他们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相对于“牛顿第一定律”,笛卡尔的观点有什么不足?    。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D C B B A D C C B A
阻力; 小; 让小车在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 ; 做匀速直线运动
(1) CAB (2)没有涉及静止物体的运动规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