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拟行路难(其四)》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08 09:32: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拟行路难(其四)》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鲍照及时代背景,积累文学知识。
2.理解本诗所抒发的情感,并能有感情有节奏的诵读。
3.赏析本诗的艺术魅力,并能流畅准确地表述。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理解诗歌主旨及情感。
教学难点
用流畅精准的语言分析鉴赏诗歌艺术特色。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相信大家都听过“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话,这句话出自《晋书》,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门阀制度,出身高贵,方能入仕做官,出身寒门,才能再高也与官场无缘。门阀制度阻塞了寒士的仕进之路,一些才高的寒士自然心怀不平,这种不平也往往反映在这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一首诗歌——鲍 (bào)照。
二、背景介绍
鲍照,南朝宋文学家。出身寒微,自称“家世贫贱”。二十多岁时,在临川王刘义庆门下,因献诗被赏识,擢为国侍郎。以后担任过太学博士及县令等低级官职。最后任临海王刘子顼(xū) 参军,在刘子顼举兵叛乱失败时,死于乱军中。世人因此称他为鲍参军。魏晋南北朝,实行的是士族门阀制度,高级士族凭借门第出身就可做官,世世代代控制高级官职。而寒门士族即使才华横溢,也很难任高官。鲍照出身寒微,一生不得志,但他是一个性格和人生欲望都非常强烈的人,他不顾一切地要以自己的才能实现个人的价值,而当他的努力受到社会现实的压制、世俗偏见的阻碍时,心灵中就激起冲腾不息的波澜,表现出愤世疾俗的深沉忧愤。这种忧愤的情感发于作品之中,形成他诗歌
独特风格。门阀制度像大山一样压在鲍照身上,促使他把无比巨大的愤懑不平之气化作《拟行路难》这样的诗篇。
三、文本详析
(一)解题
乐府旧题,主要是抒发世路艰难和离别悲伤的感情。有些学习汉魏乐府的作品的题前多冠一“代”或“拟”字。
(二)讲解诗歌
1.朗诵诗歌,读懂诗意
(1)读准字音和节奏
(2)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2.师生互动式诗歌鉴赏
教师:大家在朗读“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和“心非木石岂无感 吞声踯躅不敢言”这两句时,我们对情感、语速、语调的掌握是否恰当 尝试用不同的方式重复朗读,并分享你的感受。
(预设自由朗读。)
预设1:我认为这两句都带有反问的语气,朗读时应该提高声调。
预设2:“心非木石岂无感”应该读出一种义愤填膺的情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则透露出一种无奈的情绪。
黑板书写:义愤填膺——无奈
教师:你能为大家示范一下吗
教师:这位同学朗读得非常好!"心非木石岂无感”这句是全诗情感的高潮,宛如心中的雷声爆发,而“吞声踯躅不敢言”则是情感的急转直下,如同瀑布跌落悬崖,是诗人情感变化最显著的地方。
预设3:我觉得“安能行叹复坐愁”这句也非常值得细品。
教师:你的看法是
预设3:这句话表面上是在问怎能既行走又叹息、既坐下又忧愁 实际上描绘了抒情主人公焦虑不安、内心煎熬的状态,一方面自我安慰不能如此,但“复”字又透露出他内心的烦恼、迷茫和苦闷。
教师:没错!也就是说,他实际上时刻都在忧愁之中,这一点在诗中表现得非常生动。除此之外,大家还能从这首 诗中感受到哪些情感
黑板书写: 愤懑不平——自我安慰——悲愁
难以抑制——义愤填膺——无奈
教师:在本单元,我们学习了逆志寻意、洞悉世情的诗歌赏析方法。在学习单元概述时已有初步解读,请大家运用这一方法,结合鲍照的生平,探讨诗人为何会有愤懑、悲愁、无奈之情
(小组讨论,交流观点,预设发言,教师点评,预设互评,随后用幻灯片展示鲍照的生平。)
教师:是的!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严格的门阀制度阻碍了无数贫寒学子的前途,让像鲍照这样的才子无法施展才华,尽管他的诗文影响深远,但“才秀人微,故取湮当代”,这足以说明他生前和去世后的孤寂。不是缺乏才智,不是不努力,不是没有上进心,而是人的命运往往被家世的高低决定,无法公开表达,只能在诗中吐露“人生亦有命”的无奈叹息,这不得不说是那个时代的悲剧!
黑板笔记:才华盖世,却遭遇事业瓶颈——忧愁
PPT上的思考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挫折和困境是人们常常归咎于命运的安排 请结合你的感受和经历,分享你对“人生亦有命”这一说法的看法。
老师:同学们刚才的讨论非常激烈!现在,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吧!
预设1:当一个人深爱着另一个人时,不管他怎样努力追求,甚至愿意为对方奉献生命,却始终无法赢得对方的心,他可能会感叹:这就是命,缘分让我们相隔千里!
老师:(笑)虽然可能是有缘无份,但这样的爱情态度和追求的勇气确实难能可贵!
黑板笔记:爱情路坎坷
预设2:我认为这句话是人们在面对现实中无法改变的结果时的一种自我安抚。谋事在人,成事在天,要想成功,
首先得有所行动,付出努力,而事情的最终结果则是命运的安排。瑞卡斯曾说:真正的随遇而安是尽力而为,但不强求。我认为这正是命运的体现
黑板笔记: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老师:嗯,那么你是否同意“人生亦有命”这一观点
预设2:我同意。但为了激励自己,我还是选择不同意。
预设3:我不同意这个说法。尽管鲍照所处的时代限制了他改变门阀制度的能力,但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停止追求。
老师: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观点,给你点赞!
预设4:以我们即将面临的高考为例,如果我们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可能会说:这是我努力的成果。但如果与梦寐以求的大学失之交臂,很多人就会遗憾地说:这就是命!这表明“天命”实际上是一种用来自我安慰的消极思想。因此,我们不能因为失败就用“天命”来安慰自己,“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我们必须继续努力,战胜所谓的“天命”!
老师:这位同学引用了荀子的话来支持自己的观点,非常有说服力!
黑板笔记:考试遇挫,人定胜天。
预设5:我认为我们所处的宏观和微观环境是命运的基础,命运的发展是绝对的客观现实,而决定命运发展速度和方向的是主观因素。因此,我认为命运是个人与周围环境融合的程度。有些人出身平凡甚至贫困,才智平常,但他们没有因此而沮丧,而是选择积极融入周围环境,调整自己的心态,结交朋友,认真学习,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老师:你的表述让我看到了一个未来的哲学家!我无法用语言完整表达他的意思,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何为他的观点 下一个定义,我们有这个能力
预设:宏观环境可以是国家的制度、社会环境;微观环境可以是家庭、学校、班级等。
老师:有了这种解释,你的观点就清晰了。
黑板笔记:命运是个人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老师:你觉得老师写的这句话能否很好地表达你的思想,或者说与你的思想是否一致
预设:能。
预设6:我也来谈谈我们即将面临的高考。实际上,很多同学都非常努力,有些同学在高考中不仅能正常发挥,甚至超常发挥,但也有同学考出了前所未有的差成绩。这些同学都付出了努力,但结果却不尽相同。鲍照的诗反映了当时门阀制度下的社会不公,寒门子弟难以升迁,而世家子弟容易获得高位,因此我们可以将鲍照的“人生亦有命”理解为人的命运在出生时就已经被安排好了。但我认为,命运与努力密切相关,努力了,或许结果好坏不一, 但若不努力,就没有收获果实的机会。
教师:你的见解非常棒!在许多情况下,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也应当全力以赴。
黑板笔记:命运受出身影响,但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奋斗。
预设7:我认为,在生活中能够遇见一些美好的人和事,也是命运的安排。不管是贫穷还是富有,我们都应该心存感激。实际上,“人生命运早已注定”这个观点有些曲折,有时候我们遭遇不如意的人和事,为什么不反思:这或许 正是命运让我们来改变现状的机会 因此,我们应该接受并努力去改变所谓的“命”。
教师:那么,可以将你的意思总结为:你的心态塑造你的命运吗
预设:确实如此。我还想补充一点,在我人生低谷时,遇到了您这位美丽的老师,这同样是命运的安排。
教师:说得好!同学们请注意,我之所以这么评价,并不是因为他夸我美丽——尽管追求美丽是我的目标,而是因 为我发现这位同学的思考角度很独特。他的观点可以理解为:你在生命中遇到的人和事,可能会改变你的命运。学会感恩和珍惜,培养身心,实际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有些人之所以成功,除了个人的努力之外,也得益于贵人的帮助。因此,你的人生经历也会影响你的命运。
预设8:我们知道,陈胜是在暴秦统治下首次揭竿而起的人,是农民起义的领袖,也是一位卓越的将领,性格随和,对士兵十分关爱。后来性格变得暴躁,但那时许多诸侯国的旧臣仍然存在,拥有相当的力量,陈胜无法左右局势,最终被部下杀害。历史上像他这样起义的人还有很多,例如唐朝末年的朱温,他的性格与陈胜晚期相似,但他所处的时代并没有能与之匹敌的诸侯王,因此,从最终结果来看,他们的命运大相径庭。
教师:你能用一两句话总结你的观点吗
预设:时势造英雄。(教师记录在黑板上)
教师:听了这位同学的发言,我们可以感受到其中蕴含 的深厚历史(尽管是简略的),同时也体现了他个人的见解,论据充分,值得我们学习!还有其他同学想发言吗
预设9:我认为世界有其固有的运行规律,而人在其中拥有一定的自由度。比如,宇宙从诞生到终结(如果有终结的话)都有一个过程,无论这个过程中发生什么,它都会遵循既定的规律运行,没有例外。而人则不同,出生后,最终都会死亡,这可以算是命。但是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则是每个人的自由,取决于每个人想要在 个过程中填充什么内容。
黑板笔记:宇宙运行、人的生老病死都有其规律,但生命的丰富度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塑造。
教师:你觉得这样的总结怎么样
预设10:我觉得,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因素还包括他人的打击和个人遭遇的挫折。以詹姆斯为例,他十八岁进入NBA, 天赋异禀,虽然多次夺冠,但也经历了不少失败,从勇士队到骑士队再到湖人队,这些经历都影响了他的命运。
教师:你认为你的见解应当对应黑板上的哪一条
预设:人生的遭遇。
教师:没错。人生的遭遇能够转变一个人的命运!这包括了积极的和消极的经历,是吧 (预设点头)我非常欣赏你拥有个人的兴趣和爱好,这一点极为关键,它会直接影响你未来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我非常支持你。下一位,请发言!
预设11:我认为所谓的“命运”概念源自于未知,没有人能够完全预知未来,因此人们有时会将意料之外的结果归咎于命运。
黑板笔记:命运的全部神秘和乐趣在于未知。
教师:你觉得这句话能够代表你的观点吗
预设:能。
教师:有时候,看似命运安排的事情,甚至是那些让你陷入困境的事情,可能会成为你继续前进的动力。当我们将眼前的未知转化为已知后,我们会追寻下一个未知,这可能就是命运的全部神秘所在,也是生活的乐趣之源。如果所有的努力都能得到预期的回报,那么每个人都能预见自己的未来,世界也就失去了多姿多彩。无论我们的生活中有多少快乐和苦难,我们都应该用发展的视角和开放的心态去面对。“顺其自然,泰然处之,争其必然,坦然接受"!
预设12:我想说的是,天赋的优劣也是命运的一种安排。有些人记忆力强,思维敏捷,口才出众,被誉为天赋异禀。但我自认为是一个没有天赋的人,学走路、说话都比别人晚,大家都以为我会口吃,思维迟缓。有人说天赋决 定命运,但我相信努力可以让你达到预期的目标。
教师:比如
预设:最著名的例子是演说家德摩斯梯尼,他天生口吃,声音微弱,还有耸肩的坏习惯,看似没有成为演说家的天赋。但他不懈练习,用含小石子等方法刻苦训练了近50年,最终声名鹊起。因此,虽然天赋重要,但后天的努力更能决定成就。
黑板笔记:后天的努力胜过天赋。
教师:是的,正在求学的孩子们有的会埋怨自己天赋不足,有的则喜欢炫耀自己的天赋。然而,事实告诉我们,一个人未来是否成功,取决于他是否专注和坚持,最终的结果取决于个人的努力,而非所谓的命运安排。因此,我们今天讨论的这个问题与生活、人生紧密相关。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倾向于将各种现象归咎于“命”。幸运的是,我们的同学们更多地从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思考这个问题,并且能够以理性的态度、积极的心态面对未来可能遇到的 挑战和困难,这让我感到非常欣慰。
教师:之前有位同学提到时势造英雄。时势确实可以造就英雄,但也可能将英雄埋没。鲍照生活在北朝,才华未被利用,壮志难酬,却无力改变现实。因此,如果我们仅从“人生亦有命”这句话来看,它似乎带有某种消极意味。所以,当我们经历了挑战和困境后,我们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三)总结
1、《拟行路难》(其四)全诗突出写“愁”,所叹者愁,酌酒为销愁,悲歌为泄愁,不敢言者更添愁。正如沈德潜所说,此诗“妙在不曾说破,读之自然生愁”(《古诗源》卷十一)。在平淡的外表下蕴含着深沉而又激越奔放的感 情。
2、本诗即是诗人的不平之鸣。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愁闷悲愤之情。
四、课后作业
如果你穿越到鲍照的时代,你有幸遇到鲍照,你想如何劝慰这个失意之人 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