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四单元第7课时 《日月潭》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四单元第7课时 《日月潭》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89.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08: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
课题:《日月潭》
内容分析: 《日月潭》一课,描写了台湾省著名风景区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作者从地理位置、周围环境、名称的由来以及清晨与中午,晴与雨等不同方面着手,展现了日月潭的美。课文的语言流畅优美、清新自然,教学时,教师应该着重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日月潭的美,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聚焦于通过感受台湾日月潭之美,激发爱国情怀与国家认同。 语言运用 :聚焦于理解积累优美词句、学习比喻手法,提升语言感知与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 :聚焦于理解内容逻辑(名字由来、不同时段描写)、想象画面、体会情感,发展多种思维品质。 审美创造: 聚焦于感受自然风光之美和语言艺术之美,提升审美鉴赏力。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日月潭美景的关键词句,感受其秀丽风光。 体会作者的情感,激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朗读指导与优美语言的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感受并理解日月潭“朦胧美”的意境。 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第2-4自然段。
情境导入:我们已经领略了黄山奇石的神奇和壮丽。今天,我们将乘坐“海峡飞虹号”,飞往祖国的东南方,去欣赏一颗镶嵌在宝岛台湾的璀璨明珠! 揭示核心任务:今天,就让我们化身小导游,先走进日月潭,了解它,感受它的美,为将来精彩推介活动做准备!——初识宝岛明珠,感知日月潭之美。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复习导入,引入新知
字词复习: 听写或认读上节课重点生字和词语。 回顾内容: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日月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位置、名字由来)指名简单复述名字的由来。 引入新课: “日月潭不仅名字奇妙,它的景色更是变幻多姿,尤其是在清晨和细雨中,更有一番别样的韵味。这节课,就让我们化身‘小小美景鉴赏家’,细细品味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教师提问后,全体学生在脑海中快速回顾上节课主要内容。 口头表达:清晰、简洁地回答“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如:“日月潭名字的由来很有趣”或“它被群山环绕着”)。
第二节:品读课文,感受多样景色。
自由朗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作者都写了哪几种天气时的日月潭?把课文中表示天气的词语用圆圈圈出来。 教师提问:清晨的时候,你圈出了哪个表示天气的词语?(预设:薄薄的雾) 中午呢,你又圈出了哪些表示天气的词语?(预设:太阳高照蒙蒙细雨) 小结:原来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这三种天气的日月潭。 2.鉴赏晨景:同学们,你们猜一猜老师喜欢什么时候的日月潭?老师最喜欢清晨,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日月潭,这样的日月潭是什么样的景色呢?谁来读一读?其他同学一边认真听,一边想象画面。 ★聚焦第3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3段。思考:清晨的日月潭是什么样子的?给你什么感觉?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隐隐约约) 2.理解“隐隐约约”: 联系生活:什么时候看东西会“隐隐约约”?(有雾、距离远、光线暗时) 文中是什么原因让景物“隐隐约约”?(飘着薄薄的雾) 课件展示清晨薄雾笼罩日月潭的图片或视频片段,直观感受“隐隐约约”的朦胧意境。 3.体会比喻之妙: 找出描写薄雾的句子:“天边的晨星和山上的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 想象画面:晨星、灯光、倒影在薄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4.朗读指导:语调轻柔舒缓,读出朦胧、神秘、宁静的感觉。重点读好“薄薄”“飘着”“点点灯光”“隐隐约约”。 品味雨景,想象仙境美。 教师导入:同学们,还有两种天气的日月潭:太阳高照和蒙蒙细雨,你最喜欢哪一种的日月潭呢?同桌两人合作,一个人选择一种天气,争当小导游。说的时候注意说清天气,说清景物的样子,声音响亮,自信大方。现在同桌开始交流吧。 ★聚焦第4自然段: 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时候的日月潭?教师出示图片。 预设:这是太阳高照时的日月潭。我们大家现在都来到了日月潭边,哪位小导游给我们介绍一下太阳高照时的日月潭? 1.教师指名学生读第4段。天气晴朗时候的日月潭是怎样的呢? 预设:很清楚,和我们刚刚感受日月潭隐隐约约的美不一样。 教师出示图片引导:这时候会有什么景物清晰地展现在眼前?你能和大家说一说吗?预设:我们能看到群山环绕,树木茂盛,还有许多名胜古迹。 2.思考:下雨时的日月潭又是什么样子?作者把它比作了什么? 理解比喻句: 找出比喻句:“要是下起蒙蒙细雨,日月潭好像披上轻纱,周围的景物一片朦胧,就像童话中的仙境。” 3.对比体会: 课件展示晴天日月潭图片 VS 雨雾中日月潭图片。 “披上轻纱”:把蒙蒙细雨笼罩下的景象比作披上了一层薄薄的纱巾。这“轻纱”是什么?(雨丝、水汽)这让你感觉日月潭怎么样?(轻柔、神秘、美丽动人) “童话中的仙境”: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非常美丽、神奇、令人向往) 4.朗读指导:(融入核心任务) “作为“小小美景鉴赏家,你会用怎样的语气和表情向游客介绍这雨中的仙境之美?试着读一读,注意表情和肢体语言。(可以配温柔的音乐。) 自由朗读第3、4段 → 圈出表示天气的词语(薄薄的雾、太阳高照、蒙蒙细雨)→ 回答教师提问,明确三种天气状态。 朗读第3段 → 思考并概括清晨特点(隐隐约约)→ 联系生活理解“隐隐约约” → 观看图片/视频加深感受 → 找出描写薄雾效果的句子 → 想象画面 → 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合作交流: 同桌两人合作 → 一人选择“太阳高照”,一人选择“蒙蒙细雨” → 扮演“小导游”向对方介绍(说清天气、景物样子)→ 互相倾听、交流。 聚焦“晴天”: 观看晴天图片 → 思考并描述晴天景物的特点(清晰、可见群山树木古迹等)→ 与“薄雾清晨”对比感受。 聚焦“细雨”: 观看细雨图片 → 找出比喻句 → 理解“披上轻纱”(是什么?什么效果?)→ 理解“童话中的仙境”(表达什么感受?)→ 体会意境美。 朗读与表达: 尝试以“小小美景鉴赏家”或“小导游”的身份,有感情地朗读细雨部分(注意语气、表情、肢体语言)→ 可能进行展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快速定位关键信息(天气变化),明确本环节学习重点(3、4自然段中不同天气的描写),并初步感知作者描写的角度(天气变化带来景色变化)。通过圈画动作,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信息提取能力。 将理解转化为表达实践。让学生化身“小导游”选择一种天气进行介绍,要求清晰描述天气、景物特点。这直接对接单元核心任务“代言人”,要求运用课文语言或理解进行初步表达,锻炼口语交际能力和自信。
第三节:总结升华,厚植情怀
学习第5自然段: 1.学生交流,教师总结:这里有起伏的群山,茂盛的树木,古代留下来的遗迹。真是个旅游的好地方!难怪作者最后说道:“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齐读第5段。 2.体会情感: 讨论:作者写日月潭这么美,表达了他怎样的感情?(对日月潭的喜爱和赞美) 3.主题升华:“日月潭如此美丽,它在哪里?(宝岛台湾)台湾是我们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这秀丽的日月潭,是我们祖国壮丽河山的一颗明珠!赞美日月潭,就是赞美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为拥有这样的美景而感到自豪!” (PP出示T:齐读宝岛明珠 祖国山河) 4.激发情感:带着对日月潭的喜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自豪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通过朗读行为本身,进一步内化和抒发对日月潭、对祖国的情感。
第四段: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
1.回顾梳理:引导学生回忆第2-4自然段内容。 2.方法指导: 分层背诵: 先背名字由来,再背清晨景色,最后背雨中景色。 想象画面法: 边读边在脑海中想象日月潭不同时间的美景画面。 3.尝试背诵:自由练习背诵第2-4自然段。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忆第2-4自然段描写的日月潭不同方面(名字由来、清晨薄雾美景、雨中仙境)。背诵2-4自然段。
基础: 熟练背诵课文第2-4自然段。完成课后生字书写。 提升:设计日月潭宣传页,借助宣传页向家人介绍日月潭的位置、名字,以及一种天气时的美景。 拓展(厚植情怀): 画一幅你心中的日月潭美景图,并在旁边写上一句对宝岛台湾的祝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