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第四单元第10课时 《语文园地》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文档属性

名称 【大单元·任务式】第四单元第10课时 《语文园地》 教案 统编版语文二上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74.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9-26 08:5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0课
课题:我爱阅读(大单元任务展示)
内容分析: 文章紧紧围绕“爱家乡”这一主题展开。采用并列结构,分别介绍了五位小朋友用画笔描绘的自己美丽的家乡。 通过五个孩子的画作,展现了祖国不同地域的典型风光。在美丽的风景中,都画了小朋友自己(或家乡的人)在快乐地活动(海边捡贝壳、山里采蘑菇、平原摘菜、草原骑马、城市玩耍)的场景,使画面充满生活气息和童趣。 字里行间流露出孩子们对自己家乡的自豪和热爱之情。
核心素养目标:(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文化自信: 通过了解祖国不同地域(海边、山区、平原、草原、城市)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美丽风光,初步感受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物产丰饶、文化多元。 语言运用:积累描写景物和颜色的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语言的韵律和画面美。 思维能力:能说出每个小朋友的家乡在哪里,有什么特点;能初步思考为什么不同地方的景物不一样(地理环境差异);能根据文字想象画面。 审美创造:引导学生通过朗读、看图、想象等方式感受文字和画面之美,体会情感之美;鼓励学生模仿课文,用画笔或语言描绘自己眼中的家乡之美,进行个性化的审美表达。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观察插图和想象,真切感受五位小朋友笔下不同家乡(海边、山区、平原、草原、城市)的独特美景和富饶物产。 【教学难点】 部分学生可能对“家乡”的概念比较模糊(尤其是城市孩子),或者对自己的家乡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如何将文中对“别人的家乡”的热爱,有效迁移到对自己“熟悉的地方”产生“热爱”的情感,并愿意表达出来,是一个情感层面的难点。
情境导入:从壮阔的庐山瀑布,到静谧浪漫的日月潭;还有那雄伟神奇的黄山……祖国妈妈像一幅巨大的、五彩斑斓的画卷,每一个地方都有独一无二的美丽风景!这么美的祖国,我们怎么记住它、表达对它的爱呢?有几位聪明的小朋友,他们想出了一个特别棒的主意!他们拿起了心爱的画笔,把自己最熟悉、最热爱的那片土地——也就是他们的家乡,画了下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走进’的美丽画卷——《画家乡》!让我们一起翻开书,看看这几位小画家笔下的家乡有多美,感受他们对家乡那份浓浓的爱。读着读着,也许你也会忍不住想拿起画笔,画出你心中最爱的家乡风景呢!准备好了吗?让我们开始这场‘畅游华夏美景,厚植家国情怀’的阅读之旅吧!” 揭示核心任务:创家乡名片,抒家国心声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第一节:创意代言·情系家乡
听老师范读,圈画自己不认识的字词,标注拼音, 自主阅读《画家乡》, 读准语音,读通课文。教师指导学生分段朗读,难读的地方教师领读。 3.思考问题: 孩子们的家乡分别是什么样的?在文章中画出来答案。图片和文字进行对对碰,并用简单的语言来介绍-下。 4.情感迁移:他们爱自己的家乡,把家乡介绍给大家。相信同学们也很热爱自己的家乡,请你来当家乡推荐官,介绍自己的家乡。 (1)互相介绍:我的家乡在哪里?有哪些美丽的地方? (2)“妙语连珠”训练营: 学生分小组探讨如何生动、有吸引力地介绍自己选择的美景。(抓住以下几点练习) 说清楚: 介绍风景名称、地理位置(简单)、抓住突出特点(山、水、建筑、特殊地貌等)。 讲生动: 展开想象,运用积累的词语和修辞(比喻、拟人),联系生活经验和感官体验(看、听、闻、感),描绘出富有画面感的景象。 道情感: 表达对风景的独特感受、喜爱或自豪之情,点明其意义。 行为表现:学生需专注听音频,动手圈画陌生字词并注音,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阅读《画家乡》+分段朗读 在文中画出描写家乡的句子,根据课文填入表格。 用简单语言介绍(例:“昂萨尔的家乡在草原,有羊群和绿绿青草。 行为表现: 互相介绍:用“我的家乡在______,有______”句式分享(激活生活经验)。 讨论如何介绍家乡美景(按支架分三步:说清楚→讲生动→道情感)。 练习使用修辞(如“小河像一条银带子”)、感官词(“花香扑鼻”“溪水凉凉的”)。
第二节:盛会展示·礼赞华夏—— 共享“美”的盛宴
1.我是魅力代言人”展示: 学生轮流上台展示:自信、清晰、有感情地推介自己选择的美景。鼓励运用肢体语言、展示推介卡/手册/明信片。 重点评价:是否抓住特点?描述是否生动(用词、修辞)?表达是否流畅有感染力?是否体现出对美景的热爱? 2.“最美华夏我点赞”: 观众(同学、老师、可邀请家长)认真聆听/观看。 互动环节:观众可以向“代言人”提问,或分享自己听完推介的感受、最向往的地方。 收集“观众互动卡”,课后可整理成“我们向往的华夏美景”墙报。 学生上台展示推介作品(口语/视频/手册),结合肢体动作(如指向图片)。 听众根据评价标准(特点、生动性、情感)专注聆听,培养倾听能力。 行为表现: 观众提问(如“你家乡的葡萄有多甜?”),锻炼即兴应答能力。 分享感受(如“我最想去XX的家乡,因为……”),表达个人共鸣。
第三节:文字中的名胜风景
同学们,“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边旅行边吟诗,有远方有诗歌。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语文园地四:日积月累》。 1.提出要求: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出节奏与韵味,想象诗句中的画面,做到熟读成诵。 2.思考问题:这几句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起来学习。 (1)“有山皆图画,无水不文章。”——形容山光水色之美,这里的“文章”不是指文字作品,而是形容水色之美,说它有着错杂的花纹和色彩。 (2)“白马西风塞上,杏花烟雨江南”——一群骏马在塞北的草原上纵情奔驰,杏花在春雨中悄然绽放,把春天的江南装点得更加温婉、秀丽。 (3)“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 同学们,请你想象一下:夏天的晚上,我们坐在院子里,一阵凉凉的、舒服的风吹过来,抬头看,天上挂着一个亮亮的、圆圆的月亮。它们是大自然送给我们最珍贵的免费礼物! “近水远山皆有情” 再看我们身边:屋前的小河哗啦啦流着,远处的青山静静地站着,在诗人的眼里,它们都像我们的好朋友一样有感情! (4)“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水尾水连天。”——大雾弥漫,看不清远处的山峰,水天一色,天水相接。 3.提出要求:让我们看图片,合作读,把这四句话也积累下来。 跟读/合作读,重点读准多音字(如“塞上”sài)、易错字(“锁雾”)。 打节拍诵读(如“白马/西风/塞上”),体会韵律。 看图片配对诗句(如塞上草原图→“白马西风塞上”)。 小组接力背诵,完成“熟读成诵”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