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张PPT)
考点一
近义词语辨析
1.看字形。
如:渡过、度过。“渡过”跟水有关,主要用于过江河湖海,引申为通过“难关”“危机”等;
而“度过”跟时间有关,如“青年时代”“节日”“岁月”等。
2.看词性。
如:必须、必需。“必须”是副词,后跟动词或动词性短语;“必需”是动词,常作谓语,
搭配对象一般是物品、人力、资金等。
3.看涉及对象。
如:篡改、窜改。“篡改”涉及的对象多是比较抽象的事物,如理论、政策、历史等,
强调用作伪的手段改动;“窜改”涉及的对象多是具体的书面材料,如文件、古书等。
4.看适用对象。
如:侦察、侦查。“侦察”多用于军事,指为了弄清敌情、地形及其他有关作战的情况而
进行活动;“侦查”多用于公安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指为了确定犯罪事实和证实犯罪嫌
疑人、被告人确实有罪而进行调查及采取有关的强制措施。
5.看侧重点。
如:消失、消逝。“消失”侧重于指事物或现象不复存在这个结果,变化过程历时较短;
“消逝”侧重于指事物或现象过去了或不见了,这个过程历时可长可短。
6.看感彩。
如:沟通、勾通。“沟通”指双方互相通连,是中性词;“勾通”指暗中串通和勾结,是
贬义词。
7.看词义轻重。
如:抱怨、报怨。“抱怨”指心中不满,数说别人的不对,词义较轻;“报怨”指对所怨
恨的人做出反应,词义较重。
8.看特指和泛指。
如:取缔、取消。“取缔”特指明令取消或禁止,一般用于政府对不合法的言论、活动、
书刊等明令取消或禁止;“取消”指使原有的制度、规章、资格、权利等失去效力,不一定
是通过命令强制的,也不限于上级对下级。
考点二
成语运用
1.避免望文生义。
如:自从玫瑰增选为济南市“市花”后,玫瑰花饼炙手可热。“炙手可热”形容气焰很盛,
权势很大。句中用来形容玫瑰花饼不恰当。
2.分析感彩。
如:正因为他具有自命不凡的崇高理想,才在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自命不凡”
意思是自以为很了不起,含有贬义色彩。句中用来形容崇高理想不恰当。
3.避免语意重复。
如:他忍俊不禁地大笑起来。“忍俊不禁”指忍不住笑,与句中的“大笑起来”意思重复。
4.注意使用对象。
如:小明同学向老师不耻下问。“不耻下问”是指向地位、知识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使
用对象错误。
5.分析语境。
如: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一些地区画地为牢,实行地方保护主义,人为地分割和控
制煤炭资源。“画地为牢”比喻只许在指定范围内活动,不合此处语境。
6.避免谦敬误用。
如:周老师的开场白抛砖引玉,引导我们积极发言。“抛砖引玉”是谦辞,不能用于对
方或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