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专题十三 文学类文本阅读
/
散文阅读
考 点 突 破
典 例 精 讲
考点一
内容概括
山东设问
1.[2024威海]请概括文中“水泥画、老房子、老梨树”三个“老物件”的共同特点。(3分)
2.[2024滨州]结合文中四处画波浪线的句子,概括“我”与老陈交往时的感情变化。(2分)
方法思路
考点二
内容理解【小说通用】
山东设问
1.[2024日照]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2.[2024山东]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3.[2024潍坊]古希腊著名雕塑《米洛斯的维纳斯》虽然缺了双臂,但她的美依然无与伦比。
有同学认为,永安长城完全可以与之媲美。请结合第⑥⑦两段谈谈你对此的认识。(4分)
方法思路
考点三
词句含义【小说通用】
山东设问
1.[2024威海]文章第①段“生机盎然的景象”具体指什么 (3分)
2.[2024东营]说剧本。请你向演职人员解释续和给侄子取名“赴远”与“‘赴远’的一天到了”
中“赴远”的不同含义,并说明小说以“赴远”为题的作用。(4分)
3.[2024山东]第 段说挑山工“装饰了泰山,丰厚了泰山,也成为泰山上活的山岩和脊梁”,请
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3分)
方法思路
考点四
词句赏析【小说通用】
山东设问
1.[2024日照]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②段中“扎进”“大摇大摆”“畅快地”用语活泼,生动地描绘了蜜蜂的辛劳,侧面写出了
海棠花开得旺盛饱满。
B.第⑦段中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把爱比作心牢,把“我爱你”这句话比作隆冬,形象地写
出了“我”对爱的厌恶之情。
C.第⑧段画线句子中“沉默的青山”“静谧的大海”,“无声也震耳欲聋”“无形也宽广深邃”,对仗
工整,富有节奏感。
D.第⑨段以景结情,用“落英缤纷”“果子在夏日的阳光里笑嘻嘻地捉着迷藏”照应开头,升
华了情感,深化了主题。
2.[2024山东]读完文章,你与同学一起品味语言。(4分)
小鲁:我读到第②段“太阳不知怎样投入,才会在泰山做成一篇好文章”时,觉得这句话与“造化
钟神秀”在修辞手法上有一致的地方,请你赏析一下吧。
3.[2024滨州]结合语境,根据括号内的要求赏析下面语句。(4分)
(1)阳光从雪白梨花间透下来,亮亮的,暖暖的。(从句式特点角度)
(2)景物浮现眼前,一时间,满眼是画,满眼是光。(赏析加点词语的含义)
方法思路
考点五
句段作用【小说通用】
山东设问
1.[2024潍坊]文章最后一段有什么作用 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6分)
2.[2024日照]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第⑤段的作用。(4分)
3.[2024济宁]【读·析】简要分析文章第④段的作用。(4分)
方法思路
考点六
标题含义与作用【小说通用】
山东设问
1.[2024威海]综观全文,分析文章题目“绽放的梨花”的含义。(4分)
2.[2024东营]说剧本。请你向演职人员解释续和给侄子取名“赴远”与“‘赴远’的一天到了”
中“赴远”的不同含义,并说明小说以“赴远”为题的作用。(4分)
方法思路
考点七
写作手法【小说通用】
山东设问
1.[2023淄博]在处理祸事的整个过程中,小说多次运用对比手法表现“我”这一人物。请根
据提示填空。(6分)
2.[2023东营]自选一个角度(叙述视角、叙事结构、选材方法、语言运用)对这篇小说艺
术特色作简要赏析。(4分)
方法思路
考点八
情感主旨【小说通用】
山东设问
1.[2024济宁]【读·悟】阅读要关注文章的结尾,请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我将一辈子珍藏它”
意蕴的理解。(4分)
2.[2023济南]文中“桌”与许多人的人生紧密相关。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说说“桌”和他们
的人生之间的关系。(6分)
方法思路
[2023聊城改编]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30分)
大地的滋味
刘江滨
①《道德经》中云:“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这话多少有点
令人沮丧。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大地之上,有青黄赤白黑五色入目,有宫商角徴羽五
音贯耳,还有酸甜苦辣咸五味咂舌,色、声、味都在大自然之间蓬勃地存在着,呈现着,
这是多么神奇瑰丽的景象!
②这一切,都拜大地所赐。酸甜苦辣咸,大地上的自然物都浸润其中,各有各的滋味。
③五味中,甜绝对是当仁不让的一号主角,最受人们喜爱追捧。
④或许我们生下来品啜的第一口乳汁是甜的,那是生命的芬芳,从此烙下深刻的味蕾
记忆。大地和上苍也从不吝啬甜品的供应,如草盈野,如花满地。
⑤每一个童年都有一个“甜蜜史”,跟糖、草秫、瓜果有关。糖需要花钱购买,而草秫、
瓜果可在田野中寻找获取。有一种野草叫茅根,长在坡坡坎坎,它的根茎呈白色,一节一
节的,挺长,从地下拔出来擦去泥土搁嘴里嚼一嚼,汁液不盛,甜味也淡淡的,聊胜于无,
嚼着玩儿。瓜地、果园都有人看管,最诱人也最易吃到嘴的是“甜棒”,即玉米秸和高粱秆。
浓密的庄稼稞形成天然的屏障,趁割草的时候,钻进去谁也瞧不见。此时挑着粗壮的秸秆
用镰刀砍断,用牙擗去一条一条篾皮,一口一口咔嚓咔嚓大嚼起来,满口甜汁,美不可言。
一会儿工夫,眼前一地废渣残末。
⑥大地上的植物结出的瓜果庶几都是甜的,甜瓜、西瓜、苹果、桃子、梨子、香蕉、
葡萄……只不过甜味浓淡不一、纯度不同。人们醉心于甜味给舌头和口腔带来的美妙感受,
并将这种滋味延伸到人生的方方面面。譬如,相貌要甜美,声音要甜润,爱情要甜蜜,睡
觉做梦都要香甜,日子更是要比蜜甜。总之,甜就是幸福、欢快的滋味。
⑦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
⑧我的第一口苦水来自我村的一眼老井。有一天我在街上疯跑着玩儿,满头大汗,极
渴,在一拐角处看到一个我叫婶子的妇人从井里提出一筲水,我趴到筲边便喝,妇人欲制
止,已来不及了,我喝到嘴里一口水,随即噗的一下吐了出来,真苦啊,且涩,吐出来之
后舌头还打皱。我龇牙咧嘴,拧着眉头。妇人哈哈大笑,说,你不知道这井水是苦的
⑨树叶草叶大多都苦的。最苦的草叫黄连,有句歇后语叫“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
出”。这黄连是中药,而几乎所有中草药都苦,应了那句“良药苦口”之说。那年我生病煎
了中药汤,捏住鼻子灌了进去,赶紧用糖来甜口,还是压不住,真是苦不堪言。不是所有
的苦都不堪,譬如苦瓜,表面看品相不佳,一身疙瘩颇类癞蛤蟆,吃到嘴里苦中却有一股
清新的味道,耐人回味。又如咖啡,那种又苦又香的味道特别容易让人沉迷上瘾。《诗经》
有云:“谁谓荼苦,其甘如荠。”这种甘苦相依、苦尽甘来的滋味蕴藏着人生的真谛。
⑩有趣的是,甜虽为人喜,人们却对苦的体味更深刻、更宽广,好像有一肚子苦水无
处倾泻。痛苦、艰苦、吃苦、受苦、辛苦、疾苦……汇成一句悠长的嗟叹:苦——哇!其
实,苦与甜是相对的,不吃苦中苦,哪知甜上甜 就像瓜蔓蒂根是苦的,而甜只是结出的
果。苦,虽不堪言,却最耐人品咂回味,最为人间值得。
对酸的最早体验是吃青杏。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
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更要命
的是,酸倒了牙,整个腮帮子木木的,那牙不能沾任何食物,酸疼,得好久才能恢复。尽
管如此,我们对酸味还是乐此不疲。“望梅止渴”的故事人人皆知。许多水果在未成熟时都
是青色的,亦青涩,除了青杏,还有青枣、青葡萄、青苹果、李子等,熟了之后由青变红
(黄、紫),由酸变甜。这是不是与人生很像
把辣归到五味中实在是一种误读,辣是一种作用于舌头的痛觉,而非味道。葱、姜、
蒜、辣椒是常见的辣味蔬菜,其中最辣的是辣椒。《通俗文》云:“辛甚曰辣。”辣椒圆锥的
形状像一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彤彤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由辣的词
性本义而生发引申与人有关的譬喻,做事老辣、作风泼辣等。《红楼梦》中那个被贾母谑称
“凤辣子”的王熙凤,从性情到手腕,从口齿到心肠,都最生动诠释了“辣”的品性。
少小家贫,常吃腌制的萝卜、芥菜疙瘩、韭菜花、大蒜等咸菜,积习至今难改,
馒头、粥加咸菜就是最好的饭食。北方人爱吃咸,口味重。咸味不仅是调味,更是生理生
命的必需。
盐同样来自大地。旧时农村有大片大片的盐碱地,土壤贫瘠,寸草不生。土地表
层有一层松软的盐土,农人将之用铲子刮了,放到一个专门砌成的盐池用清水反复浸泡导
引,流出的盐水经太阳晒或用大锅煮,白色的晶体盐就产生了。这个过程被称为“淋小盐”。
而今这些早已尘封于泛黄的记忆中了。但是,盐依然是大地慷慨的馈赠。
五味是大地的滋味,也是人生的滋味,“五味杂陈”“百感交集”之谓好像略有消极颓
唐之意,其实在我看来是盈满,是丰厚,是自足,是上苍的赐予。人活一世,少了哪般滋
味岂不是都觉乏味、都感寡淡?只是,甜了别沉溺,苦了别沉沦,酸了别倒牙,辣了别放
任,咸了别过度,要以它味来填充,来调和,来平衡。苏东坡尝云“人间有味是清欢”,善
于知味于口深味于心,才会不负大地,不负人生。
(选自《2022年中国精短美文精选》,有删改)
第一步: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提炼概括大地有哪些滋味,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第二步:理清线索。
查找贯穿全文的线索,理清行文思路。
第三步:品析语句。
(1)赏析语言。
第 段画横线句可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第 段画横线句可从修辞的角度,抓住内容和情
感两个方面进行赏析。
(2)理解句意。
理解重点句“苦,虽不堪言,却最耐人品咂回味,最为人间值得”的含义,可抓住句中关键
词“最为人间值得”,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理解分析。
第四步:把握情感主旨。
可从标题入手,思考为什么以“大地的滋味”为题目,圈画文中抒情议论句(见画波浪线
句),提炼概括。
第五步:联想类文。
拓展阅读可链接同样以“土地”为内容的文章《土地的誓言》,并进行比较阅读分析。
1.标题含义与作用 文章以“大地的滋味”为题,有什么好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标题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文章描述的主要内容(1分),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1分),也是文章的线索,贯穿全文(1分)。
解析:从内容上看,文章依次描绘了从大地身上获得的“甜、苦、酸、辣、咸”五味;从结构
上看,“大地的滋味”是全文的叙事线索;从表达效果上看,采用比拟的修辞手法,把“大地”
拟作“有滋有味”的物,赋予大地以滋味,能引发读者对大地滋味的联想,激发阅读兴趣。
2.内容概括 文中说“大地上长着甜,也长着苦”。请概述大地上长着的“苦”。(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井的水苦(1分),几乎所有中草药苦(1分),苦瓜、咖啡的苦(1分)。
3.内容理解 作者为什么说苦“最为人间值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人们对苦的体味更深刻、更宽广(1分),苦与甜是相对的(1分),苦是最耐人品咂回味的(1分)。
4.词句赏析 赏析句子。(6分)
①当小小青杏挂满枝头的时候,小孩子就忍不住下手了,咬到嘴里,吃吃哈哈那叫个酸,
口水立马充溢口腔,一旁看的人都能流出哈喇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辣椒圆锥的形状像一把弯曲的利刃,由青转红,收后堆在场院,红彤彤的仿佛平地燃起大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运用动作描写和细节描写(1分),表现出孩子们吃小小青杏时的状态,突出酸味给孩子
们带来的特有的味觉感受和孩子们对酸味的喜爱之情(1分),同时,运用侧面描写,表
现酸味的独特魅力(1分)。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展示出辣椒的美好形态,表现了辣椒给人的火
辣辣的感受,表现出“辣”给人的强烈味蕾刺激(1分),也表达出人们对“辣”的特殊情感
(1分)。
5.词句含义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人间有味是清欢”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从第 段“人活一世,少了哪般滋味岂不是都觉乏味、都感寡淡?”可知,人间的味
道应该是酸甜苦辣咸都要具备;再结合“甜了别沉溺,苦了别沉沦,酸了别倒牙,辣了别
放任,咸了别过度”可知,虽然人生要多味,但无论哪一种味道都不能过度;再从“要以它
味来填充,来调和,来平衡”可知,各种味道要相互调和、平衡,达到“清淡”,这样的人
生才真正有滋有味。
“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意思是人间真正有味道的还是清淡的欢愉(1分)。五味是大地的滋
味,也是人生的滋味(1分),酸甜苦辣咸五味哪一味过了,都会让人生不顺,只有五味
调和、平衡,达到清淡,生活才会顺畅(1分)。所以人生只有多经历,多体验,不过度
快乐、悲伤,才会获得美好的生活,有滋有味(1分)
6.句段作用 请分析文章第①②段的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写作手法 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写作特色。(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运用了象征手法,以“大地的滋味”象征“人生的滋味”,意蕴丰富,引人深思。(2分)
解析:由第 段的“许多水果……这是不是与人生很像 ”和第 段的“五味是大地的滋味,
也是人生的滋味”可知,作者以“大地的滋味”象征“人生的滋味”,这样写意蕴丰富,能引
发读者对人生的深入思考。
内容上,引用《道德经》中的句子并对大地之上的景象加以解读,引出写作对象“大地的
滋味”(1分);引起读者思考,并激发阅读兴趣(1分);结构上,开篇点题(1分);总
领下文,为下文分写“大地的滋味”做铺垫(1分)。
8.探究拓展 情感主旨 小语在阅读本文时,联想到《土地的誓言》,他发现“土地”在文人
笔下具有丰富的内涵,表达着真挚的情感。请你结合上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阅读体验,与
小语谈谈两位作家对土地寄寓的情感有何异同。(4分)
链接材料:土地,原野,我的家乡,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站立!夜夜我听见马蹄奔驰的
声音,草原的儿子在黎明的天边呼唤。这时我起来,找寻天空中北方的大熊,在它金色的
光芒之下,是我的家乡。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我永不能忘记,因为
我答应过她,我要回到她的身边,我答应过我一定会回去。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我必
须看见一个更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而我将用我的泪水,洗去她
一切的污秽和耻辱。
——端木蕻良《土地的誓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同点:都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1分)、赞美之情(1分)。不同点:本文作者以大地的
滋味象征人生的滋味,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滋味的深刻感悟(1分);《土地的
誓言》中的“土地”是作者故乡的象征,也是受难的国土的象征,抒发了作者对国土沦丧的
悲愤,以及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与眷恋之情(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