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一课时
1.分子式为C4H10O并能与金属钠反应放出氢气的有机化合物有( )
A.3种 B.4种 C.5种 D.6种
2.催化氧化产物是的醇是( )
A.
B.
C.
D.
3.A、B、C三种醇同足量的金属钠完全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相同体积的氢气,消耗这三种醇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2,则A、B、C三种醇分子里羟基数之比是( )
A.3∶2∶1 B.2∶6∶2 C.3∶1∶2 D.2∶1∶3
4.质量为m g的铜丝灼烧后,立即插入下列物质中,能使铜丝变红,而且质量仍为m g的是( )
A.HNO3 B.CO C.C2H5OH D.H2SO4
5.一定量的乙醇在氧气不足的情况下燃烧,得到CO、CO2和水的总质量为27.6 g,若其中水的质量为10.8 g,则CO的质量是( )21教育网
A.1.4 g B.2.2 g
C.4.4 g D.在2.2 g和4.4 g之间
6.某实验小组用下列装置进行乙醇催化氧化的实验。
(1)实验过程中铜网出现红色和黑色交替的现象,请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不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熄灭酒精灯,反应仍能继续进行,说明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是________反应。2·1·c·n·j·y
(2)甲和乙两个水浴作用不相同。
甲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干燥试管a中能收集到不同的物质,它们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收集到的气体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试管a中收集到的液体用紫色石蕊试纸检验,试纸显红色,说明液体中还含有________。要除去该物质,可先在混合液中加入________(填写字母)。【来源:21·世纪·教育·网】
a.氯化钠溶液 b.苯 c.碳酸氢钠溶液 d.四氯化碳
然后,再通过________(填实验操作名称)即可除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C4H10O可以分为醇和醚两种不同类别的同分异构体,只有醇可以与Na反应放出H2,故本题是判断C4H10O的醇类的同分异构体种类,据醇的同分异构体的写法易判断有4种。21cnjy.com
2.A
【解析】根据乙醇催化氧化的反应机理,逆向可推知A项符合。
3.D
【解析】三种醇与足量Na反应,产生相同体积的H2,说明这三种醇各自所提供的-OH数目相同,为方便计算,设所提供-OH的数目为a,由于三种醇物质的量之比为3∶6∶2,
(2)生成的水是10.8 g相当于10.8/18=0.6 mol,因此燃烧的醇应是0.6 mol×1/3=0.2 mol,应得CO和CO2的总物质的量是0.2 mol×2=0.4 mol,其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是16.8/0.4=42 g/mol,继而求得CO的物质的量为0.05 mol,质量为1.4 g。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1)2Cu+O22CuO
CH3CH2OH+CuOCH3CHO+H2O+Cu 放热
(2)加热 冷却 (3)乙醛、乙醇、水 氮气
(4)乙酸 c 蒸馏
【解析】(1)在乙醇的催化氧化实验中,Cu作催化剂,反应过程中,红色的Cu先生成黑色的CuO,黑色的CuO又被乙醇还原为红色的Cu。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2CuO,CuO+CH3CH2OHCu+CH3CHO+H2O。21·cn·jy·com
(2)甲水浴加热的目的是获得平稳的乙醇气流,乙冷水浴的目的是为了冷凝乙醛。
(3)生成的CH3CHO和H2O以及挥发出来的乙醇进入试管a被冷凝收集,不溶于水的N2被收集在集气瓶中。www.21-cn-jy.com
(4)能使紫色石蕊试纸显红色,说明该液体为酸性物质,即CH3COOH;要除去乙醛中的乙酸,可以先将其与NaHCO3反应生成CH3COONa这种盐,再加热蒸馏,蒸出CH3CHO。
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第二课时
1.下列关于乙酸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酸是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
B.乙酸分子里含有4个氢原子,所以乙酸不是一元酸
C.无水乙酸又称冰醋酸,它是纯净物21世纪教育网
D.乙酸易溶于水和乙醇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醇和乙酸都是常用调味品的主要成分
B.乙醇和乙酸的沸点和熔点都比C2H6、C2H4的沸点和熔点高
C.乙醇能发生氧化反应而乙酸不能发生氧化反应
D.乙醇和乙酸之间能发生酯化反应,酯化反应和酯的水解反应互为逆反应
3.现有乙酸和两种链状单烯烃的混合物,若其中氧的质量分数为a,则碳的质量分数是( )
A.
B.
C.
D.
4.丙烯酸(CH2===CH—COOH)的性质可能有( )
①加成反应 ②取代反应 ③酯化反应 ④中和反应 ⑤氧化反应
A.①③
B.①③④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除去乙烷中少量的乙烯:光照条件下通入Cl2,气液分离;
②除去乙酸乙酯中少量的乙酸:用饱和碳酸钠溶液洗涤、分液;
③除去CO2中少量的SO2:气体通过盛饱和碳酸钠溶液的洗气瓶;
④除去乙醇中少量的乙酸:加足量生石灰、蒸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6.下列物质中最难电离出H+的是( )
A.CH3COOH B.CH3CH2OH C.H2O D.H2CO3
7.下图是分离乙酸乙酯、乙酸和乙醇混合物的实验操作流程图。
在上述实验过程中,所涉及的三次分离操作分别是( )
A.①蒸馏、②过滤、③分液
B.①分液、②蒸馏、③蒸馏
C.①蒸馏、②分液、③分液
D.①分液、②蒸馏、③结晶、过滤
8.能一次区分CH3COOH、CH3CH2OH、、四种物质的试纸或试剂是( )
A.H2O B.Na2CO3稀溶液
C.石蕊试液 D.NaHSO4溶液
9.酯类物质广泛存在于香蕉、梨等水果中。某实验小组从梨中分离出一种酯,然后将分离出的酯水解,得到了乙酸和另一种化学式为C6H13OH的物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C6H13OH分子中含有羟基
B.C6H13OH可与金属钠发生反应
C.实验小组分离出的酯可表示为CH3COOC6H13
D.不需要催化剂,这种酯在水中加热即可大量水解
10.已知下列数据:
物质
熔点(℃)
沸点(℃)
密度(g/cm3)
乙醇
-117.3
78.5
0.789
乙酸
16.6
117.9
1.05
乙酸乙酯
-83.6
77.5
0.90
浓硫酸(98%)
-
338.0
1.84
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在30 mL的大试管A中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制浓硫酸、乙醇和乙酸的混合溶液;
②按下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用小火均匀地加热装有混合溶液的大试管5~10 min;
③待试管B收集到一定量的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去试管B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
④分离出乙酸乙酯层,洗涤、干燥。
请根据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配制该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填字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中和乙酸和乙醇
B.中和乙酸并吸收部分乙醇
C.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度比在水中更小,有利于分层析出
D.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
(3)步骤②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操作,其主要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指出步骤③所观察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离出乙酸乙酯后,为了干燥乙酸乙酯可选用的干燥剂为(填字母)__________。
A.P2O5 B.无水Na2SO4 C.碱石灰 D.NaOH固体
(5)某化学课外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制取乙酸乙酯的装置(图中的铁架台、铁夹、加热装置已略去),与上图装置相比,此装置的主要优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B
【解析】酸是几元酸取决于酸分子可电离出的H+个数或含氧酸中的羟基数目。乙酸(CH3COOH)分子里尽管含有4个氢原子,但—CH3中的3个H原子不能电离,故乙酸是一元酸。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C
【解析】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食醋的主要成分是乙酸,因此A正确;乙醇、乙酸在常温下都是液体,而C2H6和C2H4在常温下为气体,因此B也正确;乙醇催化氧化制乙酸,乙醇和乙酸都会发生燃烧氧化生成CO2和H2O,因此C错误;酯化反应与酯的水解反应互为逆反应,D正确。21教育网
6.B
【解析】电离出H+的难易或酸的强弱,主要取决于羟基的活泼性。上述四种物质羟基的活泼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CH3COOH>H2CO3>H2O>CH3CH2OH。21cnjy.com
7.B
【解析】应用物质提纯的相关知识解答此题,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溶解度很小,而乙酸和乙醇易溶于水,所以第一步用分液的方法;然后得到A是乙酸钠和乙醇,由于乙酸钠的沸点高,故用蒸馏的方法分离;第三步,加硫酸将乙酸钠转变为乙酸,再蒸馏得到乙酸。
8.B
【解析】CH3COOH与Na2CO3反应有气泡,CH3CH2OH溶解在Na2CO3溶液中,在Na2CO3溶液的上面,在Na2CO3溶液的下面。21·cn·jy·com
9.D
【解析】酯的水解需要催化剂,而且是可逆反应。
10.(1)在一支30 mL的大试管A中注入4 mL乙醇,缓慢加入1 mL的浓硫酸,边加边振荡试管,待冷却至室温时,再加入4 mL乙酸并摇匀 CH3COOH+HOCH2CH3CH3COOC2H5+H2O www.21-cn-jy.com
(2)BC
(3)根据各物质的沸点数据可知,乙酸(117.9℃)、乙醇(78.0℃)的沸点都比较低,且与乙酸乙酯的沸点(77.5℃)比较接近,若用大火加热,反应物容易随生成物(乙酸乙酯)一起蒸出来,导致原料的大量损失;另一个方面,温度太高,可能发生其他副反应
(4)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油状液体无色(可以闻到水果香味),下层液体(浅)红色,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 B2·1·c·n·j·y
(5)①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②增加了水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③增加了分液漏斗,便于控制反应物的量,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来源:21·世纪·教育·网】
【解析】(1)配制乙醇、浓硫酸、乙酸混合液时,各试剂加入试管的顺序依次为:
CH3CH2OH→浓硫酸→浓硫酸→CH3COOH。将浓硫酸加入乙醇中,边加边振荡是为了防止混合时产生的热量导致液体飞溅造成事故;将乙醇与浓硫酸的混合液冷却后再与乙酸混合,是为了防止乙酸的挥发造成原料的损失。在加热时试管中所盛溶液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因为试管容积为30 mL,那么所盛溶液不超过10 mL,按体积比1∶4∶4的比例配浓硫酸、乙酸和乙醇的混合溶液,由此可知,对应的浓硫酸、乙酸和乙醇的体积为1 mL、4 mL、4 mL。既然在题中已经给定的是30 mL的大试管,那就不能用其他规格的试管,在答题时要特别注意。配制混合溶液的主要操作步骤可叙述为:在一支30 mL的大试管A中注入4 mL乙醇,(4)在步骤③中的主要现象是:试管B中的液体分成上下两层,上层油状液体无色(可以闻到水果香味),下层液体(浅)红色,振荡后下层液体的红色变浅。分离出来的是粗产品乙酸乙酯层,乙酸乙酯粗产品的提纯步骤为:①向粗产品中加入碳酸钠粉末(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乙酸);②向其中加入饱和食盐水与饱和氯化钙溶液,振荡、静置、分液(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碳酸钠、乙醇);③向其中加入无水硫酸钠(目的是除去粗产品中的水);④最后将经过上述处理后的液体放入另一干燥的蒸馏瓶内,再蒸馏,弃去低沸点馏分,收集温度在76~78℃之间的馏分即得纯的乙酸乙酯。故选B项。21·世纪*教育网
(5)对比两个实验装置图,结合乙酸乙酯制备过程中的各种条件控制,可以看出后者的三个突出的优点:①增加了温度计,便于控制发生装置中反应液的温度,减少了副产物的产生;②增加了水冷凝装置,有利于收集产物乙酸乙酯;③增加了分液漏斗,便于控制反应物的量,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