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课时同步练习二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章第一节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课时同步练习二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7.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6-07-25 10:51:33

文档简介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一课时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一定是阳离子
B.在氧化还原反应中,非金属单质一定是氧化剂
C.某元素由化合态变为游离态,该元素一定被还原
D.金属阳离子被还原时,不一定得到金属单质
2.有关金属的冶炼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肯定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肯定发生的是分解反应
C.肯定发生的是氧化还原反应
D.只能用金属作还原剂冶炼金属
3.用铝热法还原下列化合物,制得金属各1 mol,消耗铝最少的是(  )
A.MnO2 B.WO3 C.Co3O4 D.Cr2O3
4.能用热分解法制得的金属是(  )
A.Fe B.Ag C.Mg D.Na
5.下列各组金属最适合用H2或CO把它们从化合物中还原出来的是(  )
A.Ca、Mg B.Al、Fe
C.Fe、Cu D.Hg、Ag
6.均能将Fe2O3还原成Fe的一组物质是(  )
A.CO、O2、H2 B.CO、H2、C
C.CO2、H2O、O2 D.CO2、O2、C
7.铝能用来冶炼难熔金属(如Cr、V、Mn等),这是因为铝(  )
A.有两性
B.有良好的导电性
C.熔点低
D.有还原性,且在反应中放出大量热
8.如图所示,用两张圆形滤纸分别折叠成漏斗状,套在一起,使四周都有四层。把内层纸漏斗取出,在底部剪一个小孔,用水润湿,再跟另一纸漏斗套在一起,架在铁圈上,下面放置盛沙的蒸发皿。把5 g炒干的氧化铁粉末和2 g铝粉混合均匀,放在纸漏斗中,上面加上少量氯酸钾并在混合物中间插一根镁条,用小木条点燃镁条。观察发生的现象。
通过以上实验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________是氧化剂,________是还原剂,该反应称为________反应。
(2)选出该实验的实验现象(填写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镁条剧烈燃烧 
②放出大量的热,并发出耀眼的光芒,火星四射 
③纸漏斗的下部被烧穿 
④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写出下列操作或物质的作用:
内层纸漏斗底部剪一个孔:__________________;蒸发皿盛沙:____________________;
镁条:____________________;氯酸钾: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
【解析】A中如MnO、AlO都是阴离子;B中如H2、C在还原金属氧化物时,都作还原剂;C中如2Cl-→Cl2,非金属阴离子变成非金属单质时,化合价升高,被氧化;D中如Fe3+→Fe2+,正确。21教育网
2.C
【解析】金属大部分以化合态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且金属元素无负化合价,所以金属冶炼的实质是将化合态金属元素还原为游离态,必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但是不一定是置换反应,如CO还原Fe2O3。还原剂可以是金属,如Fe还原CuSO4,也可以是非金属,如H2还原CuO。
3.C
【解析】利用电子守恒:制1 mol Mn,需电子4 mol,制1 mol W,需电子6 mol,制1 mol Co,需电子 mol,制1 mol Cr,需电子3 mol,可见制1 mol Co消耗Al最少。
【解析】CO、H2、C等还原剂均可将Fe2O3还原为Fe。
7.D
【解析】活泼的金属可以作还原剂,将相对不活泼的金属还原出来,铝热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使炼得的金属变为液态,便于分离。21cnjy.com
8.(1)Fe2O3+2AlAl2O3+2Fe Fe2O3 Al 铝热 
(2)①②③④ 
(3)使熔融物易于落下 防止溅落物炸裂蒸发皿 引起氯酸钾分解 引发铝热反应
【解析】(1)铝热反应为2Al+Fe2O32Fe+Al2O3,该反应中Fe2O3作氧化剂,Al作还原剂。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①②③④全为该铝热反应的现象。
(3)铝热反应实验中①为使熔融物易落下,通常在内层纸漏斗底部剪一个孔;②为防止溅落物炸裂蒸发皿,蒸发皿内盛细沙;③反应中镁条引起氯酸钾分解;④氯酸钾引发铝热反应。
开发利用金属矿物和海水资源——第二课时
1.如果实行海水淡化来供居民用水,下列方法中在原理上完全不可行的是(  )
A.加明矾使海水中的盐沉淀出来而淡化
B.利用太阳能使海水升温,通过蒸馏而使其淡化
C.将海水缓慢降温凝固以获取淡水
D.将海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以除去各种离子
2.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够从海水中获得的物质是(  )
A.氯、溴、碘 B.钠、镁、铝
C.烧碱、氢气 D.食盐、淡水
3.海水是一个巨大的化学资源宝库,下列有关海水综合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中含有钾元素,只需经过物理变化就可以得到钾单质
B.海水蒸发制海盐的过程中只发生了化学变化
C.从海水中可以得到NaCl,电解熔融NaCl可制备Cl2
D.利用潮汐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4.从海藻灰中提取碘的方法:往海藻灰浸取液中通入Cl2后,用升华方法将置换的碘提纯。但浸取液中通入Cl2时会生成少量性质类似于Cl2的ICl和IBr,为了消除这两种杂质,使其中的碘完全游离出来,可加入适量的(  )21教育网
A.CaO B.KI C.H2O D.酒精
5.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下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的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21cnjy.com
A.溶质质量增加 B.溶液质量不变
C.溶剂质量减少 D.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6.海水中含有氯化镁,从海水中提取镁,可按如下步骤进行:
①把贝壳制成石灰乳,
②在引入海水的水渠中加石灰乳,沉降、过滤、洗涤沉淀物,
③将沉淀物与盐酸反应,结晶过滤、干燥产物,
④将得到的产物熔融后电解。关于提取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此法的优点之一是原料丰富
B.进行①②③步骤的目的是从海水中提取MgCl2
C.第④步电解时同时会产生氯气
D.以上提取镁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反应有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和置换反应
7.从海水提取溴的过程中,有如下反应:5NaBr+NaBrO3+3H2SO4===3Br2+3Na2SO+3H2O,与上述反应在原理上最相似的反应是(  )21·cn·jy·com
A.2NaBr+Cl2===Br2+2NaCl
B.AlCl3+3NaAlO2+6H2O===4Al(OH)3↓+3NaCl
C.2H2S+SO2===3S↓+2H2O
D.Cl2+H2O===HCl+HClO
8.某同学为了验证海带中含有碘,拟进行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问题。
(1)第1步:灼烧。操作是将足量海带灼烧成灰烬。该过程中将使用到的硅酸盐质实验仪器有________(填代号,限填3项)。www.21-cn-jy.com
A.试管 B.瓷坩埚 C.坩埚钳 D.铁三脚架 E.泥三角
F.酒精灯 G.烧杯 H.量筒
(2)第2步:I-溶液的获取。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3步:氧化。操作是依次加入合适的试剂。下列氧化剂最好选用________(填代号)。
A.浓硫酸         B.新制氯水
C.KMnO4溶液 D.H2O2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4步:碘单质的检验。操作是取少量第3步的溶液,滴加淀粉溶液,如果溶液显蓝色,则证明海带中含碘。2·1·c·n·j·y
参考答案及解析
1.A
【解析】海水淡化的方法:蒸馏法、电渗析法、离子交换法。选项A,明矾的主要成分是KAl(SO4)2·12H2O,加明矾不能使海水中的盐沉淀出来,所以不能使海水淡化。
2.D
【解析】A、B、C三项均涉及化合价变化,属化学变化,海水蒸发得食盐和淡水,属物理变化。
3.C【解析】
海水中的钾元素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要由化合态转化为游离态,一定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正确;海水蒸发制海盐,发生了物理变化,B也不正确;电解熔融NaCl可以制得Na和Cl2,C正确;潮汐发电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因此D也不正确。
4.B
【解析】ICl和IBr与Cl2性质相似,可将KI氧化为碘单质,从而消除杂质。
5.C
8.(1)BEF 
(2)将灰烬转移到烧杯中,加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拌,煮沸,过滤 
(3)D 过氧化氢是绿色氧化剂,在氧化过程中不引进杂质、不产生污染(不会进一步氧化单质碘)
【解析】本题给出实验任务和步骤,考查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并考查学生根据实验目的选择正确的试剂操作完成规定“实验”的能力。灼烧固体通常在坩埚中进行,所以涉及的硅酸盐质仪器应有瓷坩埚、酒精灯、泥三角。灼烧所得灰烬含有可溶性I-的盐,欲得其溶液需溶解、过滤,滤液即为含I-的溶液。将I-氧化为I2,以用于第4步的检验,最好选用过氧化氢,因为过氧化氢作氧化剂,还原产物为H2O且无杂质生成,2I-+H2O2+2H+===I2+2H2O,加少量稀酸会促进反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