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内蒙古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期末联考生物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7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08 11:23: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内蒙古部分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7月联考生物试卷
一、单选题
1.端粒酶可以恢复和稳定染色体末端的端粒长度,维持细胞的分裂能力。下列细胞中端粒酶活性较低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肝癌细胞
C.胚胎干细胞 D.受精卵
2.多细胞生物体的已分化细胞通常合作密切,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该过程中会频繁地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下列有关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主要直接依赖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
B.动物细胞必须相互接触才可以完成信息交流
C.通过植物细胞间的特殊通道可以实现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D.病毒侵入宿主细胞的过程中发生了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3.合理膳食是维持人体健康的重要基础,下列关于糖类、脂肪与人体健康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为脂肪
B.某些糖尿病直接或间接的与长期糖类摄入超标有关
C.“无糖饼干”等无糖产品不含糖类物质,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D.少盐少油、食物多样、控糖限酒、荤素合理搭配等有助于保持健康体重
4.玉米雄性不育性状由基因M/m控制,雄性不育品系与野生型杂交得F1,F1自交得F2,F2中野生型和雄性不育的比例为3: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亲本均为纯合子
B.亲本野生型作母本
C.野生型对雄性不育为显性
D.F2野生型中杂合子占2/3
5.某二倍体自花传粉植物的高茎与矮茎为一对相对性状,由5号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D、d控制。为了提高果实的产量,某科研小组将抗除草剂基因M导入某杂合的含高茎基因的细胞内(不考虑突变)并培育成植株,让该高茎个体自交,若子代中高茎抗除草剂个体占3/4,则导入的抗除草剂基因M与5号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图为( )
A. B.
C. D.
6.图甲和图乙为哺乳动物体内某细胞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示意图,图丙为该细胞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核DNA分子、染色单体数量关系柱状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甲所示细胞的名称是初级卵母细胞
B.图乙所示细胞处于减数分裂Ⅱ的后期
C.图丙中表示核DNA分子数量的是b
D.图甲和图乙所示细胞分别对应图丙中的Ⅱ和I
7.果蝇繁殖能力强、容易饲养,常用作遗传学研究的实验材料。下列有关果蝇遗传物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果蝇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B.果蝇的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细胞核
C.果蝇的遗传物质中含有尿嘧啶
D.果蝇的遗传物质彻底水解的产物有8种
8.某大肠杆菌的质粒DNA分子呈环状,共有5×103个碱基对,其中碱基A占全部碱基的3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质粒DNA分子中嘌呤之和等于嘧啶之和
B.质粒DNA分子的复制过程需要解旋酶和DNA聚合酶的催化
C.质粒DNA分子的基本骨架由磷酸和脱氧核糖交替排列组成
D.质粒DNA分子复制2次共需4×103个游离的胞嘧啶脱氧核苷酸
9.编码某蛋白质的基因有两条链,一条是模板链(指导mRNA合成),其互补链是编码链。若编码链的一段序列为5'-ACG-3',则该序列所对应的tRNA是( )
A.B.C. D.
10.超雄综合征是一种性染色体异常疾病。某超雄综合征患儿及其父母的性染色体组成如图所示,Xg1和Xg2为X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该患儿X染色体上的基因和导致该患儿染色体异常的原因分别是( )
A.Xg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I时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B.Xg2,卵母细胞减数分裂I时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C.Xg1,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Ⅱ时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D.Xg2,精原细胞减数分裂Ⅱ时期性染色体未分离
11.产于中国的中华沙塘鳢和产于日本的暗色沙塘鳢,鉴别特征不明显,因不易区分而常被混淆。研究人员对两种沙塘鳢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部分结果如表所示。研究鳍的形态和数量能为研究沙塘鳢的进化提供( )
种类 可数性状
背鳍鳍棘数 臀鳍 胸鳍 腹鳍 纵列鳞 横列鳞
暗色沙塘鳢 7(鲜有6棘者) 1~7 16 1~5 36~38 13~15
中华沙塘鳢 6(鲜有7棘者) 1~8 14~15 1~5 39~42 16~17
A.胚胎学证据 B.比较解剖学证据
C.化石证据 D.细胞和分子水平证据
12.生物进化理论自提出以来,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了进化的原材料
C.新物种的形成都要经过地理隔离
D.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13.下列遗传变异能够导致染色体上的基因数目发生改变的是( )
A.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
B.染色体的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
C.染色体的基因中发生碱基替换而引起基因结构改变的变异
D.染色体的基因中发生碱基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改变的变异
14.正常二倍体玉米植株与7号单体(体细胞中缺少1条7号染色体)玉米植株杂交,杂交结果如表所示。已知缺少2条7号染色体的植株不能存活,若7号单体玉米植株自交,则子代表型及比例为( )
杂交亲本 子代表型及比例
7号单体(♀)×正常二倍体(♂) 7号单体:正常二倍体=1:1
正常二倍体(♀)×7号单体(♂) 7号单体:正常二倍体=1:9
A.7号单体:正常二倍体=9:10
B.7号单体:正常二倍体=10:9
C.7号单体:正常二倍体=1:10
D.7号单体:正常二倍体=10:1
15.亨廷顿舞蹈症(HD)是一种由编码亨廷顿蛋白的HTT基因序列中的CAG发生多次重复,使异常蛋白堆积导致的神经退行性疾病,HD患者通常在中年发病。图1为某家庭的遗传系谱图,第I、Ⅱ代个体患病情况已明确,第Ⅲ代个体还未出现HD相关症状(患病情况未知)。图2表示第I、Ⅱ代个体基因中的CAG重复序列进行PCR扩增后的电泳结果。不考虑X、Y染色体同源区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HD的遗传方式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正常HTT基因序列中的CAG会重复25次
C.第Ⅲ代的1、2、3号个体患该病的概率不相等
D.HD的产生是因为HTT基因发生了碱基的增添
16.某种蚂蚁的蚁后和工蚁拥有相同的基因组。雌性工蚁幼虫若主要以普通蚁粮为食,则会发育成工蚁;若给其喂食特殊营养液,则能发育为蚁后。运用基因编辑技术抑制组蛋白修饰相关酶的活性后,即便一直喂食普通蚁粮,雌性工蚁幼虫也会发育成蚁后。下列推测错误的是( )
A.蚁后组蛋白的修饰程度高于工蚁
B.特殊营养液可以降低蚂蚁组蛋白的修饰程度
C.组蛋白的修饰程度低是发育成蚁后的重要条件
D.环境条件可以影响生物的性状
二、多选题
17.下表表示某兴趣小组探究温度对α-淀粉酶活性影响的部分实验步骤。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分组 甲组 乙组 丙组
α-淀粉酶溶液 1mL 1mL 1mL
淀粉溶液 5mL 5mL 5mL
温度 0℃ 60℃ 90℃
A.淀粉酶能催化淀粉水解,不能催化蔗糖水解,这体现了酶的专一性
B.α-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机理是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C.实验时应将α-淀粉酶溶液与淀粉溶液先分别恒温处理后再混合
D.该实验宜用斐林试剂进行检测,不宜用碘液进行检测
18.下图是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部分实验步骤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选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是因为其结构简单,仅由蛋白质和RNA构成
B.该实验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以获得被35S标记的噬菌体
C.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细菌上的噬菌体与细菌分离
D.若实验过程中搅拌不够充分,则可能使沉淀物中的放射性偏高
19.野生杜鹃(G1G1)和栽培山茶花(A2A2)均为二倍体植物,其中G1、A2分别代表两个物种的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含12条染色体。二者杂交后代F1经秋水仙素处理得到新种云贵杜鹃,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发生的变异类型是基因重组
B.F1植株是单倍体,无法形成可育配子
C.野生杜鹃的根尖中有染色体数目分别为12、24、48条的细胞
D.多倍体通常表现为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都比较大
20.某种鹦鹉(2N=60)的羽毛颜色由位于Z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的相同位点上,可以存在两种以上的等位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D+、D、d控制,它们的显隐性关系为D+>D>d。研究人员用甲、乙、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做了图示实验,不考虑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上述实验中,甲的基因型是ZD+ZD
B.正常的鹦鹉种群中,D+、D、d能组成9种基因型
C.两个实验的F1中羽毛颜色为巧克力色的个体均为雌性
D.D+基因控制灰红色,D基因控制蓝色,d基因控制巧克力色
三、实验题
21.油菜素内酯(BR)和脱落酸(ABA)可提高植物的抗逆性。某同学探究干旱条件下外施不同浓度的BR和ABA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1~8组处理浓度见下表。充分灌溉后停止浇水,在土壤干旱第12天时进行相应指标测定,部分结果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1 2 3 4 5 6 7 8
处理 ABA浓度/(mg·L-1) 0 0 0 0 2 2 2 2
BR浓度/(mg·L-1) 0 0.1 0.2 0.4 0 0.1 0.2 0.4
(1)提取大豆幼苗叶绿素的常用试剂是 。
(2)该实验的空白对照组是第1~8组中的第 组,该对照组的各项生理指标是在 (填“干旱”或“正常”条件下测得的。净光合速率除了图中检测指标,还可以用 来表示。
(3)据图可知,单独施用BR时,不同浓度的BR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表现为 ;喷施适宜浓度的BR+ABA可以 (填“减缓”或“加剧”)干旱胁迫对植物产量的影响,原因是 。
四、解答题
22.在低温条件下,茶叶中的V酶能够催化维生素C的合成,从而促进细胞壁重塑,提高茶树耐寒性,进而提高茶叶品质,但V酶易被N酶降解。通过进一步研究发现,茶叶中的P基因表达的P蛋白会竞争性地结合N酶,P基因表达过程如图所示,其中“→”表示信息传递或物质转移的路径和方向,a、b表示过程。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图中P基因表达的场所是 和 。
(2)图中过程a需要 酶的参与。过程a的产物能与多个核糖体结合,同时合成多条 (填“相同”或“不同”)的肽链,此特点的意义是 。
(3)在低温条件下,可通过 (填“促进”或“抑制”)P基因的表达来提高茶叶的品质,理由是 。
23.多囊肾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由P基因突变所致。下图表示某女性患者及其父母同源染色体上P基因的相关序列检测结果(每个基因序列仅列出一条链,其他未显示序列均正常)。该女性患者的父亲和母亲分别具有突变位点①和②,但均未患病;患者本身同时具有突变位点①和②。已知该病在群体中的发病率为1/10000,不考虑其他变异。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据图分析可知,多囊肾病是P基因发生碱基的 导致的,未突变P基因的位点①②的碱基对分别是 和 。
(2)多囊肾病的遗传方式是 。若该女性患者的父母再生一个孩子,则其不患多囊肾病的概率是 。若该女性患者与人群中一正常男性结婚,则后代患多囊肾病的概率是 。
(3)该女性患者体细胞的突变位点①和② (填“位于”或“不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理由是 。
24.某海岛上有一群野兔,后因地质变迁,该海岛变为一南一北相互隔绝的两个岛,使野兔随机分成两部分。野兔体色受A(黑色)、a(白色)、a1(灰色)基因控制,原海岛上野兔种群基因频率为A(60%)、a(40%);假设若干年后,南岛上野兔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为AA(55%)、Aa(10%)、aa(35%),北岛出现了基因型为aa1的个体。回答下列问题:
(1)地质变迁后,南岛和北岛的野兔种群因存在 而不能发生基因交流。根据题中信息, (填“能”或“不能”)判断南岛和北岛的野兔种群不是同一物种。
(2)若a、a1基因均由A基因突变而来,这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 性。
(3)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 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与原来相比,南岛的野兔种群 (填“发生了”或“没发生”)进化,判断的依据是 。
25.二倍体番茄(2n=24)植株不含性染色体,其成熟果实颜色为红色。研究者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对纯合二倍体番茄(AABBDD)的3种基因A、B、D进行靶向敲除(基因敲除后,用a、b、d表示)来获得其他颜色的番茄,单独敲除AA基因后成熟果实颜色为黄色,敲除BB基因后成熟果实颜色为粉色,敲除DD基因后成熟果实颜色为棕色,联合敲除(同时敲除2种或3种基因)后成熟果实颜色均为绿色。现有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处理二倍体番茄(AABBDD)得到的AA敲除株、BB敲除株和DD敲除株,其杂交结果如表所示,不考虑突变。回答下列问题:
杂交组合 P F1表型 F2表型及比例
一 AA敲除株×BB敲除株 红色 红色:粉色:黄色:绿色=9:3:3:1
二 BB敲除株×DD敲除株 红色 红色:粉色:棕色:绿色=9:3:3:1
(1)对二倍体番茄进行基因组测序,应测 条染色体的DNA序列。绿色番茄最多有 种基因型。
(2)杂交组合一中F1的基因型为 ,杂交组合二中F2的红色番茄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 。
(3)根据题意,不能判断 (填“A/a和B/b”“B/b和D/d”或“A/a和D/d”)基因是否独立遗传;为进一步研究这两对基因的位置关系,现用杂交组合一的绿色番茄和杂交组合二的绿色番茄杂交得F1,F1自交得F2。若F2的表型及比例是 ,则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若F2的表型及比例是 ,则该两对基因不能独立遗传。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A C B D D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A B C A BD CD ABC BCD
21.(1)无水乙醇
(2) 1 干旱 单位时间内O2的释放量(或单位时间内有机物的积累量)
(3) 低浓度的BR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高浓度则抑制 减缓 喷施适宜浓度的BR+ABA可以增大气孔导度,增加CO2的吸收量,提高暗反应速率和净光合速率
22.(1) 细胞核 细胞质(或核糖体)
(2) RNA聚合 相同 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质,提高了翻译的效率
(3) 促进 在低温条件下,P基因表达得到促进,P蛋白会增多,使P蛋白竞争性结合更多N酶,从而使V酶的降解减少,导致更多V酶催化维生素C合成,进而促进细胞壁重塑,提高茶树耐寒性
23.(1) 替换 C-G A-T
(2)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3/4 1/101
(3) 不位于 该女性患者体细胞的突变位点①和②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父亲和母亲的突变位点①和②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
24.(1) 地理隔离 不能
(2)不定向
(3) 自然选择 没发生 南岛野兔种群的基因频率与原来一样,未发生改变
25.(1) 12 7/七
(2) AaBbDD 1/9
(3) A/a和D/d 粉色:绿色=9:7 粉色:绿色=1:1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