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河北秦皇岛卢龙县七年级下期中历史试卷(解析版)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
(
)
A.王莽
B.杨坚
C.李渊
D.李世民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隋朝的建立。魏晋以
( http: / / www.21cnjy.com )来,北方长期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581年,它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2.下列关于科举制度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唐代创立并完善了科举制度
B.科举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
C.进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
D.科举制度激发了读书人的自信和热情,推动了唐代社会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的创立。隋文帝
( http: / / www.21cnjy.com )时开始采用分科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唐朝完善了科举制。因此A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科举制的创立
3.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是(
)
A.巴拿马运河
B.京杭运河
C.隋朝大运河
D.苏伊士运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分类四段,由北向南依次为从涿郡到洛阳这段叫永济渠、从洛阳到淮水叫通济渠、从淮水到江都叫邗沟、从江都都余杭叫江南河。全长两千余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故答案选择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盛一时的隋朝
4.曾经六次东渡并最终到达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中国僧人是(
)
A.玄奘
B.鉴真
C.晁衡
D.戒贤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
( http: / / www.21cnjy.com )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5.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赵州桥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辉煌的隋唐文化·高超的建筑水平
6.下列内容是唐朝与国外友好交往的史实,出现在唐玄宗时期的是(
)
A.鉴真应日本僧人邀请,东渡日本
B.日本第一批遣唐使到中国
C.高僧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D.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
( http: / / www.21cnjy.com )能力。唐玄宗时期,鉴真应日本学问僧的邀请,去日本弘扬佛法,六次东渡,历尽艰辛,到达日本后受到朝野的热烈欢迎,并主持设计了唐招提寺。故选A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对外友好往来
7.成语“黄袍加身”涉及的历史人物及其创立的朝代是(
)
A.宋太宗
北宋
B.宋神宗
北宋
C.宋太祖
北宋
D.宋太祖
南宋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北宋建立的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依据所学知识,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到兵变,“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定都东京,历史上称北宋。赵匡胤是宋太祖。故选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8.宋辽、宋夏和议中共同内容有(
)
A.辽夏向宋称臣
B.北宋割地求和
C.互相禁止边境贸易
D.北宋送给辽夏“岁币”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宋辽、宋夏和
( http: / / www.21cnjy.com )议中共同内容。北宋建立后,曾对辽用兵,失败后改为消极防御,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威胁东京。宋庭一片慌乱,后皇帝在宰相寇准的力劝下亲征到澶州城,鼓舞了宋军士气,打退辽军,后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宋和西夏内容是:西夏向宋称臣,北宋给西夏岁币。BC明显错误,A不是共同点。D符合题意,因此本题答案是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9.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在(
)
A.北宋的四川地区
B.南宋的四川地区
C.北宋的汴梁地区
D.南宋的临安地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纸币的出现。交子,最早
( http: / / www.21cnjy.com )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北宋初年,四川成都出现了为不便携带巨款的商人经营现金保管业务的“交子铺户”。存款人把现金交付给铺户,铺户把存款数额填写在用纸卷上,再交还存款人,并收取一定保管费。这种临时填写存款金额的纸券便谓之交子,后来慢慢发展,交子真正成为了纸币。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0.最能反映宋代市民生活丰富多彩的场所是(
)
A.手工业作坊
B.市
C.瓦肆
D.坊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于是在东京城内出现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做瓦子。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11.北宋、辽、夏、金四个政权从建立的时间排列顺序是(
)
A.北宋、辽、夏、金
B.辽、金、北宋、夏
C.北宋、辽、金、夏
D.辽、北宋、夏、金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
( http: / / www.21cnjy.com )对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在916年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与北宋并立。北宋时960年赵匡胤建立的政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与北宋并立。金是女真族在1115年建立的政权,故选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12.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发明的时间是(
)
A.西汉和隋
B.唐和北宋
C.西汉和南朝
D.东汉和西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对印刷术史实的准确识记,联系已学知识可知,
隋唐时期,我国已经出现雕版印刷的佛经、日历和诗集。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13.宋代引进的优良品种占城稻来自于(
)
A.朝鲜
B.日本
C.越南
D.印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北宋时,为了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了优良品种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得到推广。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的南移
14.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景德镇兴起于(
)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唐朝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景德镇的有关知识。景德镇兴起于北宋时期,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到明朝时以生产青花瓷而出名。故答案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15.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
A.灭亡西夏
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
D.定都大都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成吉思汗历史功
( http: / / www.21cnjy.com )绩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公元1206年,在斡难河畔,蒙古各部首领召开了大会,一致推举铁木真为全蒙古的大汗,尊号成吉思汗。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ACD项不是成吉思汗的贡献,不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6.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他们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人的作品?(
)
①颜真卿
②柳公权
③张择端
④吴道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北宋画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栩栩如生地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的日常社会生活与习俗风情。唐朝书画展不应包括张择端的作品,可以排除③。①②④符合题意,故选B项。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17.我国历史曾出现过几次民族融合的高潮,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
)
A.封建统治者采取促进民族融合政策
B.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
C.经济繁荣,社会生产的不断进步
D.少数民族大量的内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能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宋元时期,各个民族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使得各民族之间互相融合。因此实现民族融合的基本因素是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往。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8.下列人物属于古代蒙古族的杰出统治者的是(
)
①完颜阿骨打
②元昊
③铁木真
④耶律阿保机
⑤忽必烈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②③
D.③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古代蒙古
( http: / / www.21cnjy.com )族的杰出统治者的准确识记。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206年,蒙古族的杰出首领铁木真统一蒙古,建立蒙古国;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元朝,后来统一了全国。完颜阿骨打是女真族的杰出首领,元昊是党项族的杰出首领,耶律阿保机是契丹族的杰出首领。故正确答案是D。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19.我国西部有一处著名景观:在一千多个洞穴里面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雕像这里是(
)
A.秦始皇陵兵马俑
B.龙门石窟
C.敦煌莫高窟
D.楼兰遗址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繁荣的隋唐文化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内容。位于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莫高窟,大部分是在隋唐时期开凿的。莫高窟一千多个洞窟中,绘有各种壁画,画面主要是表现佛教故事。敦煌莫高窟里面还有无数形象生动的彩色雕像。所以本题答案为C项。
考点: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辉煌的隋唐文化
20.岳飞受到人们尊敬的根本原因是(
)
A.岳飞抗金维护了南宋的统治
B.岳飞领导的抗金斗争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
C.金军南下攻宋,使人民受到很大灾难
D.岳飞领导的岳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岳
( http: / / www.21cnjy.com )飞相关历史功绩的准确评价与认识,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岳飞是著名的抗金将领,他领导的军队被称为“岳家军”。1140年岳飞带领的宋军在郾城大败金军骑兵主力,取得大捷。岳飞的抗金斗争,有效地遏制了金统治者的掠夺战争,使南方地区相对稳定,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此岳飞受到人民尊敬的主要原因是他坚持抗金的正义斗争,符合当时广大人民的利益。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1.“唐诗、宋词、明清小说”,这是对这几个朝代文学成就的一个概括,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唐朝诗歌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李白、杜甫、白居易
B.宋代著名词人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C.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
D.诗圣是对李白的美誉,诗仙是对杜甫的赞美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诗人李白、杜甫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相关史实。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诗人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河的壮丽诗篇。人们称他为“诗仙”。
杜甫被称作“诗圣”,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D。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隋朝·辉煌的隋唐文化
22.以下哪一项发明最有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
)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D.印刷术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最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利于将世界各地联系在一起指的是指南针的发明和使用。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为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使世界连成一个整体。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23.元朝时,全国最高的行政机构是中书省。那么,地方上最高的机构是(
)
A.省
B.州
C.郡
D.府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省
( http: / / www.21cnjy.com )级行政区的设置。元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管理,忽必烈推行汉制,进行了改革。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我国省级行政建制开始于元朝。BCD是省下的行政单位,不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4.台湾自古以来是中国的领土,在元朝专门设立了直接管辖台湾的机构是(
)
A.中书省
B.行中书省
C.澎湖巡检司
D.宣政院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的史实。
( http: / / www.21cnjy.com )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琉球。为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故选C。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5.流传于民间的“苏湖熟,天下足”说明宋朝的时候(
)
A.全国的粮食只有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能够成熟
B.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的粮食熟了,就可以解决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
C.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
D.
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粮食不容易成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表
( http: / / www.21cnjy.com )现。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到南宋时期完成了重心南移。“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当时全国的重要粮仓。故答案选择C。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
26.西藏正式成为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在(
)
A.唐朝
B.隋朝
C.北宋
D.元朝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我国西藏正式成为我国的行政区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自此西藏成为中国一个行政区,本题选D。
考点:人教课标版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27.辽、西夏、金时期,为我国西北地区开发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少数民族是(
)
A.契丹
B.西夏
C.金
D.南宋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与辽、西
( http: / / www.21cnjy.com )夏、金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与北宋并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与北宋并立。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8.在下列人物中不同类的是(
)
A.宋太祖
B.成吉思汗
C.完颜阿骨打
D.耶律阿保机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两宋与辽、西夏、
( http: / / www.21cnjy.com )金并立的历史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辽朝,又称契丹国,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的一个封建王朝,在北宋的东北,与北宋并立。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都城在兴庆。夏在宋的西北,史称西夏,与北宋并立。金是女真族完颜阿骨打建立的政权,在中国的东北地区。成吉思汗使蒙古族,他建立的政权使蒙古国。北宋是汉族的赵匡胤建立的政权,赵匡胤就是宋太祖。因此赵匡胤与BCD不同类。A符合题意,故选A。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29.我国四大发明中,北宋时期创制和发明的有(
)
①指南针
②造纸术
③活字印刷术
④火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四大发明的有关知识
( http: / / www.21cnjy.com )。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发明的。唐朝中期的书籍里,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西汉早期用麻做的纸,也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纸。北宋时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北宋发明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传入欧洲。①③符合题意,故选
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30.“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哪个民族是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
)
A.维吾尔族
B.回族
C.苗族
D.白族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回族形成的相关史
( http: / / www.21cnjy.com )实。学生根据课本所学,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同汗、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到元朝时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故此题选择答案B。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二、综合题:
3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履我国都。”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请回答:
(1)材料的“文皇”和“朕”是谁?少数民族对他的尊称是什么?
(2)从材料中的分析,说一说“朕”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什么?
(3)“文皇统治时”,为了密切汉藏关系,将谁远嫁吐蕃?当时该政权的赞普是谁?
(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应用什么样的政策管理少数民族?
【答案】
(1)唐太宗;天可汗。
(2)平等对待,亲如一家。
(3)
文成公主
松赞干布
。
(4)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等。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民族政策
( http: / / www.21cnjy.com )。在我国古代的帝王里,唐太宗李世民称得上是杰出的一个。他的杰出表现之一就是对少数民族采取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即位之初,他与突厥歃血为盟,后积蓄力量大败东突厥,降服余众后,重用大量任用突厥贵族为官;对少数民族的大臣十分爱惜;对少数民族将领能与汉族将领一视同仁,赢得了少数民族将领的尊敬;还大力推行和亲政策;唐太宗的民族政策,大大提高了唐朝中央政权的威望。西北各族听说唐朝对归降的突厥人待遇优厚,重又回来归唐。630年三月,西域和北部边疆各族的君长来到长安,请尊奉唐太宗为各族共同的首领“天可汗”。
(2)“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
( http: / / www.21cnjy.com )爱之如一”,唐太宗这句话的意思:自古以来都重视汉族人,轻视少数民族地区和人,只有我对汉族和少数民族一视同仁,说明了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通过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看出唐太宗对待少数民族的态度是平等对待,亲如一家。
(3)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唐朝的民族关系
( http: / / www.21cnjy.com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唐朝统治采取了开明的政策,注意发展与边疆各族的关系,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在唐与吐蕃的关系上采取了和亲政策,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密切了唐朝和吐蕃的友好关系。
(4)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唐朝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开明民族政策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从而促进了唐朝的繁盛。我们从唐朝民族关系得到的启示是:管理少数民族应坚持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共同发展等政策,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和同为一家”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
材料二:
唐朝户数增长表格
贞观末年
武周末年
开元末年
300万户
615万户
841万户
请回答:
(1)由材料一可知唐朝主要的粮食品种是什么?
(2)表格中的“贞观”、“武周”、“开元”分别是哪个皇帝的年号或国号?
(3)这三个时期,唐朝人口呈什么趋势?原因是什么?
(4)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你得到了什么认识?
【答案】
(1)水稻、粟。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
(3)人口数直线上升。贞观之
( http: / / www.21cnjy.com )治奠定了唐朝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武则天统治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到唐玄宗时经济文化又有新的发展,开元年间进入鼎盛时.
(4)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开元盛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有关知识。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反映的是唐朝开元盛世的局面。“稻米流脂粟米白,公司仓廪俱丰实”反映出唐朝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粟。
(2)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前期的几位皇帝的有关
( http: / / www.21cnjy.com )知识。结合所学,李世民626年即位,改年号为贞观,他统治时期政治清明,国力强盛,经济发展,被称为“贞观之治”。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晚年称帝,改国号为周。开元是唐玄宗前期的年号。
(3)本题考查的是唐朝前期的繁盛。图中户数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增长在古代社会经常是农业经济乃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唐朝经历了贞观之治,奠定了繁荣的基础。武周时期在女皇帝的统治下社会经济继续发展,终于到了开元盛世的鼎盛。因此唐朝人口呈直线上升的趋势。
(4)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贞观之治
( http: / / www.21cnjy.com )”和“开元盛世”是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统治局面。唐太宗和唐玄宗的统治有很多共同点:他们在位时,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他们善于用人,励精图治;他们发展生产,劳动人民生活安定;他们在位时,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武则天统治时期,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善于用人,发展生产,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从表中的人口数的变化里,我们得到的认识是:社会安定,有利于生产的发展,人口数量增长。反之,人口数量增长慢或减少。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贞观之治”;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开元盛世”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朝代
南方
北方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470685
19.8%
9985785
80.2%
唐代
3920415
43.2%
5148529
56.8%
北宋
11224760
62.9%
6624296
37.1%
材料二: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语曰“苏常熟,天下足”。
请回答:
(1)上述能反映什么问题?
(2)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怎样的变化?
(3)南方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答案】
(1)从材料看,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南方社会相对稳定;人口增长,劳动力增加,特别是北方农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
【解析】
试题分析:
(1)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的有关知识和学生的分析数据的能力。从材料一的数据来看,西汉时,南方的人口远远赶不上北方;唐代南方户口增加,数量接近北方;宋代南方人口数量大大超过北方,农业迅速发展,国家赋税仰仗南方。
(2)本题考查的是经济重心南移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关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出现了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到南宋时期完成了重心南移。谚语“苏湖熟,天下足。”指的是苏州、湖州经济的发展,成为两宋重要的粮仓,表明经济重心已经南移。材料二的“朝廷在故都(东京)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抵。”表明经济重心南移。因此从材料上看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的变化是:随着南方经济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从北方转到南方。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
( http: / / www.21cnjy.com )移的原因的识记。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有:南方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技术和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有利农业发展;统治者采取了一些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
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经济重心的南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