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跨学科实践:眼睛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4.6 跨学科实践:眼睛 同步练(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5-08-08 14:29: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6 跨学科实践:眼睛
1.眼睛
眼睛构造:眼睛由睫状肌、角膜、晶状体、瞳孔、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基本原理:人的眼睛相当于可自动调节焦距的照相机,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    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经角膜和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变  焦:人看远处时,晶状体变薄,焦距变大;人看近处时,晶状体变厚,焦距变小。
2.近视眼及其矫正
近视眼:近视眼看不清    处的物体。
产生原因:晶状体太    ,聚光能力太强。
光学特性:来自远处某点的光会聚于视网膜    面,只能看清楚    处的物体,不能看清楚    处的物体。
矫  正:配戴适当的    透镜。
矫正原理:通过凹透镜适当    光线,使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
3.远视眼及其矫正
远视眼:远视眼看不清    处的物体。
产生原因:晶状体太    ,聚光能力变弱。
光学特性:来自近处某点的光还没有会聚成一点便到达了视网膜,成像落在视网膜    面,只能看清楚    处的物体,不能看清楚    处的物体。
矫  正:配戴适当的    透镜。
矫正原理:将光线适当    ,使光线会聚到视网膜上。
类型之一 认识眼睛的成像原理
 [2023·洛南县期末]如图所示,人眼的功能类似于照相机。人眼结构中,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不变,相当于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    (填“蜡烛”或“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不变,人眼是通过调节    来看清远近不同物体的。人长时间看近处物体,眼睛容易疲劳。学习较长时间后,建议同学们适当远眺,使睫状肌放松,晶状体变    (填“厚”或“薄”),焦距变大,舒缓眼疲劳,保护眼睛。
【点悟】 人看物体时,是通过睫状肌的伸缩来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使远近不同的物体都能在像距相同的视网膜上生成清晰的倒立的实像。
【变式跟进1】人眼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形成(   )
A.等大、倒立的实像
B.放大、正立的实像
C.缩小、倒立的实像
D.缩小、正立的虚像
类型之二 近视眼成因及矫正
 [2023·南明区期末]小芳发现近视眼的同学看不清物体,为了探究其中的原因,她选用图甲中2号凸透镜模拟正常眼睛的晶状体,打开“F”光源,调节各元件位置,直到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组装了正常眼睛的视物模型,如图乙所示。
(1)在该模型中,作为可视物体的是    ,模拟视网膜的是    。
(2)为了模拟近视眼看不清物体的情况,应选择图甲中    (填序号)号透镜替换模型中的2号透镜,观察到光屏上的像会变模糊。
(3)小芳左右移动光屏的位置,发现当光屏靠近凸透镜时,屏上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说明近视眼看不清物体的原因是像成在了视网膜    (填“前”或“后”)方。
(4)根据以上探究,矫正近视眼需配戴    透镜。请结合透镜对光的作用,分析说明该透镜能矫正近视眼的原因是    。
【变式跟进2】[2024·高新区校级模拟]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防治青少年近视工作刻不容缓。近视眼患者看远处物体时所成的像落在视网膜前,要使像成在视网膜上,人应该    (填“靠近”或“远离”)物体,或者配戴一个由合适的    (填“凸”或“凹”)透镜制成的眼镜,这种透镜对光有    (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类型之三 远视眼成因及矫正
 [2024·南岸区期末]一位同学在路边捡到一副眼镜,他用手一摸,感觉镜片中心比边缘厚,那么,他捡到的眼镜镜片是我们学过的    (填“平面镜”“凸透镜”或“凹透镜”);如果不戴该眼镜,物体在眼镜主人眼睛里成的像应该在视网膜    (填“前”或“后”)面。
【点悟】 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太薄,焦距变大,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变弱,导致像成在视网膜后面。远视眼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利用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使光线又成像在视网膜上。
【变式跟进3】在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表示远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    ,其矫正做法是图    ;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    ,其矫正做法是图    。(均填序号)
参考答案
【知识要点】
1.角膜和晶状体 视网膜 2.远 厚 前
近 远 凹 发散 3.近 薄 后 远 近 凸 会聚
【归类探究】
【例1】光屏 晶状体焦距 薄
【变式跟进1】C
【例2】(1)“F”光源 光屏 (2)3 (3)前 (4)凹 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使像成在视网膜上
【变式跟进2】靠近 凹 发散
【例3】凸透镜 后
【变式跟进3】乙 丁 丙 甲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