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7张PPT)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气候
(第2课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通过分析温度带、干湿区的分布及成因,培养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
认识不同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区域差异,形成对我国气候区域分布的整体认知。
地理实践力
学会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气候相关信息,提升地理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人地协调观
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
课堂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在寒假里看到海南岛的小伙伴穿着短袖在椰林里嬉戏时,东北的同学们可能正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林海雪原里滑雪 —— 这神奇的差异背后,藏着怎样的地理密码呢?再想想,为什么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会有 “早穿皮袄午穿纱” 的奇特现象,而江南水乡却总是湿润多雨?
气候类型多样
Part
01
活动:说说我国有几个温度带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根据气温的空间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另外,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是独特的高寒区。
5个温度带+1个青藏高原区
气候类型多样
竺可桢(1890—1974)是中国现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人,一生致力于中国气候、物候学、气候变迁等研究。他根据我国冬季寒凉、夏季暖热的季风气候特点,划定了我国亚热带的北界和南界。
活动:说说各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 高原区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青海和西藏
活动:找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观察它与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的哪条等温线较为重合?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秦岭—淮河一线
活动:读图分别说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东南丘陵所处的主要温度带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盆
盆
盆
盆
高
高
高
平
平
平
丘
高
气温影响农作物品种及熟制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 高原区
一年三熟
水稻、菠萝、椰子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柑橘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花生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甜菜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
一年一熟
青稞
气候类型多样
成语“橘生淮南”出自《晏子春秋》:“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难道淮南的橘到了淮北真的会变成枳吗?
其实,“橘逾淮为枳”是一个误解。橘和枳是相似而不同的两种植物。橘是常绿乔木,主要生长在亚热带地区。枳是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原产地在暖温带地区。淮河恰好处在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气候分界线上。由于淮南、淮北的气温条件不同,分别生长着“橘”和“枳”,而不是“橘”到淮北就变成了“枳”。
如何正确理解“橘逾淮为枳”
气温影响建筑
气候类型多样
北方的房屋
多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厚
东北的还有两层窗,屋里用炕、地炉或火墙取暖保暖。
南方的房屋
高大宽敞;
比较注重通风和透气
气温影响生活方式
气候类型多样
黑龙江冬季
棉服,棉鞋,棉帽,利于保暖
气温很低,泼水能成冰
海南冬季
短袖,短裤,清凉舒适;
气温较高,冲浪消热
活动:我国的干湿地区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
气候类型多样
干湿状况
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
湿润
干旱
降水量>蒸发量
蒸发量>降水量
通常,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区。
活动:说说我国有几个干湿区
气候类型多样
根据干湿程度的空间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
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活动:找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二者的位置关系。
气候类型多样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秦岭
淮河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800mm等降水量线
秦岭
淮河
秦岭—淮河一线
活动:认识湿润区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区
年降水量(毫米):>800mm
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东部
植被类型:森林
土地利用:以水田为主的农业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活动:找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二者的位置关系。
气候类型多样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400mm等降水量线
活动:认识半湿润区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半湿润区
年降水量(毫米):400-800mm
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青藏高原东南部
植被类型:以森林为主
土地利用:以旱地为主的农业。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活动:找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二者的位置关系。
气候类型多样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200mm等降水量线
活动:认识半干旱区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毫米):200-400mm
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
植被类型:草原
土地利用: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活动:认识干旱区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干旱区
年降水量(毫米):<200mm
干湿状况: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植被类型:荒漠
土地利用:山地牧业,绿洲、河谷灌溉农业
总结:干湿地区与对应的年降水量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800mm等降水量线
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分界线
400mm等降水量线
半干旱区和干旱区分界线
200mm等降水量线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降水量
800mm以上
400~800mm
200~400mm
200mm以下
思考:东北山区降水量并不比华北地区多,为什么为湿润区,而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气候类型多样
思考:东北山区降水量并不比华北地区多,为什么为湿润区,而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1.东北山地纬度高,气温低(属于中温带甚至寒温带),水分蒸发慢,蒸发量远远小于华北地区。
2.森林茂密(如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遮挡阳光、保持空气湿润,减少水分蒸发。
3.冬季积雪厚、积雪期长,融化慢,增加了土壤中的水分储备。
蒸发量小,水分 “攒得多”
降水影响建筑
气候类型多样
甘肃夏河县的土墙平顶屋
浙江绍兴市的砖墙斜顶屋
甘肃夏河县的房屋采用平顶,因为当地降水少,平顶房屋方便晾晒。
浙江绍兴的房屋是斜顶,因为当地降水丰富,斜顶房屋便于排水。
降水影响植被分布
气候类型多样
干旱区适合草本植物生长
湿润区林木茂密
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和农作物分布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区
广泛种植需水量大的水稻
湿润、半湿润区
以种植业为主
干旱、半干旱区
以畜牧业为主
半湿润区
较耐旱的小麦、玉米等
活动:说说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气候类型多样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
冬季河流结冰
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冬季河流不结冰
活动:说说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秦岭
淮河
秦岭
淮河
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
1月0℃等温线
活动:说说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
秦岭
淮河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800mm等降水量线
秦岭
淮河
活动:读图分别说出我国四大高原、四大盆地、三大平原、东南丘陵所处的主要干湿区
气候类型多样
盆
盆
盆
盆
高
高
高
平
平
平
丘
高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
总结:我国四类干湿区分布在什么地区?以什么植被为主?完成表格内容。
气候类型多样
干湿区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800mm以上
400~800mm
200~400mm
200mm以下
森林
以森林为主
以草原为主
沙漠、戈壁广布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活动:如何描述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点睛
气候的类型及分布
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
最典型的气候类型
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活动: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气候类型多样
地域辽阔
南北跨纬度广
海陆位置差异大
气温空间
差异大
干湿差异大
众多温度带
和干湿地区
我国一些高大的山地,气候呈明显的垂直变化,增加了气候的复杂性。
气候
复杂多样
活动:读图,找出我国有几种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特点一:气候复杂多样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5种气候类型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活动:读图,找一找我国有哪些类型的季风气候?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特点二:季风气候显著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3种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活动:读图,找一找我国气候的分布特征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活动:读图,说说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气候类型多样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台湾南部
雷州半岛
海南岛
西双版纳
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包括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活动:读图,说说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气候类型多样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
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
东南丘陵
云贵高原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活动:读图,说说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气候类型多样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东北地区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活动:读图,说说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气候类型多样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年降水量<400mm),昼夜温差大。
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内蒙古高原大部分
准噶尔盆地
黄土高原中西部
塔里木盆地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活动:读图,说说高原山地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气候类型多样
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垂直变化显著。
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大山脉(如天山山脉)。
天山山脉
青藏高原
总结:归纳我国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多样
气候类型 主要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垂直变化显著
南部沿海及附近区域
秦岭 — 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秦岭 —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西北内陆地区
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大山脉
活动:P40,比较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征
气候类型多样
对照图2.13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说出图2.14所示四地的气候类型。
描述四地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分别比较北京与吐鲁番、北京与广州、广州与五道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活动:读图,说出图2.14所示四地的气候类型
气候类型多样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北京
温带季风气候
吐鲁番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州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五道梁
高原山地气候
活动:描述四地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气候类型多样
地区 年降水量(毫米) 降水集中季节 季节变化特点
北京 600~800
吐鲁番 10~50
广州 1600~2000
五道梁 200~400
夏季(6 - 8 月)
夏季略多,全年稀少
4 - 9 月
夏季(6 - 8 月)
夏多冬少,春旱明显
各季降水均极少,干旱特征显著
雨季长,夏季降水充沛,冬季仍有降雨
夏季降水集中,多雨雪,冬季干燥
活动:分别比较北京与吐鲁番、北京与广州、广州与五道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气候类型多样
年降水量差异
从湿润到干旱排序:广州(亚热带季风)>北京(温带季风)>五道梁(高原山地)>吐鲁番(温带大陆性),体现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纬度和地形的综合影响。
活动:分别比较北京与吐鲁番、北京与广州、广州与五道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气候类型多样
降水季节变化规律
季风气候(北京、广州)均表现为夏季多雨,但广州因纬度低、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季节分配更均匀;
大陆性气候(吐鲁番)和高原气候(五道梁)降水总量少,但五道梁因夏季有对流和水汽输入,季节集中性更强。
课后分层作业
Part
02
分层作业
基础任务
阅读教材完成温度带、干湿区划分表格,标注主要分界线,巩固基础知识。
实践拓展
结合家乡气候类型,分析所属温度带和干湿区,说明对农业的影响。
实践作业
记录本季度本地气温降水,对照相关图表,判断所处气候区域及特征。
思维导图
Part
03
思维导图
气候
气候类型多样
温度带(5+1)
热带季风气候
干湿区
亚热带季风气候
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东部地区:
季风气候显著
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
青藏高原区
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西北部
青藏高原地区
气候类型
多样
随堂检测
Part
04
M
随堂检测
C
B
D
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干湿地区分布图,完成1-3小题。
1.下列关于该省地理信息组合正确的是( )
A.鲁—济南 B.秦—西安 C.陇—兰州 D.豫—郑州
2.据图推测,该省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是( )
①空间分布均匀 ②空间分布差异大 ③自东南向西北减少 ④湿润区面积广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M处敦煌壁画能保存至今,主要是因为该地区气候干燥,壁画不容易受潮变质。该地区的气候类型属于( )
A.温带季风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温带大陆性气候
随堂检测
B
A
D
4.半干旱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大致相当于(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A.800mm B.400mm C.200mm D.50mm
5.我国气候的基本特征之一是(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类型单一 C.没有自然灾害 D.以干旱的气候为主
6.针叶林树种耐寒,其多分布在我国( )
A.热带 B.亚热带 C.暖温带 D.寒温带/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2.2.2《气候》(第二课时)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我国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的划分标准及分布范围,如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说出干湿区划分,根据≥10℃积温阐述温度带划分;
通过分析各类图表,学会归纳我国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的分布规律,如从年降水量图归纳干湿区分布规律,从积温图总结温度带分布规律;
能够结合实例,深入理解不同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如说明亚热带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我国复杂多样气候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差异的认知,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意识。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温度带、干湿区的分布及成因,培养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区域差异,形成对我国气候区域分布的整体认知。
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气候相关信息,提升地理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干湿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温度带(≥10℃积温)、气候区(气温和降水组合)的划分依据,以及三大区域在我国的具体分布范围和空间格局。
难点: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划分依据的差异。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37,图2.11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完成下题
根据气温的空间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出五个温度带: 、 、 、 、 。另外,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是独特的 。说说各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热带
亚热带
暖温带
中温带
寒温带
青藏高原区
活动二:读P38图2.12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完成下题
根据干湿程度的空间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 、 、 、 。东南部以 、 为主;西北部以 、 为主。
干湿区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活动三:读P39 图2.13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完成下题
气候类型 主要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活动四:读P39 图2.14 中国四地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完成下题
1. 对照图2.13,说出图2.14所示四地的气候类型。
北京: 吐鲁番:
广州: 五道梁:
2. 描述四地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地区 年降水量(毫米) 降水集中季节 季节变化特点
北京 600~800
吐鲁番 10~50
广州 1600~2000
五道梁 200~400
3. 分别比较北京与吐鲁番、北京与广州、广州与五道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年降水量差异:从湿润到干旱排序: (亚热带季风)> (温带季风)> (高原山地)> (温带大陆性),体现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纬度和地形的综合影响。
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季风气候( 、 )均表现为夏季多雨,但广州因纬度低、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季节分配更均匀;大陆性气候( )和高原气候( )降水总量少,但五道梁因夏季有对流和水汽输入,季节集中性更强。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东北山区降水量并不比华北地区多,为什么为湿润区,而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1)东北山地纬度 ,气温 (属于中温带甚至寒温带),水分蒸发 ,蒸发量远远小于华北地区。
(2)森林茂密(如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遮挡阳光、保持空气湿润, 水分蒸发。
(3)冬季积雪 、积雪期 ,融化 ,增加了土壤中的水分储备。
探究二:我国气候的分布特征。
我国 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我国 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 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的阅读技巧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把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四类地区,我们在阅读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掌握:
1.知“依据”。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划分的,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与当地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气候干旱。
2.找“三线”。在“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上,可以看到有三条明显的等降水量线,结合教材34页图2.8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可知,自东南向西北分别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南为湿润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地区为半湿润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地区为半干旱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的地区为干旱区。
【随堂检测】
1.小静今年考上了厦门大学,就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言,厦门属于( )
A.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B.暖温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2.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全国所有地方均是高温
B. 地域辽阔,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C. 年降水量大致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 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每年我国东部雨带有规律地南北移动。雨带一般4月在华南登陆,随夏季风增强逐级北移(如左图所示),9月迅速南撤,10月退出大陆。右图是北京市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6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到(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我国南、北雨季长短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 B.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C.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D.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
5.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全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可解释为( )
A.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夏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C.玉门关纬度高不受季风影响 D.玉门关海拔高没有春季
7.四大高原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读中国东部地区示意图,完成8-9题
8.划分图中甲、乙两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季风 D.海陆位置
9.图中①线为甲、乙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下列关于①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是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D.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0.东北是全球水稻种植最北地区,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雨热同期
C.昼夜温差小 D.日照充足
下图为某山脉示意图,读图并完成11-12小题
11.图中山脉大致与我国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
A.-10℃ B.10℃ C.0℃ D.20℃
12.导致图中山脉两侧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种植习惯 C.水分 D.热量
二、解答题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图乙、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我国气候的2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乙:分析7月的气温分布,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月的气温分布,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
(3)读图乙,北京市所在的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读图甲,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 气候。
(5)读图乙,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容易产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 。
(6)读图丙,一般来说,回归线附近多沙漠,比如A处,而我国回归线附近,长江以南地区,比如B处,却山清水秀,与A处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2.2 气候(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气候类型多样
【课程目标】
1.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我国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的划分标准及分布范围,如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说出干湿区划分,根据≥10℃积温阐述温度带划分;
2.通过分析各类图表,学会归纳我国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的分布规律,如从年降水量图归纳干湿区分布规律,从积温图总结温度带分布规律;
3.能够结合实例,深入理解不同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如说明亚热带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4.培养学生对我国复杂多样气候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差异的认知,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意识。
【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
2.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温度带、干湿区的分布及成因,培养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3.区域认知:认识不同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区域差异,形成对我国气候区域分布的整体认知。
4.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气候相关信息,提升地理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干湿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温度带(≥10℃积温)、气候区(气温和降水组合)的划分依据,以及三大区域在我国的具体分布范围和空间格局。
2.难点: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划分依据的差异。
【教学方法】
现象导入;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地图法;图表分析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在寒假里看到海南岛的小伙伴穿着短袖在椰林里嬉戏时,东北的同学们可能正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林海雪原里滑雪 —— 这神奇的差异背后,藏着怎样的地理密码呢?再想想,为什么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会有 “早穿皮袄午穿纱” 的奇特现象,而江南水乡却总是湿润多雨?
二、新课讲授
(一)气候类型多样
活动:温度带分布
师:读图,说说我国有几个温度带。
生:5个温度带+1个青藏高原区。
师:根据气温的空间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出五个温度带: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另外,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是独特的高寒区。说说各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热带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中温带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青藏高原区 青海和西藏
师:找出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观察它与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的哪条等温线较为重合?
生: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与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上的0℃等温线较为重合。
师:气温影响农作物品种及熟制。
热带 一年三熟 水稻、菠萝、椰子 中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玉米、甜菜
亚热带 一年两熟到三熟 水稻、油菜、柑橘 寒温带 一年一熟 春小麦、马铃薯
暖温带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冬小麦、玉米、花生 青藏高原区 一年一熟 青稞
师:气温影响建筑。
北方的房屋多坐北朝南,密闭程度较高,墙体厚。东北的还有两层窗,屋里用炕、地炉或火墙取暖保暖。南方的房屋高大宽敞;比较注重通风和透气。
师:气温影响生活方式。
黑龙江冬季棉服、棉鞋、棉帽,利于保暖;气温很低,泼水能成冰。
海南冬季短袖、短裤,清凉舒适;气温较高,冲浪消热。
活动:干湿区分布
师:我国的干湿地区是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呢?干湿状况是指一个地区年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通常,年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的地区为湿润、半湿润区;年降水量小于蒸发量的地区为干旱、半干旱区。
师:说说我国有几个干湿区。
生:根据干湿程度的空间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师:东南部以湿润、半湿润区为主;西北部以干旱、半干旱区为主。
师:读图,找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二者的位置关系。
生: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沿着秦岭 — 淮河一线分布。
师:湿润区有哪些特点呢?从年降水量、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来分析。
湿润区
年降水量(毫米) >800mm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南部、内蒙古东北部、东北东部
植被类型 森林
土地利用 以水田为主的农业
师:找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4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二者的位置关系。
生: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与 4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大致重合。
师:半湿润区有哪些特点呢?从年降水量、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来分析。
半湿润区
年降水量(毫米) 400-800mm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大部分、青藏高原东南部
植被类型 以森林为主
土地利用 以旱地为主的农业
师:找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200毫米等降水量线,观察二者的位置关系。
生:半干旱区和干旱区的分界线与 200 毫米等降水量线的位置大致重合。
师:半干旱区有哪些特点呢?从年降水量、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来分析。
半干旱区
年降水量(毫米) 200-400mm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的一部分、青藏高原大部分
植被类型 草原
土地利用 草原牧业、灌溉农业
师:干旱区有哪些特点呢?从年降水量、干湿状况、分布地区、植被类型和土地利用等方面来分析。
干旱区
年降水量(毫米) <200mm
干湿状况 降水量<蒸发量
分布地区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青藏高原西北部
植被类型 荒漠
土地利用 山地牧业,绿洲、河谷灌溉农业
师:总结干湿地区与对应的年降水量。
湿润地区 半湿润地区 半干旱地区 干旱地区
降水量 800mm以上 400~800mm 200~400mm 200mm以下
这种降水量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各地区的干湿状况,进而影响了植被类型、土地利用方式等一系列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师:东北山区降水量并不比华北地区多,为什么为湿润区,而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生:(1)东北山地纬度高,气温低(属于中温带甚至寒温带),水分蒸发慢,蒸发量远远小于华北地区。(2)森林茂密(如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遮挡阳光、保持空气湿润,减少水分蒸发。(3)冬季积雪厚、积雪期长,融化慢,增加了土壤中的水分储备。
师:降水影响建筑。
甘肃夏河县的房屋采用平顶,因为当地降水少,平顶房屋方便晾晒。
浙江绍兴的房屋是斜顶,因为当地降水丰富,斜顶房屋便于排水。
师:降水影响植被分布。
干旱区适合草本植物生长;湿润区林木茂密。
师:降水影响农业类型和农作物分布。
师:说说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生: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冬季河流结冰,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冬季河流不结冰。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分界线、1月0℃等温线、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分界线、800mm等降水量线。
师:总结:我国四类干湿区分布在什么地区?以什么植被为主?完成表格内容。
干湿区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
湿润区 800mm以上 森林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半湿润区 400~800mm 以森林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
半干旱区 200~400mm 以草原为主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
干旱区 200mm以下 沙漠、戈壁广布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活动:我国的气候分布及特征
师:如何描述某区域的气候特征?
生:(1)气候的类型及分布;(2)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3)最典型的气候类型;(4)主要气候类型的成因。
师: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气候类型差异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带跨度大。从纬度位置看,我国南北跨纬度近 50°,自南向北依次跨越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五个温度带,还有青藏高原这样的特殊高寒区。(2)干湿地区差异显著。 从海陆位置和降水分布看,我国自东南向西北依次呈现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降水差异极大。(3)地形导致的局部气候多样。我国地形复杂,山地、高原、盆地、平原交错分布,地形对气候的影响尤为突出,形成了许多 “局部小气候”。如,青藏高原海拔高(平均 4000 米以上),形成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气温低、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且集中在夏季;四川盆地因北部山脉阻挡冷空气,冬季温暖湿润,形成亚热带湿润气候,与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冬季气温更高;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气候呈现“垂直地带性”,从山脚到山顶可依次出现热带、亚热带、温带甚至寒带气候,即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师:读图,找出我国有几种气候类型?
生:5种气候类型。
师:我国的气候特点一:气候复杂多样。
师:读图,找一找我国有哪些类型的季风气候?
生:3种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师:我国的气候特点二:季风气候显著。
师:读图,找一找我国气候的分布特征。
生: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师:这些气候类型的分布既体现了我国气候的季风气候显著(东部集中了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也印证了我们之前提到的气候复杂多样—— 从东部的季风气候到西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再到青藏高原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不同区域的气候差异十分明显。
师:读图,说说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生: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主要分布在南部沿海,包括台湾南部、雷州半岛、海南岛和西双版纳等地。
师:读图,说说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生: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
师:读图,说说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生: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地区,包括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
师:读图,说说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生: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年降水量<400mm),昼夜温差大。主要分布在西北内陆地区。
师:读图,说说高原山地气候的特征及分布。
生: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垂直变化显著。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大山脉(如天山山脉)。
师:总结:归纳我国气候类型的主要特点及分布地区。
气候类型 主要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南部沿海及附近区域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秦岭 — 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秦岭 —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西北内陆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垂直变化显著 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大山脉
师:阅读教材P40,比较我国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特征。对照图2.13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说出图2.14所示四地的气候类型。
生: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吐鲁番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广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五道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
师:描述四地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地区 年降水量(毫米) 降水集中季节 季节变化特点
北京 600~800 夏季(6 - 8 月) 夏多冬少,春旱明显
吐鲁番 10~50 夏季略多,全年稀少 各季降水均极少,干旱特征显著
广州 1600~2000 4 - 9 月 雨季长,夏季降水充沛,冬季仍有降雨
五道梁 200~400 夏季(6 - 8 月) 夏季降水集中,多雨雪,冬季干燥
师:分别比较北京与吐鲁番、北京与广州、广州与五道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生:年降水量差异:从湿润到干旱排序:广州(亚热带季风)>北京(温带季风)>五道梁(高原山地)>吐鲁番(温带大陆性),体现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纬度和地形的综合影响。
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季风气候(北京、广州)均表现为夏季多雨,但广州因纬度低、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季节分配更均匀;大陆性气候(吐鲁番)和高原气候(五道梁)降水总量少,但五道梁因夏季有对流和水汽输入,季节集中性更强。
三、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2.2.2《气候》(第二课时)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学生能够准确阐述我国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的划分标准及分布范围,如依据降水量与蒸发量对比说出干湿区划分,根据≥10℃积温阐述温度带划分;
通过分析各类图表,学会归纳我国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的分布规律,如从年降水量图归纳干湿区分布规律,从积温图总结温度带分布规律;
能够结合实例,深入理解不同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对农业生产、居民生活等方面产生的影响,如说明亚热带对水稻种植的影响;
培养学生对我国复杂多样气候的探索兴趣,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差异的认知,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意识。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理解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树立合理利用气候资源、协调人地关系的意识。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温度带、干湿区的分布及成因,培养综合运用地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温度带和干湿区的区域差异,形成对我国气候区域分布的整体认知。
地理实践力:学会运用地图等工具分析气候相关信息,提升地理观察、数据收集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干湿区(降水量与蒸发量关系)、温度带(≥10℃积温)、气候区(气温和降水组合)的划分依据,以及三大区域在我国的具体分布范围和空间格局。
难点:干湿区、温度带、气候区划分依据的差异。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37,图2.11 中国温度带的划分,完成下题
根据气温的空间差异,我国从北到南可以划分出五个温度带: 寒温带 、 中温带 、 暖温带 、 亚热带 、 热带 。另外,面积广大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冻土广泛发育,是独特的 高寒区
说说各温度带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热带 海南全省和滇、粤、台三省南部
亚热带 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暖温带 黄河中下游大部分地区及南疆
中温带 东北、内蒙古大部分及北疆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及内蒙古东北部
青藏高原区 青海和西藏
活动二:读P38图2.12 中国干湿地区的划分,完成下题
根据干湿程度的空间差异,我国可以划分出 湿润区 、 半湿润区 、 半干旱区 、 干旱区 。东南部以 湿润区 、 半湿润区 为主;西北部以 干旱区 、 半干旱区 为主。
干湿区 年降水量 植被类型 分布地区
湿润区 800mm以上 森林 秦岭—淮河以南地区、东北三省东部
半湿润区 400~800mm 以森林为主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南部
半干旱区 200~400mm 以草原为主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大部
干旱区 200mm以下 沙漠、戈壁广布 新疆、内蒙古高原西部
活动三:读P39 图2.13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完成下题
气候类型 主要特点 主要分布地区
热带季风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分旱、雨两季 南部沿海及附近区域
亚热带季风气候 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 秦岭 — 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秦岭 — 淮河以北的北方地区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 西北内陆地区
高原山地气候 气候寒冷,昼夜温差大,降水较少,垂直变化显著 青藏高原及一些高大山脉
活动四:读P39 图2.14 中国四地多年平均各月降水量,完成下题
1. 对照图2.13,说出图2.14所示四地的气候类型。
北京: 温带季风气候 吐鲁番: 温带大陆性气候
广州: 亚热带季风气候 五道梁: 高原山地气候
2. 描述四地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地区 年降水量(毫米) 降水集中季节 季节变化特点
北京 600~800 夏季(6 - 8 月) 夏多冬少,春旱明显
吐鲁番 10~50 夏季略多,全年稀少 各季降水均极少,干旱特征显著
广州 1600~2000 4 - 9 月 雨季长,夏季降水充沛,冬季仍有降雨
五道梁 200~400 夏季(6 - 8 月) 夏季降水集中,多雨雪,冬季干燥
3. 分别比较北京与吐鲁番、北京与广州、广州与五道梁所代表的气候类型的年降水量和降水季节变化。
年降水量差异:从湿润到干旱排序: 广州 (亚热带季风)> 北京 (温带季风)> 五道梁 (高原山地)> 吐鲁番 (温带大陆性),体现了海陆位置(距海远近)、纬度和地形的综合影响。
降水季节变化规律:季风气候( 广州 、 北京 )均表现为夏季多雨,但广州因纬度低、受季风影响时间长,季节分配更均匀;大陆性气候( 吐鲁番 )和高原气候( 五道梁 )降水总量少,但五道梁因夏季有对流和水汽输入,季节集中性更强。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东北山区降水量并不比华北地区多,为什么为湿润区,而华北地区却是半湿润区?
(1)东北山地纬度 高 ,气温 低 (属于中温带甚至寒温带),水分蒸发 慢 ,蒸发量远远小于华北地区。
(2)森林茂密(如长白山的原始森林),遮挡阳光、保持空气湿润, 减少 水分蒸发。
(3)冬季积雪 多 、积雪期 长 ,融化 慢 ,增加了土壤中的水分储备。
探究二:我国气候的分布特征。
我国 东部 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我国 西北 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 青藏高原 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的阅读技巧
“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把我国划分为湿润、半湿润、干旱、半干旱四类地区,我们在阅读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掌握:
1.知“依据”。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是根据气候的干湿程度划分的,一个地区气候的干湿程度,与当地蒸发量和降水量有关。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反之,气候干旱。
2.找“三线”。在“我国干湿地区的划分”上,可以看到有三条明显的等降水量线,结合教材34页图2.8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可知,自东南向西北分别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南为湿润区;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地区为半湿润区;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和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之间的地区为半干旱区;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以北的地区为干旱区。
【随堂检测】
1.小静今年考上了厦门大学,就温度带和干湿地区而言,厦门属于( )
A.亚热带、半湿润地区 B.暖温带、湿润地区
C.亚热带、湿润地区 D.暖温带、半湿润地区
【答案】1.C
【解析】1.厦门位于福建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该城市位于亚热带和湿润地区。根据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关系,我国划分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其中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秦岭—淮河以南主要是我国的亚热带和热带地区;秦岭—淮河以北的塔里木盆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以及辽宁省的南部属于暖温带;大兴安岭的北段及其两侧地区属于寒温带;在暖温带和寒温带之间是中温带地区。
2.关于我国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夏季全国所有地方均是高温
B. 地域辽阔,跨多个温度带和干湿地区
C. 年降水量大致从西北内陆向东南沿海递减
D. 气候复杂多样,热带季风气候分布最广
【答案】2.B
【解析】2.冬季南北温差很大,除青藏高原外,夏季大部分地区普遍高温,故 A 错误;我国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故 B 正确;我国的降水地区差异大,东南沿海地区降水量较大,较为湿润,而越往西北内陆,降水量就越小,干旱也就逐渐加重,故 C 错误;我国热带季风气候面积分布最小,故 D 错误。
每年我国东部雨带有规律地南北移动。雨带一般4月在华南登陆,随夏季风增强逐级北移(如左图所示),9月迅速南撤,10月退出大陆。右图是北京市气候资料图。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6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到( )
A.东北平原 B.内蒙古高原 C.黄土高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4.我国南、北雨季长短差异叙述正确的是( )
A.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 B.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C.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 D.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晚,雨季短
5.北京的气候特征是( )
A.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B.全年降水少,气温日较差大
C.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D.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大
【答案】3.D 4. C 5.A
【解析】3.图中显示我国雨带推移的规律:4-5月雨带登陆我国华南地区,6-7月雨带在江淮流域,此时江淮地区多“梅雨”,7-8月雨带推移至我国东北、华北地区,9月北方冷空气南下,雨带逐渐退出我国大陆。图中6月我国东部雨带推移到长江中下游平原。
4.读图可知,我国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5.北京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从地理角度可解释为( )
A.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夏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C.玉门关纬度高不受季风影响 D.玉门关海拔高没有春季
【答案】6.B
【解析】6.诗句中“春风”指夏季风(东南季风),玉门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上山脉(如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阻挡,导致夏季风难以到达,形成非季风区,因此降水稀少。
7.四大高原中夏季气温最低的是( )
A.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C.青藏高原 D.内蒙古高原
【答案】7.C
【解析】7.我国地形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占比重大,其中有四大高原分布在第一第二阶梯,夏季时,太阳直射在北半球,我国南北各地普遍高温,只有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是气温最低的。
读中国东部地区示意图,完成8-9题
8.划分图中甲、乙两大地理区域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季风 D.海陆位置
9.图中①线为甲、乙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下列关于①线地理意义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B.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C.是湿润区与干旱区的分界线 D.是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
10.东北是全球水稻种植最北地区,其有利的气候条件是( )
A.冬季寒冷漫长 B.雨热同期
C.昼夜温差小 D.日照充足
【答案】8.B 9. B 10.B
【解析】8.划分两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划分的主导因素是气候因素。
9.图中①线是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也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年降水量线是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10.东北地区可以种植水稻的主要自然条件有水源充足、气候雨热同期等,气候雨热同期使我国东北地区成为全球水稻种植的最北地区。
下图为某山脉示意图,读图并完成11-12小题
11.图中山脉大致与我国1月份的哪条等温线一致( )
A.-10℃ B.10℃ C.0℃ D.20℃
12.导致图中山脉两侧景观差异明显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技术 B.种植习惯 C.水分 D.热量
【答案】11.C 12. D
【解析】11.读图可知,图中山脉是秦岭,它和淮河构成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是我国1月份的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是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经过的地方,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12.秦岭以北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所以北方地区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南方地区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所以导致两地景观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热量。
二、解答题
读中国气候类型分布图和图乙、图丙,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甲,我国气候的2个主要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2)读图乙:分析7月的气温分布,我国夏季气温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1月的气温分布,我国冬季气温分布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成这一特征的主导因素是____________ 。
(3)读图乙,北京市所在的华北平原发展农业的有利气候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 。
(4)读图甲,甘肃省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__ 气候。
(5)读图乙,我国东部季风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容易产生的气象灾害是___________ 。
(6)读图丙,一般来说,回归线附近多沙漠,比如A处,而我国回归线附近,长江以南地区,比如B处,却山清水秀,与A处景观差异很大,想想这是什么原因?
【答案】(1)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全国普遍高温 ,南北温差较小;南北温差大;纬度位置;
(3)夏季高温多雨
(4)温带大陆性气候
(5)水旱灾害
(6)图中A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中西部地区,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而B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富,所以A地多为沙漠,而B地却山清水秀,而两地的自然景观差异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
【解析】(1)读图甲可知,我国共有5种气候类型,气候类型复杂多样,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均为季风气候,所以季风气候显著,因此,我国气候的2个主要特征是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2)读图乙可知,我国夏季气温的分布特点是南北 ,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冬季哈尔滨的最低气温约为-16°C、北京最低气温约为-8°C、武汉约为2°C、广州约为8°C,我国冬季气温自南向北逐渐降低,南北温差大;这一特点的形成主要是由于我国自南向北纬度逐渐升高,所以气温逐渐下降,因此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
(3)华北平原位于我国季风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读图甲可知,甘肃省主要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
(5)我国季风气候容易造成的自然灾害是水旱灾害,主要原因是由于夏季风的不稳定,导致降水不稳定,易形成水旱灾害。
(6)图中A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中西部地区,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而B地位于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富,所以A地多为沙漠,而B地却山清水秀,而两地的自然景观差异主要是受海陆位置影响。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