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 气候 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新教材核心素养】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2.2 气候 第3课时(课件+教学设计+导学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9.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1 08:48:06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2.2.3《气候》(第三课时)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我国气候特点形成的具体影响;
学会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能简单解释相关气候现象;
认识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意识;
能对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保护气候环境、促进人地和谐的观念。
综合思维:分析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作用,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气候区域差异,形成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整体认知。
地理实践力:实地观察地形对本地气候的影响,提升地理现象观察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如地形、纬度等因素导致气候类型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包括冬夏季风的影响及对降水的作用。
难点: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如何综合影响我国气候。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41,图2.15 影响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主要风向示意,完成下题
冬季风
来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夏季风
来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活动二:读P42,完成下题。
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冬季受大陆内部干冷空气的影响,寒冷少雨;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难以到达,高温少雨,形成了 气候。
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内部,受纬度位置影响,自北向南,接收的太阳光热逐步增加,气温越来越高,依次形成了 气候、 气候和 气候。
气温和降水量受地形影响,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我国山地的气候和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我国青藏高原和高海拔山地,冬寒漫长,夏凉短促,形成了 气候。
活动三:读P42-43 表2.3 我国四个城市的基本资料,完成下题
城市 经纬度 海拔/米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 量/毫米
乌鲁木齐 43.78°N, 87.62°E 919 -12.2 24.2 36.4 305
哈尔滨 45.93°N, 126.57°E 144 -17.3 23.7 41.0 539
拉萨 29.7°N, 91.1°E 3650 -0.3 16.5 16.8 473
武汉 30.6°N, 114.1°E 24 4.1 29.3 25.2 1310
1. 比较哈尔滨与乌鲁木齐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2. 比较哈尔滨与武汉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3. 比较武汉与拉萨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为什么其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
探究二:为什么台湾岛东部年降水量比西部多?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气候与民居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在气温和降水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气候,人们建造了不同形式的房屋。
1.热带季风区的吊脚楼。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气候炎热,雨量丰沛,当地盛行一种高脚楼,下层作畜舍,上层住人,既凉爽通风,又可使住房较干爽,还可以避蛇兽的侵害。
2.东部季风区的斜顶屋。在江南多雨地区,屋顶坡度大,以利泄水;窗户也大而多,以便通风。
3. 温带草原蒙古包。则是用厚实的毛毡和毛皮制成的帐篷,容易拆卸和捆扎成包,这是为了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房屋型式。
4.塔里木盆地地区平顶房。极少降雨,房屋不用考虑泄水问题,所以屋顶是平坦的,可以利用来曝晒粮食。
5.海南岛的石头房。海南岛地处我国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且常受热带气旋侵袭。所以,这里许多居民都用石头砌墙,而且墙体很厚。石头房低矮、密闭且墙厚、窗小,可有效地抵御台风,并起到降温作用。
6.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居住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特别是陕北等地的居民,常沿着山坡挖成洞,作为住房,并称此为“窑洞”。
7.青藏高原上的庄窠住宅。青藏高原,夏季早晚酷似严冬,中午太阳光照强烈,终年少雨,风沙较大。这里流行一种高墙包围着的住宅,叫做“庄窠住宅”。这种房屋环靠高墙而建,并带有廓檐。
突破二: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 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中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
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
利 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弊 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突破三: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 ,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 ,气温越来越
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 大陆的东部、 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 影响显著的国家
地形因素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高大山地的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明显
【随堂检测】
1.下列对我国自然环境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气候特征是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B.我国全国范围内都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强烈影响
C.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四级阶梯逐渐下降
D.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2.“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一曲《黄土高坡》唱醉了亿万听众。歌词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的哪种气候特征(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南北温差大 D.海洋性特征明显
3.降水的年际变化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降水集中,雨热同期 B.极易发生泥石流
C.旱涝灾害频繁 D.水土流失严重
4.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
A.黑龙江漠河 B.新疆吐鲁番 C.青藏高原 D.海南三亚
5.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 ⑤亚热带与暖温带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A.①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
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除去不能食用部分,以“净菜”的形式大量运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读图,完成7-9小题。
7.图中①地属于( )
A.半湿润区 B.半干旱区 C.干旱区 D.湿润区
8.关于祁连山及其附近地区地理事物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以南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B.祁连山是我国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分界线
C.祁连山是我国高原气候区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以北为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9.5—10月,祁连山区大量“高原夏菜”调入杭州、上海等地,以下描述与该现象不符的是( )
A.“净菜”进城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垃圾
B.祁连山区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优良
C.交通运输的发展为“高原夏菜”入城提供保障
D.祁连山区适合冷凉蔬菜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丰富
10.为了免于被“高温蒸烤”,暑期人们通常会选择外出旅行避暑。关于人们选择以下地区避暑的原因,说法合理的是( )
A.拉萨位于河谷,气温较低 B.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C.昆明位于内陆,气温较低 D.烟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记录片《航拍中国》让我们从空中俯瞰大地,开篇的解说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阀,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小题。
11.冬季,我国能同时感受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主要是因为( )
A.地势差异大 B.纬度差异大 C.降水差异大 D.海陆分布差异大
12.在解说词中“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涉及到的地理事物符合自北向南排列的是( )
A.黄海 台湾海峡 渤海 海南岛 B.渤海 黄海 南海 钓鱼岛
C.渤海 东海 琼州海峡 曾母暗沙 D.黄海 南海 舟山群岛 崇明岛
二、解答题
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进行正确组合。甲— ,乙— ,丙— ,丁— 。
(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A地的气候类型为 ,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 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4)B、D两地中,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是 地,B地气候类型为 ,描述B地的气候特征 ,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2.2.3《气候》(第三课时)导学案
姓名: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新课标要求】
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我国气候特点形成的具体影响;
学会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能简单解释相关气候现象;
认识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意识;
能对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学习目标】
人地协调: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保护气候环境、促进人地和谐的观念。
综合思维:分析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作用,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
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气候区域差异,形成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整体认知。
地理实践力:实地观察地形对本地气候的影响,提升地理现象观察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重难点】
重点: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如地形、纬度等因素导致气候类型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包括冬夏季风的影响及对降水的作用。
难点: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如何综合影响我国气候。
【课前预习——你相当可以】
活动一:读P41,图2.15 影响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主要风向示意,完成下题
冬季风
来源地 亚欧大陆内部
风向 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影响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加大了南北温差
夏季风
来源地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影响 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发生旱涝灾害
活动二:读P42,完成下题。
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冬季受大陆内部干冷空气的影响,寒冷少雨;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难以到达,高温少雨,形成了 温带大陆性 气候。
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内部,受纬度位置影响,自北向南,接收的太阳光热逐步增加,气温越来越高,依次形成了 温带季风 气候、 亚热带季风 气候和 热带季风 气候。
气温和降水量受地形影响,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我国山地的气候和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我国青藏高原和高海拔山地,冬寒漫长,夏凉短促,形成了 高原山地 气候。
活动三:读P42-43 表2.3 我国四个城市的基本资料,完成下题
城市 经纬度 海拔/米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 量/毫米
乌鲁木齐 43.78°N, 87.62°E 919 -12.2 24.2 36.4 305
哈尔滨 45.93°N, 126.57°E 144 -17.3 23.7 41.0 539
拉萨 29.7°N, 91.1°E 3650 -0.3 16.5 16.8 473
武汉 30.6°N, 114.1°E 24 4.1 29.3 25.2 1310
1. 比较哈尔滨与乌鲁木齐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海陆位置不同。哈尔滨因受季风和海洋影响,降水较多、冬季严寒、夏季凉爽;乌鲁木齐因深居内陆、地形阻隔,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季相对温和。
2. 比较哈尔滨与武汉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不同。哈尔滨纬度高,太阳光照少,冬季冷、降水少;武汉纬度低,光照多,冬季暖、夏季热,降水更丰富。
3. 比较武汉与拉萨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地形(海拔)不同。武汉在平原,海拔低,气温高、降水多;拉萨在青藏高原,海拔高(3600 米),空气稀薄,气温低、降水少。
【课中探究——和小伙伴一起】
探究一: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为什么其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
四川盆地北面的秦岭阻挡和削弱了寒冷的冬季风,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缺少对冬季风的阻挡的屏障,使得两地冬季气温有较大差异。
探究二:为什么台湾岛东部年降水量比西部多?
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重难点突破——加油加油,你能行!】
突破一:气候与民居
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的气候差异较大,不同地区在气温和降水上有着不同的特点,为了适应各种各样的气候,人们建造了不同形式的房屋。
1.热带季风区的吊脚楼。我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气候炎热,雨量丰沛,当地盛行一种高脚楼,下层作畜舍,上层住人,既凉爽通风,又可使住房较干爽,还可以避蛇兽的侵害。
2.东部季风区的斜顶屋。在江南多雨地区,屋顶坡度大,以利泄水;窗户也大而多,以便通风。
3. 温带草原蒙古包。则是用厚实的毛毡和毛皮制成的帐篷,容易拆卸和捆扎成包,这是为了适应游牧生活而创造的房屋型式。
4.塔里木盆地地区平顶房。极少降雨,房屋不用考虑泄水问题,所以屋顶是平坦的,可以利用来曝晒粮食。
5.海南岛的石头房。海南岛地处我国低纬度地区,气候炎热多雨,且常受热带气旋侵袭。所以,这里许多居民都用石头砌墙,而且墙体很厚。石头房低矮、密闭且墙厚、窗小,可有效地抵御台风,并起到降温作用。
6.黄土高原上的窑洞。居住在黄土高原上的人们,特别是陕北等地的居民,常沿着山坡挖成洞,作为住房,并称此为“窑洞”。
7.青藏高原上的庄窠住宅。青藏高原,夏季早晚酷似严冬,中午太阳光照强烈,终年少雨,风沙较大。这里流行一种高墙包围着的住宅,叫做“庄窠住宅”。这种房屋环靠高墙而建,并带有廓檐。
突破二:我国气候特征及其影响
气候复杂多样 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殖生长,使中国动植物资源比较丰富
有利于开展多种经营,使中国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综合发展
有利于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形成中国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季风气候显著 成因 我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差异显著,所以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
利 夏季高温、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弊 降水季节变化大,易发生洪涝灾害
突破三: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 我国南北跨纬度 大 ,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热越来越 少 ,气温越来越 低
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 亚欧 大陆的东部、 太平洋 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是世界上受 影响显著的国家
地形因素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高大山地的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明显
【随堂检测】
1.下列对我国自然环境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我国气候特征是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
B.我国全国范围内都可以受到夏季风的强烈影响
C.我国地势特征是西高东低,呈四级阶梯逐渐下降
D.我国地形多种多样,平原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
【答案】1.A
【解析】1.A 正确: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就是类型复杂多样(有多种气候类型)和季风气候显著(受季风影响明显)。B 错误:夏季风影响范围有限,西北内陆等地区受其影响小甚至不受影响。C 错误: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而非四级。D 错误:我国山区(山地、丘陵等)面积约占 2/3,平原面积占比小(约 12%)。
2.“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一曲《黄土高坡》唱醉了亿万听众。歌词中的西北风和东南风反映了我国的哪种气候特征( )
A.季风气候显著 B.气候复杂多样
C.南北温差大 D.海洋性特征明显
【答案】2.A
【解析】2.“西北风”和“东南风”分别是指冬季风和夏季风,反映了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特征。
3.降水的年际变化给当地带来的不利影响是( )
A.降水集中,雨热同期 B.极易发生泥石流
C.旱涝灾害频繁 D.水土流失严重
【答案】3.C
【解析】3.降水年际变化大时,某些年份降水量显著偏多(导致洪涝),某些年份显著偏少(导致干旱)。
4.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是( )
A.黑龙江漠河 B.新疆吐鲁番 C.青藏高原 D.海南三亚
【答案】4.B
【解析】4.吐鲁番盆地位于新疆,属于大陆性干旱气候,夏季日照强烈,盆地地形导致热量积聚且不易散发,历史上曾出现49.6℃的极端高温,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区。
5.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同哪些界线相一致( )
①1月0℃等温线 ②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③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④热带与亚热带 ⑤亚热带与暖温带 ⑥湿润区与半湿润区
A.①②③⑤ B.②④⑥ C.①③⑤⑥ D.①④⑤
【答案】5.C
【解析】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其地理意义包括:与1 月 0℃等温线大致吻合(①正确);与800 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大致吻合(③正确,②错误);是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⑤正确,④错误);是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⑥正确)。
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产生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海陆分布 B.纬度位置 C.人类活动 D.地形地势
【答案】6.D
【解析】6.同一纬度,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是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被积雪覆盖,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地势。
甘肃祁连山区的农民每年夏季种植胡萝卜、娃娃菜、荷兰豆等喜温凉的“高原夏菜”这些“高原夏菜”除去不能食用部分,以“净菜”的形式大量运到2000千米以外的杭州、上海等地。读图,完成7-9小题。
7.图中①地属于( )
A.半湿润区 B.半干旱区 C.干旱区 D.湿润区
8.关于祁连山及其附近地区地理事物描述与事实相符的是( )
A.以南为塔里木盆地,是我国最大的盆地
B.祁连山是我国甘肃省和西藏自治区的分界线
C.祁连山是我国高原气候区和亚热带的分界线
D.以北为河西走廊,是我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9.5—10月,祁连山区大量“高原夏菜”调入杭州、上海等地,以下描述与该现象不符的是( )
A.“净菜”进城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垃圾
B.祁连山区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优良
C.交通运输的发展为“高原夏菜”入城提供保障
D.祁连山区适合冷凉蔬菜生长的主要原因是降水丰富
【答案】7.B 8. D 9.D
【解析】7.图中可得,①地的降水量范围是200-400毫米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
8.A选项错误,祁连山以南为青藏高原,塔里木盆地位于其西北方向,被天山、昆仑山等包围。B选项错误,甘肃省与西藏自治区不接壤,祁连山是甘肃省与青海省的分界线之一。C选项错误,祁连山并非亚热带与青藏高原区的分界线,我国亚热带北界接近秦岭—淮河一线。D选项正确,河西走廊位于祁连山以北,依靠祁连山冰雪融水形成绿洲,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灌溉农业区。
9.“净菜”已经除去了不能食用的部分,可以有效减少城市垃圾,A正确;祁连山区海拔高,昼夜温差大,农产品品质优良,B正确;祁连山区远离杭州、上海等地,需要便利的交通条件和先进的冷藏保鲜技术,交通运输的发展为“高原夏菜”入城提供保障,C正确;祁连山区气候较干旱,降水量较少,D错误。
10.为了免于被“高温蒸烤”,暑期人们通常会选择外出旅行避暑。关于人们选择以下地区避暑的原因,说法合理的是( )
A.拉萨位于河谷,气温较低 B.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
C.昆明位于内陆,气温较低 D.烟台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答案】10.B
【解析】10.拉萨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哈尔滨纬度较高,气温较低;昆明位于云贵高原,海拔高,气温较低;烟台濒临海洋,气温较低。
记录片《航拍中国》让我们从空中俯瞰大地,开篇的解说词: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 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阀,还是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是四季轮转的天地,还是冰与火演奏的乐章。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1-12小题。
11.冬季,我国能同时感受到“冰与火演奏的乐章”主要是因为( )
A.地势差异大 B.纬度差异大 C.降水差异大 D.海陆分布差异大
12.在解说词中“300万平方公里的澎湃”涉及到的地理事物符合自北向南排列的是( )
A.黄海 台湾海峡 渤海 海南岛 B.渤海 黄海 南海 钓鱼岛
C.渤海 东海 琼州海峡 曾母暗沙 D.黄海 南海 舟山群岛 崇明岛
【答案】11.B 12.C
【解析】11.我国南北跨纬度近50度,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角小、白昼短,获得太阳辐射少,气温低;南方纬度较低,太阳辐射较强,气温较高,形成“冰(北方寒冷)与火(南方温暖)”的对比。
12.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是渤海、黄海、东海、南海,A中渤海应位于黄海以北,A错误;B中钓鱼岛位于东海,应位于南海以北,B错误;C中曾母暗沙位于南海,琼州海峡位于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位于曾母暗沙以北,位置关系正确,C正确;D中舟山群岛位于东海,崇明岛位于长江的入海口,都位于南海以北,D错误。
二、解答题
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将甲、乙、丙、丁四种气候类型与A、B、C、D四地进行正确组合。甲— ,乙— ,丙— ,丁— 。
(2)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 地,A地的气候类型为 ,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3)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 地,主要影响因素是 。
(4)B、D两地中,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是 地,B地气候类型为 ,描述B地的气候特征 ,造成B、D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答案】(1)B;D;C;A
(2)B;温带大陆性气候;海陆位置
(3)C;地形(海拔高度)
(4)B;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纬度
【解析】(1)读图可得,甲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属于温带季风气候;B地位于北方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故甲-B。乙图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D地位于南方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故乙-D;丙图所示,该地冬季寒冷,夏季比较凉爽,属于高山高原气候;C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区,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故丙-C;丁图所示气候特点是冬冷夏热,一年内降水较少,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A地位于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故丁-A。
(2)读图可得,A、B两地中,年降水量较多的是B地,距海近,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A地距海远,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海陆位置。
(3)读图可得,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C地,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4)读图可得,C、D两地中,夏季较凉爽的是C地,主要影响因素是地形因素,该地位于青藏高原上,属于高山高原气候。
【自我评价】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评价目的
优 良 中
课前 我能做到认真预习,完成导学案内容 能否积极主动学习
我能积极与同学讨论完成探究题目 能否善于合作
课中 我能认真听老师发言,听同学们发言 能否认真专注
我能主动指出同学的错误,并改正 能否敢于否定
遇到问题时,我能积极主动举手 能否主动参与
发言时,我声音洪亮,自信 能否清晰表达
我能认真完成课堂笔记,并订正学案 培养总结能力
我整堂课得到老师表扬和鼓励 能否欣赏自我
课后 我善于反思,能自主复习和背诵 能否进行反思
我能及时解决课堂遗留问题 培养解决问题能力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地理学科
2.2 气候(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课程目标】
1.理解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我国气候特点形成的具体影响;
2.学会分析季风对我国降水时空分布的影响,能简单解释相关气候现象;
3.认识气候对我国生产生活的影响,树立因地制宜利用气候资源的意识;
4.能对比不同地区气候差异,分析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具体影响。
【教学目标】
1.人地协调: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保护气候环境、促进人地和谐的观念。
2.综合思维:分析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作用,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
3.区域认知:认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气候区域差异,形成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整体认知。
4.地理实践力:实地观察地形对本地气候的影响,提升地理现象观察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我国气候复杂多样的成因,如地形、纬度等因素导致气候类型多样。
季风气候显著的特点,包括冬夏季风的影响及对降水的作用。
2.难点:理解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因素如何综合影响我国气候。
【教学方法】
现象导入;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地图法;图表分析法。
【课时设计】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年降水量东多西少且集中在夏季、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又分别是何原因?今天,我们就来解开这些谜团。
二、新课讲授
(一)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思考: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生:纬度因素。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
师:纬度差异不仅让南北气温不同,还使气候类型有别。热带、亚热带、温带气候自南向北分布,比如海南热带风光与东北温带景观,都和纬度密切相关。除了纬度带来的南北气候差异,海陆位置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也十分显著。我国东临大海、西靠大陆的独特位置,会给气候带来哪些不同于纬度因素的影响呢?你来说说看。
生: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海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
师:同学们提到的海陆位置确实是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关键。冬季风发源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性质寒冷干燥,从陆地吹向海洋,使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少雨,北方尤为严寒。而夏季风来自太平洋和印度洋,温暖湿润,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丰沛降水,是我国雨季的主要成因。且夏季风的强弱、进退还会影响降水时空分布,比如来得早、退得晚,易引发南涝北旱。下面阅读教材P40-41,回答问题。
冬季风
来源地 亚欧大陆内部
风向 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性质 寒冷干燥
影响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加大了南北温差
夏季风
来源地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性质 温暖湿润
影响 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发生旱涝灾害
师:认识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比较明显的地区。非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甚至难以到达的地区。
师:读图,说说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生: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量稀少。
师:读图,说说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生: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师:读图,说说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生: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师:读材料,说说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每年4月份开始由南向北推移,9月份由北向南回撤。由于不同年份夏季风的登陆迟早和停留的时间长短,以及活动强弱有所不同,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各地雨季的起始时间、长短和降水量的大小有明显差异。
生: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造成旱涝灾害。
师:季风带来的雨热同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夏季风影响下的降水分布差异,造就了东西干湿的不同;而夏季风的不稳定,确实容易引发旱涝灾害,这也体现了季风对我国气候影响的复杂性。
师:思考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为什么景观差异很大?
生: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夏季风不能到达,终年炎热干燥,降水少,以沙漠为主。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东临太平洋,受夏季风(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植被茂密。
师:海陆位置的不同,使得我国长江以南能受夏季风滋润,形成湿润景观;而阿拉伯半岛因夏季风难以抵达,成了干旱沙漠。这更凸显了季风对我国气候的重要塑造作用。
师:读图,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还有哪些?
生:地形。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师:地形对我国气候的影响确实显著。像横断山脉,阻挡了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使得山脉东西两侧降水差异很大;而青藏高原海拔高,形成了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气候垂直变化十分明显。这些都是地形影响气候的生动体现。
师: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为什么其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
生:四川盆地北面的秦岭阻挡和削弱了寒冷的冬季风,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缺少对冬季风的阻挡的屏障,使得两地冬季气温有较大差异。
师:为什么台湾岛东部年降水量比西部多?
生: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师:回顾我国气候的分布特征。
生: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师:读教材P42,说说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
生: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冬季受大陆内部干冷空气的影响,寒冷少雨;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难以到达,高温少雨,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师:读教材P42,说说季风气候的形成。
生: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内部,受纬度位置影响,自北向南,接收的太阳光热逐步增加,气温越来越高,依次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师:读教材P42,说说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
生:气温和降水量受地形影响,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我国山地的气候和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我国青藏高原和高海拔山地,冬寒漫长,夏凉短促,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师:大家结合教材,清晰说明了三种气候的形成原因。温带大陆性气候因深居内陆,受海陆位置影响显著;季风气候区的差异由纬度位置造就;高原山地气候则是地形作用的结果。这也再次印证了纬度、海陆、地形是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师:读下表,分析造成我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城市 经纬度 海拔/米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 量/毫米
乌鲁木齐 43.78°N, 87.62°E 919 -12.2 24.2 36.4 305
哈尔滨 45.93°N, 126.57°E 144 -17.3 23.7 41.0 539
拉萨 29.7°N, 91.1°E 3650 -0.3 16.5 16.8 473
武汉 30.6°N, 114.1°E 24 4.1 29.3 25.2 1310
师:比较哈尔滨与乌鲁木齐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生:海陆位置不同。哈尔滨因受季风和海洋影响,降水较多、冬季严寒、夏季凉爽;乌鲁木齐因深居内陆、地形阻隔,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季相对温和。
师:比较哈尔滨与武汉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生:纬度位置不同。哈尔滨纬度高,太阳光照少,冬季冷、降水少;武汉纬度低,光照多,冬季暖、夏季热,降水更丰富。
师:比较武汉与拉萨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生:地形(海拔)不同。武汉在平原,海拔低,气温高、降水多;拉萨在青藏高原,海拔高(3600 米),空气稀薄,气温低、降水少。
师:思考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气候复杂多样,使得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各具特色,为各类动植物生长及多种农业生产开展提供了优越条件。季风气候显著,既带来了良好的水热条件,让我国亚热带地区成为 “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但也常引发各类灾害性天气,对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三、内容小结
四、课堂练习
完成导学案的相关练习题。
五、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8张PPT)
人教版地理(新教材)八年级上册
第二节 气候
(第3课时)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核心素养
综合思维
分析纬度、海陆、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作用,培养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思维。
区域认知
认识不同因素影响下的气候区域差异,形成对我国气候多样性的整体认知。
地理实践力
实地观察地形对本地气候的影响,提升地理现象观察与分析的实践能力。
人地协调观
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保护气候环境、促进人地和谐的观念。
课堂导入
同学们,当我们在寒假里看到海南岛的小伙伴穿着短袖在椰林里嬉戏时,东北的同学们可能正裹着厚厚的羽绒服在林海雪原里滑雪 —— 这神奇的差异背后,藏着怎样的地理密码呢?再想想,为什么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会有 “早穿皮袄午穿纱” 的奇特现象,而江南水乡却总是湿润多雨?
课堂导入
课堂思考: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我国冬季南北气温差异大的原因?
我国年降水量东多西少,且集中在夏季的原因?
我国气候类型复杂多样的原因?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Part
01
中国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
思考: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纬度因素
我国南北跨纬度广,自南向北,得到的太阳光越来越少,气温越来越低。受纬度因素的影响,南北气温差异大。
思考: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海陆位置
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西南部离印度洋也较近,海陆性质存在巨大差异,是世界上受季风影响显著的国家。
亚洲
太平洋
印度洋
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
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
活动:阅读教材P40-41,回答问题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影响中国的冬季风主要风向示意
海陆位置
冬季风 来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亚欧大陆内部
偏北风(西北风、东北风)
寒冷干燥
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加大了南北温差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影响中国的夏季风主要风向示意
活动:阅读教材P40-41,回答问题
海陆位置
夏季风 来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
太平洋、印度洋
偏南风(东南风、西南风)
温暖湿润
影响我国降水的时空分布,活动异常时发生旱涝灾害
总结:影响中国的冬季风和夏季风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风向 源地 性质 对气候的影响
冬季风
夏季风
偏北风
偏南风
亚欧大陆内部
太平洋、印度洋
寒冷干燥
温暖湿润
加剧北方严寒,加大南北温差
雨热同期
活动:认识我国的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比较明显的地区
非季风区
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
甚至难以到达的地区
活动:读图,说说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中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分界线
大兴安岭
阴山山脉
贺兰山
巴颜喀拉山脉
冈底斯山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西、以北的地区,夏季风很难到达,降水量稀少
活动:读图,说说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中国年降水量的分布
活动:读图,说说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我国东西跨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的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影响中国的夏季风主要风向示意
活动:读材料,说说季风对我国气候的影响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受夏季风的影响,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每年4月份开始由南向北推移,9月份由北向南回撤。由于不同年份夏季风的登陆迟早和停留的时间长短,以及活动强弱有所不同,使得我国东部地区南北各地雨季的起始时间、长短和降水量的大小有明显差异。
夏季风弱
雨带推进迟缓,在南方徘徊
长江中下游平原“梅雨”期长:北方少雨
南涝北旱
夏季风强
雨带迅速推进北方,在北方滞留时间长
长江中下游平原“空梅”期长:北方多雨
北涝南旱
夏季风与雨带进退“失常”造成旱涝灾害
思考:阿拉伯半岛和我国长江以南地区纬度相近,为什么景观差异很大?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欧大陆西部,夏季风不能到达,终年炎热干燥,降水少,以沙漠为主。
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东临太平洋,受夏季风(东南季风)的影响,降水丰沛,雨热同期,植被茂密。
思考: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地形
高大山地阻挡气流,造成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我国有很多高大山地,其气温、降水量的垂直变化造成了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思考:四川盆地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大致处于同一纬度,为什么其冬季气温比长江中下游平原高?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四川盆地北面的秦岭阻挡和削弱了寒冷的冬季风,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北面缺少对冬季风的阻挡的屏障,使得两地冬季气温有较大差异。
秦岭
思考:为什么台湾岛东部年降水量比西部多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台湾岛东部是夏季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西部是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少。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回顾:我国气候的分布特征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东部地区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的类型齐全。
我国西北部分布着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青藏高原地区分布着独特的高原山地气候。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活动:教材P42,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形成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西北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冬季受大陆内部干冷空气的影响,寒冷少雨;夏季来自海洋的暖湿空气难以到达,高温少雨,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活动:教材P42,季风气候的形成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在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内部,受纬度位置影响,自北向南,接收的太阳光热逐步增加,气温越来越高,依次形成了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活动:教材P42,高原山地气候的形成
中国气候类型的分布
气温和降水量受地形影响,随着海拔升高而变化。我国山地的气候和植被呈现明显的垂直差异。我国青藏高原和高海拔山地,冬寒漫长,夏凉短促,形成了高原山地气候。
高原山地气候
活动:分析造成我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城市 经纬度 海拔/米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
量/毫米
乌鲁木齐 43.78°N, 87.62°E 919 -12.2 24.2 36.4 305
哈尔滨 45.93°N, 126.57°E 144 -17.3 23.7 41.0 539
拉萨 29.7°N, 91.1°E 3650 -0.3 16.5 16.8 473
武汉 30.6°N, 114.1°E 24 4.1 29.3 25.2 1310
比较哈尔滨与乌鲁木齐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比较哈尔滨与武汉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比较武汉与拉萨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活动:分析造成我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城市 经纬度 海拔/米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
量/毫米
乌鲁木齐 43.78°N, 87.62°E 919 -12.2 24.2 36.4 305
哈尔滨 45.93°N, 126.57°E 144 -17.3 23.7 41.0 539
比较哈尔滨与乌鲁木齐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海陆位置不同
哈尔滨因受季风和海洋影响,降水较多、冬季严寒、夏季凉爽;
乌鲁木齐因深居内陆、地形阻隔,降水稀少、夏季炎热、冬季相对温和。
活动:分析造成我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城市 经纬度 海拔/米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
量/毫米
哈尔滨 45.93°N, 126.57°E 144 -17.3 23.7 41.0 539
武汉 30.6°N, 114.1°E 24 4.1 29.3 25.2 1310
比较哈尔滨与武汉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纬度位置不同
哈尔滨纬度高,太阳光照少,冬季冷、降水少;
武汉纬度低,光照多,冬季暖、夏季热,降水更丰富。
活动:分析造成我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城市 经纬度 海拔/米 1月平均 气温/℃ 7月平均 气温/℃ 气温年 较差/℃ 年降水
量/毫米
拉萨 29.7°N, 91.1°E 3650 -0.3 16.5 16.8 473
武汉 30.6°N, 114.1°E 24 4.1 29.3 25.2 1310
比较武汉与拉萨的气温和年降水量,分析造成两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地形(海拔)不同
武汉在平原,海拔低,气温高、降水多;
拉萨在青藏高原,海拔高(3600 米),空气稀薄,气温低、降水少。
思考:气候对我国的影响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气候复杂多样
我国不同地区自然景观异彩纷呈
为各种动植物的生长、发展各种农业生产提供优越的条件
对我国工农业生产、居民生活及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
提供了较好的水热条件
常常带来各种灾害性天气
使我国亚热带地区成为“回归线荒漠带上的绿洲”
课后分层作业
Part
02
分层作业
基础任务
绘制影响气候因素关系图,标注各因素对气候的具体影响,巩固核心知识。
实践拓展
结合我国某区域,分析纬度、海陆、地形对当地气候的综合影响。
实践作业
实地考察本地地形,记录数据,分析其对气温和降水的具体影响。
思维导图
Part
03
思维导图
气候
我国气候特点成因
纬度因素
海陆因素
地形因素
南北气温差异大
冬季盛行偏北风
夏季盛行太平洋东南风与印度洋西南风
寒冷干燥
南北温差大
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高大山脉阻挡气流
山地两侧气候差异明显
垂直变化明显
随堂检测
Part
04
随堂检测
B
C
B
1.受夏季风影响,我国东部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的灾害是( )
A.沙尘暴 B.寒潮 C.旱涝 D.台风
3.“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句中的玉门关位于甘肃省中西部,这里的“春风”是指( )
A.冬季风 B.夏季风 C.西北风 D.季风
随堂检测
B
D
D
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大林寺桃花》中写道:“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首诗主要体现了( )
A.气温的水平差异 B.气温的垂直差异
C.降水的水平差异 D.降水的垂直差异
5.下列诗句,描写夏季景象的是( )
A.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B.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C.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D.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6.冬季风影响范围广泛,但是四川盆地受到冬季风影响较小,原因是( )
A.位于青藏高原东部 B.受海洋影响较大C.纬度最低 D.北部受山脉阻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