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练习题(含答案)
积累与运用
1、阅读语段,完成各题。
《孟子》中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yán伸。在中国人的精神谱系里,国家与家庭、社会与个人,都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是《礼记》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文理想,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它从来都不只是摄人心pò 的文学书写,更近乎你我内心之中的精神归属。中华儿女身上炽热而厚重的家国情怀维系着文明的薪火世代传承,使中华民族虽历尽磨难却总能浴火重生。
(1). 请给下列语句中加点的字注音。
①抑或是陆游“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忠诚执着,家国情怀亘( )古不变。
②中华儿女身上炽( )热而厚重的家国情怀维系着文明的薪火世代传承。
(2). 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yán( )伸 ②摄人心pò( )
2.下列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遁词 愕然 辨伪去妄 怒不可遏
B.翩然 澜语 头晕目眩 前仆后继
C.灌溉 沉湎 义愤填膺 历尽心血
D.狡黠 停滞 走头无路 自欺欺人
3.下列加点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众所周知的事实面前,谎言不攻自破。
B.在未得到大家同意之前,我绝不会一意孤行地采取行动。
C.他看起来温文尔雅,行为举止彬彬有礼,很是讨人喜欢。
D.不法分子利用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施诈骗,手段不断翻新,令人叹为观止,防不胜防。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几次召开大会,就是为了采取周全的措施防止不要发生安全事故。
B.2021年,脱贫攻坚成果得到巩固拓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
C.每年3月23日,世界气象组织和国际气象界都会围绕一个主题,举行宣传活动,目的是让各国人民支持和了解世界气象组织的日常活动。
D.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是国家立足全局和长远作出的重大谋划,是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应该关注传统文化的形式?还是传统文化的内涵?这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B.“听着,朋友,”他说:“你丑得可爱,连我都禁不住要喜欢你了。”
C.读实用书,做更强大的人;读审美书,做更有情趣的人;读哲学书,做深度思考人生价值的人。
D.这么厚的一本书,我至少要五、六天才能读完。
6.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绿茶茶艺表演的第九道程序是“春波展旗枪”。________似乎是有生命的绿精灵在跳舞,十分生动有趣。
①尖尖的叶芽如枪,展开的叶片如旗
②杯中的热水如春波荡漾,在热水的浸泡下,茶芽慢慢地伸展开来
③这道程序是绿茶茶艺的特色程序
④千姿百态的茶芽在玻璃杯中随波晃动
⑤直直的茶芽称之为“针”,弯曲的茶芽称之为“眉”,蜷曲的茶芽称之为“螺”
A.①②④③⑤ B.①④③⑤②
C.③②①⑤④ D.③②④①⑤
7.古诗文填空
(1)《咸阳城东楼》中诗人游宦长安,远离家乡,一旦登临,思乡之情涌上心头的诗句是: 。
(2)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以极其沉痛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
(3)《行香子》中集中笔墨写春之一隅。色彩鲜明,暗含香气,达到了以点代面的艺术效果的句子是: 。
(4)《丑奴儿》中运用叠句,写出了词人如今愁到了极点而无话可说的句子是:
8、名著导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再说林冲踏着那瑞雪,迎着北风,飞也似奔到草料场门口,开了锁,入内看时,只叫得苦。那两间草厅,已被雪压倒了。林冲寻思:“怎地好 ”放下花枪、葫芦在雪里。恐怕火盆内有火炭延烧起来,搬开破壁子,探半身入去摸时,火盆内火种都被雪水浸灭了。林冲把手床上摸时,只拽得一条絮被。林冲钻将出来,见天色黑了,寻思:“又没打火处,怎生安排 ”想起离了这半里路上有一古庙,可以安身。“我且去那里宿一夜,等到天明,却作理会。”把被卷了, 花枪挑着酒葫芦,依旧把门拽上,锁了,望那庙里来。入得庙门,再把门掩上。旁边止有一块大石头,掇将过来,靠了门。
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林冲的性格特点。
9.综合性学习
秧歌飘扬庆丰收,陕北盛世舞风华。请你参加以“陕北秧歌,魂韵飞扬”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并完成下列任务。
【活动一:宣传】请把下面的宣传标语正确、规范、工整地书写在田字格中。
秧歌动地 雷鼓喧天
【活动二:赞美】人们常用“豪迈粗犷”“气氛热烈”来形容陕北秧歌的特点,请你从“声音”“色彩”两个角度中任选一个,仿照示例中的某一种短语结构,拟写一个四字短语来赞美陕北秧歌。
示例:豪迈粗犷 气氛热烈
赞美词:
【活动三:讨论】请你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并围绕着“陕北秧歌”提出一个问题,让同学们一起讨论
【链接材料】
2023 年2 月,榆林市新上演的秧歌剧《米脂婆姨绥德汉》,以陕北民间故事为框架,以陕北原生态民歌、秧歌为链条,以民间传统习俗文化为线索,演绎了黄土高原上动人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民间文艺形式经历改造创新后的强大生命力。
【活动四:总结】活动进行到尾声,请你帮助主持人拟写几句话作为这次活动的总结语。
阅读理解
阅读古诗词,回答问题。
行香子·树绕村庄
秦观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
10. 对本词的赏析与理解,下列选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词极富动感地描绘了作者乘兴徜徉所见的田园风光,表达了词人对农村春景的喜爱之情。
B. 词人在村庄中、池塘边,伴着东风,安闲自在地步行。
C. 词上片侧重描述静态景物,静中有动;下片侧重描绘动态景象,静景动景又互相映衬。
D. 这首词格调轻快,辞藻华丽,用繁复的修饰将村野风光随着词人的脚步次第展开。
11. 面对大好春光,秦观挥笔写下此词。请结合词句本身,谈谈划线句所展现的景色特点。
(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鲁迅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 )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 )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2、文章第一段三次说是“事实”,用意何在?用文中的短语概括这一段论证的内容
13、本文在论证中心论点之外,还明示了民族自信力在当时的作用,请你在文中找到并摘抄下来。
14、依照文中画线句子的逻辑关系,选择恰当的关联词。
A.只要……就 B.只有……才
C.即使……也 D.虽然……也
15、文中加点字运用的修辞方法是什么?说说它的作用。
16、请你选取一个体现当代中国富有自信力的例子并加以概述。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适时按下“暂停键”
高 峰 陈大昊
①篮球比赛中常见这样一种现象:在比赛关键时刻或是在形势不利的情况下教练常常通过“叫暂停”布置针对性战术,或者给队员鼓劲加油,以图达到扭转态势、改变局势甚至奠定胜势的目的。同篮球比赛一样,很多事情随着事态的发展,势态会有变化,过程会有起伏,需要适时按下“暂停键”,及时作出调整,有效进
行调节。
②最不可逆的是大势,最不能偏的是方向。经常停一停脚步,看一看道路,理一理思路,行得正方能走得远。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果敢的历史担当,迅速打响疫情防控阻击战,经过“暂停”又“重启”,为我国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疫情蔓延、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打下坚实基础。
③驻足是为了更好地出发,“暂停”是为了更好地前行。进入新发展阶段,很多工作都是开创性的,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循,没有固定的模式可鉴。这种情况下如何踩稳一步、再迈一步,实现稳中求进、开拓奋进?邓小平同志曾向全世界这样介绍中国的改革:“我们的办法是不断总结经验,有错误就赶快改,小错误不要变成大错误。”工作推进过程中,适时按下“暂停键”,定期进行“回头看”,是非常有必要的。通过审视问题解决程度、工作进展情况,检验工作得失、成效好坏,不断总结经验,及时修正错误,力求做到吃一堑、长一智,打一仗、进一步。
④古语云:“欲速则不达。”身处高速发展的新时代,人们习惯于加速奔跑。在一些人看来,似乎“快起来”就能先人一步,“慢下来”就会落后一拍。毋庸置疑,一些事情“动作快”,能抢占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主动权。但这些必须建立在按规划、循规律、守规矩的基础之上。任何事情都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些问
题的解决需要当机立断、“快刀斩乱麻”,有些则需要停下来做足功课,深入进去细致研究。科学决策、循序渐进,才能避免急躁冒进、南辕北辙的尴尬。
⑤现实中,很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一步到位的,途中遇到难以啃下的硬骨头,碰到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是常有的事。磨刀不误砍柴工。适时按下“暂停键”,顿足回首、驻足远眺,站到高处、跳到局外,看清方位、把正方向、找对方法,方能事半功倍。或是在迷茫时定定神,在艰难时鼓鼓劲,在顺利时醒醒脑,给趋冷的工作“加把火”,给放松的发条“加把劲”。始终保持如初心态、清醒状态、奋进姿态,会让我们的路走得更稳、更实、更远。
⑥在哲学意义上,“难”是在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永恒的命题。学会适时按下“暂停键”,时不时停下脚步,让自己静下来、沉下去,积蓄向前的力量,积淀向上的能量,可以更好地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开新局、谱新篇。
【链接材料】“工贵其久,业贵其专。”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有人说,世界上最厉害的东西是“时间+复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天进步1%,一年之后的结果便是起初的37.78倍。一点点改变,一天天坚持,迟早会带来质的飞跃。
17.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按总分总的结构展开论述,运用道理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地论证了适时按下“暂停键”,及时作出调整,有效进行调节的意义。
B.选文开篇以篮球比赛中“叫暂停”的现象,生动形象地介绍了适时按下“暂停键”的原因和目的,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C.“欲速则不达”,做任何事情都应该深入进去细致研究,科学决策、循序渐进,才能避免急躁冒进、南辕北辙的尴尬。
D.“难”是在任何领域前进道路上都存在的,适时按下“暂停键”停下脚步,可以更好地积蓄向前的力量。
18.下面材料能作为“工贵其久,业贵其专”这个论点的论据吗?为什么?
南仁东24年甘坐“冷板凳”,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
选文告诉我们要学会适时按下“暂停键”,链接材料则强调“用心专一、持之以恒,是古往今来成就一番事业的必备品质”,这二者是否矛盾?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四)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野 火 季羡林
①天寒风急,风沙击面,镐下如雨,地坚如石。北梁子上正展开一场挖坑田的大战。这地方是一个山岗,四面都没有屏障。从八达岭上扫下来的狂风以惊人的力量和速度扑向这里,把人们吹得像水上的浮萍。而挖坑的活也十分艰苦。地面上松松的一层浮土,几镐刨下去,就露出了胶泥。这玩意儿软硬不吃,仿佛一块硬橡皮,一镐刨上去只显出一点浅浅的镐痕,却掉不下多少土来。刨不了几下,人们的手就给震出了血,有的人连虎口都给震裂了。
②往年在这数九寒天,我们早已停了地里的活,待在家里的热炕头上,搓搓玉米棒子,干些轻活,等着过春节吃饺子了。最多也不过是到山上去打上几次柴,准备过春节的时候烧。这当然也不是什么重活。真没有想到,今年在这个时候,来到这样一个地方,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干这样扎手的活。
③可是,回想、埋怨一点也没有影响他们的劳动情绪,他们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冲天。在飞沙走石中,他们沉着、勇猛,身上的热气顶住了寒气,手下的镐声压住了风声。北梁子上充溢着热烈、紧张的劳动氛围。
④蓦地,不知是谁喊了一声:
⑤“野火!”
⑥是的,是野火。在远处的山麓上腾起一股浓烟,被大风吹得摇摇晃晃。烟最初并不大,但很快就扩散开来,有的地方还冒出了火苗。隐隐约约看到,在烟特别浓的地方,有人在努力扑打。但是风助火势,火仗风威,被烧的面积越来越大。没有着火的地方是一片枯黄色,着过火的地方则是一片黑色。仿佛有人在那里铺开一张黑色的地毯,地毯镶着金边。只见金边迅速地扩展,一转眼,半个山麓就给这地毯铺满了。
⑦这当然引起了人们的注意。人们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一个人说:
⑧“这火下了山岗了。”
⑨过了一会儿,又有人说:
⑩“这火爬上另一个山岗了。”
再隔一会儿,又有人说: “这火快到山沟了。”
他们以为沟会把火挡住,所以谁也没有动,仍然边刨地,边瞭望,边交换意见。
忽然,不知谁喊了一声: “火已经过了山沟!”
过了沟就是一片苹果园。野火烧山草,这是比较常见的事。但是,让野火烧掉人民的财产,却是大家不允许的。大家几乎是在同一秒钟,丢下手中的铁镐,扛起铁锹,向着野火飞奔而去。山间地势崎岖不平,还不知道有多少山沟,多少沙滩。地边上、沟边上又长满了葛针,葛针浑身是刺,在那里等候着人们。衣服碰上,会被撕破;手碰上,会被扎伤。可是这一群扛铁锹的人,却不管这一切,他们跨涧越沟,来到了着火的地方。
这时候的风至少有七八级,这个山麓又正在风口上。狂风从山口蹿出来,从山岗上呼啸而过。疾风卷烈火,烈火焚枯草,一片黄色的草地一转眼就变成了一片黑。你看到的草尖上的一点火、草茎上的一点火、草根上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聚拢起来,形成一团火。你看到的脚下的一点火、身边的一点火,一刹那就跑出去老远,像海滩上退潮那样,刚才在脚底下,冷不防就退了回去,要追也追不上。看样子,野火是下了决心要把山岗烧遍,把苹果树烧光。可是人们并没有被它吓住,一定不让它过沟。有人用铁锹扑打,有人用衣服扑打,有人甚至用自己的手脚扑打。人们衣服烧着了,鞋子烧破了,手烧伤了,脸烧黑了。但是,野火再快,也不如人的腿快;风再硬,也不如人的心硬。大片的野火终于被扑灭了,只是无可奈何地冒着轻烟。
大家擦了擦脸上的黑灰,披上了烧破的衣服,扛起铁锹,谈笑风生地走回北梁子。没有一个人想到自己所受的损失:工分减少了,衣服撕破了,身体受伤了。他们也没有感到,这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他们似乎认为,这是很自然的,很平常的,像每天吃饭睡觉那样平常。
这时候,风更大了,天更冷了,飞沙更多了。但是,在雨点般的铁镐的作用下,胶泥似乎变软了,几镐就刨出一个坑来。成排成排的坑迅速地出现在田地上,好像有意要显示农民的英雄气概。对于同我共同劳动的这些农民,我是非常熟悉的。我知道他们的姓名、爱好,也曾在他们家里吃过饭。在平常日子里我并没有感觉到他们身上有什么特异之处。可是今天,他们的形象在我眼内高大了起来。我想到毛主席的诗句:①“遍地英雄下夕烟 。”我眼前站着的这样一群农民,不正是“遍地英雄”吗?(有删改)
【注释】①遍地英雄下夕烟:出自毛泽东《七律·到韶山》,里面有诗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20、文章刻画的农民形象既是平凡的又是伟大的,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
2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文章结尾引用毛主席的诗句有哪些作用?
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你认为阅读本文应采取“冷读法”还是“热读法”?为什么?(结合文本分析,理由不少于两点)
【链接材料】阅读不同的文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实用文体可以采取“冷读”的方法,阅读时头脑冷静,心平气和,这样有利于把握概念,抓住要点,深入理解;文学作品则可以采取“热读”的方法,阅读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达到感同身受或身临其境的效果。
三、作文
2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近日,石楠花凭借自己独特的气味霸榜了各大社交平台的热搜。石楠花又腥又臭为何还大面积种植等话题引发热议。网友纷纷留言:
太臭了,戴着口罩都能闻到臭味,闻着令人头疼,恶心。
鼻子吸进去痒痒的,太难受了!
石楠花的花期只有10-15天,忍一忍就过去了……
诸暨的石楠花数量多,种植面积广,几乎遍地都是。诸暨市园林管理中心的工作人员解释:石楠花是园林常用植物,早春有红叶白花,夏季常绿,秋季有红色果实,四季都具观赏性。它能吸附有毒有害气体,降尘环保,且有隔音功能。石楠花除了“臭”几乎没有别的缺点,甚至无可替代。
石楠花的境遇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生活中有类似的现象吗?你如何看待?把你的联想与思考写成一篇议论性文章。
要求:(1)题目自拟;(2)不少于600字;(3)不出现透露作者身份的信息。
答案
1. (1)gèn chì (2)延 魄 2.A 3.D 4.B 5.C 6.C 7.(1)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2)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3)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黄 (4)欲说还休。欲说还休 8.谨慎细心,随遇而安。 9.【活动一】略。
【活动二】示例:声音:余音绕梁
【活动三】示例:“陕北秧歌”现今的发展状况如何?
【活动四】示例:“陕北秧歌”是我国独具特色的地方艺术,它的传承丰富了中华传统文化,也彰显着民族的精神与力量,希望我们都能够重视“陕北秧歌”的传承与发展,为它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10.D
11、面对大好春光,秦观挥笔写下此词。请结合词句本身,谈谈划线句所展现的景色特点。两句词展现了百花齐放、莺歌燕舞的美好春景,色彩明丽(鲜艳/多/丰富)(1分)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生意盎然)。
12、强调对方的论据是事实,但是这三个事实论据无法证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的观点. 自欺力
13、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
14、D
15、反问,肯定“这一类的人们”人数很多.
16、示例:国产飞机C919成功研发,C919是中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型客机,一举打破了国外公司对大飞机行业的垄断,展示和提升了我们民族在推动创新发展方面的自信力.
17.C
18、可以。“工贵其久,业贵其专”是指持之以恒和专注对成就事业非常重要。材料中“南仁东24年甘坐‘冷板凳’”是指他时间之久和工作之专;“打造出世界最大的单口径射电望远镜”是指他事业上的成就,材料有力地证明“工贵其久,业贵其专”这一论点
19、不矛盾。最不可逆的是大势,最不能偏的是方向,找准人生努力的方向后,就要用心专一,持之以恒地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但是现实中很多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前进道路上
碰见难题、遇到难以预料的意外情况是常有的事,随着事态的变化,适时按下“暂停键”可以让自己静下来,积蓄向前的力量,更好地在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中开新局、谱新篇
20、文章通过描写这群农民艰难地挖坑田的情景和他们挖坑田时的心理活动,突出了他们生活平凡,性格质朴;又通过写这群农民在救火过程中的表现,突出了他们勇敢的英雄形象,体现了他们伟大的一面。
21、①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写野火,生动地表现了野火肆虐之态。②使用第二人称,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之感。③烘托了农民们英勇顽强的英雄气概。
22、引用毛主席的诗句,称赞眼前的农民是英雄,点明中心,抒发了对农民英雄气概的赞美之情,深化了文章的内涵,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23. 应采用“热读法”。这是一篇散文,属于文学作品;文章对农民精神的赞美之情强烈,阅读时要调动感情,鼓舞精神,一气贯注;文章多用短句,给人身临其境之感,语言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
24、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