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姿百态的地形

文档属性

名称 千姿百态的地形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7-24 21:55:26

文档简介

《3 千姿百态的地形》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地形变化属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是( )。
A、浙江千岛湖 B、杭州西湖
C、柴达木盆地 D、喜马拉雅山
2、 珠江三角洲是( )。
A、搬运作用的产物 B、沉积作用的产物
C、风化作用的产物 D、地质构造的产物
3、 关于火山喷发,下面不正确的是( )。
A、是由于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纹中喷出
B、喷出物全是高温岩浆
C、喷出的岩浆冷凝后,常形成圆锥形的火山丘或火山岛
D、火山喷发也有对人类有利的方面
4、数百年前,我国黄土高原原有茂密的森林,后来成了荒山秃岭,主要原因是( )。
A、北方寒流侵袭 B、过度开荒破坏了生态平衡
C、长年干旱,赤地千里 D、地壳运动频繁
5、地形的变化是( )。
A、内力作用的结果 B、外力作用的结果
C、水力作用的结果 D、风力作用的结果
6、下面对高度的叙述,表示相对高度的是( )。
A、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B、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高-155米
C、青藏高原平均高度为4000米 D、珠峰比吐番盆地高9003米
7、 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外到里排列依次是( )。
A、地壳---地幔---地核 B、地核---地幔---地壳
C、地幔---地壳---地核 D、地壳---地核---地幔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全球地壳分为6大块
B、两大板块碰撞一定形成山脉
C、地球上的火山地震现象主要发生在板块的内部
D、六大板块 “漂浮”在软流层上,不断的发生碰撞和张裂
9、珠穆朗玛峰从古海洋变为世界最高峰,这主要是由于受到( )。
A、外力作用 B、内力作用
C、堆积作用 D、搬运作用
10、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泰山 B、舟山群岛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11、公元前780年,我国陕西地区发生了一次大的自然灾害,古籍《诗经》上有这样的记录: “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这是发生了( )。
A、地震 B、火山喷发
C、泥石流 D、洪水
二、填空题
1、为了描述地形高低起伏的情况,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______________,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用这种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______________。在等高线____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______________的地方表示地形平坦。
2、地形能发生“沧海桑田”变化,这是来自地球______________力量和___________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
3、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通过对世界地图观察,并经过进一步研究,首先提出了______________假说。他认为原来地球上只有________ ______块大陆,以后逐渐____________,漂移到现今的位置,形成目前海陆分布的格局。
《3 千姿百态的地形》习题
一、选择题
1、主要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地形是( )。
A、台湾海峡 B、舟山群岛 C、长江三角洲 D、四川盆地
2、关于火山叙述正确的是( )。
A、火山是地壳运动的唯一表现形式
B、维苏威火山、富士山都是死活山
C、火山喷发的岩浆来自地壳
D、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会淹没城市,但火山灰形成的土壤很肥沃
3、有关长江三峡的形成原因,最为准确的说法是( )。
A、流水作用的结果 B、外力作用的结果
C、内力作用的结果 D、内外力长期作用的结果
4、我们仔细观察世界地形图,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南北美洲的西部有一列靠近海岸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南北长达8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科迪勒拉山系实际上也是由于板块运动而形成的,这两大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B、美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C、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 D、太平洋板块和美洲板块
5、下列地形变化是由于生物作用直接引起的是( )。
A、宁波东钱湖的形成 B、大堡礁(珊瑚礁)的形成
C、风蚀蘑菇的形成 D、上海崇明岛不断地“长大”
6、小明同学暑假里跟随父母到新疆旅游,其中最难忘的就是沙漠的风光,有一群群载着游人的骆驼和一起一伏的沙丘,而且沙丘还会缓慢地移动。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沙丘流动的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流水的搬运作用
C、风力的搬运作用 D、冰川的侵蚀作用
7、石灰岩地区峰林、溶洞、石林等独特地貌的主要形成原因是( )。
A、流水的侵蚀作用 B、冰川侵蚀作用
C、岩层断裂 D、风力侵蚀作用
8、红海将会不断扩大的原因是( )。
A、处在板块的消亡边界 B、处在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张裂带
C、处在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张裂带 D、处在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9、地壳变动的能量来源于( )。
A、地球内部的热能 B、太阳和地球引力
C、重力 D、宇宙中神秘的能量
10、我们可以在余姚龙泉山的崖壁中,看到一条条含有螺蚌壳和鹅卵石的条带状岩层,这能说明( )。
A、螺蚌等生物原来是生活在山崖上的 B、地形是在变化的,海陆也会发生变迁
C、地形是稳定不变的 D、地形发生改变都是很剧烈的
11、《读者》杂志社倡议的 “保护母亲河,营建读者林”活动,在长江、黄河流域植树造林,其主要作用是为了减小下列哪一方面的作用( )。
A、水流 B、风力 C、冰川 D、生物
12、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大西洋的形成是由于( )。
A、地壳的凹陷 B、板块的挤压
C、板块的碰撞 D、板块的张裂
二、填空题
1、地形能够发生“沧海桑田”的变化,这是来自地球_______和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_______作用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而______ _作用使地表趋于平坦。
2、岩石圈由_______和_______的上部共同组成,板块“漂浮”在_______上。
3、与魏格纳的“大陆漂移说”不同的是:板块学说认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板块都在_________上“漂移”。
4、为了描述地形高低起伏的情况,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把____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就成了等高线。用这种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____ ___。在等高线_ 的地方表示地形陡峭;等高线_______的地方表示地形平坦。
《3 千姿百态的地形》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知道地形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能解释为什么喜马拉雅山上有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有森林遗迹。
2、知道促使地形发生变化的两种力量。
3、能区分哪些是内力作用,哪些是外力作用。
4、知道内力和外力作用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领域目标
1、体验观察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科学的兴趣。
2、学生注意观察日常实例并利用课本知识来解决问题。
3、学会关注流水和风力的影响造成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如水土流失和沙尘暴等。
4、体会人类活动越来越深刻的改变着地形,改变地形要遵循自然规律。
5、树立改善我国西部生态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学会观察——提出问题——利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探究方法。
2、学会利用生活实际现象解释书本中的知识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及关键点
1、重点是理解运动和变化是自然界的普通规律,地形变化存在着多种多样的形式,而且这种运动和变化是无时无刻都存在着的。
2、难点是知道地形是变化的及变化的种种原因。
3、关键点是能解释每一种内力如何引起地形的变化。
教学方法
观察法、演示法、归纳法、导学法、讨论法、阅读法、分析法、讲述法、提问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教师讲述:我们已经学习过了地震和火山,想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地震和火山是由于什么造成的?
2、教师讲述: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壳的剧烈震动造成的,那么地壳的缓慢变化会造成什么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东西。
学生:回顾以前的知识,思考问题。
3、教师讲述:看完这些图片,大家思考一下都是因为什么发生这些变化的呢?请同学们回答一下了……
学生讨论回答。
二、新课教学
1、讲述:下面我们就大家讲的来总结一下引起地形变化的作用主要有四大类: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人和生物的作用。
接着我们就具体的来讨论一下,每一类都是如何影响地形变化的。先来看看风化作用吧,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由于温度的变化,岩石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差异膨胀和收缩,容易崩解破碎。岩石中水的冻解,植物根系的生长等,也都会对岩石起风化作用。流水作用主要有流水的冲刷、海水的侵蚀、冰川的融化、溶洞的形成等。其中要介绍江心洲的形成,并介绍最新的发现“福建——裸露河床怪洞遍布 疑似远古冰臼”。
接着介绍风力作用、人和生物的作用。其中讲到任何生物的作用的时候提问“人类活动改变地形都有哪些呢?”“我们在改变地形的时候要遵循什么原则呢?”
学生讨论回答。
2、总结讲述:改变地形的外力作用有哪几种啊?——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力作用、生物作用。
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两种作用同时不断进行,永不停息。内力作用——塑造了山岭和低地,使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将低谷填平,使高低不平的地表形态趋于平坦。
3、等高线的基本规定及辨认地形等高线图。
三、布置作业
1、说一说家乡的地形特点。
2、说一说你去过的旅游地的地形特点。
3、了解当地的经济建设有没有改变地形,会不会造成不利的影响?
课件16张PPT。千姿百态的地形岩石的风化风的巨大力量流水的作用流水的冲刷使疏松的黄土高原变得沟壑纵横人和生物的作用想想人类活动改变地形
都有哪些呢?所以我们在改变地形的时候
应该遵循什么原则呢?
地球上千姿百态的地形,是地球内部力量和外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两种作用同时不断进行,永不停息。
内力作用地壳
运动火山地震地表变得高低不平外力作用风化流水风力地表形态趋于平坦地形不断变化
永不停息 生物这张地图你能看懂吗等高线:经过实地测量各地的高度,然后把高度 相同的点,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等高线特点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等高线特点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
坡度越缓。
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样。
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交叉
0m100m200m等高线地形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来表示起伏的地形。等高线地形图等高线地形图特点等高线特点① 每条等高线上各点高度相等。② 每两条相邻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一样。③ 不同高度的等高线不会相交。④ 等高线密集的地方是陡坡,稀疏的地方是缓坡。⑤等高线凸向高处的地方是山谷,凸向低处的地方是山脊。冰川也能改变地形
冰川作用,广义上泛指冰川的生成、运动和后退。狭义上仅指冰川运动对地壳表面的改变作用,包括冰川的侵蚀、搬运和堆积。冰川改变地形的方式有以下几种:
1、侵蚀作用:冰川有很强的侵蚀力,大部分为机械的侵蚀作用,其侵蚀方式可分为:拔蚀作用,磨蚀作用,冰楔作用。
2、搬运作用:由于冰川的侵运作用所产生的大量松散岩屑和从山坡崩落得碎屑,会进入冰川系统,随冰川一起运动,这些被搬运的岩屑称为冰碛物,依据其在冰川内的不同位置,可分为不同的搬运类型。
3、堆积作用:冰川携带的砂石,常沿途抛出,故在冰川消融以后,不同形式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便形成相应的各种冰碛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