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太阳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6-07-24 21:57:07

文档简介

《3 太阳系》习题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由中心天体太阳连同绕它旋转的 和它们的 以及成千上万个小天体组成的一个庞大天体系统。太阳系最大范围可以延伸到1光年以外。
2、太阳系九大行星按离太阳由近及远顺序排列: 、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 。
3、九大行星按质量排序: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地球、金星、火星、水星、冥王星。按体积排只有 和天王星位置调换,其他和按质量排一样。
4、 属于类地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 属于类木行星。
5、类地行星距太阳较近,体积、质量均 ,卫星数少或者无,无光环。
6、 距离太阳较远,除冥王星外质量、体积均较大卫星数较多,有光环。
7、八大行星里体积和质量都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 。拥有最美丽光环的也是 。卫星最多的也是 ,有23颗。
8、卫星最少的是 和金星,没有卫星。
9、地球只有一颗卫星就是 。
10、类木行星里除冥王星外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都有光环, 的光环最漂亮。组成光环的物质是 。
11、八大行星在不停自转的同时还在自西向东绕 公转。
12、金星与其他行星自转方向相反,是 自转的,其他八大行星都自西向东自转。
13、 是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我国古代称为辰星。金星是离我们地球最近的行星,又叫启明星,它的自转方向与其他行星相反。
14、 是人类居住的星球。火星有白色的 和“运河”。木星是质量和体积最大的行星,重要标志是南半球有个巨大“大红斑”。土星拥有最美丽的光环和最多的卫星。天王星是躺在公转轨道上边滚动边绕转的。
15、 称“笔尖上的行星”。
16、整个太阳系有60多颗卫星,行星和卫星本身都不发光,它们靠 才发亮。
17、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包括 。
18、太阳系内约有50万颗小行星,它们绝大多数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组成一个小行星带。最大的小行星是 。
19、中国人发现的第一颗小行星是张钰哲先生发现的“中华”,它的编号是 。
二、选择题
1、关于八大行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火星和木星属于类地行星
B、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没有卫星
C、八大行星都在自西向东地绕太阳公转
D、八大行星的公转轨道都是近乎圆形的椭圆
2、被正式编号为“小行星1号”的小行星,我国给它取名为( )。
A、中华 B、杨振宁 C、谷神 D、张衡
3、下列现象不属于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是( )。
A、地球磁场出现异常,指南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
B、一年有四季变化
C、造成地球上明显的气候异常
D、地面上无线电通讯受干扰甚至出现中断
《3 太阳系》习题
一、填空题
1、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它是距离我们最近的 (填“行星”、“卫星”、“恒星”),它是一颗自己能 的气体星球;我们观察到的只是它的表面,叫 ,其温度约为 ;太阳有的地方温度特别低,看起来比较暗,称为 ,世界上最早记录它的观察情况的国家是 。
2、太阳系中,太阳有八大行星,都各具特色。其中,体积、质量最大的是 ,卫星数目最多的是 ,拥有精妙绝伦光环的行星是 ,由科学家计算出来的行星是 ,距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__________。
3、太阳系小天体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地球最近的天体是 ,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 ,也叫做 。
5、人眼的观察有限,能看到的行星只有___颗,但我们可以借助_________来观测宇宙。
6、太阳系是由 连同围绕它旋转的 和它们的 以及万千 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中心天体是 ,这由于太阳的 较大。太阳系的最大范围可延伸至 以外。
7、太阳系只是银河系中普通的一员,太阳系距离银河系中心约 光年。
8、所有大行星都沿自 向 的方向绕着太阳作公转运动。除 和 的公转轨道比较扁以外,其他大行星的轨道都是 。自身都不发光,它们靠 才发亮。
9、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最亮的行星是 ,人类最感兴趣的行星是 ,唯一有生命物质的行星是 ,质量最大,体积最大、有大红斑的行星是 ,有精妙绝伦的光环、卫星最多的行星是 ,躺着自转的行星是 ,笔尖上的行星是 ,
10、太阳系小天体包括: , 和 。太阳系小天体也是绕着 作椭圆轨道运动。
11、太阳系内约有 颗小行星,绝大部分小行星都分布在 和 轨道之间,组成一个 。
二、选择题
1、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那些没有烧尽的固体小块落到地球表面,叫做( )。
A、流星体 B、彗星体
C、陨星 D、陨石
2、世界上最早记录彗星和彗星观测资料最丰富的国家是( )。
A、日本 B、中国
C、俄罗斯 D、美国
3、有时在天空中会看到一些拖着尾巴的星星,它们是由岩石的碎片、固体微粒和冰球结合而成,它们是( )。
A、恒星 B、彗星
C、行星 D、卫星
4、一少年10岁时,恰逢观看到壮丽的哈雷彗星景观,当他第二次看到时,他已( )。
A、60岁 B、86岁
C、70岁 D、96岁
《3 太阳系》课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
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
1、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2、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铁丝制成的支架、橡皮泥、小皮球、直尺等;教师事先考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室外场地。
2、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
一、认识太阳系。
1、提出问题:我们知道地球在不停的围绕太阳运动,那么还有哪些天体也在不停地围绕着太阳运动呢?
2、课前同学们都进行了有关太阳系资料的收集,现在让我们来开个有关太阳系的交流会,请各组派代表进行全班交流,资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用图片的形式展示。说说:
(1)哪些天体在围绕着太阳运动?
(2)这些天体有哪些特点?
(3)它们之间是如何排列的?
3、教师展示自己收集的资料做补充。(有关太阳系的科普录像资料)
4、小结:太阳系是以太阳为中心,包括围绕它转动的八大行星(及围绕行星转动的卫星)、矮行星、小天体(包括小行星、流星、彗星等)组成的天体系统。
二、建立太阳系模型。
1、谈话:我们已经对太阳系有了初步的了解,为了能更好地认识太阳系,让我们用橡皮泥捏成球表示八大行星,按照一定的顺序和比例,试着建一个太阳系的模型。
2、只考虑与太阳平均距离建模。
(1)任意做八个小球代表八大行星。做好将小球安放在支架上。
(2)请大家算出缩小后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
(3)在桌面上安放好太阳,以太阳为中心,按缩小后的距离,摆放好八大行星。
(4)与课本太阳系示意图对照,有什么不同?
三、太阳系小天体
PPT展示:太阳系家族中有许多质量很小的天体,统称太阳系小天体。
提问:那么太阳系小天体又包括那些具体的小天体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学生回答:
总结:主要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PPT展示)
过度:首先呢?我们一起来认识小行星,我们来给小行星下个定义。
提问:小行星是怎么样定义的啊?
学生回答:……
总结: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许多比八大行星小得多的天体,也沿着椭圆轨道绕太阳公转,被称为小行星。
过度引入: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小行星,请同学们看PPT屏幕。
多媒体操作:展示小行星相关的图片,讲解某些图片,请同学注意观察小行星的特点,组成,位置,数量。(3张不同的小行星图片来说明小行星的位置、大小、特点)
讲述:好,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请同学们回忆刚才看到的图片,认真思考。
提问:太阳系小行星的位置关系是怎么样的啊?
学生回答:
提问:这些小行星都有什么样的特点呀?大小、轨道、质量、形态、发光与否、绕太阳公转。
学生回答:
提问:同学们知道这些小行星是由什么组成的吗?
学生回答:
提问:这些小行星是不是和八大行星一样只有一个呢?那么它们有多少个呢?
学生回答:
讲述:好,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最早发现的四颗小行星他们是:谷神星,灶神星,智神星,婚神星。
多媒体操作:展示四颗最早发现的小行星,讲解他们的大小顺序,并说明它们是最早发现同时也是最大的四颗小行星。
提问:你们思考下中国第一个发现小行星的人是谁?
学生回答:讲解张钰哲把发现的第一颗行星命名为“中华”的爱国精神。
过渡:刚刚我们了解了小行星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认识最漂亮的彗星。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什么是彗星。
讲述:彗星很漂亮吧?那么我们就来具体的认识下它吧。首先我们看下彗星有什么的特点?
多媒体操作:展示彗星的特点,看彗星绕日公转图片,讲解彗星的基本特点——绕日公转,轨道扁长,不能自己发光,体积小,质量小。辅助讲解彗星的公转形态、发亮原因、彗尾朝向等。
提问:彗星的成分是什么呀?请举手告诉我。
学生回答:
提问:彗星的结构又是怎样的呢?有没有同学知道呀?
学生回答:
多媒体操作:展示彗星结构图片,讲解彗星的具体结构。彗核、慧发、彗尾三者组成彗星。
提问:这么漂亮的彗星,你们知道最早开始记录彗星和彗星资料最多的是那个国家吗?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过渡: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我国天文台关于彗星的发现。
讲述:(1)1965年1月1日和1月11日,紫金山天文台先后发现了两颗彗星,它们被分别命名为“紫金山1号”和“紫金山2号”。
(2)1977年11月3日,又一颗彗星被紫金山天文台发现,它的代号为“1997X”。
多媒体操作:多媒体展示下面的四个问题。
1、哈雷彗星是谁最初预言的?
2、它的回归周期是多久?
3、哈雷彗星将于哪一年再次光临地球?
4、我国哪本古书有世界上最早的关于哈雷彗星的可靠记载?
课件19张PPT。太阳系人类认识太阳系的历程人类很早就用肉眼观察到了水星、金星、火星、 木星、土星。
公元1543年,哥白尼提出“日心说”。
公元1609年,伽利略用自制的天文望远镜第一次揭开了太阳系神秘面纱。
20世纪50年代以来航天探测器的运用,使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 太阳系是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在庞大的太阳系家族中,太阳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八大行星以及数以万计的小行星所占比例微忽其微。它们沿着自己的轨道万古不息地绕太阳运转着,同时,太阳又慷慨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光和热,温暖着太阳系中的每一个成员,促使他们不停地发展和演变。 太阳系充满生命活力-地球??? 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是距离我们最近的天体,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为384401千米.它的平均直径约为3476千米,比地球直径的1/4稍大些.月球的表面积有3800万千米,还不如我们亚洲的面积大.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 ?? 月球本身并不发光,只反射太阳光。它的亮度随日月间角距离和地月间距离的改变而变化。满月时亮度平均为-12.7等。
??地球的好邻居-月球看图八大行星的运动:按一定的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自西向东公转。小行星带太阳系的老大--太阳 太阳的质量是1.989亿亿亿吨。按质量计,氢约占71%,氦占27%,其他元素占2%。通过望远镜,我们可以直接观测到太阳的大气层,它从里向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太阳巨大的能量来自于直径不到50万千米的核心部分。核心部分温度极高,压力极大,发生了核能反应,即热核聚变。在这个过程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据估算,太阳可以燃烧100亿年。 水星距太阳五千八百万公里,是太阳系中和太阳最近的行星。水星没有卫星,它的体积在太阳系中列倒数第二位,仅比冥王星大。因为水星与太阳非常接近,所以它的白昼地表温度可高达摄氏四百二十七度;而到晚上又骤降至摄氏零下一百七十三度,名曰水星但没有一滴水。 名不副实——水星 金星分别在早晨和黄昏出现在天空,古代占星家一直认为存在着两颗这样的行星,于是分别将它们称为“晨星”和“昏星”。在英语中,金星——“维纳斯”是古罗马的女神,像征着爱情与美丽。而一直以来,金星都被卷曲的云层笼罩在神秘的面纱中。 金色的行星-金星 火星上有明显的四季变化,这是它与地球最主要的相似之处。但除此之外,火星与地球相差就很大了。火星表面是一个荒凉的世界,空气中二氧化碳占了95%。浓厚的二氧化碳大气造成了金星上的高温,但在火星上情况却正好相反。火星大气十分稀薄,密度还不到地球大气的1%,因而根本无法保存热量。这导致火星表面温度极低,很少超过0℃,在夜晚,最低温度则可达到-123℃火星 木星的内部结构与众星不同,它没有固体外壳,在浓密的大气之下是液态氢组成的海洋。木星的内部是由铁和硅组成的固体核,称为木星核。温度高达30000摄氏度。木星核的外部绝大部分是氢,液态的氢分子厚达45000多千米,这两层合称为木星幔。木星幔的外面是木星的大气层,成分和太阳差不多。木星大气中还有十分强烈和频繁的闪电现象。在木星的背面,还发现了长达3万千米的极光。木星 土星最突出的特征是环绕其赤道壮观的光环系统。土星 天王星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轨道半径长为29亿公里,它以平均每秒6.81公里的速度绕太阳公转,公转一周要84年,自转周期则短得多,仅为15.5小时。在太阳系中,所有的行星基本上都遵循自转轴与公转轨道面接近垂直的运动,只有天王星例外,它的自转轴几乎与公转轨道面平行,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达97度55分,也就是说它差不多是“躺”着绕太阳运动的。于是有些人把天王星称做“一个颠倒的行星世界”。 天王星 公元1843 年,英国年轻天文学家John Couch Adams (1819 -1892) 发现这颗距离太阳达44 亿9 千万公里(约30 AU ) 之遥远的行星── 海王星。 蓝色的海王星是太阳系第四大的行星, 它也拥有光环的世界是一个惊心动魄的世界,它是太阳系中大气活动最为剧烈的一个行星。 海王星1、离太阳最近的行星——
2、大多数时间离太阳最远的行星——
3、体积最大的行星——
4、最亮的行星——
5、最适宜生命存在的行星——
6、与地球最相似,被称为“红色的星球”的行星—— 太阳系八大行星之最水星海王星木星金星地球火星 拖着尾巴的星星
彗星是有岩石的碎片、
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
的“大冰球”。彗尾的方向?长度的变化规律?背向太阳的方向越靠近太阳,受太阳影响越大,彗尾也就越长。公转轨道:扁圆形。
哈雷慧星是最有名的彗星,绕日公转的周期是76年。它因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准确地预言它的到来而得名。1986年1月的哈雷彗星 请推测下次哈雷慧星光临地球将是哪一年?2062 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闯入地球大气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夜空的现象,称为流星现象。流星 那些没有烧尽的流星体降落到地球表面,叫做陨星。主要由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陨石吉林1号陨石,重1770公斤,是世界上最大的陨石。
课件6张PPT。哈雷和哈雷彗星哈雷彗星(周期彗星表编号:1P/Halley)是每76.1年环绕太阳一周的周期彗星,哈雷彗星是人类首颗有记录的周期彗星,也是人类研究得最仔细的彗星。哈雷(1656-1742)提起哈雷,人们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彗星中的佼佼者──哈雷彗星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哈雷彗星-名字由来 哈雷彗星1682年8月,天空中出现了一颗用肉眼可见的亮彗星,它的后面拖着一条清晰可见、弯弯的尾巴。这颗彗星的出现引起了几乎所有天文学家们的关注。当时,年仅26岁的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对这颗彗星尤为感兴趣。他仔细观测、记录了彗星的位置和它在星空中的逐日变化。
在哈雷生活的那个时代,还没有人意识到彗星会定期回到太阳附近。自从哈雷产生了这个大胆的念头后,便怀着极大的兴趣,全身心地投入到对彗星的观测和研究中去了。在通过大量的观测、研究和计算后他大胆地预言,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再次回归。
在哈雷去世10多年后,1758年底,这颗第一个被预报回归的彗星被一位业余天文学家观测到了,它准时地回到了太阳附近。哈雷在18世纪初的预言,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时间终于得到了证实。后人为了纪念他,把这颗彗星命名为“哈雷彗星”。哈雷哈雷1656年出生在伦敦附近的哈格斯顿。1673年进入牛津大学女王学院学习数学。1676年,哈雷只身搭乘东印度公司的航船,到达南大西洋的圣赫勒纳岛,建立起人类第一个南天观测站,进行了一年多的天文观测,测编了世界上第一份精度很高的南天星表,被人们誉为“南天第谷”。
但哈雷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这些。他还发现了月球运动的长期加速现象,证明恒星不是恒定不动的。以后,又选择了彗星这一前人涉及不多的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开创了认识彗星和研究彗星的新领域。 纪录和联想最先和最完备的哈雷彗星纪录皆为中国;据朱文鑫《天文考古录》考证:自秦始皇七年(公元前240年)至清宣统二年(1910年)共有29次记录,并符合计算结果。在欧洲,哈雷彗星的纪录也十分详尽,最早的纪录在公元前11年,但哈雷彗星回归与其他彗星一样,往往被众多迷信的居民联想成稀罕的灾星跟恐慌与灾祸扯上关系;1066年4月回归时,英国刚好遇着诺曼底公爵王朝前的侵略战争,当时居民见到彗星高挂的恐惧情况被绘在巴约城挂毯上留传后世。哈雷彗星-观测器 1984年12月15日,苏联发射第一个哈雷彗星探测器。苏联发射的韦加号探测器是第一个造访哈雷彗星的人类使者。在韦加1号启程6天之后,12月21日韦加2号接着升空,结伴飞往哈雷彗星进行考察。
韦加号探测器, 两个韦加号结构相同,质量4吨,都有一碟形天线和仪器平台。平台上装有分光计、摄谱仪和相机等,4块太阳能电池板为探测器提供能源。探测器由三轴陀螺仪保持稳定,并使它指向任何方向。
1985年6月韦加1号首先顺道到达金星,向金星表面投放了登陆舱,然后在金星引力作用下,转入飞向哈雷彗星的行星轨道。1986年3月4日韦加1号在距哈雷彗星1400万千米处开始对哈雷彗星进行考察,拍摄到数十张高质量的哈雷彗星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