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 探究与实践二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双减作业本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 探究与实践二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双减作业本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5-08-11 08: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精品试卷 | 地理
双减作业本
探究与实践二 湖泊生态环境治理与保护
1.人地协调观:明白湖泊生态保护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保护湖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
2.综合思维:从生态、经济、社会等角度,分析湖泊问题成因及治理措施的影响。
3.区域认知:了解不同湖泊的生态特点及治理差异,认识区域湖泊保护的特殊性。
4.地理实践力:参与简单的湖泊考察或环保活动,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读图完成1-3题。
1.洞庭湖位于长江( )
A.发源地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2.《岳阳楼记》中描写的“吞长江”(译文:吞吐长江的水流)景象发生时,长江流域可能( )
A.正值沙尘暴 B.突发地震
C.出现寒潮 D.连日暴雨
3.洞庭湖是长江的一颗“生态明珠”,其生态效益体现在( )
①维持生物多样性 ②航运价值高 ③调节气候 ④提供水产品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河流、湖泊的洲滩类似大海的海滩,当湖泊水位上涨、水域面积扩大时,很多洲滩就被水淹没;当湖泊水位下降、水域面积缩小,大片洲滩就显露出来。由于洲滩淤泥深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所以有大面积的茂盛植被生长。但是一旦潮水面积上涨,洲滩上的植被被水淹没,导致缺氧死亡,植被面积就会减小。图左示意我国洞庭湖洲滩各月平均植被面积和水位,图右示意洞庭湖及其周围区域,完成4-6题。
4.洞庭湖位于( )
A.青藏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东北平原 D.长江中下游平原
5.湖区洲滩植被面积最大的季节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影响湖区洲滩植物面积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湖区的光照和风向
B.湖区流域的降水量和湖区气温
C.湖区湿度和流域面积
D.湖区风力和植被类型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是维系青藏高原东北部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水量增加利于生态恢复。下图为2001-2016年青海湖水量年际变化和流域降水量示意图,完成7-8题。
7.据图可知青海湖( )
A.2016年流域内降水最多 B.2006年流域内降水约10mm
C.2012年湖水水量增加约900mm D.湖水水量变化量一直在增加
8.青海湖( )
A.水量变化与气温无关 B.水量变化只与降水有关
C.水量变化不影响人类活动 D.水量增加利于生态恢复
“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水上有白帆哪啊,水下有红菱哪啊,水边芦苇青,水底鱼虾肥,湖水织出灌溉网,稻香果香绕湖飞……”一首《太湖美》唱不尽太湖的富饶与美丽。太湖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属于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据所学知识,回答9-10题。
9.太湖湖区粮食作物及作物熟制普遍是( )
A.水稻、一年一熟 B.小麦、一年一熟 C.水稻、一年两熟 D.小麦、一年两熟
10.从歌词可以看出,当地利用湖泊发展( )
①养殖 ②灌溉 ③水能 ④航运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大批候鸟从北方来到鄱阳湖越冬,立春后它们又向北迁徙,返回北方繁殖地繁衍生息。下图为鄱阳湖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推测候鸟从北方来越冬时,鄱阳湖( )
A.受夏季风影响,处于丰水期
B.受夏季风影响,处于枯水期
C.受冬季风影响,处于丰水期
D.受冬季风影响,处于枯水期
12.鄱阳湖成为候鸟重要越冬栖息地的原因是( )
A.位于阶梯分界线上,流速快,附近人类活动少
B.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冬季相对其繁殖地更温暖
C.冬季湖泊水位较高,食物来源充足
D.地处高原,地势较平坦,适合鸟类栖息
中国幅员辽阔,湖泊众多,水面面积在1平方千米以上的天然湖泊犹有2000多个,除了天然湖泊外,还有数以万计的人工湖(水库)。据此完成13-14题。
湖泊是重要的环境资源,其效用包括( )
①调洪蓄洪 ②发展旅游业 ③调节局地气候
④农业灌溉 ⑤保持生物多样性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14.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泊是( )
A.青海湖 B.鄱阳湖 C.西湖 D.洞庭湖
近年来,洞庭湖区入湖水量持续下降,人水矛盾日益凸显。新时代洞庭湖生态经济区面临构筑水生态屏障、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强化水污染防治、推进水资源利用等任务。下图为“湖南省及洞庭湖区图”,据此完成1-3题。
1.读图,洞庭湖主要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单位,其简称是( )
A.贵 B.鄂 C.湘 D.浙
2.下列关于洞庭湖区人水矛盾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①洞庭湖水量减少 ②洞庭湖水质下降
③当地降水量稀少 ④生产、生活用水增加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为构筑洞庭湖经济区水生态屏障,做好“湖”文章,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禁止发展任何工业 B.把黄河水调入洞庭湖
C.禁止人口迁入当地 D.植树造林、退耕还湖
鄱阳湖区是亚洲最大的越冬候鸟栖息地,江西省在鄱阳湖区候鸟最集中的吴城和南矶设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候鸟越冬栖息地的必要条件包括适当的水深、充足的食物(主要为鱼、昆虫和沉水植物)、安全的环境(即白天觅食、夜间栖息的地点)。下图为鄱阳湖及周边区域示意图。据此4-6题。
4.下列关于江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江西北部地势起伏大,水源充足
C.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
D.赣江自南向北注入鄱阳湖
5.每年10月,成千上万的候鸟飞往鄱阳湖越冬,主要原因是该湖区( )
A.水面季节变化小,食物充足
B.纬度较低,冬季温和
C.湖面结冰,人类干扰少
D.河网密布,景色优美
6.在吴城和南矶设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突出优势是( )
A.人类活动少 B.气候温暖
C.多浅滩和沼泽 D.冬季水位较低
青海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域,随着青藏高原持续暖湿化,水体面积自2005年以来连续20年扩大,水位平均每年上涨近20厘米。不仅湖泊水位和面积在增长,青海湖植被覆盖度也在逐步提升。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
7.汇入青海湖的河流流向大多是( )
A.自东北向西南 B.自东南向西北
C.自西南向东北 D.自西北向东南
8.青海湖水体面积扩大,水位上涨是由于( )
①生物多样性增加 ②全球气候暖湿化
③生态环境的改善 ④当地降水量增加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暑假,小福和家人一起去到了风景优美的西藏纳木错旅游。纳木错,位于青藏高原中南部,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湖区蒸发量年内差异大,2月份最小。近年来,得益于当地政府采取的一些措施,经济收入不断提高。读纳木错流域图,回答9-10题。
9.关于小福的旅行日志不正确的是( )
A.雪峰连绵,巍峨壮观 B.明镜湖泊,甘甜可口
C.潺潺溪水,清澈见底 D.牦牛散步,怡然自得
10.当地政府采取的措施可能是( )
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②发展绿色农业
③确立相关法律 ④大力开发荒地
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11.旅游过程中,小福通过询问当地居民得知,纳木错水域面积变化明显,且存在大的湖岸差异,据此可知水域变化最大的湖岸是( )
A.东岸 B.南岸 C.西岸 D.北岸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世界高原内陆湖湿地类型的典型代表,青海湖裸鲤是该湖特产,因生存环境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此鱼生长缓慢。近些年来,青海湖裸鲤有明显的生殖洄游,每年3月下旬至8月由青海湖进入河中繁殖。
材料二:青海湖的水体面积自2005年以来连续20年扩大,目前湖水面积已恢复至70年前水平,20年来的恢复性增长,与近年来青藏高原气候暖湿化有关,同时也是湖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作的积极成果。下图为青海湖流域简图和青海湖裸鲤洄游照片。

(1)青海湖的面积自2005年以来持续增大,这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密切相关。从以下词语(词组)中选择(植树种草、增加、寒冷、加速、变暖、减少)出正确答案,对框架图进行完善。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
(2)结合材料,青海湖裸鲤生长缓慢的原因是________,湖泊面积扩大给青海湖地区带来的好处是________。
(3)青海湖附近居民在河流上修建拦河大坝,发展灌溉农业,请分析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当地的发展。
2.某地理小组开展以“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学习活动。图1为鄱阳湖位置示意图,图2为南昌市气候资料图,图3为鄱阳湖景观图。请你结合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奇幻的“鄱湖景观”】每年雨季来临,河水丰盈之时,鄱阳湖烟波浩渺,成为“水世界”;雨季结束后,鄱阳湖“枯水一线”,湖滩大面积裸露,野草迅速生长,形成“大草原”。
(1)与夏季相比,秋冬季节鄱阳湖草原面积更____。
(2)分析鄱阳湖水域面积季节变化大的原因。
【美丽的“候鸟天堂”】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生态环境良好。每年秋冬季节,鄱阳湖吸引了大量候鸟来此越冬。
(3)简析鄱阳湖成为候鸟越冬地的有利条件。
【珍贵的“生态湖泊”】鄱阳湖处处是宝,水中有鱼,空中有鸟,水面有船,湖岸有厂,湖畔有田。由于不合理的开发,鄱阳湖曾出现环境问题。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保护和修复鄱阳湖的生态环境,鄱阳湖焕发勃勃生机。
(4)请你为保护鄱阳湖生态环境献计献策。
参考答案
核心巩固:
1.C 2. D 3.A 4.D 5.A 6.B 7.A 8.D 9.C 10.B 11.D 12.B 13.D 14.A
素养提升
1.C 2.C 3.D 4.B 5.B 6.C 7.D 8.D 9.B 10.B 11.C
自我超越:
1.(1)变暖加速植树种草增加(2)生存环境水温低,食料生物贫乏改善生态环境,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渔业资源恢复;调节区域气候;提升水源涵养能力。(3)不利。影响裸鲤生殖洄游;青海湖水位下降,含盐量增加。
2.1)大(2)降水季节变化大。(3)冬季温暖;食物充足;冬季浅滩面积大,有充足的栖息空间;生态环境良好。(4)建立自然保护区;设立禁渔区和禁渔期;禁止捕杀鸟类;污水达标排放;退田还湖;加大环保宣传力度。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